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伟龙  刘萱 《科普研究》2012,7(4):67-76
随着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如何完善该领域的有效激励制度已提上日程。参考国外科学传播奖项的设置,将给我们有益启示。本文选取西方发达国家中最具代表性的英国和美国,对两国的25个科学传播奖进行了评述,基本涵盖了两国较重要该类奖项,并总结了其整体特点,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03—2018年间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出版的气象科普图书概况的定量分析发现,这一时期,气象科普图书出版进入繁荣阶段,儿童、青少年是重要的受众群体,科普图书创作紧扣气象学科特色且丰富多彩,同时深受社会背景影响,服务于国家防灾减灾需求和公众诉求.未来气象科普图书需进一步以需求为导向,丰富和拓展创作选题、题材和受众群体,探索与新媒体融合路径,打造有影响力的精品.  相似文献   

3.
夏文华 《科普研究》2013,8(1):54-59
以民国时期出版的科普图书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科普图书的出版数量、学科分布、出版地与出版社、作者情况,试图描述民国时期科普图书出版的整体面貌,并借此反映中国近代科学传播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4.
马俊锋  高宏斌 《科普研究》2017,12(5):43-49,57
本文通过对科普图书的定义、范畴进行界定和廓清后认为其范畴具有较大交叉性和延展性,并根据上述特性将科普图书分为核心科普、一般科普和泛科普三种类型。同时本文还对目前科普图书的统计及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指出在科普图书统计和研究方面存在缺乏有效的统计方法、研究主题局限于图书编辑出版、同一研究者发文量少、国际学术影响力偏低等问题。最后根据问题尝试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从而推动科普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6.
郑华秀 《科普研究》2008,3(2):44-46
本文分析了几个与国民阅读习惯有关的、制约科普读物畅销/常销的因素,提出了策划市场、引导读者阅读习惯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陈珂珂  王新 《科普研究》2015,10(5):38-43
本文立足于科普图书创作出版资助项目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初步构建了科普图书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该指标框架包含了科学性、创作水平、编校出版质量和社会影响4 个一级指标,以及知识性、原创性、通俗性、编校差错率、发行总量等13 个二级指标。通过对北京地区某科普图书类资助项目近几年资助出版的图书作品进行实证测验应用,发现该指标框架基本适用。同时针对评估结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科普图书创作与出版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范春萍 《科普研究》2013,8(2):66-72
科普作品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要求其作者拥有科技知识背景、受过科研训练,甚至本身就是一线科研工作者。而科学实践的经历,会使科研工作者在思维方式和著述习惯上形成刻板的科研思路。本文给出了对科研思路和科普思路的一般性描述,提出了好的科普作品的三重境界、科普思路的时代性等,并结合经典和典型科普作品的分析,对科普思路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普图书为研究对象,根据该社中高端科普图书的有关邮购数据,进行统计,并设计相应问卷。基于对回收问卷的分析,得出了中国“民间科学家”是中高端科普图书的重要受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松鹰 《科普研究》2014,9(3):91-96
正2013年是收获和耕耘的一年。这一年我出了四本科普图书,并应出版社之约,撰写完成五本新作,将于今夏出版。在马年迎春之际,回顾一下创作的甘苦,谈点心得,与朋友们交流。两块\"砖头\"2013年3月,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电子英雄》(典藏版)一书。这套书是\"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选编推荐,据称\"囊括新中国成立以来著名科普、科幻作家的精品力作\",选题  相似文献   

11.
林磊 《科普研究》2006,1(2):36-41
本文从一名物理学家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作者将物理教学实践和科学传播活动相结合的经历。作者认为,二者的良好结合不仅对自身的物理学研究有所帮助,还使他摸索到了以物理学方法研究历史的新手段,并对了解科学史有所启迪。结合自身的实践,作者向活跃在实践领域的科学家们提出以下建议:(1)将科普书的阅读融合于教学实践中;(2)在学科研讨会中加入科普内容,或举行专门的科普研讨会;(3)举办全校规模的科普系列讲座;(4)科学家可在中学、社区,以及其他场所宣传科普;(5)促进科普作为新兴学科的出现;(6)将科学与人文学科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一名物理学家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作者将物理教学实践和科学传播活动相结合的经历。作者认为,二者的良好结合不仅对自身的物理学研究有所帮助,还使他摸索到了以物理学方法研究历史的新手段,并对了解科学史有所启迪。结合自身的实践,作者向活跃在实践领域的科学家们提出以下建议:(1)将科普书的阅读融合于教学实践中;(2)在学科研讨会中加入科普内容,或举行专门的科普研讨会;(3)举办全校规模的科普系列讲座;(4)科学家可在中学、社区,以及其他场所宣传科普;(5)促进科普作为新兴学科的出现;(6)将科学与人文学科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尚严伟 《科普研究》2007,3(2):49-54
竺可桢是20世纪中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的一代宗师,作为一名科学家,在我国气象学界和地理学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他还是身体力行的科普作家,一生写了大量的科普作品,对科普有深刻的理解。他生前发表过的科普文章、所作科普讲演和报告的讲稿,以及未曾发表过的有关手稿和油印稿有160篇之多。内容更是涉及气象学、地理学以及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教育、科学家和科学史等众多领域,许多作品堪称中国科普作品的经典之作。另外他还曾经领导中国科普事业。学习和探讨他的科普思想和科普实践对我国现在的科普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英文“科普”称谓探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普一词大约出现在19世纪中叶,确切的年代还有待于今后去发现。科普观念的产生与科学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有直接的关系。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的提法始盛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其源头还要早。  相似文献   

15.
刘伯宁 《科普研究》2012,7(6):11-14
在新媒体时代,\"草根科普\"成为一种独特的科学亚文化现象。笔者以一名\"草根科普作者\"的身份,介绍在新媒体时代从事科普创作的切身体会。并结合现代科学传播理论提出科普应\"呼应时代要求、展示科学精神、承担公民责任\"等观点,及促进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对策。  相似文献   

16.
科普宣传栏是农村科普工作的有效形式,山东省实施的科普村村通工程,在全省每一个行政村建立了科普宣传栏,为农村科普工作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对山东省烟台市科普村村通宣传栏传播效果的调查表明,大多数被调查农民了解并且支持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栏有其实际传播效果。目前的科普宣传栏在资金、挂图、管护和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PM2.5污染已成突出的环境问题,对居民健康、交通安全及经济发展都存在较大危害。本文针对这一科学传播新热点,对PM2.5污染发生区PM2.5科普现状及需求进行典型研究,以了解我国公民PM2.5科普需求,基于受众视角寻求有效的科学传播路径及方式,为PM2.5科普工作改进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定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典型城市进行PM2.5科普现状及需求问卷调查,通过分析得到我国东中西部典型城市公民PM2.5科普现状及科普需求要点,并为PM2.5科普工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浩 《科普研究》2014,9(3):79-84
本文从科普的定义出发,将科普作品当作一种具有普及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的文本。为了实现其社会功能,优秀的科普作品必须具备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结合。本文分析探讨了文学性与科学性在科普作品中的共存关系,即科学的内容、一般、抽象、理性,以及文学艺术的形式、个别、形象和感性,通过融合、此消彼长,在科普作品中达到某种程度的融合和统一。正是科普作品兼具科学和文学的两个属性,才使得科普作品既是一种不完全附属于科学的独立存在,同时也是一种有别于一般文学作品的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