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参数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电站锅炉排烟温度普遍偏高的情况,提出采用烟气深度冷却器以回收烟气余热,分析了其实施的可行性.通过建立热力计算分析模型,选取影响传热效果和投资成本的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作为分析对象,并以传热系数和折算成本作为设计参考,对烟气深度冷却器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选取合理的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热效果,降低设备投资成本和投资回收年限,保证节能改造的技术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燃煤发电机组效率、降低机组水耗,本文针对烟气余热及水协同回收系统展开研究.该系统通过烟气换热器降低烟气温度至95℃,回收低温烟气余热的同时降低脱硫塔耗水量,并通过烟气冷凝器回收烟气中的水分,实现节能与节水的协同.本文研究了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现其有良好的节能节水潜力,同时研究了系统换热器面积及冷凝水质量流量对系统运行参数及性能的影响,发现低温省煤器、烟气冷却器、烟气再热器面积和低温省煤器冷凝水质量流量降低可以提高进入电除尘器烟气温度,为系统变工况运行调控、防止低温腐蚀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催化裂化再生烟气能量回收系统的_经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能量系统的双子系统方法对烟气能量回收系统进行了经济分析优化。在再生烟气物性参数一定的情况下,以系统内动力回收量与热量回收量的最佳分配而产生的最大回收经济效益为系统优化的目标,且根据一定的经济模型对有代表性的烟气能量回收系统进行了优化,得到了系统最大效益下的最优设计操作参数。其优化结果对烟气能量回收系统的优化设计及操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能量系统的双子系统方法对烟气能量回收系统进行了Yong经济分析优化。在再生烟气物性参数一定的情况下,以系统内动力回收量与热量回收量与热量回收量的最佳分配而 最大回收经济效益为系统优化的目标,且根据一定的经济模型对有代表性的烟气能量回收系统进行了优化,得到了系统最大效益下的最优设计操作参数。其优化结果对烟气能量回收系统的优化设计及操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熔盐炉经常用于400℃以上的介质换热,熔盐炉出炉烟气温度较高,应用余热回收系统回收能量可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本文针对余热回收系统形式及热力参数,分析各种余热回收系统的优缺点,为熔炉盐炉余热回收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阎其凤 《节能》1992,(2):18-22
回收锅炉烟气热量,预热助燃空气,改善燃料的着火和燃烧条件,降低排烟温度,是提高锅炉热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回收系统及应用,参数计算和技术经济效果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利用回转再生式热交换器(以下简称热交换器)回收锅炉烟气热能装置,以使它在低秒锅炉的技术改造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由普通燃烧炉排烟温度较高引起的热能浪费问题,提出利用热管式气气换热器对烟气余热进行回收的方案。结合某企业实际情况,针对两种具体方案的参数进行了计算及比较,选定对企业最有利的方案进行换热器设计及布置,分析了余热回收换热器对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企业采用热管式余热回收技术后天然气消耗量可节约24%~28%,投资回收期约为2.7年。由此可见,该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美国UOP公司近年来对炼油厂FCC烟气动力回收系统发展的新设想。首先讨论三旋及其旁路管道的技术进步;其次介绍工艺整合蒸汽降温、降压汽轮机,将中压或高压蒸汽注入反应器中取热,回收热动力;第三,对烟机入口烟气温度进行控制,使炼油厂能根据需要优化发电量还是高压或中压蒸汽的产量。最后,提出烟气动力回收系统能减少排放并发出"绿色"电力,其减排方案投资回报率比传统的动力回收系统有极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应用能量系统的双子系统方法对烟气能量回收系统进行了经济分析优化.在再生烟气物性参数一定的情况下,以系统内动力回收量与热量回收量的最佳分配而产生的最大回收经济效益为系统优化的目标,且根据一定的经济模型对有代表性的烟气能量回收系统进行了优化,得到了系统最大效益下的最优设计操作参数.其优化结果对烟气能量回收系统的优化设计及操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纳米陶瓷膜开展烟气脱水及余热回收实验,分析了实验系统中湿烟气的过饱和系数,验证了陶瓷膜应用于烟气脱水及余热回收的可行性,探讨了烟气体积流量、烟气温度、循环水体积流量和陶瓷膜孔径等因素对烟气脱水及余热回收特性的影响,并对烟气水分跨膜传递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水蒸气分压差是实现纳米陶瓷膜烟气脱水的源动力;提高烟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