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兴的多媒体社交网络MSN(Multimedia Social Networks)为多媒体内容的传播与分享提供了便利,然而用户之间随意的分享与传播受版权保护的数字内容使得数字版权管理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问题日益严重,该开放式网络场景面临数字内容的损害和版权侵犯等安全风险。基于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并引入信任风险、用户需求等风险影响因子,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估MSN中用户之间数字内容传播中的风险,其中定量方法采用金融领域广泛使用的风险计算方法——VAR方法,定性方法是采用专家评分方式对非量化因素的评估。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提出的风险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并揭示了风险损失与风险平均发生率、内容提供商的风险偏好态度之间的关系,即风险平均发生率偏大时(泊松分布图趋于正态分布),内容提供商厌恶风险时面临损失最小,其次是风险追求,而风险中立时面临损失最大。  相似文献   

2.
多媒体社交网络中的数字内容安全分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媒体社交网络(Multimedia Social Networks, MSN)的出现与快速发展,使用户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变得更 加便利,而随意分发受版权法律保护的数字内容的现象也愈演愈烈。这种开放式网络环境下的数字版权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问题已成为目前的一个开放问题和重要挑战。针对社交网络用户节点间的数字内容共享 与传播行为,并基于支持可信验证代理方的远程证明,提出了多媒体社交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内容分发体系框架及其安 全协议。与现有典型DRM方案的对比分析表明,新方案结合可信计算高安全性的用户终端平台,实现了安全增强、 可信、可控的数字版权保护机制,从而满足了用户终端平台的隐私保护需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上创建连接、协作、共享的全新变革方式的出现,互联网上丰富的社交行为现象引起了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近年来,随着社交网络平台的普及与推广,基于社交网络的推荐系统也成为了个性化推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社交推荐系统可以利用社交网络来缓解传统的推荐算法中数据稀疏性问题.在社交网络中,社交关系影响起着重要作用,而用户信任是社交关系形成的基础,每一个用户会受到其信任的用户影响,这些被信任的用户也会被自己的社交关系所影响,这就表明了联系在一起的用户会相互影响,导致社交联系之间的用户偏好具有相似性.用户的信任关系影响着用户偏好的推断,同时用户受到其信任用户的社交关系影响,而这些社交关系影响在社交网络中递归传播和扩散.因此,基于社交推荐算法研究的关键就在于信任信息的挖掘和利用.在基于社交网络的推荐领域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型为Diff Net,该模型未充分考虑到信任问题,同时,在递归计算长距离的社交关系时,有额外的噪声,影响推荐预测的质量.本文提出了基于Diff Net改进的社交推荐模型-EIDNet.首先,该模型在模拟社交关系影响扩散过程时,通过用户对物品的历史交互记录建立用户间的信任关系,并融...  相似文献   

4.
在线社会网络中,信任关系是用户间进行可靠交互的基础,交互的强度也会影响用户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虽然许多研究者对信任建模及其预测进行了研究,但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基于已有网络进行的,缺乏对用户交互行为及内容的深入研究。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原有网络的稀疏性问题和用户交互行为对信任关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网络和用户评分行为的信任预测框架。该框架给出了一种评估用户间交互关系强弱的度量机制,结合用户间已建立的信任关系网络,综合评估预测用户间的信任与不信任关系。基于Epinions网站的真实数据集进行了多组实验,实验表明用户交互行为对信任的度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综合考虑这两方面可以更准确地对信任关系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5.
面向O2O服务的移动社交网络个性化可信群体识别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促进了移动社交网络和O2O服务的高度融合。在订购O2O服务时,人们已习惯先通过移动社交网络咨询O2O服务信息;待服务完成后,再通过移动社交网络发表对O2O服务的体验感受。由于移动社交网络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用户需要有效识别出可信的用户群体,以对这些服务体验和反馈信息的可靠性进行核实。目前,可信群体识别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云计算和在线社交网络领域,且大多采用全局信任的计算方式,未考虑用户的个性化信任因素,无法适用于面向O2O服务的个性化移动社交网络。针对这一问题,对Advogato信任模型进行扩展,考虑用户的互动程度、社交圈子相似性及兴趣相似性,采用信任容量优先最大流搜索方法建立用户的个性化信任网络,并将识别出的可信用户群体排序输出。基于真实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可信群体预测的准确度、漏检率及Top排序范围方面比现有方法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交网络的普遍应用,故意构建大量链接关系以提高自身影响力的作弊行为将给社交网络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这种作弊现象,本文首先提出社交网络用户的4类特征,并利用关系强度模型,提出一种信任和非信任同时双向传播的反作弊改进算法。实验表明采用信任及非信任双向传播的反社交网络链接作弊算法具有良好的对抗性能。  相似文献   

7.
开放、共享、匿名的peer-to-peer网络已经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无中心对等的特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但同时也成为了网络攻击者传播恶意内容或病毒的温床。由于其网络中的节点不受约束,节点间存在着自愿的交易行为,因此节点之间的信任很难通过传统网络的机制来制约和建立。本文旨在通过借鉴人类社会网络中的信任关系来建立一种信任模型,通过定义一系列信任的因子,用以制约用户行为,同时为用户寻求服务前提供参考。最后通过和其他信任模型的对比,我们的模型能够有效地激励用户提供反馈,遏制节点的不诚实行为。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社交网络直接信任关系稀疏性问题,并降低协同过滤算法的推荐成本,文中提出基于信任传递机制的三支推荐算法.首先构建信任传递机制,获取用户的间接信任关系,扩展用户的社交网络,并使用二部图网络结构计算用户间双向影响因子.然后,将双向影响因子作为约束项,设计目标函数进行矩阵分解.最后引入三支决策思想,考虑推荐过程中的误分类代价与推广代价,构建基于目标函数的三支推荐算法.在Filmtrust、Epinions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文中算法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9.
邢星  张维石  贾志淳 《计算机科学》2014,41(1):163-167,191
随着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为用户推荐感兴趣的信息变得越发困难。传统的推荐方法利用用户兴趣的历史数据来预测用户未来感兴趣的项目,忽视了社交网络中的信任关系,导致推荐方法的推荐质量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社会信任潜在因子模型的推荐方法。该方法引入社会信任来度量社交网络中朋友之间的隐含信任关系,根据社会信任程度来选择用户信任的朋友,对用户信任的朋友与目标用户的共同兴趣进行潜在因子分析,构建基于社会信任的潜在因子模型,实现目标用户的前k个项目推荐。真实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社会信任潜在因子模型的推荐方法在推荐质量上优于现有的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10.
社交网络的信任评估是社交网络应用安全的核心组件,公平客观的信任评价结果对于用户获取信息的正确性非常关键。本文利用用户之间信息的相似度进行用户聚类,实现用户群体的划分,依据用户集群的结果对用户之间关系进行修正,调整信任评估结果。同时还考虑到了恶意用户的影响,加入了信任检测的方案来保证方案的鲁棒性。经过实际社交网络数据实验仿真证明,该算法不仅可以使得信任评估结果与同类用户预期更为一致,而且可以大幅度降低恶意用户刷分行为的影响,实现有效而可靠的信任评估。  相似文献   

11.
Mobile Social Networks (MSNs) facilitate connections between mobile devices, and are capable of providing an effective mobile computing environment for users to access, share, and distribute information. However, MSNs are virtual social spaces,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may not be trustworthy to all. Therefore, trust inference plays a critical role for establishing social links between mobile users. In MSNs, users’ transactions will more and more be complemented with group contact. Hence, future usage patterns of mobile devices will involve more group contacts.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implicit social behavioral graph, i.e., ego-i graph which is formed by users’ contacts, and present an algorithm for initiating ego-i graph. We rate these relationships to form a dynamic contact rank, which enables users to evaluate the trust values between users within the context of MSNs. We, then, calculate group-based trust values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contacts, interaction evolution, and users’ attributes. Based on group-based trust, we obtain a cluster trust by the aggregation of inter group-based trust values. Due to the unique nature of MSNs, we discuss the propagation of cluster trust values for global MSNs. Finally, we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our trust model through simulations, an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group-based behavioural relationships in MSNs’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  相似文献   

12.
刘绮虹  武小年  杨丽 《计算机应用》2011,31(7):1887-1890
在信任计算中,推荐信任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存在欺骗、诋毁等攻击行为,这些将掩盖被推荐用户行为的真实性,威胁系统安全。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的加权信任计算方法,使用时间衰减标识反馈信息的时间属性,通过直接信任和推荐信任加权计算用户信任度;同时采用反馈可信度评估第三方推荐信任的真实性。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动态适应性,能够有效平衡恶意推荐,准确反映用户的行为变化,并计算用户行为的可信性,为系统安全决策提供可靠支持。  相似文献   

13.
利用信任管理提高网格安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网格计算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的高性能计算机环境,由广域分布的异构的计算机和资源组成,目的是让用户透明的使用这些资源,为保证共享合作更加安全可靠,提出了信任的概念.信任管理是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的、开放的分布式系统的授权机制.广义上讲,信任分为执行信任和代码信任.提出了一种信任管理的框架来提高网格的安全性,这种新的信任模型能捕获网格系统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信任关系,还提供了信任评价,信任推荐和信任更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网格环境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安全问题,需要对用户在网格环境下的行为进行评价,反映出该用户网络行为的可信程度。探讨了网格环境下的安全需求,给出了网格信任的相关定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网格信任模型,用来处理网格环境中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该模型对网格环境中用户的信任度和声誉进行了分析,对域内的信任关系和域间的信任关系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处理。研究了如何在网格计算中建立信任模型,来排除内部恶意用户,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用户对云服务提供商缺乏信任的问题,提出一个基于服务等级协议(SLA)与用户评价的云计算信任模型。通过分析云服务提供商的SLA确认其承诺的服务质量,根据用户的评价确定云服务提供商对SLA的履行情况,综合两方面内容计算云服务的可信度。分析结果表明,借助该模型,用户可以准确地选择可信的云服务提供商。  相似文献   

16.
协同推荐是电子商务中被广泛使用的个性化服务技术,但由于数据稀疏、冷启动等原因,导致现有协同推荐方法的个性化服务水平不高。为提高协同推荐的准确性,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对协同推荐方法加以改进,提出一种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改进的协同推荐方法。该方法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分析用户间的关系,将其量化为信任度以填充用户-项矩阵,并将信任度融入到用户相似性计算中。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以信任度扩充用户-项矩阵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协同推荐中数据稀疏和冷启动问题,而且能够提高协同推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通常存在的数据稀疏和冷启动问题,根据用户间的信任关系,提出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综合信任推荐算法。采用评分数据和信任数据计算用户间的隐式信任值和显式信任值,利用显隐式信任得到综合直接信任值,基于信任的传递特性获得Jaccard全局信任值,最终通过动态结合综合直接信任与Jaccard全局信任获取综合信任值,同时将信任机制融入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实现对目标用户的精准推荐。在FilmTrust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缓解了数据稀疏和冷启动问题,并且相比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具有更高的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18.
谢丽霞  魏瑞炘 《计算机应用》2019,39(9):2597-2603
针对现有物联网(IoT)信任度评估方法未考虑信任的时效性、非入侵因素对直接信任度评估的影响以及缺乏对推荐节点可靠度的评估,造成信任评估准确度低且不能有效应对节点恶意行为的不足,提出一种IoT节点动态信任度评估方法(IDTEM)。首先,设计节点服务质量持续因子评估节点行为,并采用动态信任衰减因子表达信任的时效性,改进基于贝叶斯的直接信任度评估方法;其次,从推荐节点价值、评价离散度与节点自身的信任度值三个方面评估推荐节点可靠度,并据此优化推荐信任度权重计算方法;同时,设计推荐信任反馈机制,通过服务提供节点完成服务后的实际信任度与推荐信任度的反馈误差实现对协同恶意推荐节点的惩罚;最后,基于熵计算节点自适应权重,得到节点综合信任度值。实验结果表明,同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誉信任评估框架(RFSN)模型及基于节点行为的物联网信任度评估方法(BITEM)相比,IDTEM可较好地识别恶意服务和抑制恶意推荐行为,且具有较低的传输能耗。  相似文献   

19.
一种时域上的P2P信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P2P信任是根据节点间交易成功和失败的次数来合成的,该值是个累积量,而实际的信任值是时变量。提出了一种新的P2P时域信任模型,对于局部信任,通过对每个时间段合成一个信任,然后根据时间段的新近赋予不同的加权合成局部信任;对于全局信任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发起节点会越来越重视自身对目标节点的信任评价,而其它节点的推荐值会得以削弱。该模型刻画了信任的动态性,能够有效地防止不良节点的信任短期积聚以及依靠其它节点共谋等恶意行为。  相似文献   

20.
In the last few years, cloud computing as a new computing paradigm has gone through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but it is also facing many problems. One of them is the cloud service selection problem. As increasingly boosting cloud services are offered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some of them may be not reliable or even malicious, how to select trustworthy cloud services for cloud users is a big challenge.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multi-dimensional trust-aware cloud service selection mechanism based on evidential reasoning(ER) approach that integrates both perception-based trust value and reputation based trust value, which are derived from direct and indirect trust evidence respectively, to identify trustworthy services. Here, multi-dimensional trust evidence, which reflects the trustworthiness of cloud service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is elicited in the form of historical users feedback ratings. Then, the ER approach is applied to aggregate the multi-dimensional trust ratings to obtain the real-time trust value and select the most trustworthy cloud service of certain type for the active users. Finally, the fresh feedback from the active users will update the trust evidence for other service user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