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论与争论     
朱大明 《建筑》2003,(1):58-59
评论和争论是正常且必然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地对待争论,这不仅仅是建筑评论的理论和方法问题,而且是如何营造健康的建筑评论环境和学术风气的认识问题和观念问题。对此有必要进行认真的探讨。一、从建筑评论的功能看争论的意义建筑评论是建筑文化整体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评论主体以基于建筑价值观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为核心,对评论客体(包括建筑作品、建筑现象、文化思潮和建筑理论等)进行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建筑文化活动,要求评论主体尽可能以客观的态度,以分析、综合、历史和逻辑等理性思维评价建筑活动的得与失、是与非,表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建筑评论的现状,论述了建筑评论的目的,作用和方法以及建筑评论的结构,并对建筑评论与工艺评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建筑评论在互联网泛在影响下正成为市民社会的重要文化现象,促进了城镇建筑风貌营造的社会普及,但偏离于专业认知的大众审美有可能导致专家共同体知识话语的相对式微。以华为欧洲小镇为实证,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对多源网络文本进行研究,揭示专家和公众在互联网语境下对建筑风貌的认知与评论差异。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应用提高了建筑风貌认知与评论的公众参与程度,并使得公众多元化的价值判断得以凸显;专家更加关注建筑设计阶段的方法模式与文化内涵,且与公众存在显著性的褒贬差异。文章提出,建筑风貌管理应重视不同群体的作用,厘清互联网环境下公众参与的运行界域,提高城镇建筑风貌的专业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怀疑和批判是建筑评论创新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孟潮 《新建筑》2004,(2):58-59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评论.首先对建筑界内外关于建筑评论的八种说法作了解读.而后对什么是建筑评论作了广义的解释.最后的结论是:建筑评论的最终目标是创新,而怀疑和批判是建筑评论创新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谈建筑评论的创见性朱大明,郭远目前,建筑评论逐步得到重视,但与建筑创作不断繁荣和建筑实践多元复杂的局面不太适应。不少评论只是满足于做设计的讲解员或宣传员。评论中缺乏提出新的观点和创见性的论证,评论思维单调,评论的角度和尺度大都是既定的,人云亦云,诸如...  相似文献   

6.
大明 《建筑》1997,(2):29-30
建筑评论是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广义的建筑评论绝不只是对某具体的建筑工程做纯专业技术性的质量鉴定和效益评价,而是一种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广泛社会性、群众性基础的建筑文化艺术活动形式,它是将建筑理论与建筑创作设计、建筑文化与社会大文化以及建筑专业界与社会公众之间联系、沟通的纽带。“评论”活动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固然在干“评”,且“评”都必须有相应的某种“标准”,没有一定的标准就不能做出判断,也就不可能做出评价,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评论标准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评论及其作用和效果,但有价值、有积…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设计》2012,(1):179-185
在中国,"批评"这个词可能容易跟过去的"大批判"联系在一起,如同把"建筑计划"改称为"建筑规划"一样。无论是建筑批评还是建筑评论都需要有一个自己的思想资源。这个思想资源是什么?我们依据什么样的思想资源来进行建筑批评或者说建筑评论?建筑评论出发的基点在什么位置上?这些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评论何为:评作为文化现象的建筑批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异 《新建筑》1998,(1):39-40
建筑评论的背后是理论支持和人文态度,而独立的思想能力尤为重要。从建筑文化暴露出的问题出发,探讨了理论内涵、学术背景、人文态度、历史感与传统、技术情绪及规则对建筑评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应多些评论     
阎肃 《建筑创作》2004,(12):24-24
我的印象中.贵刊除了印刷好.照片专业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建筑评论和建筑文化方面做得不错。但现在似乎看不到这类文章的出现.特别是建筑评论的文章非常受欢迎,况且现在正是建筑界“百花齐放”的时候.“百家争鸣”的辩论.评论更应该加强。只是提醒一下.评论只能是就事论事.要摆事实、说道理.将自己的观点讲清楚、讲明白即可.千万不要像某些评论一样言语过火.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通过我国目前建筑文化中所出现的两个普遍实际问题,阐述在对于传统建筑形式和当代建筑艺术方面,都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片面追求形式和形式美现象。并通过建筑评论说明形式主义的危害,通过文化的发展说明建筑理论和创作不能仅仅立足于传统和形式。不能把建筑本质看成纯艺术,而必须清晰地、辩证地认识传统建筑形式和当代建筑艺术,以便使建筑创作、理论、评论更具有科学性、时代性……  相似文献   

11.
林建新 《建筑》1996,(3):22-23
最近,北京、天津、上海、深圳、香港的十多位著名建筑专家,联合发出呼吁,建议在我国进一步开展建筑评论,通过各界人士的参与,以传达社会的要求和公众的愿望,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建筑观。先秦时期,诸子写史,百家争鸣,致有《诗经》留芳百世,《楚辞》光耀千秋。而建筑,是历史最忠实、最可靠的“沉默”的见证人。一部建筑史,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特征、技术成就、思潮变化、典型实例以及城市规划等,无不反映出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特点,反映出那个时代物质生产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反…  相似文献   

12.
国内建筑评论现状的不令人满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举例来说,则缺乏一支稳定的、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评论队伍;如社会及公众的缺乏批评意识及习惯;则大众媒体宣传的低力度;如国民性本平和,不喜批评;如政治恐惧和心理压力;如组织管理、具体的稿酬、经费、开支方面的问题……然而除去以上种种及此外的诸多原因,主要的责任还是应当归咎于建筑评论作品的不成熟。因为评论作品不成熟,评论发挥不出应有的效力,展示不出全部的魅力。评论既吸引不了读者,自然无法引发公众的关注、思考和讨论,评论者得不到应有的地位与尊重,编辑组织者也…  相似文献   

13.
马国馨 《新建筑》1995,(2):19-21
戈德伯格是美国著名建筑评论家,通过对其建筑评论的分析及关于评论的一些观点和做法的介绍,强调建筑评论是一门专门的科学,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有成就的建筑评论家似乎比造就一名建筑师师更艰难。  相似文献   

14.
很高兴今天和大家分享我的观点。要对整个中国当代建筑发展历史加以评论并非易事,所以我选取了一些关键点和关键人物。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建筑评论.那么我主要关注以下6部分内容:1.中国的传统建筑与当代建筑:  相似文献   

15.
范路 《世界建筑》2014,(6):12-13
<正>2014年5月17日,第7期清华建筑思想论坛以"建筑评论的工具与方法"为主题,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泽生厅如期举行。建筑评论是建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情感的表达和趣味的好恶。它是一种获得知识的方式,是抵达真相甚至真理的途径。建筑评论没有唯一的思想方法,但它一定需要可靠的工具和方法。本期论坛由张利教授主持,邀请了海峡两岸14位建筑学者,从他们各自不同的视角和经历,探讨建筑评论的工具与方法。首先发言的是台湾著名小说家、建筑策展人、评论家阮庆岳。阮庆岳以其写小说和评论建筑的经  相似文献   

16.
金磊 《建筑创作》2004,(8):11-11
阅读城市需要阅读建筑,阅读建筑更需要品读文化。现时代的建筑不仅耸立在城市中.更集中在许许多多书籍中。作为出版人.投影中国建筑.不能不关注现代建筑媒体与建筑书。2003年9期本刊”主编的话”,曾借杂志创刊出版总第50期,写了”走向建筑100”一文,意在表达做好一本专门服务于建筑  相似文献   

17.
邹敏  王晟 《建筑与环境》2010,(5):110-112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建筑评论呈现的几个特征:多元性、互动性和视觉性,分析了现阶段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筑评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现状 去年上半年,由程泰宁院士主持的咨询项目《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现状与发展》初稿到成都征询西南地区业界的意见,报告最后一部分谈到,鼓励非政府组织、高校和媒体有序参与建筑评论活动,鼓励各类媒体开设建筑文化普及与评论的专栏,提升公众的建筑赏析水平,引导民众对城市重要建筑的讨论,不断健全建筑创作环境。  相似文献   

19.
杨永生 《华中建筑》1998,16(1):13-18
“对话”涉及到建筑创作、建筑与历史研究工作、建筑教育、建筑评论、建筑科普等方面,实话实说,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希望在读者中间能够引起共鸣,深入讨论,以期中国建筑界以崭新的面貌和丰硕的成果迈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20.
李翔宁 《时代建筑》2005,(1):154-155
建筑评论,建筑设计,建筑实录,今日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