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话莨纱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浩亮 《丝绸》1999,(7):41-42
1莨纱绸的特点莨纱绸是广东丝绸产品中著名的传统产品,它是目前纺织品市场上仅有的几只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真丝绸面料之一。其主要特点是:质地柔软平滑,结实而带硬,轻薄而不易皱折,着水瞬息即干,洗涤便利,不需浆烫,颜色乌润,底呈杏皮色,朴素大方,着体透凉,轻...  相似文献   

2.
3.
通过测试分析莨纱绸的机械性能、舒适性、抗紫外性的相关指标,并与传统丝绸进行比较,研究莨纱绸的结构性能.结果表明;和传统丝绸相比,莨纱绸绛过晒莨加工后,织物的经纬密度基本不变,强力有所增加,厚度和平方米质量明显增加,撕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和折皱回复性有所下降;回潮率增加,织物表现出良好的防水透湿特性;克罗值有所增加,但远远小于1,表明莨纱绸仍然具有凉爽的特性;UPF值达N65,表明莨纱绸是一种优片的天然抗紫外织物.  相似文献   

4.
莨纱绸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其染整技艺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促进其良性传承,优化市场,文章运用VOSviewer文献计量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将莨纱绸相关研究文献图谱化,以期为莨纱绸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学者在莨纱绸形成机理上研究较多,但在莨纱绸的文化传承研究与实际设计应用方面还有待补充。建议未来加强莨纱绸的市场需求及设计应用研究,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如莨纱绸的数字化展示、虚拟平台定制与展示等。  相似文献   

5.
古而不旧,老而不土,这就是“御锦”服装服饰。它从苍凉而单调的世界,仪态万方地踏上了潮流和时尚的舞台。  相似文献   

6.
为了复兴岭南非遗莨纱绸文化与技艺,打破当前莨纱绸传统文化技艺在发展上的各种瓶颈,探索其新的传承发展路径,开发更具时代性与文化性的莨纱绸产品,文章以莨纱绸作为研究对象,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特色,提炼其文化基因的主要构成,并将其文化基因与室内家具产品需求进行合理匹配,整合创新莨纱绸家具产品,实践探索出以莨纱绸文化基因为支...  相似文献   

7.
为了快速有效评价莨纱绸生产用河泥的品质,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比色法的莨纱绸生产用河泥关键有机成分(腐殖酸和富里酸)的定量检测方法。研究了反应试剂福林酚与碳酸钠溶液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显色反应结果的影响,并进行了方法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测试10.0 mg河泥样品,最佳反应条件为:1.0 mL、1 mol/L福林酚,0.6 mL、150 mg/mL碳酸钠溶液,3.4 mL去离子水,40℃、40 kHz超声处理条件下反应60 min,检测波长760 nm。在标准物质量浓度为0.12~0.30 mg/mL时线性相关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34。该方法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RSD值分别为0.68%、1.43%;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2.96%,RSD值为3.41%。利用此方法测得佛山顺德和西樵地区河泥(莨纱绸生产用泥)及杭州下沙河泥(非莨纱绸生产用泥)中关键有机成分的总含量分别为9.64%、5.61%和1.88%,与分离称重法所得的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河泥中参与莨纱绸涂层形成的有机组分,并明晰莨纱绸生产用河泥与非专用河泥(以杭州下沙河泥为例)的差别,采用碱溶酸析法将生产莨纱绸用的广东佛山顺德、西樵河泥以及杭州下沙河泥分别进行分离与纯化,将莨纱绸生产用河泥涂抹在反复浸/晒薯莨浸出液的染色坯布上并刮下表面涂层粉末,最后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所得各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泥中的腐殖酸和富里酸成分参与了莨纱绸涂层的形成;莨纱绸制备用河泥与杭州下沙河泥的腐殖酸和富里酸组分在结构和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别,莨纱绸制备用河泥腐殖酸和富里酸分子的含氧官能团含量与芳香化程度更高,且其腐殖酸组分具有较强的铁离子结合能力,这些结构特征和特性有助于形成莨纱绸乌黑亮丽且色牢度高的涂层。  相似文献   

9.
《丝绸》2016,(2)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测试技术,分析莨纱绸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试样的结构,研究莨纱绸的吸湿与放湿特性,探究各样品的抗氧化性能、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莨纱绸生产过程中薯莨色素会明显提高织物的平方米质量,但不会明显改变织物的经纬密;晒莨加工对织物材料的微细结构影响不大,但丝素蛋白的构象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莨纱绸的吸湿能力明显高于普通丝绸,放湿速率也明显快于普通丝绸,因而具有明显的吸湿快干性能;莨纱绸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且洗涤对其影响不明显;莨纱绸生产过程中的成品与半成品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主要源于可提取的色素物质。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品种香云纱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莨纱绸,利用其起龟裂纹的反面,达到类似麂皮的效果。文中对莨汁水的制作、坯绸准备、洒莨水、封莨水、过泥、摊雾等工序作了详细介绍,对洒莨水、封莨水、摊雾等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李维贤 《纺织学报》2016,37(2):103-1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考察香云纱工艺中晒莨工序前后薯莨单宁组分与结构的变化、纤维材料结构的变化情况,结合植物多酚化学理论,探讨晒莨工序的染色作用机理。认为:一、在晒莨工序中,曝晒使薯莨单宁氧化形成醌式结构而显棕色,因此随着浸染、曝晒次数的增多,晒坯表面的颜色不断加深,最终变为棕色或棕红色。二、疏水键-氢键多点结合可能是薯莨单宁与丝、棉、麻等纤维结合的共同方式;化学结构的不同使得各种纤维与薯莨单宁结合的数量、强度差异很大,因而影响染色牢度。蚕丝结构中含有疏水性氨基酸以及众多的氢键结合点,可形成大量的疏水键-氢键结合,因此可获得良好的加工效果。三、丝绸加工效果好的另外两个可能的原因是薯莨单宁与蚕丝蛋白形成共价键结合,以及蚕丝丰富的原纤结构,使得薯莨单宁与蚕丝的结合点显著多于其他纤维。  相似文献   

12.
杨建军  崔岩 《丝绸》2021,(3):13-18
柿黑染与莨纱绸泥染分别是日本、中国精湛的传统天然染色技艺,文化内涵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和体验,采用对比研究法对柿黑染和莨纱绸泥染的染料与染色工艺进行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人造棉织物在近年是市场上比较畅销的产品。为满足市场的需要,我们根据本厂的设备和条件,利用85%的粘胶纤维和15%的涤纶纤维混纺,试制生产了一批人造棉产品粘涤绸。 产品经印染整理后,布边平直,布面匀整,手感柔软、滑爽。因产品含有15%的涤纶纤维,故产品的弹性比一般人棉绸更好,是制作夏季服装的理想面料。投放市场以来,深受用户欢迎。现将试制和生产情况总结介绍如下: 一、原料混纺比的确定  相似文献   

14.
施蓉 《江苏丝绸》1999,(5):11-12,15
本文分析了用AR-617快速精练法和酶-合成洗涤剂法处理厚重真丝针织绸的精练工艺以及精练的PH值,温度,时间,浴比对成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武林  刘禾 《丝绸》1989,(3):28-29
介绍了真丝色织彩条绸生产工艺流程及注意问题,重点阐述了生丝染色、柔软浸泡及其精练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赵博 《纺织学报》2005,26(4):102-104
阐述了复合纱的纺纱工艺原理,通过对棉纺设备进行改造,结合生产实践,确定了复合纱的纺纱工艺流程,就纺复合纱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实验,分析了纺纱各工序影响复合纱质量的因素,通过合理配置纺纱工艺,解决了在纺纱过程中断头和条干不匀等问题,探讨了在加工复合纱过程中的可行性技术措施及工艺参数,为提高复合纱的质量和进一步开发新产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建中 《丝绸技术》1996,4(1):14-17
本文在分析了影响转杯纺三大关键部件的基础上,应用正交实验的方法,优化了绸化转杯纺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8.
布面条影和成纱条干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在长期的实物质量评比分析中,认识到雨状条影往往是有几根经纱细节并列在一起造成,而经纱几根粗节并列在一起,布面经向粗节却并不明显。经分析其原因是;经纱的张力大于纬纱,所以经纱粗节不明显,细节则较明显,纬纱张力小,所以纬向粗节易浮于布面,细节则不明显。从而说明:要改善布面条影,对经向条干的要求,应侧重于改善细节,这样既可以增加布面的  相似文献   

19.
转杯纺纱属于自由端纺纱,与环锭纱相比,具有速度高、卷装大,成纱蓬松、毛羽少和条+均匀等特点,但是由于纺纱工艺和加捻方式的不同,转杯纱的强力相对较低,为了满足织造需要,可以由上浆工艺得到部分的补偿.  相似文献   

20.
胡发浩  张玲 《丝绸》1993,(7):31-34,39
针对真丝印花绸普遍存在的水洗牢度差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通过实践,采用单宁—吐酒石法对真丝印花绸进行固色,提高了真丝印花绸的水洗牢度,并提出了在提高真丝印花绸色牢度方面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