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长轴刚性差、易变形,采用传统磨削工艺致使工件表面质量达不到要求,而砂带磨削具有"弹性磨削"和"冷态磨削"之称,可解决上述问题。据此设计了闭式接触轮式砂带磨削装置,并将其装夹于于普通车床上,对细长轴进行砂带磨削试验,通过试验分析了砂带速度、工件速度、磨削深度等因素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车床上采用闭式砂带磨削装置对细长轴进行精加工,能有效地降低表面粗糙度。当砂带速度为376.8m/min、工件速度为13.82m/min、磨削深度为0.07mm、纵向进给速度为0.2mm/r时,能获得最优的表面粗糙度Ra0.44m。 相似文献
2.
磨削细长轴时,由于其刚性差,若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容易使被加工细长轴或多或少成为两头直径小、中间直径大的腰鼓形。为彻底改变这一加工形状误差,可采用图1所示的砂带双面磨削方法。工件绕本身轴线旋转且直线往复移动,工件轴线和往复直线移动方向成α角,因此砂带磨削在工件表面 相似文献
3.
4.
为了获得给定范围内的砂带磨削钛合金表面粗糙度工艺参数的最优区间,以钛合金TC4为研究对象,进行砂带磨削表面粗糙度试验。构建砂带磨削钛合金表面粗糙度的经验公式,分析表面粗糙度对工艺参数的灵敏度,获得工艺参数的稳定域与非稳定域。结合正交试验中的极差分析,得到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曲线,进行了工艺参数的区间优选。研究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对磨料粒度的变化最为敏感,对砂带线速度的变化最不敏感;磨料粒度的优选范围为120#~150#,砂带线速度的优选范围为15~20 m/s,磨削压力的优选范围为10~15 N。本研究对砂带磨削钛合金表面粗糙度控制提供了理论方法与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砂带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预测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具技术》2021,55(4)
为了研究砂带磨削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对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砂带磨削工件的表面轮廓模型,通过对砂带磨粒运动轨迹的研究分析,由单个磨粒的运动方程建立多个磨粒的运动方程。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由仿真软件合成磨削加工表面的三维形貌与粗糙度值的变化趋势,通过建立表面粗糙度回归数学模型与叶片磨削试验进行理论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参数磨削后工件表面粗糙度的仿真值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好,为实际砂带磨削工艺参数的选择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细长轴的砂带磨抛工艺实验,研究了磨抛工艺参数对细长轴零件粗糙度及精度的影响,提示开式砂带磨抛细长轴类零件的工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通过细长轴的砂带磨抛工艺实验,研究了磨抛工艺参数对细长轴零件粗糙度及精度的影响,提出开式砂带磨抛细长轴类零件的工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砂带磨削的原理、特点、设计一台砂带磨削装置,并将其应用于细长轴的加工,实验中以尺寸精度和圆度误差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砂带磨削后尺寸精度和圆度误差的变化,分析影响砂带磨削加工精度的因素,指出提高砂带磨削精度的措施。实验表明在车床上采用砂带磨削装置进行细长轴磨削,能有效地提高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Cu-3镍铜合金砂带磨削加工过程中,砂带粒度和磨削用量的不同对磨削加工效率、工件表面质量和砂带磨损的影响。采用氧化铝磨料砂带在不同的砂带线速度或磨削压力下对镍铜合金进行了工艺试验,对材料去除量、工件表面粗糙度和砂带磨损量进行了测量。研究表明:增加砂带线速度和磨削压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去除率和磨削比;随着磨削压力的增大,工件表面粗糙度呈增大趋势;随着砂带粒度的增大,工件表面粗糙度呈减小趋势;砂带线速度为25m/s,磨削压力为43N,砂带粒度为P240时,镍铜合金综合磨削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13.
砂带6轮抛光不锈钢长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砂带磨轮的制作和砂带6轮抛光的工作原理,并对砂带磨轮抛光加工的工艺参数及砂带磨轮的使用寿命进行了分析,成功解决了不锈钢长管抛光中易烧伤和刚度不足的问题。并使粗、半精和精抛光加工一次完成,降低了表面粗糙度,提高了表面质量,满足了不锈钢长管的抛光要求。 相似文献
14.
15.
六轴联动叶片砂带抛磨中接触轮姿态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六轴联动数控砂带抛磨机床在叶片自由形面加工过程中接触轮的位姿进行了研究。以加工过程中接触轮与被加工曲面法向接触为出发点,提出了针对接触轮在加工过程中位姿的定义方法。分析了接触轮母线形式对被加工区面适应能力的影响。为避免加工过程中干涉,基于接触轮旋转自由度的有效空间,提出了避免干涉的方法。以切削带宽最大为目标,提出了接触轮第六自由度的控制原则;并对接触轮的位姿控制参数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轴类零件光整加工时磨粒的轨迹是否影响加工效果,将车床改造为工件和工具轴线在空间交错的加3-系统。该加工系统可以使工件上的轨迹角度在±40。范围内变化,角度变化范围越大,加工效果越好。通过对工件转速、工具头转速、进给量3个因素做正交试验表明,在考察范围内3个因素加工工件的效果变化不大,加工效果稳定,工件上每个点的单位加工时间t。越长,表面粗糙度越小。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金刚石砂轮磨削硅片存在的表面/亚表面损伤问题,研制了一种用于硅片化学机械磨削加工的新型常温固化结合剂软磨料砂轮。根据化学机械磨削加工原理和单晶硅的材料特性,设计的软磨料砂轮以氧化铈为磨料,二氧化硅为添加剂,氯氧镁为结合剂。研究了软磨料砂轮的制备工艺,分析了软磨料砂轮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成分。通过测量加工硅片的表面粗糙度、表面微观形貌和表面/亚表面损伤,进一步研究了软磨料砂轮的磨削性能。最后,与同粒度金刚石砂轮磨削和化学机械抛光(CMP)加工的硅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软磨料砂轮磨削的硅片其表面粗糙度Ra1nm,亚表面损伤仅为深度30nm的非晶层,远好于金刚石砂轮磨削硅片,接近于CMP的加工水平,实现了硅片的低损伤磨削加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