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娟 《规划师》2016,(8):40-45
文章从依法治理区域和城市的迫切性出发,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为契机,在区域层面加快建立立法协同机制,充分发挥"机构—立法—规划"三种手段的作用,同时探索向国家立法机关申请特殊授权以突破制度瓶颈的方式,发挥立法对区域协同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为我国其他地区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创新提供示范。在城市治理中,抓住《立法法》修订的契机,根据城市自身特色和治理需求,积极推进地方立法,同时加快研究与城市公共资源保障、空间管控紧密相关的立法,强化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促进空间规划蓝图落地,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产权者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2016,(8)
文章从依法治理区域和城市的迫切性出发,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为契机,在区域层面加快建立立法协同机制,充分发挥"机构—立法—规划"三种手段的作用,同时探索向国家立法机关申请特殊授权以突破制度瓶颈的方式,发挥立法对区域协同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为我国其他地区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创新提供示范。在城市治理中,抓住《立法法》修订的契机,根据城市自身特色和治理需求,积极推进地方立法,同时加快研究与城市公共资源保障、空间管控紧密相关的立法,强化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促进空间规划蓝图落地,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产权者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3.
《新建筑》2016,(1)
以历史文化保护的城市设计视角,提出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活力协同发展的三种表现。藉由上海新天地的成功案例指明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活力协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深入解析上海提篮桥中心、郑州1953文创中心两个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设计案例,从历史保护推进城市活力区的建设和历史保护推进城市转型发展两个方面,研究了历史文化传承与城市活力协同发展的理念及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快速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城市区域化及区域城市化趋势明显,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初步成型,推进城市群发展也成为促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文章系统总结了城市密集区空间发展的特征及问题,提出城市密集区协同发展的四个关键领域:产业协同、交通协同、生态协同和空间协同,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从关键支撑领域协同、全域空间协同及重点区域空间协同等方面探讨其空间协同发展的优化对策,以期为我国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城市密集区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城市群来说,"协同"是单个城市以合作的方式彼此关联,通过合作和互补的关系及所产生的外部特征,使城市群的影响力大于单个城市影响力的总和~(1,2)。对于京津冀城市群来说,"不均衡的区域格局"是讨论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促成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目前,政府和学者在理解和推进协同发展通过北京向津冀(主要是河北)地区疏解层次相对较高的"非首都功能",间接拔高津冀的产业能级,从而  相似文献   

6.
声音     
正倪虹中国将提升城市水平中国将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科学谋划城市发展蓝图,筑牢城市发展硬件基础,全面增强城市软实力。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划定生态控制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着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
通过对京津冀地区13个主要城市的工业化进程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北京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天津、唐山处于工业化后期后半阶段;石家庄处于工业化后期前半阶段;秦皇岛、廊坊、沧州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邯郸、承德等其他6个城市处于工业化中期前半阶段。最后,根据京津冀各主要城市所处发展阶段实际,提出加快推进京津冀城市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推进,国家间综合竞争的地理层级开始由城市层级向经济紧密联系的城市群层级过渡1,城市群成为国家和地区介入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和新增长极。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统筹推进的重大国家战略,从区域的经济活动分工和功能结构  相似文献   

9.
粤港澳大湾区跨界地区协同发展模式研究——以广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是国家在新时代的重要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将担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战略使命。如何强化跨界地区的协同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议题。以多层级治理为理论视角,以国内跨界地区协同发展程度最高的广(州)佛(山)为研究地区,从宏观政策制度建构和微观合作项目实施切入,对广东省、广佛两市及所辖的区、镇街等不同层级政府在协同发展过程中的角色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协同发展模式。研究发现,广佛两市构筑的"城市政府主导的合作模式"是推动跨界地区协同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但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区及镇街政府的合作渠道虽已搭建,但成效有限;市民缺乏参与的渠道;上级政府的有效介入有助于公益民生项目的协调实施。研究将有助于丰富关于区域治理的学术讨论,也能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凯 《人类居住》2022,(3):28-31
<正>引言2014年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京津冀协同发展被确定为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并列的三大国家区域战略之一。京津冀地区不仅是我国实现大国崛起、担当国际责任的核心地区,也是引导国家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地区[1]。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个层次、不同领域和全过程,要统筹这一地区城市和区域的关系,统筹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2]。因此,促进京津冀地区绿色转型发展成为新时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城市立体化扩展趋势的愈加明显,结合城市地铁站点立体开发利用以及站点综合开发将是今后城市空间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对香港、日本地铁上盖案例简要分析,结合闵行区莘庄地铁上盖规划研究项目,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立体空间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当前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的背景入手,从研究意义、基本概念、类型划分几个方面对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实例对其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选择世界范围内已拥有较好公交体系的城市,借助统计分析工具,比较研究空间环境差异对交通出行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间环境因素中,道路密度、车站密度、人均CBD距离,公交廊道面积占比、建成区密度、中心性程度对于公交出行比例有更强的影响力。相较于公交都市,中国城市呈现出建成区面积更大,但建成区密度更小;大容量交通长度更长,但车站密度和公交走廊面积占比更小;道路长度更长,但道路密度更小的问题。这反映了中国城市趋于蔓延扩张的事实,也反映了城市大运量公共交通的布局问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城市的特征,探讨建构起适合中国可持续宜居城市发展的TOD城市空间设计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14.
《城市规划》2020,(5):111-117
中国正处于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建设期,从城市空间发展视角需要关注平衡问题。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失衡,主要反映在空间错位、时间异速和功能失配上,亟需揭示二者协同规律。本文通过影响模型、模拟模型与反馈模型构建协同分析框架,以北京为例,探究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在不同尺度上的时空响应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大都市圈尺度,城市形态中的职住空间关系会影响到轨道交通客流量,就业中心和居住中心都可能对轨道站点产生强客流压力。在城市尺度,轨道交通可达性较高的站点,会产生集聚效应而吸引更多的就业,增加周边就业岗位的密度。在站点尺度,轨道交通线路开通会带动站点周边土地利用转变。研究表明,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同发展核心是空间上匹配、时间上同步和功能上整合,研究旨在对中国城市应对轨道交通快速集中建设时期的挑战起到理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从城市交通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谈公交车的设计要点和发展趋势。从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出发,并结合城市交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分析我国城市公交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轨道交通作为以轨道运输为主要 技术特征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立体系统,成 为近年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典型代表和 重大变化。随着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快速地 植入城市空间,会产生一系列的新空间、新现 象、新规律。站点影响域作为轨道交通植入 城市空间后产生的重要节点区域,对其加以界 定并进行深入专项研究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相关研究成 果的梳理,总结出交通导向、环境导向、空间 导向等三种概念类型;进而,在分析轨道交 通站点、行人、城市空间等关键要素相互影 响的基础上,站点影响域的概念自然生成; 提出了多学科融合、城市设计精细化、大数 据探索等时代趋势下站点影响域界定的创新 机制——以“行为规律”为纽带,建立“交通 方式—行为规律—城市空间”这一组科学联 系,基于此提出未来精确划定站点影响域的 “边界”这一重要课题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Hyungun Sung 《Cities》2011,28(1):70-82
This study determines whether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planning factors identified from western case studies can be applied to the city of Seoul, Korea,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dense development. The authors illustrate the distributional patter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lanning factors such as transit supply service, land use, street network and urban design at each rail station area. To identify effects of TOD planning factors upon the transit ridership at the targeted 214 rail station areas in Seoul, the study develops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for transit ridership, which are differentiated at the levels of time of day, day of the week, and transit mode at the respective rail station areas. The analysis results suggest that TOD planning factors can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in forming a transit-oriented city. They also indicate that some TOD planning factors, compared to low-density cities in Western countries, need to be carefully applied towards Seoul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regenerating a transit-oriented city. In summary, rather than focusing mainly on increasing development density, it is necessary to concentrate more on such strategies as strengthening the transit service network, increasing the land-use mix index, and restructuring the street networks and urban design to be more pedestrian friendly around rail stations.  相似文献   

18.
虎继兴 《低温建筑技术》2021,43(3):20-22,32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已经进入轨道交通网络化时代.换乘车站将是轨道交通网络化的重要节点,工程建设中新建车站与既有车站换乘节点衔接已经是轨道交通建设的重点工程.由于部分车站前期预留接口、换乘通道等无法满足远期客流需求的问题,亟需通过对既有车站预留接口进行改造,以满足换乘站近远期功能需求.深圳市地铁10号...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面临着各种难题,本文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初步探讨了将轨道交通运输间接效益转化为投资的方法——在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地区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综合开发,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区结合轨道交通车站开发的地下综合体是一种能充分利用轨道交通资源的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在系统分析城市地下综合体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基础上,结合地铁车站、隧道与地块开发建筑共建的上海日月光中心这一地下综合体工程的成功实践,对软土地区建造大型地下综合体所面临的岩土工程问题及工程技术对策进行了分析总结,可为软土地基中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区域综合工程提供工程借鉴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