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实现对燃煤锅炉无烟温测点的对流受热面积灰程度的监测,对锅炉对流受热面的传热特性及工质吸热特性进行热平衡机理分析,在热力学基础上,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实际生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计算了对流受热面的出入口工质温差与清洁因子的灰色关联特性,建立了利用受热面进出口温差表征积灰程度的函数模型。结果表明:负荷稳定时,锅炉燃烧释放的热量也是一定的,对流受热面单位工质吸热量能反映该对流受热面的积灰程度;受热面温差与清洁因子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受热面进出口工质温差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对流受热面的积灰程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燃煤电站锅炉对流受热面积灰,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积灰实时监测方法:利用受热面清洁吸热量和实际吸热量定义灰污特征参数;通过电厂现有的DAS系统得到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参数可获得大量样本点;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训练.在燃用神华煤的某300 MW锅炉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实测吸热量与预测吸热量的最大误差不超过10%,平均误差为3%左右.该方法可准确预测锅炉对流受热面的积灰情况.  相似文献   

3.
闫水保  徐瑞  刘综绪 《节能》2009,28(4):19-20
锅炉受热面积灰和结渣会导致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下降。定义了新的受热面清洁因子,考虑了锅炉各受热面清洁时与灰污平衡时工质进出口焓升的变化,该清洁因子能够更显著地反映出受热面的灰污程度。应用BP神经网络预测不同工况下锅炉各受热面的工质焓升极大值与极小值,实时计算出锅炉各受热面的灰污状况,可指导和优化锅炉吹灰操作,并以屏式过热器为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锅炉受热面沉积的灰污进行及时、准确地清扫,制定合理的吹灰优化策略。采用清洁因子来评估受热面的健康状况,并根据实时监测数据结合改进粒子滤波;采用滚筒式预测单次积灰过程内清洁因子未来的变化趋势,并验证了该预测方法的准确度。同时,提出一种基于单位时间传热量损耗最低的吹灰优化模型,吹灰优化计算中采用相同工况下多组清洁因子数据进行拟合。以某300 MW燃煤锅炉为例,验证了所提优化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硅灰在对流管束表面沉积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硅冶炼炉余热烟气中的硅灰在换热器表面沉积影响换热效率,研究了硅灰的基本粘结特性,及其在对流管束表面的沉积特性和清除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硅灰的粘结性不强,主要在管壁迎风侧形成单侧楔形干松灰,虽然温度影响灰样的粒径分布,但管壁温度对硅灰的沉积和清除特性影响不大;越往烟气下游的受热面积灰越严重;存在临界烟气流速12m/s,当烟气流速超过该值,增大流速不再有利于减轻积灰;钢珠清灰可高效地清除管壁积灰,而机械振打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6.
以大容量电站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为前提,在已有的基础上根据热平衡方法构建锅炉对流传热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受热面实际运行的传热系数和清洁状态下的理想传热系数,定义了能实时反映受热面污染情况的清洁因子,可以用于锅炉对流受热面积灰、结渣故障的预测诊断,从而优化锅炉吹灰模式,为优化锅炉吹灰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燃煤电厂锅炉因受热面积灰结渣而造成机组安全性和经济性下降问题,进行受热面积灰结渣监测研究。基于广东某300 MW机组,运用热平衡和传热原理建立了一套燃煤电厂锅炉受热面积灰结渣的监测模型。模型运行前对监测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负荷、燃煤低位发热量、过量空气系数处于稳定时,模型能获得较好的监测效果。输入机组DCS系统的热工参数,计算锅炉各对流受热面的清洁因子,以监测对流受热面积灰结渣的严重程度。将监测结果结合实际运行要求,可在线得到合理的吹灰策略。  相似文献   

8.
《动力工程学报》2015,(11):871-877
针对燃煤锅炉受热面积灰监测的需求,以某电厂600 MW锅炉的半辐射受热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污染率作为受热面积灰监测指标建立了监测模型,提出了一种高温区域烟气温度推算方法,在变负荷工况下考虑了锅炉运行动态特性并引入集总参数动态修正模型,研究了稳定负荷和变负荷工况下半辐射受热面的污染率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稳定负荷下的积灰监测模型能够满足积灰监测的要求,而变负荷工况下的积灰监测模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负荷变化的影响,但污染率计算结果波动较大,仍受到负荷变化的干扰.  相似文献   

9.
水泥窑旁路放风余热烟气因烟气温度高、灰含量大,这种余热烟气的利用较难保证余热锅炉安全稳定运行。本文介绍余热锅炉的研发理论依据,高温烟气、高浓度灰的热值计算、灰在不同温度段对受热面的影响、灰的积灰机理和形态,通过分析对余热锅炉整体结构、不同温度段受热面结构、清灰进行特定设计,实现了余热锅炉利用该余热烟气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电站锅炉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积灰监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基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受热面积灰程度与烟气侧流动阻力间的依赖关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折算压差的概念,推导了积灰监测的计算模型。根据发电机组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DAS)烟气侧实时检测的烟气侧压差等参数,实现了300MW燃煤电站锅炉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积灰状态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电站锅炉对流受热面灰污监测的准确性,更好地进行吹灰优化,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锅炉对流受热面灰污监测方法。以天津北疆电厂1 000 MW机组锅炉为例,建立监测模型,分析了模型建立过程中输入参数的选择、数据的采集与筛选、数据的预处理、核函数的选择等。结果表明:此模型监测结果与电厂的实际吹灰操作一致,能够较准确地实现电站锅炉受热面的灰污监测,为电厂进一步地吹灰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对燃煤锅炉各对流受热面的积灰程度的监测,以热力学为基础,对锅炉的燃烧特性、对流受热面的积灰特性及工质吸热特性进行热平衡机理分析,确定了表征受热面的积灰程度的特征参数。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正态分布等方法对大量实际生产数据进行挖掘,得到了特征参数与积灰程度的关联特性,建立了描述受热面的积灰程度的数学模型。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受热面的积灰程度,能为实现按需吹灰,节约能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热平衡和传热原理建立超超临界塔式锅炉半辐射、半对流高温受热面的污染监测模型。依据电厂受热面进、出口烟温测点及机组运行实时数据,通过热力计算得出受热面灰污变化规律,并分析灰污系数的影响因素。经过在国内某1 000 MW超超临界塔式炉进行大量的吹灰前后对比试验,验证了灰污监测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结合吹灰经验,提出了合理的吹灰方案,对于锅炉吹灰系统的优化运行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有色冶金炉余热锅炉辐射受热面面积的初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晖 《节能》2000,(10):14-16
在余热锅炉热力计算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计算了影响辐射受热面传热系数的因素,如烟气入口温度、三原子气体含量、含尘量、饱和蒸汽压力、冷却室辐射层厚度、积灰厚度等因素对传热系数K的影响关系,从而为余热锅炉辐射受热面的初步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施永红  云峰 《节能技术》2010,28(6):512-514
针对在线监测电站锅炉对流受热面积灰的需要,建立了对流受热面的污染监测模型。以某300 MW机组的1 025 t/h锅炉为监测对象,开发了受热面积灰在线监测系统,成功实现了锅炉对流受热面污染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6.
施永红  云峰 《工业加热》2011,40(1):74-75
针对在线监测电站锅炉对流受热面积灰的需要,建立了对流受热面的污染监测模型.以HG1021/18.2-YM9型锅炉为监测对象,开发了受热面积灰在线监测系统,成功实现了锅炉对流受热面污染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型电站锅炉空气预热器受热面积灰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应用3层神经网络构建了300MW电站锅炉空气预热器受热面积灰监测数学模型,选择锅炉负荷、烟气差压、排烟温度等参数作为输入向量,以反映空气预热器积灰状况的污染系数作为输出向量,利用电厂DCS系统采集的机组实时数据,经规格化处理后作为样本集对网络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通过添加动量项和变步长改进了BP算法。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华电国际青岛发电公司#2炉的空气预热器在线积灰监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正>在国家节能环保政策推动下,锅炉尾部低品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得到了高度的研究和大力的推广运用。然而,低温烟气余热回收技术中受热面积灰,会严重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同时增加换热器烟气阻力,较严重积灰甚至会导致换热器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工作。影响低温换热器积灰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将重点对烟气中SO_3浓度对换热器积灰特性的影响进行论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刘强 《工业锅炉》2014,(1):29-30
循环流化床秸秆锅炉燃烧温度过高,引起炉膛结渣、循环系统积灰。通过增加稀相区的受热面积控制炉膛温度,但产生了水平烟道积灰的问题。利用再循环烟气作为松动风,设计松动风装置,以预防灰循环系统的堵塞和水平烟道的积灰问题。  相似文献   

20.
锅炉对流受热面积灰监测模型的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有对流受热面积灰监测系统的基础上,以太原第一热电厂11号炉为对象,利用实际监测结果,对该模型的灵敏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利用锅炉校核程序生成的运行参数,进行灰污监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三级过热器可以容忍±3%的测量误差,一级再热器可以容忍±5%的测量误差,省煤器的异常敏感参数比其它受热面要多,只能容忍±1%的测量误差。该文揭示了省煤器监测结果可靠性差的原因,为进一步改进积灰监测模型提供了依据。图7参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