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金窑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18(4):78-82
生产率的提高不仅对我国建筑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转型期的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有着特殊意义。然而,由于方法的不完善和统计数据的缺乏,建筑业生产率的度量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在简要介绍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根据实际统计资料,对我国建筑业作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国建筑业生产效率近期并没有提高,仍处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
采用区位熵的方法分区域对我国二三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分析, 并通过DEA-Malmquist 指数法, 测算不同区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后聚焦二三产业集聚对我国不同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 在全国整体范围内, 第二产业集聚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第三产业集聚将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分区域看, 南部沿海地区第二产业集聚提升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而华中区域、大西北地区第二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则是抑制作用; 东北地区及西南地区第三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而南部沿海地区第三产业集聚却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煤炭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1991—2004年中国18个地级以上煤炭类矿业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描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对其内在结构进行了分解;并以1998年为时序断点,分析了在煤炭城市发展的两个阶段中,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具体原因.结果表明:1991年以来,煤炭类矿业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为-0.8%,导致增长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退化,而且这种退化呈现加速的趋势;1991—1997年间,效率改善导致大部分煤炭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有所增长,而1998—2004年间,技术退步导致大部分煤炭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开采历史较长的煤炭城市,14 a间无论是全要素生产率还是其分解成分,均大大落后于其它煤炭城市;1997—1998年间煤炭行业的"限产压库"政策,制约了煤炭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以2001-2011年建筑业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对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1年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为负增长,技术进步率为负增长,技术效率不断提高;其建筑业区域之间、省际之间存在差异,东部略优于中部和西部,省际之间差异较大,部分省份存在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同时下降的问题.提出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是提高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出1978~2008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指数,并按时间趋势和区域分析了其变动情况。分析表明,江苏省整体上虽然技术效率没有改善,但是1978~2000年在技术进步带动下,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正增长态势,2001~2008年由于技术进步率出现负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也出现了负值;从区域层次上看,苏南、苏中、苏北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2%、1.2%、-0.04%,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呈现明显的差异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DEA─Malmquist方法,利用2006~2018年中国县城市政建设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县城市政工程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度.以测度结果为基础,分别从时间、空间以及增长模式三个角度,对市政工程基础设施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县城市政工程TFP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整体水平不高,正、负增长间断出现的特征比较明显;TFP下降主要受来自技术进步的影响,技术效率在样本期内有小幅度增长,规模效率下降是技术效率在增长过程中的主要负面因素;TFP水平空间差异性比较明显,各区域内部差异各有不同,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内部差异要高于其他地区;TFP增长主要模式为\"实践型\"和\"落后型\",由技术进步引起的\"拖累效应\"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蔡海霞 《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14,(2):20-24
采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指数法,对能源约束和知识资本作用下的我国经济总量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往的研究只是将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作为投入要素,夸大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1987—2009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负值,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没有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完全来自于科技进步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和基本方法,并给结合电力企业对运用该理论的Divisia指数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有关的说明;同时文中应用TFP理论和计算方法对湖北省公司生产的生产率水平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9.
10.
论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和基本方法,并结合电力企业对运用该理论的Divisia指数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有关的说明;同时文中应用TFP理论和计算方法对湖北省电力公司的生产率水平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11.
叶援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4,19(1):32-35
根据统计数据对影响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对宏观经济变动及从业人员素质两个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利用C-D生产函数对技术进步及资本装备率的提高和对劳动生产率进步的影响进行了测算;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建立了职工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线性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具有一致性,技术进步对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做出了主要贡献,但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行业效益的关键.劳动生产率对工资是富于弹性的,工资的提高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进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有效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12.
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援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19(1):32-35,39
根据统计数据对影响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对宏观经济变动及从业人员素质两个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利用C-D生产函数对技术进步及资本装备率的提高和对劳动生产率进步的影响进行了测算;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建立了职工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线性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具有一致性,技术进步对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做出了主要贡献,但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行业效益的关键。劳动生产率对工资是富于弹性的,工资的提高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进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有效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7,(5):386-390
运用2006—2014年中国食品工业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中国食品工业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应用DEA-Malmquist方法在综合考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的基础上测度中国各类食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2006—2014年,食品工业环境污染指数大致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走势;2006—2014年,中国食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基本呈现一个波动上升的趋势;2006—2014年,中国食品工业的技术效率平均值较小,但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只有农副食品加工业的技术效率一直保持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建筑业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建筑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原理和步骤,结合上海市建筑业2000-2006年度统计数据,对上海市建筑业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完善了建筑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本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有效避免常见评价方法中原始指标信息相关性较大、权重具有主观性的弊病. 相似文献
15.
采用我国纺织行业最新统计数据,就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纺织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①国外资本和我国港澳台资本对国内纺织企业有较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②我国港澳台资本对生产效率提升的作用高于国外资本.③引入资本的垄断程度愈高,对国内生产效率的提高愈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我国建筑业企业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现代的产业组织理论,并在翔实的中、美、日等国建筑企业规模分布以及市场竞争状况资料的基础之上,从理论企业平均规模、产业内专业分工、企业规模差异以及市场竞争形态四个方面对我国建筑业的企业结构特征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建筑业当前正在进行的企业结构调整优化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福州、厦门、泉州1990—2006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对福州、厦门、泉州经济增长的效率演变进行分析,估算出福州、厦门、泉州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结果表明:这三个中心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主要由技术进步引发的增长趋势,城市间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在不同时期技术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对三大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刘燕丽 《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32-36
选取2010 ~2011年的统计数据,依据DEA数据包络评价分析方法,以建筑业从业人员总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建筑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建筑业总产值以及竣工房屋面积为评价指标,对河南省下属的17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市(县)的投入产出整体效率及各投入要素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对各地区建筑业发展的投入、产出不足之处予以了说明,同时对这些地区的竞争力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省九个地市建筑业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综合宏观规模、施工效率、发展环境等方面建立建筑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关联度方法和改进的归一化方法对实证数据进行评价分析。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九地市建筑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中增长方式有所差异,各地市建筑业的综合发展与发展环境高度相关,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