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抽油机井游动凡尔罩断脱机理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抽油泵游动凡尔罩的受力是比较复杂的,其中因抽油杆在上下运动中会产生一个横向载荷,这载荷以波的形式向泵上传播,最终导致固定凡尔罩受应力过大而疲劳断裂,文章就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拉杆上加装尼龙扶正器,应力加长活塞、凡尔罩采用耐腐蚀材料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抽油泵游动凡尔罩失效增多的现象,本文重点从其结构、受力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游动凡尔罩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失效原因,提出了下步技术改进对策,对今后防止游动凡尔罩失效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抽油泵游动凡尔罩进行了受力分析,研究分析凡尔罩断脱原因,并从结构、材质以及处理工艺上进行了改进。现场应用表明,使用改进后的游动凡尔罩较好地解决了断脱问题,提高了抗腐蚀性、抗拉性,延长了使用寿命,经济效益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抽汲高粘度原油研制了长冲程和短冲程稠油抽油泵。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这两种泵的主要结构特点。在长冲程泵上,加大了柱塞与泵筒的配合间隙,增加了固定凡尔座、凡尔罩和游动凡尔罩的流道面积,并使固定凡尔罩的内流道呈流线型;把凡尔球升程限制在球半径的高度内。考虑到稠油井出砂较严重的情况,在柱塞上部加装了刮砂环。短冲程泵采用环形阀装置和YG15硬质合金凡尔球。这两种泵在现场试验中都见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液体通过游动凡尔产生的阻力,聚驱应用的大流道抽油泵均未安装上游动凡尔球,大流道抽油泵只有下游动凡尔起作用。聚驱抽油机井光杆与驴头不同步而卡泵,根本原因是大流道泵下游动凡尔罩磨损后,凡尔球堵塞液流通道,在泵筒内形成密闭腔室,致使活塞无法下行造成的。鉴于大流道抽油泵下游动凡尔存在的设计缺陷,进行了结构设计改进,并将下凡尔罩的材质由45#钢改为HB硬度400的40Cr合金钢。在不同步的43口井中共计更换下游动凡尔罩38口,其中18口未动管。这一措施有效地改善了聚驱检泵形式,一方面降低了施工和材料费用的支出,另一方面也改善了检泵率指标。  相似文献   

6.
在现场实践中,发现由于φ38mm和φ4mm普通管式泵泵筒内径的限制,活塞上游动凡尔罩处的轴向过流断面相当小,当活塞下行时产生很大的液流阻力,引起下部抽油杆纵向弯曲,既影响活塞有效冲程,又加速了下部抽油杆的疲劳断裂;另一方面,活塞上凡尔罩不得不做得很薄,而且必须使用普通拉杆,这样就在整个抽油杆柱上形成薄弱环节。针对φ38mm和φ44mm深井泵活塞因上游动凡尔罩处过流断面太小、下行阻力变大、严重影响泵效和检泵周期的问题,研制出加长活塞。经现场试验56井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防止抽油泵柱塞上凡尔罩断脱,提高抽油泵泵效,对原抽油泵柱塞上凡尔罩结构及材质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的不足,从结构和材质上进行了优化,设计了深井泵新型高效柱塞。通过现场150多口井的应用资料分析,改进后的柱塞具有有防止上几尔罩断脱,提高泵效,适应性强等特点,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8.
  王元荪 《特种油气藏》2007,14(2):31-3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稠油蒸汽驱开采的蒸汽驱先期防砂井大排量抽油泵,由吊装接头、上接箍、活塞脱接器、上游动凡尔、活塞、泵筒、下游动凡尔、下接箍、底凡尔、底凡尔罩、下接头组成。  相似文献   

9.
活塞失效是造成抽油泵失效的主要因素,活塞失效的主要形式是凡尔罩断裂和活塞漏失。通过对活塞失效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即把游动凡尔下移,活塞两端增加刮砂装置和高硬度环,优化配合热处理模式。活塞结构及材料改进后,其使用寿命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改变常规抽油泵的结构尺寸,可以减少抽油泵下行阻力,从根本上减少抽油机井偏磨问题的发主。具体作法是:①对游动凡尔罩、固定凡尔罩的改进设计。把原三孔结构改成三个圆弧槽,最大限度地增大出油口面积。增大凡尔球腔的内泾,增加凡尔球与空腔间的环空面积。②对上出油接头的改进。系列组合泵和整筒泵的柱塞总成改成单游动阀,即取消上游动阀组。缩小上出油接头内孔的尺寸。③将系柱塞长度由 1200mm缩短至900mm。④放大泵间隙,由一级泵改为三级泵。现场应用25口井,效果较好。防偏磨抽油泵@佘庆东  相似文献   

11.
多凡尔泵局部能量损失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国  朱杰 《河南石油》1999,13(5):42-43,48
多凡尔泵由于其在使用过程中固定凡尔座域游动凡尔座二者只要有一个不刺不漏,仍能正常工作而得以推广应用。然而,该种泵在引用多凡尔的同时也产生了因系统阻增大而造成流体的能量损失和游动凡尔的压力滞后现象,对泵效提高带来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气液混抽泵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高含气井,普通抽油泵在吸入过程中气体伴随流体进入泵腔,泵腔内含气,下冲程时泵腔内压力上升缓慢,游动凡尔不能及时打开,减少了抽排时间。当气体影响极端时,造成泵腔内气体往复压缩、膨胀。上行程泵腔压力始终大于泵吸入口压力,下行程泵腔压力始终小于液柱压力,造成固定凡尔和游动凡尔打不开,造成气锁。一旦发生气锁,抽油泵将无法正常工作,出现抽空。此时,必须对该抽油井进行检修;更有害的是在这种油井中抽油,常发生“液面冲击”现象,加速了抽油杆柱、凡尔罩、泵阀和油管等井下设备的损坏。  相似文献   

13.
针对普通抽油机井易卡泵和非磨损漏失的问题,分析出其柱塞上下部存在锥形体间隙、固定凡尔罩存在较宽扶正弧面等结构缺陷。通过技术改造消除或降低了事故隐患,并通过现场试验,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多几水泵由于其在使用过程中,固定凡尔座或游动凡尔座二者只要有一个不划不漏,仍能正常工作而得以推广应用。然而,该种泵在引用多凡尔的同时也产生了困系统阻力增大而造成流体的能量损失和游动凡尔的压力滞后现象,对泵效提高带来副作用.通过对能量损失的计算和压力滞后现象的分析,认为因多凡尔造成的能量损失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5.
从1997~2002年杏北油田检泵率变化及检泵原因分类的统计表明,检泵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偏磨、凡尔罩断裂和砂卡等原因,针对上述原因主要推广改进了4项技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河南油田古城油田油井维护性作业较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了造成维护作业工作量较多的主要因素是:抽油井的杆管偏磨、低效检泵和抽油泵上游动凡尔罩断.对主要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胜利油田临盘地质工艺研究所研制的"阀式"深井泵,能较好地解决油稠和气体等因素对深井泵工作的影响。该泵由环形阀、开口式环形阀罩与密封芯子组成一体,随活塞、拉杆、抽油杆柱可随意起下环形阀密封总成。同时,活塞与衬套间采用聚四氟乙烯件软密封,并将凡尔罩等主要流通件改成了流线型结构。其主要技术规范见表1。  相似文献   

18.
原350泵凡尔垫更换时,采用的材料是牛筋橡胶过盈配合,装配时较费力气。新研制的凡尔垫装配器由套锥、压套、压力钳、工作台等组成。凡尔固定在压力钳座内,套锥套在凡尔上,凡尔垫套在套锥上。将压套装在套锥上完成后,用压力钳在套上加压,凡尔垫在压力作用下滑向凡尔槽内,完成装配工作。原更换350泵凡尔垫需半小时左右,使用凡尔垫装配器只需3~5min,1人就能完成装配,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350泵凡尔垫装配器@佘庆东  相似文献   

19.
河南油田某油区现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油井躺井频繁。针对抽油井的杆断问题,对活塞凡尔的结构进行适当的改进,将原来的球面密封面改为锥形面密封。将改进后的抽油泵活塞上游动凡尔结构,在Ф44 mm的泵上全面推广,能够有效地解决该类泵凡尔罩断脱的问题。根据泵送介质在工作温度下的黏度确定转速,以保证泵的必需汽蚀余量能满足实际吸入条件。介质黏度对双螺杆泵性能影响较大,泵的名义排量是指在特定黏度条件下的排量,为保证泵能在较高效率下工作,选用单、双螺杆泵作为外输泵时,建议按黏度条件选择转速,并慎重校核泵的汽蚀余量。  相似文献   

20.
层段开关由下接头、上接头、滑套、开关体、大弹簧、小弹簧、凡尔和凡尔罩组成。当外力作用在滑套上时,滑套旋转并下行至滑道底,作用力撤消后,在大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滑套旋转并上行一段距离,停在事先设计点,此时滑套与开关体的上孔相通,即上层的进液通道打开,下层进液通道关闭。滑套设计了三个点控制开关位置,如此往复,开关分别实现上、下层的进液通道同时打开;下层的进液通道打开,上层进液通道关闭。在管柱开关的动作:将层段开关设计在泵体与固定凡尔之间,利用泵的柱塞作为外力作用滑套,需要动作时,下放柱塞,全井杆的重量作用于滑套,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