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压喷灌在常峪口水库灌区的修建应用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解决了面积大,压力大,技术难度大,管线长和运行复杂等难题,满足了自压喷灌多项技术指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自压喷灌技术在上院水库灌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招远市地处低山丘陵区 ,全市总面积 1 4 33km2 ,其中山丘区为 1 0 2 1km2 。这些地域的地表水工程与灌区都有一定高差 ,充分利用这一高差大的自然优势就能解决喷灌耗能高的问题。招远市率先在上院水库灌区发展了 6 6 6hm2 自压喷灌 ,以便在全市推广应用。1 上院水库及灌区基本  相似文献   

3.
自压喷灌具有节水效果好、一次性投入低,运行费用省等优点,是山丘区节水灌溉的好方法。引大灌区地形复杂,地貌多样,中低山丘陵区占灌溉面积近40%,这些地区地形坡度和落差较大,土质好,应优先发展自压喷灌工程。重点对引大灌区自压喷灌的技术条件进行了分析,对山丘区自压喷灌的基本参数,设备选定,系统布置方案进行了探讨,并从技术经济角度对自压喷灌在引大灌区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不足,地形坡降大,水土肥流失严重,气候因素造成种植结构单一,极大地限制了吉木乃县的农业生产.结合该县的自然条件,利用自然高差,建设了自压喷灌,挖掘了水资源潜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在该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自压喷灌技术在山区草场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红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12(10):687-688,690
针对山区草场地形坡度大的特点,依据自然地理优势,系统介绍了自压喷灌技术规划、设计、运行,对山区草场推广自压喷灌技术,发展牧草业,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牧区经济发展,防止草原“三化”,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8.
章丘市垛庄水库灌区高效节水工程是高压管道输水工程。整个工程设计实行五级管网化输水,充分利用水库高水位差,进行自压喷灌、微灌、管灌等,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大水漫灌方式,形成集约化节水灌溉模式。1 原有工程基本情况 垛庄水库属黄河流域小清河水系,位于章丘南部山区西巴漏河上游。于1966年10月兴建,1968年建成蓄水。总库容1277万m,兴利库容1094万m~3,是一座集拦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农业向产业化农业节水性农业的过渡和发展,喷灌这一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普遍,目前,青海省大部分地区均实行传统的渠道衬砌硬化节水方式,喷灌工程的实施还处于试验和示范性阶段,没有形成大规模普及的势头。如何进行合理规划设计是这一技术趋于成熟走向普及化的重要工作环节,通过自压喷灌系统设计一般步骤分析探讨一些具体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彦卫 《山西水利》2004,20(4):39-40
文峪河灌区开栅高耗水区紧靠文峪河水库,位于灌区最上游,受土壤和地质条件限制,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为此,地本灌区进行了节水改造设计,通过对改造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论证了该灌区进行节水改造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白丹 《海河水利》1995,(5):27-28
对于管渠结合的自压喷灌输水工程,提出了优化设计的线性规划模型。通过计算输水管的最优管径及引水位置,使整个整水管渠工程投资最小。  相似文献   

16.
一、用水短缺将是乌鲁木齐市面临的严重问题 乌鲁木齐河灌区有可耕地150万亩,目前耕种面积为64万亩,按较好的畦灌方法,每亩每年耗水450立方米。按渠系有效利用系数0.55计算,全灌区农业年需水5.24亿立方米。1995年,乌鲁木齐城市用水量为0.98亿立方米。预计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工业、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绿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2000年乌鲁木齐城市用水将达到1.2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东梁示范区自压喷灌技术的实践与效益分析,为山地节水灌溉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模式,证明了自压喷灌技术在山地节水灌溉中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发展节水灌溉 ,应因地制宜。当灌区地形坡度较大时 ,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发展自压管道输水 ,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结合引大工程实际 ,对自压管道输水在自流灌区中的基本参数、布置方案、工作制度及适应条件进行了探讨 ,对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 ,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喷灌作为一种先进的灌水技术,与地面漫灌相比,具有节约用水、节约劳力、少占耕地、提高产量、对地形和土质的适应性强,能保护水土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