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粮食与油脂》2017,(1):16-19
综述了脂质脂肪酸分析中的常用方法,重点总结了气相色谱(GC)在脂质分析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前景,并阐述了近红外光谱(NIR)、液相色谱(HPLC)方法在脂肪酸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发酵过程复杂,常规的研究手段难以探究影响发酵食品营养和风味的因素和机制。代谢组学技术作为一门新兴起的技术,可对生物体内所有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寻找代谢物与目标物质变化的相对关系,十分适合研究食品发酵过程中底物、营养、风味等方面的变化机制。该文从代谢组学技术的主要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等),以及其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进展展开综述,为发酵食品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植物油脂中脂肪酸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本文介绍了油脂中脂肪酸的提取及脂肪酸甲酯的制备,应用硝酸银硅胶柱层析、反相液液分配层析和高压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脂肪酸。采用气相色谱、氧化断链与远端化学修饰技术等手段鉴定脂肪酸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对食品风味的需求也不断提升,食品风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需加强食品风味分析技术,满足人们的需求。食品风味主要是指人们的感官对于香味物质、呈味物质产生的综合感觉。在精密分析仪器的运用中,食品风味的研究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就需要加强人们对风味成分的认知,对综合因素进行分析,进行分析方法以及检测参数的选择,提升食品风味分析效果。基于此,本文对电子鼻技术、顶空分析技术、气相色谱吸闻技术、气相液相色谱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食品风味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提升食品工业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主要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并从食品添加剂、食品常见污染物(N–亚硝胺、多环芳烃、偶氮化合物)和真菌毒素的分析检测5个方面阐述,希望为促进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据研究,高效液相色谱(HPLC)可以鉴定分析世界上已知的约80%的有机物,检测范围较气相色谱分析法和液相柱层析法均有提升,分离速度是液相柱层析法的几十甚至上百倍,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近年来光谱技术(近红外、中红外、拉曼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稳定同位素和荧光光谱)、色谱技术(气相和高效液相)、电子鼻、生物技术(DNA技术和酶联免疫)等现代技术在食品真伪和产地鉴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气相色谱法(GC)是测定食品中反式脂肪酸(TFAs)的常用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然而,由于来源于反刍动物的天然TFAs(n-TFAs)与部分氢化油的工业TFAs(IP-TFAs)的组成不同,以及不同食品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差异,无法利用一种固定操作程序完全分离并准确分析各类食品中的TFAs组成。本文通过分析食品中TFAs的来源与组成,系统综述了GC法分析TFAs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前处理方法、甲酯化衍生方法、Ag+预分离法,色谱条件(如色谱柱、柱长、柱温、进样口温度和检测器温度等)的选择和优化,以及常见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同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标准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以便帮助分析人员依据实际样品以及所在实验室条件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目的:应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技术对食品中残留的苏丹红进行测定。方法:首先采取固相萃取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样品得到净化之后,然后利用液相色谱方法对食品中残留的苏丹红进行分析测定。选择C18色谱柱,以甲醇:水=95:5为流动相,流速为1m L/分钟,柱温为40℃,选择478nm作为检测波长,在该条件下可以很好的测定食品中残留的苏丹红。结果:该残留分析方法的RSD在  相似文献   

9.
采用加热回流、室温放置两种衍生方法对烟草中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并进行气相色谱(GC)分析和t检验.结果表明:①两种衍生化方法的分析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精确定量时,加热回流是更为合适的衍生化方式.②建立的以硫酸-甲醇溶液为衍生化试剂,加热回流为衍生条件,气相色谱法测定烟叶中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的分析方法,回收率为90.72%~98.92%,RSD小于3%.加热回流的衍生化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适合烟叶样品中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脂肪酸是食品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指标,快速对其测定对于食品品质鉴定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脂肪酸的传统方法如色谱法及色谱质谱联用法的定量准确性较高,但前处理繁琐、费时,消耗大量有机试剂且对样品具有破坏性。近年来,我国对食品安全极为重视,高通量、无损、快速的检测方法在食品检测领域快速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总结综述。快检法如近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及拉曼光谱与化学计量学、高光谱成像结合被广泛用于脂肪酸快速定量检测及可视化研究。直接质谱分析技术由于具有几乎无需样品前处理的特点,检测脂肪酸时在灵敏度、选择性、高通量及分析速率等方面具备很大优势。该研究介绍了脂肪酸的传统检测方法,并着重综述了光谱分析和直接质谱分析技术在食品脂肪酸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进而为食品安全检测、真伪鉴别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对食品中有机磷杀虫剂(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OPPs)残留分析技术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评述了前处理方法如固相萃取、基体固相分散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加速溶剂萃取、固相微萃取和液相微萃取等技术在分析中的应用。概述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及其联用技术、免疫分析技术、超临界流体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等检测技术用于分析食品中OPPs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茶叶品种与产地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茶叶品种和产地识别技术的必要性,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近红外光谱技术、多光谱图像纹理技术、荧光光谱技术和利用矿质元素分析方法在茶叶品种和产地识别中的应用,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氨基酸分析方法是测定含游离氨基酸,多肽或蛋白质样品中氨基酸含量的方法。在过去几十年中,氨基酸分析主要是由经典的柱后衍生-离子交换色谱和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完成的。随着现代氨基酸分析技术的发展,高通量和高灵敏性的质谱被广泛应用于氨基酸分析中,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者就近年来国内外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联用技术在氨基酸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比较了这几种氨基酸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食品安全质量分析时,色谱技术是应用广泛的有机分析方法。本文对当前常用的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质量分析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色谱技术的优势与缺陷,指出多种技术联合使用和样品前处理技术是色谱技术在现代化食品分析的发展方向。食品的化学分析包括有机分析和元素分析,电化学法、原子荧光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都是元素分析的常用方法;有机分析主要使用各种色谱技术,常用的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相似文献   

15.
气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酸是食品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了解脂肪酸的含量,对于合理规划饮食有很大帮助。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食品中脂肪酸的检测已成为食品检测领域重点工作。在食品中脂肪酸众多的检测手段中,气相色谱法依然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本文汇总了目前食品中脂肪酸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针对鱼油、植物油和婴幼儿食品等不同食品基质有不同的标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食品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气相色谱法在不同食品中的检测应用、气相色谱前处理方法的优化以及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的拓展。对前处理条件的优化,从脂肪提取、甲酯化处理和色谱条件的改变等各方面分别进行概述。最后也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利用北京海光公司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仪(LC-AFS 6500),采用C18反相色谱柱分离技术,建立测定市售鱼干中甲基汞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甲基汞含量测定中的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中金属元素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食品中金属元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从样品的预处理技术、柱前衍生化及其衍生试剂的选择、流动相及色谱条件的确定、联用检测技术等方面作了阐述。前人的实验研究表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食品中金属元素分析具有高选择性,可快速、准确地实现多种金属元素同时测定,方法简便快速。本文还展望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营养和污染元素评价和监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分析方法,是在传统液相色谱柱层析法和气相色谱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当前食品检测中,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扩大检测范围,并能针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农药残留等准确分析,从而达到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及特点分析,联系实际,探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安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发展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相关研究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食品中残留农药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井乐刚 《食品科学》2002,23(3):148-152
对食品中残留农药检测技术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样品前处理中,固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酶免疫分析等已开始应用于食品的残留家药检测中。直接光谱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的应用潜力很大。对食品中残留农药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近几年来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在分析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近红外光谱法、免疫分析方法。比较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