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伟龙  刘萱 《科普研究》2012,7(4):67-76
随着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如何完善该领域的有效激励制度已提上日程。参考国外科学传播奖项的设置,将给我们有益启示。本文选取西方发达国家中最具代表性的英国和美国,对两国的25个科学传播奖进行了评述,基本涵盖了两国较重要该类奖项,并总结了其整体特点,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03—2018年间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出版的气象科普图书概况的定量分析发现,这一时期,气象科普图书出版进入繁荣阶段,儿童、青少年是重要的受众群体,科普图书创作紧扣气象学科特色且丰富多彩,同时深受社会背景影响,服务于国家防灾减灾需求和公众诉求.未来气象科普图书需进一步以需求为导向,丰富和拓展创作选题、题材和受众群体,探索与新媒体融合路径,打造有影响力的精品.  相似文献   

3.
夏文华 《科普研究》2013,8(1):54-59
以民国时期出版的科普图书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科普图书的出版数量、学科分布、出版地与出版社、作者情况,试图描述民国时期科普图书出版的整体面貌,并借此反映中国近代科学传播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4.
马俊锋  高宏斌 《科普研究》2017,12(5):43-49,57
本文通过对科普图书的定义、范畴进行界定和廓清后认为其范畴具有较大交叉性和延展性,并根据 上述特性将科普图书分为核心科普、一般科普和泛科普三种类型。同时本文还对目前科普图书的统计及研究 情况进行了梳理,指出在科普图书统计和研究方面存在缺乏有效的统计方法、研究主题局限于图书编辑出版、 同一研究者发文量少、国际学术影响力偏低等问题。最后根据问题尝试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政府相关部 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从而推动科普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珂珂  王新 《科普研究》2015,10(5):38-43
本文立足于科普图书创作出版资助项目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初步构建了科普图书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 该指标框架包含了科学性、创作水平、编校出版质量和社会影响4 个一级指标,以及知识性、原创性、通俗性、 编校差错率、发行总量等13 个二级指标。通过对北京地区某科普图书类资助项目近几年资助出版的图书作品进 行实证测验应用,发现该指标框架基本适用。同时针对评估结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科普图书创作与出版质 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郑华秀 《科普研究》2008,3(2):44-46
本文分析了几个与国民阅读习惯有关的、制约科普读物畅销/常销的因素,提出了策划市场、引导读者阅读习惯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范春萍 《科普研究》2013,8(2):66-72
科普作品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要求其作者拥有科技知识背景、受过科研训练,甚至本身就是一线科研工作者。而科学实践的经历,会使科研工作者在思维方式和著述习惯上形成刻板的科研思路。本文给出了对科研思路和科普思路的一般性描述,提出了好的科普作品的三重境界、科普思路的时代性等,并结合经典和典型科普作品的分析,对科普思路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普图书为研究对象,根据该社中高端科普图书的有关邮购数据,进行统计,并设计相应问卷。基于对回收问卷的分析,得出了中国“民间科学家”是中高端科普图书的重要受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松鹰 《科普研究》2014,9(3):91-96
正2013年是收获和耕耘的一年。这一年我出了四本科普图书,并应出版社之约,撰写完成五本新作,将于今夏出版。在马年迎春之际,回顾一下创作的甘苦,谈点心得,与朋友们交流。两块"砖头"2013年3月,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电子英雄》(典藏版)一书。这套书是"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选编推荐,据称"囊括新中国成立以来著名科普、科幻作家的精品力作",选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两个青少年科技赛事,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美国科学人才选拔赛是美国的两大知名赛事。本文介绍了以上赛事的概貌,对中美两国竞赛的审查机制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青少年科技竞赛审查机制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台湾综合科普刊物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台湾光复以来的综合科普刊物分为三期,分别由《大众科学》、《科学月刊》、《牛顿》开端。本文胪列各期刊物,并作简要分析。本文指出,取自国外刊物将不易超越《牛顿》和《科学人》,自制刊物将不易超越《科学月刊》。本文又指出,科普刊物受到网络影响,其影响力日益减弱,但网络等新兴媒体需要内容支撑,是以科普刊物仍有其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巫红霏 《科普研究》2014,9(5):91-96
张之杰教授为两岸知名科普写作家和科学史家。20世纪90年代初,因编辑美术书刊,开始研究美术史。1996年起,开展出科学史与美术史会通的道路。2006年,将科学史与美术史会通的文章辑成《画说科学》。该书由20篇通俗文章构成,有些已改写成论文,有些由论文改写而成。作者通常先说明如何从绘画等文物上发现某一课题,再写出抽丝剥茧的经过。《画说科学》的意义,是造就一种科普写作模式,可供有意从事科普写作的科研工作者参考。亦即科研工作者只要以文学之笔,写出解决某一课题的曲折过程,就可能成为一篇有趣的科普佳作。  相似文献   

14.
受北京市科委相关部门委托,中国科普研究所相关课题组对北京市基层科普队伍———包括科技场馆、社区和中小学及校外教育机构科普队伍理解科普状况进行了典型调查。调查表明,上述基层科普队伍中8成以上人员对科学的理解是理性的,他们对科普及其作用、自身科普能力和影响科普的社会因素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判断能力。调查同时也反映出,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基层科普队伍人员在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中,还未能完全摆脱重知识、轻能力以及重书本、轻实践的倾向。课题组结合相关研究提出了明确科普是基层单位(组织或机构)的重要职责的机制探索,以及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在基层科普队伍中的作用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一名物理学家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作者将物理教学实践和科学传播活动相结合的经历。作者认为,二者的良好结合不仅对自身的物理学研究有所帮助,还使他摸索到了以物理学方法研究历史的新手段,并对了解科学史有所启迪。结合自身的实践,作者向活跃在实践领域的科学家们提出以下建议:(1)将科普书的阅读融合于教学实践中;(2)在学科研讨会中加入科普内容,或举行专门的科普研讨会;(3)举办全校规模的科普系列讲座;(4)科学家可在中学、社区,以及其他场所宣传科普;(5)促进科普作为新兴学科的出现;(6)将科学与人文学科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林磊 《科普研究》2006,1(2):36-41
本文从一名物理学家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作者将物理教学实践和科学传播活动相结合的经历。作者认为,二者的良好结合不仅对自身的物理学研究有所帮助,还使他摸索到了以物理学方法研究历史的新手段,并对了解科学史有所启迪。结合自身的实践,作者向活跃在实践领域的科学家们提出以下建议:(1)将科普书的阅读融合于教学实践中;(2)在学科研讨会中加入科普内容,或举行专门的科普研讨会;(3)举办全校规模的科普系列讲座;(4)科学家可在中学、社区,以及其他场所宣传科普;(5)促进科普作为新兴学科的出现;(6)将科学与人文学科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刘伯宁 《科普研究》2012,7(6):11-14
在新媒体时代,"草根科普"成为一种独特的科学亚文化现象。笔者以一名"草根科普作者"的身份,介绍在新媒体时代从事科普创作的切身体会。并结合现代科学传播理论提出科普应"呼应时代要求、展示科学精神、承担公民责任"等观点,及促进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对策。  相似文献   

18.
赵海虹 《科普研究》2011,6(6):75-80
毋庸置疑,中国科幻在重要的世界级作品《三体》出版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科幻小说不再被等同于"儿童文学"和"科普文学"。但若固守一个类型文学的小圈子,显然也不利于科幻文学自身的发展。笔者尝试结合个人15年科幻创作的体会,浅谈科幻小说作为类型文学,如何寻找在文学大园地中的位置,建立与儿童文学、科普文学良好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