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圣言    陈晶  薛圣言 《安徽建筑》2012,19(4):9-11
福建土楼建筑的形成根源于客家文化的孕育,也正因如此,人们更愿意从客家人文背景出发去研究福建土楼建筑是怎样受其影响而发展的。文章从福建土楼的类型及建筑特色入手,分析客家人文背景的成因及内容,进而分别从客家文化所呈现出的融合自然的传统观念、御敌自保的防御心态、向心有序的聚居方式、服从封建的礼教仪规、崇尚简朴的生活态度五个方面来重点阐述客家人文背景对福建土楼建筑的影响,最后总结客家人文背景对福建土楼建筑影响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人们开始关注集中在闽中地区的福建土堡,据初步考察,一些地方的文博工作者认为土堡堪称"土楼之母"。福建土堡具有独特的空间形态、精湛的建筑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选择尤溪县茂荆堡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测绘,结合文献研究和实态访谈,分别从茂荆堡的自然环境、建筑空间和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展示出与福建土楼完全不同的一种更为古老的防御性传统民居类型。  相似文献   

3.
张煦 《福建建筑》2012,(4):13-15
当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开始更多关注对历史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本文基于福建土楼的历史背景,从实地调研出发,分析了土楼的价值,提出对土楼进行保护的模式和措施。同时根据土楼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提出土楼"固本"和"外拓"的发展方式。为福建土楼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福建客家土楼凭借自身悠久的历史内涵、独特的结构、丰富的功能以及特殊的地域风格,得到了建筑设计界的广泛关注。它将风水、人文、生态融为一体,是国内传承较为完整的山村民居建筑形式,堪称环境景观生态风水学的样本,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福建客家土楼的概况及文化内涵、土楼在建筑设计上的艺术性等方面研究,借鉴土楼的部分传统建筑文化,融入福建崇武半岛鼎立艺术馆的设计理念之中,并为其他建筑设计者提供一些在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建筑方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福建土楼作为福建省乃至中国的标志性民居建筑,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和传统民居的典范。福建土楼建筑美观,结构合理,工艺高超,蕴含了大量的传统民间智慧。如今福建土楼已经申遗成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对于福建土楼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根据国内外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定的规章制度及其保护模式,结合福建土楼的申遗保护历程,总结并提出了土楼后续保护的经验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昉 《中外建筑》2006,(6):50-51
采用古老的夯土技术建造的福建客家土楼,在中国众多的泥居建筑中独树一帜。通过对土楼建筑的具体阐述,发掘土楼建筑的总体特征和文化内涵,这是传统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优秀的值得借鉴和发扬的建筑瑰宝。  相似文献   

7.
浅析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福建客家土楼的平面形式以及空间布局特色,从外观、屋顶、构件的细部三方面探析了土楼的装饰艺术,从而使得大家对福建客家土楼建筑有一个全面地了解。  相似文献   

8.
福建土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福建土楼类型、特点、形式和功能 ;福建土楼作为生态型建筑的意义 ,以及它的构造特色  相似文献   

9.
福建土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被誉为客家文化的象征、“神话般的山区建筑”、东方古代文明的瑰宝。它是凝固的艺术与文化,更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滋养下,福建土楼既有丰富的当地物质文明,又承载着深厚的精神文化,关于土楼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一直是相关专家和学者的研究热点。在文化振兴和乡村振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地域文化的有效传承,离不开建筑功能与文化维度的深度探讨。该文聚焦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福建土楼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从建筑形态与文化功能方面入手探析土楼的保护难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开发对策,以期能够对当地的乡村振兴及福建土楼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邓于莘 《建筑知识》2013,(12):32-32,37
福建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土楼建造模式具有民族特色,文章对土楼的历史渊源、生态文化及主体结构进行分析,其在选址、形式、材料及结构上都充分体现了生态理念,实现了现代建筑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