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功率CO2激光器倍频晶体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红外激光的产生方式以及各种中红外激光器的特点。结合CO2激光器倍频产生中红外的优点,重点讨论了CO2激光器倍频晶体的性能。对常用的双折射相位匹配(BPM)倍频晶体和准相位匹配(QPM)倍频晶体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展望了高功率CO2倍频激光器的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可能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单片机控制下的TEA CO2激光器快速调谐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单片机控制下的TEA CO2激光器快速光栅调谐系统,介绍了调谐触发系统的设计、红外零位光电传感器的原理、步进电机的控制、控制软件的设计及实验研究。这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开环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3.
王祺 《激光杂志》2022,(6):196-200
传统方法检测CO浓度时,对CO分子激发态限值的判断不够精确,导致浓度检测存在一定误差。为此,提出基于光纤激光器的机动车尾气CO排放浓度检测方法。入射具有一定波长的光束,使CO分子对光子进行选择性吸收,得到CO红外吸收光谱,选取一条具有CO光谱特征的谱线,利用光纤激光器进行光谱检测,计算CO谱线特征参数,划分红外光谱,计算红外光谱产生热能,并将热能转换为声波,检测声波信号,通过声传播波动方程计算CO浓度。此次提出方法与三种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利用可调谐光纤激光器,获取CO吸收峰位置,分别对该位置的CO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配制浓度和实验温度不同时,此次方法检测误差都要小于传统方法,提高了CO排放浓度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4.
在CO2红外激光外差接收技术中,对CO2激光器的频率稳定度要求很高.现有的稳频测试方法及测试数据处理均比较麻烦.本文首先证明了CO2激光器的辐射频率作为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规律.利用GS-79双管外差探测和x-y记录仪组成的组合系统,很方便地测得7007型和7x005型波导激光器的频率稳定度.  相似文献   

5.
黄士法  朱选平 《激光杂志》1988,9(5):298-299,317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自聚式CO2激光器,该激光器的输出透镜一方面起激光谐振腔作用,另一方面起激光束的聚焦作用,使小功率CO2激光器应用更加实用化。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高功率CO2激光器高反膜红外耦合窗吸收谐振腔内激光能量产生热效应问题,通过对红外耦合窗镀膜参数和工作特性分析,建立了红外耦合窗的热模型.对热传导方程及其边界条件利用半解析热分析方法得出TEM01*(TEM01+TEM10)模式的CO2激光器红外耦合窗的温度场和热形变计算式,并且对影响红外耦合窗内温度分布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发现热模型更符合实际激光器系统,而且TEM01*(TEM01+TEM10)模式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很广泛,因此对此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地解决高功率CO2 激光器高反膜红外耦合窗吸收谐振腔内激光能量产生热效应问题 ,通过对红外耦合窗镀膜参数和工作特性分析 ,建立了红外耦合窗热模型。基于热传导方程和边界条件 ,利用半解析热分析方法得出当CO2 激光器具有理想的TEMoo模式输出时红外耦合窗的温度场和热形变的计算表达式 ,同时对影响红外耦合窗温度场分布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与以往将谐振腔内振荡激光做均匀光强处理作了对比 ,不仅热模型更符合激光器系统 ,而且计算出温度场分布也更加准确。研究方法和结论还可以应用到其它具有轴对称性激光束模式产生的温度场、热形变分析工作中  相似文献   

8.
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具有空间重叠性的平面- 光栅腔三波长TEA CO2 激光器。在阐述该激光器的构造基础上,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该激光器的多种输出特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新方法,解决了红外图像中目标每个面的准确分解问题,通过分解假目标图像综合数据评价假目标红外的示假效果.利用目标可见光曲率图像边界信息的易获得性分解目标图像,获取目标可见光图像各面的边界坐标,确定对应的目标红外图像各面边界.使用仿射不变矩实现对三维多面体假目标红外示假效果的综合量化评价.车辆目标评价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有效性、可操作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一种目视观客CO2激光器红外辐射场图案的简单方法,它是根据激光辐照时,日光荧光涂料的颜色变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小面元匹配原则的热红外假目标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假目标红外特征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小面元法合理的分割选取目标图像的部分信息,通过真假目标多图像匹配概率的计算,评价假目标示假效果.两者匹配概率制约高说明假目标示假效果越好,反之越差.该方法经实验证明能够很好地消除图像信息提取中的误差.  相似文献   

12.
导弹战术参数对面源红外诱饵干扰效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慎波  李韬锐  童中翔  黄鹤松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47(7):704004-0704004(10)
面源红外诱饵作为对抗红外成像导弹的一种新型干扰器材,其燃烧速率、扩散范围、干扰效能等性能,比传统红外诱饵具有明显优势。深入研究红外成像导弹的抗干扰机理,对于提升面源红外诱饵的干扰效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介绍了导弹运动和导引头跟踪模型,以及跟踪优化算法;其次,建立了目标机的运动和辐射模型,面源红外诱饵运动扩散模型和红外图像模型;最后,选择导弹的战术参数,制定干扰效能评估的指标,通过算例仿真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仿真结果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导弹参数对于面源红外诱饵干扰效能影响的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效能评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面源红外诱饵仿真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典型面源红外诱饵的组成,总结了面源红外诱饵与点源红外诱饵在结构组成和光谱特性方面的差异。通过理论推导,研究了面源红外诱饵的运动特性和三维模型建模方法,基于VC软件实现了面源红外诱饵的运动学仿真,利用OpenGL技术实现了面源红外诱饵三维模型和动态红外图像生成,仿真结果验证了面源红外诱饵的干扰特性。  相似文献   

14.
白杨  张成  王博宇  李石川  马榜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11):20220105-1-20220105-10
为研究飞机末端红外对抗作战效能,通过建立红外对抗仿真系统,分别对飞机红外特性、诱饵干扰特性、激光定向干扰特性进行建模仿真,通过红外特征实时解算的方法建立红外对抗场景,结合不同作战环境、干扰场景的飞机末端防御,进行红外图像渲染和模型解算,为红外干扰效能评估提供实时的红外对抗场景。结合典型的作战态势和飞机机动方式,仿真分析了导引头视场内的目标与诱饵动态红外场景,进行飞机末端防御的不同干扰手段干扰效能评估和干扰使用策略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飞机红外对抗仿真系统能有效地对末端红外对抗作战效能和干扰策略想定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红外诱饵对点目标图像辐射特性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目标在红外成像焦平面上呈现为点目标时,投放红外干扰弹能够有效的实现对红外导弹的干扰.建立了点目标图像辐照度高斯模型和点目标图像红外辐射功率计算模型.在研究红外干扰弹对目标特征长度和红外辐射能量等效中心辐射强度的干扰基础上,分析了红外干扰弹对点目标图像辐射特性的干扰.最后,给出了干扰弹与目标距离、干扰弹辐射强度、面积与点目标图像辐射强度中心功率的关系,得到了红外干扰弹对点目标图像辐射特性干扰图像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红外诱饵弹来干扰红外制导导弹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红外对抗方式.为了更好地研究红外诱饵弹的干扰效果,可对红外对抗进行视景仿真.通过研究红外诱饵弹的特性,利用粒子系统对红外诱饵弹进行模拟.加入飞机模型和背景构成一个红外诱饵弹视景仿真系统.通过红外成像算法可得到存在红外诱饵弹干扰时目标的红外图像.仿真程序完全采用C语言和O...  相似文献   

17.
面源红外干扰弹防御反舰导弹的干扰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松涛  陈奇  高东华 《激光与红外》2014,44(9):1025-1029
针对面源红外干扰弹的干扰效果评估问题,建立了面源红外干扰弹防御红外成像制导反舰导弹的干扰效果评估准则与模型,并以遮蔽干扰为例,基于Matlab仿真评估了给定威胁态势、干扰发射决策方案、舰艇机动决策方案时的干扰成功概率,得到了提高干扰成功概率的主要战术途径,形成了面源红外干扰弹防御反舰导弹的战术运用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亦望  张品  秦建飞  李晓光 《红外》2007,28(3):14-19
提出了一种运用小面元匹配和熵权重评价假目标红外特征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小面元法合理地分割选取目标图像的部分信患,通过计算真假目标多图像匹配概率并利用熵权重确定评价标准,评价假目标的示假效果。两者匹配的概率值越高,说明假目标的示假效果越好,反之越差。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消除图像信息提取中的误差。  相似文献   

19.
童奇  邹涛  童中翔  张健  马榜 《激光与红外》2018,48(7):896-902
本文根据箔片表面的化学反应,从燃烧学原理出发,建立了箔片的燃烧模型,并对箔片的燃烧和辐射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VC++与OpenGL编程建立了面源红外诱饵图像的仿真系统,得到面源红外诱饵的红外仿真图像,并对面源红外诱饵的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