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嘉兴素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江南城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嘉兴城市公共艺术系统的发展也逐渐成为发展的重要内容。“红船文化”是最具代表的具有嘉兴文化内涵的城市元素,将“红船文化”元素运用到嘉兴城市公共艺术系统上去,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江南城市水网纵横,水资源孕育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滨水街区。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河道不再承载其原本的功能,街区滨水空间逐渐衰败。历史文化街区的地域特色及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如何平衡,关系到文化与历史记忆的传承。文章从“地方性”视角切入,对街区滨水空间节点进行分类研究,为节点活力营造提出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竹  朱晓青  王佶 《华中建筑》2005,23(1):95-98
以余姚市文化艺术公园及其周边地块概念性规划设计的实践,探讨江南山水城市空间形态特色的创造思路和方法,以期对江南地域城市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赵涤峰 《园林》2008,(9):26-27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不仅有湖山钟灵毓秀,更有着风雅的江南人文的积淀,是一个优美的园林山水城市.做为景观设计师,我们意通过设计,将杭州的地域文化和江南园林文化加以传承,给城市留下深刻的记忆.  相似文献   

5.
一、镜湖概况 松原市地处吉林省松嫩平原腹地,第二松花江下游。1992年设市辖县建制以来,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以石油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已见雏形。 镜湖位于松原市江南城区,水域面积约28万平方米,共有五片水域相连。该湖多年来一直作为江南城区雨水、污水调蓄池。1991年前郭县政府对该湖进行了初步改造,修筑堤坝和渠涵,并设立了桥头临时排水泵站及入江管线。江南城区的雨、污水经镜湖调蓄后,由临时排水泵站提升排入松花江,自1991改造工程完成后,江南城区排水难的状况有所改善。 二、问题与潜力 (一)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9)
全球化加速一方面给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给民族文化和城市特色地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导致全球出现文化同化现象。南京是一座文化名城,魏晋风骨、六朝遗韵乃至唐宋以来的诗词歌赋、话本辞章,这些积淀造就了今日南京独特的文脉。文章以古都南京城市文化发展策略为视角,探讨城市系列文化标志设计的要素、原则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塑造南京城市品牌,提升南京城市的文化品位,树立南京城市的特色形象。只有在融合地域文化理念的基础上设计城市文化标志,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更加富有特色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施国平 《城市建筑》2008,(12):80-82
2008年上半年很凑巧地接到了一个为某江南城市公园设计茶室的项目.初与业主接触时很受鼓舞,他说希望在项目中好好探索一下“新江南建筑”。虽然我们喜欢的多是动态流畅的当代风格.但也一直非常有兴趣来探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当代“再生”问题。对于中国建筑,无论我们用什么理由来暂时回避这一问题,它始终是一个核心,是一个关于我们自身身份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描述、分析地域城市更新的“泛文化”现象,指出其本质是全球化、中国化、地域化的城市发展进程中,用一般性、抽象性的大文化建筑语汇表述特殊的、具象的地域文化事件。认为地域建筑语汇与地域文化有着深层的同构关系,地域人居形态是由地域建筑语汇和空间句法组织而成的地域文化的空间文本。以重庆市洪崖洞街区为例,探讨基于地域建筑语汇、空间句法的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影响下的中国城市与建筑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全球化对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按照通常的概念,全球化是一个以西方世界的价值观为主体的“话语”领域,在建筑领域表现为建筑文化的国际化以及城市空间的趋同现象。全球化不是一元化,而是多元化和地域化的共存,全球化与地域化、多中心化是一种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全球化对中国的城市与建筑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城市规划以及建筑设计领域内国际建筑师的参与,在城市化过程中中小城市逐渐失去了特色。在城市规划和建筑领域,一方面应当继续学习国际经验,另一方面也必须应对建筑文化的国际式冲击,保护并发展中国的城市与建筑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袁牧 《安徽建筑》2014,(4):20-20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建筑的趋同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逐渐失去了其文化特色.文章强调“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建筑是文化的表征”,着重说明了城市、建筑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并针对我国城市的“千城一面”现象提出了解决办法:其一,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其二,在结合本土特征的同时努力创新.  相似文献   

11.
宋代港市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山 《华中建筑》2002,20(5):100-102,106
该文在简述了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动脉的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发生,发展过程后,以海外贸易的黄金时期宋代为切入点,尝试结合海港城市在空间形态和结构上突破性的发展和变化,借此管窥宋代商业城市的渐进性的变革过程以及随之而来的具有世界性开放特征的城市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吕嘉程  黄晓 《风景园林》2017,24(3):107-114
中国传统的"数字"文化具有广泛的影响,在城市、建筑和园林中皆有体现。植物作为古典造园的四大要素之一,也受到"数字"文化的影响,孕育出独特的审美理念。本文以明代江南园林的植物配置为对象,结合明代的园记、园图和画论等资料,在孤植、对植、丛植和群植等常规分类的基础上,梳理出与各种配置方式相对应的数字,讨论数字影响下的植物配置方式,并进而从植物习性、传统文化、画意追求和空间营造等方面,探讨形成各种植物配置数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兰莹 《城市建筑》2005,(10):88-90
“新江南水乡”的提出是为了唤醒一种自然的城市发展观,激发一种人文的城市居住观,倡导一种包容的城市价值观。这里的居住格局避开千城一面的西方现代化城市模式,发展成中国性格的城市形态。本文就竞赛成果,探讨新江南水乡的规划设想和居住形态。  相似文献   

14.
从周王东迁到秦灭六国,数百年期间中国社会经历了大动荡、大变革。首先铁工具在农业上广泛的应用,标志着生产力的提高;井田制的瓦解及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宣告了封建制的诞生。政治上周礼已经名存实亡,军事上大国争霸于中原。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先秦的城市也出现了深刻的变革。齐文化与鲁文化导致了两种城市的规划思想,齐国都临淄与鲁国都曲阜的城市布局不同;城市性质不同;城市规模不同;宫城地位不同。这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城市规划的影响深远。通过对于两种文化类型城市的反思,推断出“择中论”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以陕西、河南及山西甬部为主的中原文化区。比如汉长安属于齐文化系统城市,是齐文化西移的结果,采用了“择中论”的型制。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不仅是地理上的相邻性,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关联性,而企业是城市关联网络的“作用者”。在全球、国家和地区3个空间层面上,采用企业关联网络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的主要异同所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既是全国的核心城市,也分别是3个地区的“门户城市”,发挥向外连接全球经济网络和向内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作用。3个地区的门户城市、主要城市和一般城市在各个层面的关联网络中都形成明显的梯度格局。在地区层面上,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以两个核心和单一层级(省域)为特征,显然不同于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以单一核心和两个层级(区域和省域)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高令 《城市建筑》2013,(22):296-296
城市文化建设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城市忽略了文化建设规划的重要作用,割裂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在文化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抓住重点并给予解决,以期构建出有文化、有内涵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城仿生学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希贤  于洪 《城市规划》2000,24(10):42-45
城与文化如影之随形。中国古代历史名城经历了独特而漫长的历史发展道路 ,形成了东方城市文化的独异特色 ,为世界所瞩目。中国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遥远古代。中国古城仿生学文化起源于城市与天、地、人三者形成有机活体的观念。每一座古城都有其独特的个性 ,形成独特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人居环境的基本要义。结合我国城市发展进程的具体阶段性特征,将城市文化研究落实到具体的时间、空间中,讨论地域文化的内涵构成和发展规律。通过比较研究重庆、香港城市发展的历程,以自下而上的地域文化视角深入讨论城市发展建设中的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城市为研究基点,引入生态学中的相关概念,并认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应当融为 一体。在简述城市生态规划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生态城市”与“山水城 市”的区别与联系,提出结合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山水城市”,是实现可持续 发展目标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