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浅析传统民居聚落的空间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传统民居聚落的空间形态和布局特征,对村落空间的秩序及其精神内涵作了一定的解读,指出传统聚落的空间处理和营建体现了古人追求自然和创造舒适生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传统聚落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很多气候适应性的经验、方法和智慧。本文从传统聚落的选址环境、群组空间形态和单体建筑空间形态三方面,分析了同一地形条件下传统聚落适应气候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安顺屯堡的前身,是明朝军屯时期按军事编制序列建立的各级军事组织.防御性与屯堡聚落选址和形态、民居单体形态密切相关,并影响了聚落与民居的发展状态.论文结合实地调研和方志梳理,从防御性角度分析了防御性与整体布局、聚落形态、民居单体演变的相互关系:屯堡区聚落建立之初即从选址、内部结构、单体形态等方面以防御为目的;单体住宅的“堡化”(即户自成堡)起到了关键作用,增加了聚落的防御层次,使聚落级防御延伸至单体;引入碉楼,使防御性由平面朝立体方向发展,强化了聚落的防御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嘉绒藏族传统民居聚落整体空间与形态特征为研究对象,在对嘉绒藏族传统聚落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嘉绒藏族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深层的各种影响因素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6.
7.
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民居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防御性作为住宅的项基本指标,在中国民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该文拟从作者亲身体验的两座具体民居建筑出发,对其空间的防御性进行比较分析,从个侧面了解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文化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8.
传统防御性聚落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宏观上以“设防形态”的角度对我国传统聚落进行审视,提出“防御性聚落”的概念,进而依据聚落设防特点将其分为“外围线性设防为主”与“局部点式设防为主”两大类,其中前者又可依其存在形式分为“群落形式”与“单体形式”两种。文章通过对各种防御性聚落的分析比较,基本建立了“传统防御性聚落”的类型框架。 相似文献
9.
传统社会中,广府民系和闽海民系分别占据了广东区域内耕作条件较好的珠江三角洲与韩江三角洲平原聚居生息,并以之为建筑文化核心区培育出具有强烈特色的广府聚落和潮汕聚落。虽然地域邻近,但广府传统聚落与潮汕传统聚落却具有差异鲜明的聚落形态。影响聚落形态生成发展的是多要素组成的外部环境系统,本文旨在分析两地聚落差异以及导致差异产生的关键环境要素,从中探索外部环境系统与聚落之间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11.
2008年5月12日的大地震,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西羌汶川.经过调研、收集、整理,在此,从历史的、地域的和社会的角度,对西羌民居建筑的分布、分类及空间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保护传统建筑、发掘民族精粹、承传历史文化提供参考,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2.
郝占鹏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36(3)
针对四川汶川大地震对羌族聚居区造成的严重破坏,结合羌族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以及对现代生活方式的适应性需求,探讨了灾区重建中羌族文化建筑表达的基本模式,重点从选址和重建建筑语汇更新两方面作了探讨,并提出了重建中所面临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14.
从“氵内位”的环境选址、“四象”的空间组织、“取象比类”的仿生学原则三方面探讨了古人对传统生态人居模式的价值取向,以此来表达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并且指出传统生态人居模式不仅是一种环境选择,更是一种空间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徽州传统聚落选址中运用的风水学说的原则及其生态适应性,提出风水学说指导下的徽州传统聚落在对地形的选择、水系的处理、仿生形态的运用和防御性意象的营造方面具有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探讨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可防卫性问题,通过对国外建筑师理论措施的总结,以及我国传统建筑布局上积累的经验,从空间布局、邻里单元方面,对居住行为安全性提出了具体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了聚落和领域的定义、含义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物质或非物质的中心和边界作为决定聚落和领域形态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中国传统聚落——客家村落的分析,探讨了作为宇宙观和信仰的三种并存的祭祀制度是如何生成聚落和领域的中心和边界,进而造成如今聚落和领域的拓扑形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是一个民族文化大省,云南省的传统民居和民族文化景观旅游开发价值较高。云龙县诺邓白族村寨于2002年1月24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又被列入云南省分类打造“旅游名镇”计划的22个开发建设型"旅游民镇"之一。该村具有浓郁而古朴的民族文化,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村寨聚落保存了完整的白族原生文化特质,其聚落布局和建筑文化极具有特色。本论文通过对诺邓村聚落形态的研究,结合民族文化学进行历史分析,试图表达该聚落的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较常见的天然地基、复合地基、桩基础等几种地基基础形式,分析了它们各自不同的沉降特征,并就使用电子水准仪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细节进行了阐述,以做出比较客观实际的评价和判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