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实现淤泥质土的大规模有效固化,解决水泥土早期强度低、淤泥质土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将水泥作为主固化剂,粉煤灰、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减水剂)、铝酸钙和钙基膨润土(膨润土)作为外掺剂固化淤泥质土。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pH值、含水率以及电导率试验,探究固化土的特性变化规律,确定复合固化剂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水泥、粉煤灰、减水剂、铝酸钙和膨润土掺量为22%(质量分数,下同)、5%、0.20%、2%、6%时,固化土固化效果达到最优。微观结构表明,复合固化剂的掺入有利于强度高、难溶、具有膨胀性的矿物晶体以及胶凝物质的生成,使得固化土的结构更加紧密、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河湖淤泥的再利用是水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之一。通过在淤泥中加入水泥、偏高岭土、黄土及秸秆来制备一种在水下缓慢降解的生态固化淤泥,分析了水泥及偏高岭土的掺量对固化淤泥性能的影响,对比固化淤泥在空气中及水下2种环境下力学性能的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偏高岭土在基体中增强力学性能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泥与偏高岭土的掺入能有效提高生态固化淤泥的力学性能,其中当偏高岭土的掺量为12%时,固化淤泥在空气环境中的180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最高581 kPa;在水中养护的时候,偏高岭土会加速固化淤泥的降解,56 d龄期后力学性能出现明显降低;从SEM结果可以看出,偏高岭土能够有效改善固化淤泥结构的密实度,从而提高固化淤泥的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固化剂种类与掺量对海相沉积淤泥固化效果的影响,以唐山南堡典型滨海沉积淤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单掺固化压缩试验,结合粉煤灰废物利用问题,分析了水泥、生石灰及粉煤灰等不同固化剂及掺量对该淤泥固化后压缩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淤泥在未固化前为高压缩性土,而在添加一定掺比的水泥、生石灰和粉煤灰并进行7d龄期养护后,淤泥试样的...  相似文献   

4.
在全计算方法和固体砂石体积法中引入γ1、γ2改进用水量公式,通过砂石扩展度试验调整出最优减水剂掺量,提出高强自密实砂浆全定量配合比计算式,并进一步探讨了砂浆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孔径分布以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掺20%粉煤灰时砂浆的工作性及保水性良好,3d、7d抗压强度达到28d的54.8%~61.0%和67.1%~74.3%,28d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结合SEM和压汞仪检测数据,在保证工作性能的情况下,水胶比越小则水化物填充有害孔洞的效应越好,密实度越高。  相似文献   

5.
滩涂围垦后的土地是以淤泥、淤泥质土为主的软黏土,不能直接为工程所用。因此设法改善围涂区内淤泥土的工程特性,以提供工程建设用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通过对乐清胜利塘淤泥土固化的试验研究,来选择合适的固化剂和掺入量这对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朱丽娟  王琦 《人民长江》2008,39(6):64-67
为解决广州南沙地区河涌整治过程中淤泥出路难和筑堤、修路缺土的矛盾,在鸟洲涌堤防建设中进行了淤泥固化筑堤试验.试验中,引进了淤泥固化新技术,这是一种在淤泥中掺入固化材料使之发生化学反应,短时间内能让淤泥强度提高的一种技术.选择了乌洲涌整治工程中一段30 m的堤防作为试验段,经过对干密度、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地基承栽力、沉降、渗透性等参数的原型检测,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对今后推广应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理石粉等量部分代替水泥的方法,研究大理石粉掺量对水泥浆液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电子显微扫描(SEM)和X衍射(XRD)分析不同掺量的大理石粉对水泥浆液微观结构和水化产物的影响。研究表明大理石粉掺量为8%时,能改善水泥浆体的力学性能,并通过微集料填充作用和CaCO3参与化学反应影响水泥浆体的微观结构和水化产物。  相似文献   

8.
淤泥固化处理是淤泥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主要从淤泥固结体的物理特性、力学特性、淤泥固化机理研究方法和成果等方面,总结了淤泥固化处理的研究进展。主要综述了固化处理对淤泥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密度、容重、粒径、含水率和流动性等物理特性的影响以及含水率、黏粒含量、矿物组成、有机物、固化剂种类和含量、养护龄期、养护环境等因素对淤泥固结体力学特性的影响;然后,基于孔隙液化学性质分析法、微观结构分析法、水分转化法和电阻率法等方法,综述了淤泥固化的机理;最后,根据目前淤泥固化存在的问题,指明了淤泥固化处理未来的研究方向:(1)淤泥脱水-固化-稳定化一体化研究;(2)淤泥固化机理的定量研究;(3)淤泥固结体耐久性方面以及大规模应用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力学强度测试、矿物成分分析、红外光谱测试(FTIR)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分析等,研究了改性剂模数、改性剂掺量及养护龄期对黄河流域河库底淤泥固化改性土的力学性能、矿物组成、微观结构和水化产物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剂模数、改性剂掺量和养护龄期对固化淤泥试块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试件抗压强度随改性剂掺量和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长,抗压强度最高达7.13 MPa;改性后淤泥中黏土矿物与改性剂反应生成絮状地聚物凝胶,材料结构更加致密均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典型土样淤泥固化室内试验,对固化土的元侧限抗压强度、直剪强度、最佳掺入量及初、终凝时间等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淤泥固化土的强度随着龄期、掺入量的增大而增大,含水率对淤泥固化土的强度增长影响较大。同时进行了海堤闭气土方填筑淤泥固化方案的经济性分析与施工组织方案研究,为推动浙江省海堤闭气土方填筑淤泥固化技术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用作填埋场覆盖材料的固化污泥的干湿循环耐久性,开展了干湿循环条件下碱渣矿渣石灰固化污泥强度性质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水化反应持续进行,钙矾石、水铝钙石和水化硅酸钙等水化产物增多,试样孔隙体积减小,结构趋于密实;总体来看,固化污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呈增大趋势,7次干湿循环后试样的强度为干湿循环前的1.16~1.45倍;从微观结构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来看,碱渣矿渣石灰固化污泥具有良好的干湿耐久性。  相似文献   

12.
粉质土重复振动液化与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黄河口潮坪选择典型研究区进行振动试验,通过实时孔压监测、静力触探测试、十字板剪切测试及原状样土工测试对比,研究黄河口粉质土重复液化发生过程和液化后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化特点,找出了液化过程中,硬壳层发育处土体的孔压和强度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液化主要发生在硬壳层,表现为孔压迅速升高,土体强度降低;硬壳层上、下的土体,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强度均有所提高,上层土体强度提高相对显著,且表面发育一系列微型“泥火山”;循环荷载导致的孔压上升呈突变特征,循环荷载停止后孔压的消散呈渐变趋势;随着荷载循环次数增加,液化发生层深度向下扩展;粉质土灵敏度随循环荷载作用发生改变。循环荷载反复作用后土体多种指标变化特性沿深度具有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就疏浚淤泥的固化处置方法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广州市疏浚淤泥固化处置项目,主要探讨了广州市疏浚淤泥固化技术原理、固化剂以及工艺和设备,并对淤泥固化技术工程应用和固化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长江上游近期水沙变化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长江上游来沙量明显减少,这将对三峡水库的效益产生影响。本文首先用实测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双累积曲线统计分析法及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分析了三峡上游来水来沙减少的事实,并统计得到了近期来水来沙量的相关关系,该关系可用于预测近期三峡水库的入库年沙量。然后研究了上游大中小水库群拦沙淤积对减沙的影响系数,α相关分析结果表明α与水库下游沿程距离L呈指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刘光清 《吉林水利》2007,(5):13-14,17
盐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处黄海之滨,承接里下河腹部区的排水,区内入海河流众多,在这些入海河流上大多建有挡潮闸坝。但由于盐城市近海为淤积型海岸,闸坝的建设改变了河口的自然状态,造成港口下游淤积严重,排水不畅。灌河作为江苏省沿海唯一下游没有建挡潮闸的重要入海河流,仍为自然状态,下游港口未淤积。本文通过对灌河水体涨、落潮中氯离子含量的监测,找出海水上溯的最大距离,确定其影响范围,为其它入海流河流的防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不同酸碱度对改良红黏土力学性质及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黏土在土类划分上属于特殊性土,由于其特殊的成因过程及成因环境,工程性质也有很大区别。为了研究地下水环境酸碱度对改良土的强度影响,通过将改良土体浸泡到不同酸碱度的溶液中,测试改良土的力学性质,研究不同掺量、浸泡时间和溶液酸碱度对改良红黏土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再通过电镜扫描,研究改良红黏土的微观结构,探讨其与力学性质改善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从宏观上,在酸性环境下改良土凝聚力均随浸泡时间的增长而减小。从微观上,土粒的搭接形式、搭接程度以及颗粒间的胶结程度决定了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而酸碱环境使改良红黏土结构发生变化,土粒间黏结程度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水电工程建设对库区的生态承载力具有重要影响,其影响大小是水电站建设综合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以贵州省光照水电工程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法对水电站建设前后受影响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变化进行全面定量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光照水电站的建设使库区耕地、草地和森林的生态承载力由于淹没而降低,但同时,由于水域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发电效益、库区渔业生产能力及水库灌溉能力的增强,使研究区承载力也随之增加。总体来看,水电站的修建增加了涉及区域的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前后生态变化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塔里木河的水资源和生态恶化现状,分析了向塔河应急输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3个时相的遥感影像,从图像解译、分类以及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两个主要方面对塔河下游输水前后3年来的生态变化作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对输水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5次应急输水对塔河下游生态恢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效地遏制了生态的继续恶化,为我国综合治理塔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洞庭湖区水环境变化对三峡蓄水等因素的响应过程,总结各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三峡大坝建成运行后洞庭湖区主要污染物仍是总氮、总磷,湖区水质由贫-中营养过渡到轻度富营养,水质进一步恶化;三峡蓄水改变了原有湖区水文节律及底床冲淤状况,导致湖区水质指标变化;荆江河段与四水流域排污量增大,对湖区水质影响效应逐渐增强;湖区湿地出露时间提前,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破坏;目前各学者对水质评价指标各有不同、评价结果迥异,对水环境治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建立考虑三峡工程影响下合理的湖区水质预测预报机制已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为预测湖区水质的变化趋势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三峡工程建成前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荆江河段、长江中下游在三峡工程建成前后的防洪形势进行了分析.对于荆江河段,分析了三峡工程建成前后遭遇荆江不同频率洪水的防洪形势变化,结果表明,三峡工程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善了荆江河段的防洪形势;对于长江中下游,通过三峡工程建成前后遇1954年洪水的模拟得出,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得以提高,但仍存在约4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