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阐述"课程实践"概念的内涵和"课程实践"对高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培养的作用之基础上,对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尝试应用强化"课程实践"的多重能力教学模式进行了介绍:即了解教学对象,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实施强化"课程实践"的多重能力教学模式,同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更多的教师关注"课程实践"环节,尝试通过强化"课程实践"环节提升高职学生的多重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工程教育认证中关于"复杂工程问题"的培养要求,分析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和核心课程C++程序设计的整个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上机实践、课后作业、课程设计、考试等,提出以类为核心建立知识体系,串联各个知识点,结合大数据背景设计基于应用问题的课程练习和综合设计,在实践环节凸显系统编程能力培养,为培养学生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提供有效支撑并夯实后续课程基础。  相似文献   

3.
分析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在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提出通过调整教学进度、设计实践教学项目、结合实际优化实验内容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教学改革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实践应用能力,结合常熟理工学院情况,阐述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课是教学的实践环节,具有明确的应用技能教学目标,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及实际情况,在实训课教学中有效地采取的一定措施对促使学生高效地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和提高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设计与实践"课程作为"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后续课程和重要实践环节,是探索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开展实践环节的教学研究,开发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开展设计性与创新性实践教学内容的研究,完善实践教学环境,可以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张燕 《微型电脑应用》2016,(4):15-17,26
大学计算机教学的本质是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不同专业应用对计算机的需求不同,结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提出"应用导向、项目驱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思路。该教学过程以项目为载体,以情境为切入点,以应用为落脚点,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管理类和艺术类专业为例介绍课程设计过程,结合研究性教学给出单元设计思路,该教学法在历史和政教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现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结合本人多年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在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在课程内容体系安排上制定了课程主线,有机地结合了理论和实践部分的内容,并对实践环节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基本计算机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文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综合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离散数学教学的现状做了全面的分析,并从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教学思想等方面提出在专业教学中改进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课程,该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 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重任。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到该门课程 在教学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分层教学、创新实验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考核方 式、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等几方面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希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实验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分析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介绍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思路和实验创新成果,摸索出一套"把实验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相融合,抓实验实践教学促进学科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真研究了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我院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的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论述,这个教学模式以未来学生可能面临的真实的职场案例作为教学实践的项目,让学生在这样一个比较真实的学习环境中产生职场人的感觉,以培养他们的职业岗位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多学科交叉性质增加了智能机器人课程实践教学难度,如何高效开展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创新应用能力成为关注的重点。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背景,基于循序渐进和学生自主选择原则,提出面向创新应用的层次化实践教学框架,即"基础—综合—创新应用"3个层次:基础层熟悉和掌握基本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层关注主流应用场景的关键功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动性;创新应用层取材于竞赛项目和企业项目,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职人材培养各专业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基础。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就如何培养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及日常事务中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进行探讨。对教学中推进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淡化理论(课堂)与实践(上机)的界限,树立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理念进行探索,并讨论以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实践为主的方法,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技能为核心展开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应用技能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如何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非常关心的问题。"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现代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本文探讨了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理论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朱红梅  杨鉴 《计算机教育》2010,(4):69-71,107
"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本文针对学生群体特点从课堂教学和实验环节两方面进行改革,抓住知识主线进行循环教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教学改革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编程能力方面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吴良海 《福建电脑》2012,28(11):178-179,155
教指委提出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目标,促使各高校对相关课程进行改革。针对学校生源及课程的特点,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应用"课堂导学+机房辅导+网络学习"的混合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实践,以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王顺晔 《计算机教育》2010,(3):36-38,29
"编译原理"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重要基础和骨干课程,本文分析了该课程的重要性及教学目的,讨论了课程中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并就实践环节进行了设计。实践证明,教学环节的设置与教学方法的选择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和锻炼能力。  相似文献   

18.
浅谈大学计算机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温君  张钢 《计算机教育》2009,(12):107-109,125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教育部高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六门核心课程中的第一门,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教学的成败与否,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还会影响学生对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和自信心。本文回顾天津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方法的变革历程,探讨通过改革课程考试环节的内容、体系和组织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了一整套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设思路,总结出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核心,以教材建设为手段,以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建设和改革方案,强化创新意识,加强实践环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切入点,从课程的特色入手,结合EIP-CDIO教学理念,从知识体系、教学环节、实践环节、考核环节四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规划,以改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