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于在接入网和核心网传送的码流格式不一致,造成话音信号进行两次编码和解码,导致语音质量降低。因此必须采用编解码协商技术来统一全程的编解码。编解码协商技术主要有无码型变换器操作(TrFO)、无二次编解码操作(TFO)和审计网络质量优选编解码技术。TrFO是呼叫建立过程中优选的一种机制,它尝试去建立用户设备(UE)到UE的无需使用码形变换器(TC)的连接,如果成功,能够最有效地使用带觅;TFO作为TrFO的备用技术,是一种带内的编解码协商协议,因为用户面码流不再需要通过语音编解码器的压缩、解压缩处理,可以改善话音质量;审计网络质量优选编解码技术依据呼叫的接入数来灵活地选择采用G.711或G.729来编解码,作到既不过分加重网络的负担,同时又可以接入新的呼叫。  相似文献   

2.
TFO与TrFO编解码协商技术及其在3G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3G从实验室到大规模商用试验网的建立,TFO(tandem free operation,无二次编解码操作)和TrFO(transcoder free operation,无编解码器操作)两种编解码协商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这两种技术避免了早期移动网络中存在的语音信号必须进行两次编、解码转换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语音的QoS。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网络现状入手,选择实际的网络开启TFO、TrFO功能,并进行测试、统计与分析,通过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两种方式评估了在现网情况下开启TFO、TrFO后的话音质量实际改善程度,确定了在A口尚未IP化的现阶段引入实施TFO、TrFO技术的方式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建立语音业务的安全数据流透明传输通道,是移动通信系统安全语音方案设计的关键技术。移动通信标准中的TFO技术可以避免核心网侧设备的语音编解码功能,实现语音数据流的端到端透明传输通道。研究了GSM、CDMA等移动通信系统中的TFO协商流程、协商原则,重点分析和研究如何基于TFO实现移动通信安全语音业务的技术,为实现高音质的移动通信安全语音业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UMTS系统中移动到移动语音呼叫时两种提高语音质量的方法.即TFO(Tandem Free Operation)和TrFO(Transcoder Free Operation)机制。分析了他们的操作原理后。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对二者的性能和优缺点做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并且就实现问题.给出了几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CDMA系统中,影响语音MOS分值的因素多种多样。介绍MOS评估体系及PESQ算法,语音编解码的损伤和延时对MOS的影响,并着重研究基于IP透传的分组语音核心网中TrFO技术的应用及其对MOS分值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分别介绍了TFO技术和TrFO技术及其实现原理,接着将两种技术进行了对比,得出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总结出两种技术适合应用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话音业务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业务,提供高质量话音通话是一项关键技术,文章介绍两种提高话音QoS的技术——TFO(tandemfreeoperation)和TrFO(transcoderfreeoperation)。在分析它们的操作原理后,对二者的性能和优缺点作了比较,最后讨论它们应用于3G系统时遇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A接口IP化改造的规模部署,使2G/3G网络电路域具备了IP化语音实现TrFO的条件。本文针对A接口IP化后实现TrFO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了统一编解码策略(GCP)部署的必要性。同时结合GCP测试中出现的问题,重点研究基于A接口IP化的GCP部署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GSM系统中语音质量增强的几种途径,包括语音编码方法、VQE设备、TFO和GCME,给出了移动-移动呼叫中实施TFO协议处理的功能实体,并对GCME的功能和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Bearer-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ne elusive aspect of voice over IP is the problem of providing a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PSTN) using IP as the core techn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ed for PSTN replacement with IP, and compares some of the signalling and call control options currently being progressed in standards bodies. The bearer-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BICC) under development in the ITU is explained in greater depth, covering the requirements, functional modelling, information flows and protocol aspect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the current open issues and time-scales for the standardisation of BICC.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BICC协议在NGN网络中的应用,分析了BICC协议的消息结构,提出了BICC协议解码模块的设计方案.对其他类似的协议具有执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At the end of 1999, the ITU-T completed the first edition of the Bearer-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BICC) protocol, just nine months after the start of this activity. The development of BICC can be considered historic. For the first time a full-fledged operator-grade PSTN/ISDN service can be offered over a variety of packet networks, using only standardized protocols. This tutorial explains the BICC architecture 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BICC protocol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NGN信令监测系统设计架构和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对BICC协议栈及其信令流程的深入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在NGN分布式信令监测系统中利用散列函数高效合成CDR及选择性存储BICC协议CDR消息的研究方案,已通过现网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TD-SCDMA UMTS R4核心网的网络体系架构,本文讨论了MRBT业务在工程实施上的若干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法。采用BICC(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作为业务平台接入的主要方式,采用IP承载,符合核心网IP化趋势;增加ISUP为BICC的备用路由,增加了业务系统的可靠性;MRBT业务将来可能由跨接方式向非跨接方式过渡,部署时统筹考虑两种方式,能够实现平滑过渡;通过合理的组网策略,利用流媒体方式实现在WAP环境下对视频铃音的预览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