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二乙烯基苯、丙烯酸、反应型乳化剂马来酸酐十二醇单酯钾盐和助乳化剂正戊醇制备得到无皂微乳液。在前期微乳液皮革增强复鞣剂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了反应型乳化剂的最佳合成条件,制备出反应型乳化剂——马来酸酐十二醇单酯钾盐,代替外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进行无皂微乳液聚合制备具有增强作用的加脂型复鞣剂。将制得的加脂型复鞣剂用于猪二层革的复鞣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型乳化剂与混合单体(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二乙烯基苯)的质量分别为120g和180g,活性单体丙烯酸质量为10g时对皮革的复鞣效果最好。成革的物理机械性能得到了提高,其横向撕裂强度提高58.8%,纵向撕裂强度提高37.4%,崩破强度提高54.1%。  相似文献   

2.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二乙烯基苯、丙烯酸、反应型乳化剂马来酸酐十二醇单酯钾盐和助乳化剂正戊醇制备得到无皂微乳液。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出了反应型乳化剂的最佳合成条件:n(马来酸酐):n(十二醇)=1.15: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 h,制备出反应型乳化剂———马来酸酐十二醇单酯钾盐,代替外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进行无皂微乳液聚合制备具有增强作用的加脂型复鞣剂。将制得的加脂型复鞣剂用于猪二层革的复鞣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型乳化剂与混合单体(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二乙烯基苯)的质量分别为120 g和180 g,活性单体丙烯酸质量为10 g时对皮革的复鞣效果最好。成革的物理机械性能得到了提高,其横向撕裂强度提高58.8%,纵向撕裂强度提高37.4%,崩破强度提高54.1%。  相似文献   

3.
将添加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马来酸酐单酯钠盐制得的微乳液柔软增强剂用于猪二层革的增强实验中,将应用实验结果反馈到合成实验中.最终确定w(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马来酸酐单酯钠盐)=10%、混合单体质量分数为18%[m(甲基丙烯酸丁酯):m(甲基丙烯酸甲酯):m(丙烯酸丁酯)=4:7:7],固含量(质量分数)为33%时的微乳液聚合物的应用性能较佳.当其用量(相对于皮革质量)为6%,皮革的物理机械性能明显提高:撕裂强度横向提高22.2%,纵向提高61.2%,抗张强度横向提高20.5%,纵向提高46.4%,柔软度提高1.7%.纳米激光粒度仪检测微乳液聚合物的平均粒径为30 nm.  相似文献   

4.
丙烯酸树脂纳米乳液的制备及对皮革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半连续加料法,制备了固体成分质量分数为25%的聚丙烯酸树脂纳米乳液(胶乳粒径平均约20nm),并将其用于皮革复鞣。用激光粒度仪和红外光谱仪分别对胶粒粒径和聚合物组成进行了表征,并用多功能材料实验机对皮革强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当乳化剂w〔十二烷基硫酸钠(SDS)〕=4%,助乳化剂w〔正戊醇(NP)〕=0.75%,引发剂w〔过硫酸铵(ASP)〕=0.2%,w〔丙烯酸(AA)〕=0.4%~0.8%时,w(固体组分)=25%的纳米乳液的胶粒粒径最小(平均19.8nm)。用w〔二乙烯基苯(DVB)〕=1.2%作为交联剂,w〔丙烯酸(AA)〕=0.8%作为功能性单体所制备的丙烯酸纳米乳液,对皮革的增强效果最好。用皮革质量2%的丙烯酸纳米乳液复鞣猪二层革,能使革的抗张强度提高68%,撕裂强度提高44%。  相似文献   

5.
张瑜  季永新 《涂料工业》2012,42(9):44-47,52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环氧酯(EM)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为原料,制备丙烯酸改性的水性环氧乳液,其中EM是由环氧树脂和甲基丙烯酸发生开环酯化反应生成的含有双键的改性环氧树脂。实验研究了EM的合成工艺和乳液聚合中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引发剂用量、丙烯酸单体与EM的用量等因素对乳液聚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质量比为2∶1的复合乳化剂体系,其用量为8%,引发剂用量为0.7%,丙烯酸类单体和EM的质量比为1∶1时,得到的乳液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6.
在引发剂和乳化剂的作用下,苯乙烯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出PS微球。用纳米粒度仪分析PS微球的粒径和分布指数。通过单因素实验变化趋势及正交实验分析温度、单体、引发剂及乳化剂对PS纳米微粒的尺寸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实验条件为单体量20mL、乳化剂量0.2000g、引发剂量0.2000g、反应温度70℃,制备出平均粒径为87.02nm的微球,用SEM图可知其表面光滑、尺寸均匀、排列紧密。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整乳化剂、功能单体、交联单体等各组分含量,制备了丙烯酸乳液。通过添加淀粉、颜料膏、助剂等,配制了性能优异的封边涂料。研究了乳化剂、功能单体和交联单体等丙烯酸乳液成分对皮革封边涂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乳化剂和亲水功能单体的用量,丙烯酸乳液体系和皮革封边涂料的黏度和稳定性相应提高;当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2%~3%、丙烯酸的质量分数为2%(相对于单体质量而言时)时,封边涂料性能相对最佳;不同类型的交联单体氮丙啶、DF-893、CX-650和KH-570对涂料的耐热和力学性能均有影响,其中DF-893的加入量为2%时,耐热、力学性能和抗黏连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高单体质量分数(25%~40%)下丙烯酰胺的反相微乳液聚合反应,使用工业白油作为分散介质,使用复合非离子乳化剂稳定反应体系,使用焦亚硫酸钠引发聚合。研究了引发剂组成及浓度、交联剂浓度、温度及单体浓度对反应转化率和聚合物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化率和分子质量主要受引发剂浓度及单体浓度的影响。根据筛选出来的优化条件,制备了固含量接近40%、分子质量约850万的聚丙烯酰胺微乳液。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辛烷做连续相,以Span80和Tween60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通过反相微乳聚合制备丙烯酰胺-丙烯酸钠纳米粒子.研究了乳化剂、单体、引发剂配比及用量和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的影响.在反应温度为30 ℃,乳化剂浓度为油相质量的12 %~14 %,单体浓度为水相质量的35 %~40 %,引发剂浓度为单体质量的0.05 %~0.07 %时,得到稳定透明的微乳液.经扫描及透射电镜分析,所得共聚物的粒径为40~60 nm之间,粒子均匀分布的规则球形.  相似文献   

10.
王建国  李增和 《弹性体》2011,21(5):30-34
以苯乙烯(St)和对氯甲基苯乙烯(VBC)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富含氯甲基的苯乙烯-对氯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功能微球。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微球粒径、乳液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微球粒径均一,表面光滑、富含氯甲基功能基团,采用此方法可以制备粒径在100~250 nm的功能高分子微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助磨剂对球磨凹土在聚氨酯革中填充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助磨剂球磨所得凹土因二次团聚现象严重而不宜作为聚氨酯革的填充剂,有助磨剂协助球磨所得的凹土可以作为聚氨酯革的填充剂,其表观和力学性能均达到要求,并且经1%硬脂酸助磨1h所得凹土填充PU革(填充量10%)的拉伸负荷经向为149.8 N,纬向为151.4 N,撕裂负荷经向为35.7 N,纬向为53.3 N,断裂伸长率经向为331.9%,纬向为118.3%;微观形貌分析表明,经硬脂酸助磨的凹土能充分分散于聚氨酯中,与聚氨酯树脂有效容合,提高了填充聚氨酯革的表观性能。  相似文献   

12.
THP盐与双氰胺原位结合鞣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确定了四羟甲基氯化鏻(THPC)与皮粉的最佳作用条件,研究了THPC单独用作鞣剂及其与双氰胺原位结合鞣时pH、用量对鞣革收缩温度(Ts)的影响,并对四羟甲基鏻盐(THP盐)鞣革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THPC与皮粉的最佳作用条件为pH=10.0,w(THPC)=60%(以皮粉质量计),温度40℃,时间1.5 h;THPC单独用作鞣剂时,pH=6.0时,Ts=75.5℃;在与双氰胺结合鞣时,四羟甲基硫酸鏻(THPS)的鞣制效果优于THPC;THP盐与双氰胺最佳摩尔比为n(THPS)∶n(双氰胺)=0.41∶1,n(THPC)∶n(双氰胺)=1.76∶1;THPS与双氰胺结合鞣革的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为11.45 MPa、20.76 N/mm,氧指数为34.7%,有一定的阻燃性。  相似文献   

13.
Grafting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with butyl acrylate (BuA) of different molar ratios onto natural leather was carried out using redox initiation system of potassium persulfate (PPS) developed as an oxidizing agent and some sodium bisulphite adducts as reducing agents. Sodium dodecyl sulphate (SDS) was used as an anionic emulsifier.

The grafted leather was characterized via FTIR, SEM and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 Moreover, the grafted leather was evaluated through water absorption, tensile strength, dyeing performance and hardness measurements. The obtained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modified leather were enhanced.  相似文献   

14.
以亚麻油、过氧化氢为原料,首先合成了环氧值分别为1.16mmol/g、1.52mmol/g和2.32mmol/g三种环氧亚麻油,再与定量的磷酸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LCF-P1、LCF-P2和LCF-P3三种结合型氧化-磷酸酯亚麻油皮革加脂剂。将其应用于皮革加脂,探究了不同环氧化程度对氧化-磷酸酯化皮革加脂剂的加脂性能影响,并与市售磷酸酯加脂剂进行了加脂效果对比;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皮革加脂前后断面胶原纤维形貌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环氧值为1.52mmol/g的加脂剂LCF-P2表现出良好的加脂性能,加脂后皮革柔软度达10mm,抗张强度为35.91 N/mm2, 撕裂强度为49.56 N/mm,皮革增厚率为24.36%,在皮革增厚率、机械强度提高方面略优于市售磷酸酯加脂剂。  相似文献   

15.
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对铬鞣革复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二乙醇胺(DEA)和丙烯酸甲酯(MA)为原料,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制得AB2型单体;由"一步法"使单体与核(三羟甲基丙烷,TMP),在对甲苯磺酸(P-TSA)催化下,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得一种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HPAE)。经单因素实验筛选出了HPAE的最优合成条件:反应温度120℃、w(P-TSA)=2%(相对于单体与核的总质量)、反应时间4~5 h。用IR、GPC等手段对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将HPAE应用于绵羊皮蓝湿革的复鞣。结果表明,HPAE-Ⅰ(第一代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对皮样漂白作用明显,白度值增幅为19.8%;HPAE-Ⅲ(第三代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可以显著提高铬鞣革撕裂强度,增幅为23.3%,抗张强度增幅为11.3%。  相似文献   

16.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和反应性离子型乳化剂乙烯基磺酸盐、苯乙烯磺酸盐及反应性非离子型乳化剂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为原料通过自由基水乳液聚合制备了苯丙共聚物乳液。研究了乳液用量对水泥净浆和水泥砂浆等水泥基材料的减水率、强度、粘接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乳液对水泥基材料减水率和粘接性具有大的贡献并具有优良的耐水性,并且对水泥无明显的缓凝作用。水泥净浆和水泥砂浆的减水率分别高达42%和32%。拉伸强度比空白分别增大206%和215%,28d抗压强度分别从65.3MPa增大到83.2MPa和从52.5MPa增大到58.2MPa,砂浆抗折强度从6.8MPa增大至12.5MPa。水泥净浆和水泥砂浆的24h吸水性分别为0.83%和0.33%。  相似文献   

17.
以非铬金属鞣制废革屑为原料制备了生物基皮革填料。首先采用双氧水催化氧化法制得降解产物(DCH),然后采用双醛海藻酸钠(DSA)对其进行改性,获得改性产物(BDH)。采用FTIR、GPC、XPS和Zeta电位测试对DCH和BDH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DSA对DCH成功进行了改性,BDH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可由DCH的3900提升至5570,同时其等电点由5.2调控至3.3。填充实验表明,相较于未添加蛋白填料的革坯,DCH和BDH填充革坯的各项性能明显更优,特别是抗张强度和丰满性;相较于DCH填充革坯,BDH填充革坯的抗张强度由11.5 N/mm2提升至22.9 N/mm2,撕裂强度由58.1 N/mm提升至80.9 N/mm,柔软度由7.2 mm提升至7.9 mm且丰满性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上述性能整体上优于常用商品蛋白填料。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氧水对非铬金属鞣制废革屑进行了催化氧化,制得降解产物(DCH),然后采用双醛海藻酸钠(DSA)对DCH进行改性,获得生物基皮革填料(BDH).采用FTIR、GPC、XPS和Zeta电位分析仪对DCH和BDH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DSA对DCH成功进行了改性,BDH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可由DCH的39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