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齿差圆弧摆线式内啮合齿轮泵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内啮合齿轮泵工作原理及其特点的基础上,介绍多齿差的圆弧摆线齿轮副的设计方法,推导出摆线齿轮的齿廓方程及泵参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3.
多齿差内啮合摆线齿轮泵,由于其结构简单、体积小、效率高,无“困油”现象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等行业。该泵的关键部件为一对多齿差内啮合圆弧——短幅外摆线内等距曲线齿轮副。这种多齿差摆线齿轮齿形较为复杂,目前主要采用成形铣削的加工方法。若铣刀按理论齿廓设计,齿形加工的难度大,加工精度也难以保证。本文采用单圆弧拟会的方法,选择合理的拟合参数,可使摆线齿轮齿廓达到较高的拟合精度,从而使铣刀齿形的加工和修磨较为简便,保证了摆线齿轮的加工精度。一、多齿差摆线齿廓的圆弧拟合1.摆线齿廓方程内咽合摆… 相似文献
4.
多齿差摆线齿轮泵的齿廓重迭干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多齿差摆线齿轮泵设计中出现的齿廓重迭干涉现象,文章讨论了出现齿廓重迭干涉的原因,推导出了不产生齿廓重迭干涉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齿形参数对齿廓重迭干涉的影响,提出了避免齿廓重迭干涉的措施和选择设计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7.
8.
圆弧摆线啮合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前,国际上已经广泛应用一种较为先进的内啮合齿轮泵。这种泵的主要零件,就是一对圆弧摆线齿轮副。本文将对圆弧摆线齿轮副的啮合原理进行初步探讨,并简单介绍一种典型的内啮合齿轮泵。一、圆弧摆线齿轮副的啮合原理如图1所示,r_C为“基圆”半径,r_B为“滚圆”半径,滚圆套在基圆上做纯滚动。这时,在滚圆上P点的运动轨迹称为“外摆线”(图中P…P_5曲线),而在滚圆外与之相固结的M点的运动轨迹称之为“短幅外摆线”(图中M…M_5曲线)。若两轮各绕其圆心转动,并且满足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不论轮齿齿廓在任何位置接触时,过接触点所作齿廓的公法线必须通过节点”。这时,基圆即为轮C的节圆,滚圆则成为轮B的节圆,P点即为啮合节点。 相似文献
9.
应用ANSYS分析软件对多齿差摆线齿轮进行建模,推导出不同啮合相位角摆线齿轮根部应力计算公式,计算和分析了不同啮合相位角摆线齿轮根部应力,找出了齿轮齿根过渡圆弧半径与齿根处最大应力的关系和摆线齿轮根部过渡圆弧半径对齿轮根部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渐开线零齿差内啮合齿轮传动齿廓啮合过程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零齿差内啮合齿轮传动机构由于应用的局限性,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一直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1998年笔者将此机构应用于潜油螺杆泵采油系统中,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和螺杆泵转子,此处转子与定子的相对运动特征要求联轴节的输出相对于输入轴以一定的规律作相对偏心运动,这样,机构中参与啮合的轮齿数的常规的齿轮联轴节相比明显减少并有齿廓之间相对滑移,因此,连带引出强度、效率、振动等问题。为了给这些问题的研究打下基础,本文从齿廓啮合入手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反映啮合点在齿廓上变化规律的16种隶属关系,并给出确定齿廓接触起迄点的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对具有双面支撑输出机构和“多齿差”齿形的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齿廓形状和啮合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
多齿差摆线齿轮泵设计计算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多齿差摆线泵设计中参数计算和选择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啮合界限点并不直接影响圆弧齿轮齿根圆半径和摆线轮齿顶圆半径的取值;重合度的计算应以圆弧齿轮和摆线轮的齿顶圆半径作为计算的依据,圆弧齿轮的齿根圆上的齿廓不一定进入啮合;摆线轮齿顶圆半径可以大于交叉点,这时有可能产生齿廓干涉,必须进行检验。以奇异点作为摆线齿顶圆的界限点不能保证齿廓不产生齿廓干涉。 相似文献
15.
长幅摆线齿廓的一种圆弧替代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圆弧针齿行星传动是在长幅摆线针齿行星传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传动形式。本文首先根据啮合原理理论推导了长幅摆线的齿廓方程,然后,又运用优化设计的方法,提出了一种长幅摆线齿廓的圆弧替代方法。 本文也从齿轮传动的运动精度的角度分析了圆弧针齿行星传动的原理误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有限元弹性接触分析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对少齿差内齿轮副啮合过程中齿间载荷分配、齿面载荷分布的分析计算方法;建立了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多齿接触时的有限元模型,具体分析了一齿差内齿轮在运转中,形成多齿接触时齿间载荷、齿面载荷及位移场、应力场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18.
19.
多齿差摆线针齿行星传动近几年来在小速比减速机上,特别是在大功率、速比小范畴的使用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多齿差摆线针齿行星传动受力特点对多齿差摆线针轮的强度进行分析,并与相同速比的一齿差摆线齿轮减速机的摆线轮的强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