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防止发蓝膜层的红色挂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兵 《电镀与涂饰》2006,25(2):13-15
分析了发蓝膜层出现红色挂霜的原因:溶液主要成分含量过高、铁氧化物过多、发蓝槽容量小、工艺操作不当、工件多次返修等。提出了防止产生红色挂霜的措施:改进发蓝工艺、改铁槽为不锈钢槽、用回收液调整液面等。给出了三次发蓝工艺的操作条件及维护方法。实践证明,采用适当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发蓝膜的红色挂霜。  相似文献   

2.
诸震鸣 《电镀与精饰》2003,25(4):20-20,24
简要地叙述了钛及其合金发蓝的工艺操作,并同高电压发蓝工艺作了比较,认为高电压发蓝难于避免“色差”,而且膜层耐磨性差。指出只要严格按照业已出版的电镀工艺书上提供的工艺配方去操作,理想的发蓝膜层是不难取得的。  相似文献   

3.
《广州化工》2021,49(8)
以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学生自行设计了环保节能型常温发蓝工艺综合创新性实验,取代传统能耗高污染大、有危险性的高温发蓝工艺实验。学生根据常温发蓝工艺配方设计正交实验表研究在Q235钢表面制备发蓝膜,并采用XRD、SEM、CHI680C电化学工作站等对发蓝膜层进行性能测试。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动手操作与探究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实践及创新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研创新、科研创作的热情和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黑色金属的发蓝,传统上是在苛性钠的溶液中,以硝酸盐作为氧化剂来进行的。本文提出的无碱发蓝工艺,是将发蓝溶液不用苛性钠,完全由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配成,在300~350℃的温度下进行氧化处理,使金属表面获得一层蓝色氧化物膜。这种蓝色氧化物膜外观鲜艳,色泽均匀,其耐蚀性,在室内常温下可存放三年以上。本文详细介绍了该工艺的流程、发蓝液的配方、操作条件及所用的设备,并对该氧化膜的组成成份、它的氧化过程和氧化膜的生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还探讨了发蓝液的组成、温度、处理时间及零件的表面状态对发蓝膜质量的影响。本工艺操作简单、工艺稳定、成本低,适合大批量零件的发蓝生产。  相似文献   

5.
对高、低温两种催化剂在开车时间、蒸汽用量、宽空速范围适应性、操作稳定性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验证了低温催化剂的良好性能,并提出了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相似文献   

6.
使用常温酸性脱脂剂取代碱性发蓝工艺中常用的汽油和高温碱性脱脂剂,除油效果好,并可节约能源,减少水洗工序,有利酸洗步骤的进行。工件经碱性氧化发蓝后,用脱水油进行常温处理,脱水效果好,工艺简便,取代了烘干和高温浸油工序,省时节能,并提高了工件的防锈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羟基左旋苯甘氨酸三效热泵蒸发结晶工艺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对羟基左旋苯甘氨酸母液浓缩结晶过程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三效热泵蒸发结晶工艺。该工艺采用三效并流流程,利用降膜蒸发器、热泵技术进行低温真空蒸发操作。充分利用了一效蒸发器产生的二次蒸汽,新工艺汽水蒸发比降至0.35t/t,左旋苯甘氨酸产量提高约50%。三效热泵蒸发工艺适用于物料处理量大、沸点升高小、蒸发温度低的物料的浓缩结晶。  相似文献   

8.
磷化与发蓝工艺的区别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菁 《电镀与环保》2005,25(3):43-44
磷化与发蓝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这两种工艺有着不同的生成机理和应用范围,因为它们在某些方面都能够用于机械零件的防腐蚀,在选择表面处理工艺时容易混淆.本文拟在对磷化与发蓝两种工艺的生成机理、膜层结构与厚度、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比较,以便于正确地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9.
低温甲烷化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先壮  于泳 《乙烯工业》2010,22(3):57-60
中原石化于2008年5月开始对北京化工研究院的低温甲烷化反应催化剂进行工业应用,对高低温两种催化剂在开车时间、蒸汽用量、宽空速范围适应性、操作稳定性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精制甘油工艺是先将粗甘油蒸馏到高浓度,然后进行了脱色和除盐等精制操作,这种工艺在蒸馏过程中蒸汽消耗较大,又轴于油在高浓度时粘度大,因此精制处理操作比较困难,而且效果也不好,为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本文介绍一种精制甘油新工艺,并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针对燕山乙烯装置急冷水塔塔釜液位高而造成紧急外排污水量大的问题,从工艺、设备腐蚀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稀释蒸汽/中压蒸汽发生器内漏和工艺水汽提塔进料预热器结垢是主要原因。对稀释蒸汽发生器管束结垢和腐蚀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确定了发生的具体因素,并相应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焦化粗苯加氢精制工艺进行了介绍,对不同工艺的特点进行了比较。高温高压加氢精制工艺对设备要求高,流程复杂,操作难度大;低温低压加氢精制工艺的操作温度和压力较低,可生产3种苯,目前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13.
弹簧件常温复合发蓝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常温发蓝工艺存在着附着力和耐磨性差的缺点,研究了一种用于弹簧件的常温复合发蓝工艺,介绍了前处理,发蓝及后处理工序,测量了发蓝膜的附着力,耐磨和耐蚀性,并与传统常温发蓝进行了对比。复合发蓝膜的附着力,耐磨和耐蚀性明显优于传统常温发蓝膜。这是由于复合发蓝膜的孔隙中生成的磷化膜的作用导致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低温转化法生产硫酸钾复合肥装置中存在的蒸汽消耗高、转化温度高、转化尾气吸收负荷大等问题,提出了采用新型转化槽,利用硫酸和氯化钾冷却氯化氢尾气的同时加热硫酸和氯化钾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吨产品节省蒸汽150 kg以上,干燥节煤20 kg,氯化氢尾气吸收率提高5%以上,节电15 kW.h。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低温甲醇洗工艺运行中存在二氧化碳排放气中硫化物、甲烷、一氧化碳等含量较高及甲醇循环量与设计不匹配、有效气体损失较大等问题,对原工艺流程进行改造。采用Aspen Plus软件基于PSRK物性方法对工艺的实际工况进行了模拟,新增无硫甲醇闪蒸罐、闪蒸汽压缩机、闪蒸汽进出口换热器和贫甲醇/半贫液换热器,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改造工艺的最优参数,成功使得各产品流股均符合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新疆油田九7+8+9区属特超稠油区块,原油粘度高,油井生产过程中存在井口回压高、稠油输送困难等问题。为了确保稠油正常生产,通过对生产过程细节分析和规律摸索,结合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经验,自行研究和设计了自动蒸汽拌热工艺。通过拌热工艺的应用试验、井筒温降测试、拌热用汽计量等结果表明,油井成功实现了自动蒸汽拌热,保证了稠油井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高、低温甲烷化催化剂的运行状态,两者均可保证甲烷化氢气产品的合格率为100%,但使用低温甲烷化催化剂全年可节约超高压蒸汽3392 t,更低的蒸汽温度、压力、反应温度使得装置运行更加稳定安全,低温甲烷化催化剂2000~8000 h-1的空速范围和耐高温性质使其有更大的操作弹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低温甲醇洗气体净化工艺基本原理及影响甲醇吸收效果的因素及其在我厂壳牌煤制氢装置应用过程中正常运行操作调整进行了简单介绍,提出了对甲醇损耗的应对措施、同时对低温甲醇洗工艺运行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方法做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硫酸铝蒸发二次蒸汽回收利用的工艺流程、技术优势、主要操作方法和应用效果。通过对蒸发二次蒸汽潜热、生蒸汽冷凝水显热及二次蒸汽冷凝水显热三方面热量进行回收,将高温部分用于蒸发原料的升温,以提高生产效率;中温部分用于集中供暖与售卖热水;低温部分进入工艺循环水,有利于反应与沉降。整个工艺将能利用的余热用于本工艺,不能用的余热用于民生,为硫酸铝蒸汽高消耗低效率利用的现状,提供了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李洪深  李十中 《化工进展》2020,39(5):1620-1631
蒸汽渗透作为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可有效解决生物燃料乙醇生产中发酵产物浓度低、能源消耗量大、污染环境等诸多瓶颈问题。与渗透蒸发相比,蒸汽渗透技术具有分离性能好、进料清洁、能量损耗低、操作弹性大等优点,在燃料乙醇生产领域具备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在比较渗透蒸发和气体分离技术的基础上,简述了蒸汽渗透过程的机理和特点。介绍了优先透水膜和优先透醇膜两类应用于燃料乙醇生产不同阶段的蒸汽渗透膜和这两类膜材料当前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有机/无机杂化膜在成膜方法、杂化材料选择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回顾了蒸汽渗透在乙醇脱水方面的工业应用成果,指出该技术在发酵原位分离乙醇和替代精馏工艺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探讨了与固态发酵技术相结合进行一次相变生产燃料乙醇工艺实现的可能性,并提出未来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蒸汽渗透技术在燃料乙醇生产领域大规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