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电导率法快速鉴别食用油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通过电导率的测定鉴别劣质油的快速检测方法.对劣质油、掺假食用植物油、合格食用油进行电导率测定,同时测定上述油样的酸值、过氧化值指标并与之比较.结果表明:合格食用油的电导率较低,都在18μS/cm以下,劣质油的电导率较大,最大可达179.5 μS/cm,掺假食用植物油的电导率介于两者之间;电导率检测结果与酸值、过氧化值的判断结果基本一致,并且重复性较好.电导率法具有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等特点,适合于对劣质油的现场快速鉴别检测.  相似文献   

2.
聂斌英 《中国酿造》2012,31(5):191-193
研究建立了微胶囊沙棘油粉末产品酸价的测定方法,测定出其酸价为16.0mg KOH/g,与原料沙棘油的酸价大致相当;同时研究考察了200d内产品的酸价变化值为4.0mg KOH/g,而原料沙棘油的酸价却上升了27.0mg KOH/g,说明了壁材成膜性好、产品保质期长.  相似文献   

3.
高酸价油甲酯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玉堂 《粮油加工》2004,(10):44-45
高酸价油脂是适宜生产生物柴油的廉价原料 ,采用H2 SO4、NaOH作催化剂分步甲酯化的方法生产生物柴油 ;甲酯化时油的酸价越高其酸价下降速度越快 ;脂肪酸甲酯水洗时乳化现象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4.
以大豆碱炼油为原料,通过不同工艺小试获得脱色油并用返酸方法验证脱色油的酸价稳定性.结果表明:当碱炼油酸价不高于0.20 KOH mg/g、白土添加量为碱炼油质量的2%~3%、脱色温度105~110℃、脱色时间25~30 min时,新白土2次添加或预混添加方式获得的大豆脱色油酸价稳定性比较好.  相似文献   

5.
油脂是人们必需的食品和食品加工的主要原料之一,油脂氧化是影响油脂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以VE、VE分别与茶多酚、迷迭香、硫辛酸、槲皮素的复合物为抗氧化剂,添加到鸡油中,比对研究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VE、茶多酚、迷迭香、硫辛酸、槲皮素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相同添加量的情况下单品的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迷迭香>槲皮素>茶多酚>硫辛酸> VE;VE与4种天然的抗氧化剂1∶1进行复合以后与单一的抗氧化剂相比都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志荣 《中国油脂》2020,45(11):138-140
稻米油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米糠极易酸败造成稻米毛油酸价高、精炼难和得率低,制约了稻米油产业发展。高效去除稻米油中杂质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谷维素、植物甾醇等营养成分,是稻米油精炼加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传统稻米油加工一般采用碱炼脱酸工艺,近年来稻米油超级脱胶物理精炼、酶法脱胶物理精炼等技术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对稻米油精炼的传统化学精炼工艺和现代物理精炼工艺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稻米油的精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姚尧  李诚  付刚  刘爱平  杨勇 《食品工业科技》2015,36(12):235-238
采用萃取法脱除高酸价猪网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以95%乙醇为萃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次数和料液比对猪网油酸价和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对猪网油萃取脱酸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脱除猪网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综合确定猪网油萃取脱酸的较优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次数4次,料液比1∶1.5,萃取时间10min。采用上述脱酸条件,所得猪网油酸价为0.8560mg KOH·g-1,得率为81.94%。   相似文献   

8.
船舶柴油机所消耗的燃料费用在整个船舶运输成本当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采取措施降低燃油的费用,成为各运输部门追逐的目标。由于劣质燃油的价格比轻柴油相差较大,使用劣质燃油也就成为降低运输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也节约优质油,使我国石油资源的消耗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  相似文献   

9.
薏苡仁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与药用价值。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指标对不同温度、光线、空气和抗氧化剂存放条件下的薏苡仁油进行氧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光线和空气均可加速薏苡仁油的氧化,其中温度对薏苡仁油的氧化影响最大;添加抗氧化剂可明显提高薏苡仁油的稳定性,其抗氧化效果VE 强于TBHQ。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与方法:为开发利用猕猴桃籽油,探索其加工生产性能;系统测定不同温度及加热时间下猕猴桃籽油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POV);结果:温度对碘价的影响非常显著,但短时间加热对酸价影响不大;对POV加热温度则在65℃以下较好。猕猴桃籽油的加工应在65℃以下,同时加工过程应添加抗氧化剂和阻聚剂,防止猕猴桃籽油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前餐桌废弃油脂的违法掺伪行为时有发生。探索快速而有效的分析手段,保障百姓餐桌安全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本实验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对餐桌废弃油脂掺伪食用油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计量学软件,运用距离判别法和BP神经网络算法,对经过标准化与主成分分析处理过的油脂光谱数据建立模式识别模型。距离判别法的判别准确率为89.71%,BP神经网络准确率最高达到97.06%。预测结果说明,分析油脂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可以有效鉴别回收油的掺伪行为。   相似文献   

12.
地沟油的近红外光谱分析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地沟油和食用植物油近红外吸收光谱的研究,发现光谱经过基于基线校正和一阶导数的预处理后,食用植物油的885 nm光谱强度值与897 nm光谱强度值之比大于1.4,地沟油则小于1.1,利用这个比值差异,可以区分这两类油;在2 430~2 445 nm和2 465~2 485 nm两个波段,食用植物油有明显的峰值,而地沟油则没有峰值.实验表明,近红外光谱可以用于分辨地沟油和食用植物油.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DHA藻油调和油的开发和合理烹饪提供相关指导,将DHA藻油分别按菜籽油质量的2%、3%、5%、10%、15%与菜籽油复配制成菜籽油-DHA藻油调和油,并以蒸、炒、烧三种不同方式烹饪鸡肉,测定烹饪前后油样的脂肪酸组成、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变化,分析探讨DHA藻油比例及烹饪方式对调和油脂肪酸组成及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烹饪后,调和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三种主要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随DHA藻油比例增加呈不规律波动变化;除DHA藻油比例为2%的调和油外,其余调和油的酸值均在烹饪后增加,其中,DHA比例为3%、5%和10%的调和油炒鸡肉后酸值增加最大,蒸和烧这两种烹饪方式对酸值的影响相对较小;纯菜籽油、DHA藻油比例为15%的调和油的过氧化值增加量明显大于其他的调和油,总体上炒较另外两种烹饪方式更易导致过氧化值增加。综上,建议蒸鸡肉或烧鸡肉宜采用DHA藻油比例为2%、3%、5%的调和油,炒鸡肉则不宜采用DHA藻油调和油。  相似文献   

14.
采用马铃薯作为食材,菜籽油、胡麻油和米糠油3种常用食用油作为煎炸用油,测定不同煎炸温度、不同煎炸时间下3种食用油酸值、碘值、过氧化值,评价不同食用油煎炸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 表明:经过5h的连续加热,3种食用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含量都随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增大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碘值随着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增大逐渐下降,3...  相似文献   

15.
李琛 《中国油脂》2021,46(10):65-69
以回收油脂的酸值和过氧化值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餐饮废油回收工艺。将回收处理后的餐饮废油进行皂化反应制备透明皂,以透明度为指标优化透明皂的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透明皂进行综合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餐饮废油的最佳回收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06.64 ℃,搅拌时间25 min,质量分数为3.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量9.16 mL,吸附剂用量5327%,活性炭与活性白土质量比值40%。在最佳回收工艺条件下,回收油脂的酸值(KOH)为2.15 mg/g,过氧化值为4.50 mmol/kg,符合菜籽原油国家标准。透明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搅拌速度70 r/min、皂化温度80 ℃、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用量12 mL、皂化时间45 min,在此条件下透明皂的透明度为58.2%,综合感官评价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两步法利用高酸值废油脂生产生物柴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废油脂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即先用氯化铁为催化剂催化废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和甲醇反应降低原料的酸值,然后分离出氯化铁并加入KOH催化生产生物柴油。第一步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温度65℃,催化剂FeCl3用量2%,醇油摩尔比为11∶1,反应5 h;第二步反应条件是:在65℃下加入1%的KOH,醇油摩尔比为6∶1,反应时间为1 h,最终生物柴油的得率为93.6%。此方法相对传统的浓硫酸催化生产生物柴油具有反应迅速、转化率高,催化剂易于回收,不产生污染物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东省各地市不同餐饮服务单位煎炸过程用油的质量状况。方法 在广东省各地市的餐饮单位随机抽取煎炸过程用油样品306批次, 根据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 5009.20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PC)的测定》和GB 5009.2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对其进行检测, 检测项目为酸价、极性组分和苯并(a)芘。按GB 7102.1-2003《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和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判定是否合格。结果 总合格率为98.7%, 酸价、极性组分和苯并(a)芘的合格率分别为99.7%、99.0%和100%。结论 2017年广东省餐饮服务单位煎炸过程用油的总体质量水平较好, 但仍有一些食品安全风险问题,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8.
餐饮废油与食用植物油品质的GC-MS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餐饮废油特征性脂肪酸组成成分.以合格鲜榨菜籽油、调和油和餐饮废油潲水油、煎炸老油为材料,通过油样的皂化、甲酯化处理后,以毛细管柱DB-5MS作分离柱,用气相色谱一质谱仪分析出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潲水油、煎炸老油中脂肪酸相对不饱和度(U/R≈1.9)明显小于合格植物油(U/R≈4.4),并在其中检测到了十三烷酸(含量约0.27%)和十七烷酸(含量约6.49%)等奇数碳脂肪酸.  相似文献   

19.
电导率测定在鉴别食用植物油掺伪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该研究探索通过电导率测定鉴别食用植物油掺入地沟油检测方法。通过对比地沟油、合格食用油、掺假食用植物油电导率方法,结果表明,地沟油经提取后水相平均电导率为100.7μs/cm,是菜籽油10倍,大豆色拉油10倍,芝麻油11倍。地沟油以不同质量分数掺入到菜籽油中,掺假量与电导率呈线性关系,且由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掺假量对电导率影响显著;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91.41X+12.49,R2=0.996,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电导率可用于地沟油掺入食用植物油鉴别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广东省各地市不同餐饮服务单位食用植物油的质量状况。方法 在广东省各地市的餐饮单位随机抽取食用植物油样品512批次, 根据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 5009.22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GB 5009.26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和GB 5009.2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对其进行检测, 检测项目为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和黄曲霉毒素B1。按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产品明示标准及质量要求, 判定是否合格。结果 总合格率为93.55%, 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的合格率均为100%, 酸价和黄曲霉毒素B1的合格率分别为99.41%和93.55%。结论 2017年广东省餐饮服务单位食用植物油的总体质量水平良好, 散装食用植物油的食品安全风险问题较严重, 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