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2.
通过对四川某名优酒厂浓香型白酒生产车间六口窖在发酵过程以及原酒在贮存过程中主要微量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了影响浓香型白酒风味的主要组分的含量在发酵过程和贮存过程中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高产酯化酶的细菌,该研究以先期分离获得的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Nz 1.201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ultraviolet,UV)及硫酸二乙酯(diethyl sulfate,DES)复合诱变技术进行诱变育种.采用透明圈法初筛、酯化酶酶活力测定法复筛,选育出高产突变菌株D27...  相似文献   

4.
“复合酯化酶生态菌剂”是生物酶和活菌体的生态混合体,可强化传统大曲的发酵功能和生香功能,促使发酵过程平稳持久;将其应用于浓香型白酒生产,可生产高酯调味酒,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浓香型白酒的出酒率和提优率;可明显改善浓香型白酒厂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许广英  聂晓庆 《酿酒》2013,(6):100-102
通过两年对湖北白云边小曲固态法白酒生产跟踪,分析了150多个酒样,总结小曲固态法白酒的蒸馏曲线,探索了生产季节的变化对小曲固态法白酒微量成分影响和变化规律。可用于指导生产、量质摘酒、基酒评级;对小曲固态白酒新产品开发、酒体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某名优酒厂浓香型白酒生产车间的6口窖池为对象,分析浓香型白酒在发酵和贮存过程中微量成分的变化特征,探索浓香型白酒在发酵和贮存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了解浓香型白酒的发酵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复合酯化酶生态菌剂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樊琪 《酿酒科技》2003,(1):52-52,54
对复合酯化酶生态菌剂的应用试验进行了总结,实验结果表明,复合酯化酶生态菌剂的用量为2%,大曲用量20%,发酵周期45d,平均出酒率为43%,提优率为42.1%。  相似文献   

8.
以作者所在实验室保藏的红曲霉HQ-3菌株为实验菌株,采用固态发酵方法生产酯化酶,研究添加外源物质对产酯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可以作为速效碳源促进红曲霉产酯化酶能力;新鲜酵母破壁液对红曲霉产酯化酶具有诱导作用,添加酵母破壁液发酵4 d,酯化力是对照组的1.30倍,达到106.87 mg/g;添加乙醇与乳酸对酯化力的作用效果明显,添加乙醇使酯化力提高到123.32 mg/g。  相似文献   

9.
采用直接进样法结合气相色谱对清香型白酒在贮存过程中微量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清香型白酒在12个月的贮存过程中,总酸呈上升趋势,总酯呈下降趋势,乙醛呈下降趋势,乙缩醛呈上升趋势。贮存1~4个月的酒样相似,贮存5~9个月的酒样相似,贮存10~12个月的酒样相似。通过研究不同贮存时间清香型白酒中主要微量成分的变化规律,可为清香型白酒合理贮期的建立以及白酒的陈酿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高酯化力红曲菌,采用紫外线结合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复合诱变对实验室保藏的红曲菌进行诱变育种,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其固态发酵条件,提高菌株产酯化酶能力。出发菌株N3经过复合诱变,采用透明圈法初筛及酯化酶活力测定法复筛,得到1株产酯化酶活力高且遗传稳定性较好的诱变菌株Z14,其酶活稳定至34.44 U/g,较出发菌株提高了74%。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到优化的固态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5%、含水量为70%、培养时间为7 d。在该条件下Z14产酯化酶活力达到38.53 U/g,较出发菌株提高了95%。  相似文献   

11.
对分离自宜宾多粮浓香型白酒酿造环节中的135株霉菌产酯化酶的能力进行了检测,发现40株菌具备产生酯化酶的能力。其中以来自窖房的最多(34株),分离自糟醅次之(4株),其余为曲药(1株)、曲房(1株)。通过对这40株霉菌开展的基于ITS nu-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其分属于Penicillium、Aspergillus、Emericella、Rhizopus、Cladosporium、Mucor等6个属,以Penicillium(19株)和Aspergillus(13株)为主要类群。结果显示,宜宾多粮浓香型白酒酿造环节中具备大量产酯化酶能力的霉菌,而且这些霉菌存在较为丰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固态发酵酒是以高级脂肪酸酯为胶核构成的溶胶复杂体系,辅以众多的微量成分,具有固有的浓郁复合香气,而配制酒是由几种简单有限的低碳酸酯醇等形成的乙醇水溶液,体现的是浮香或单一的酯香。固态发酵酒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变黄的原因从化学反应的角度推理,可能是酒体中的高级脂肪酸酯或某一种物质与Fe^3+络合的结果。(孙悟)  相似文献   

13.
酯化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红曲霉、大曲以及根霉菌对单一酸(乙酸、己酸、乳酸、丁酸)和混合酸(四大酸按1:1:1:1混合)的酯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曲霉能促进己酸、丁酸及混合酸与乙醇的酯化作用,生成的酯类物质均为己酸乙酯,而且酯化能力极强;大曲能促进己酸、丁酸及混合酸与乙醇的酯化作用,生成的酯类物质均为己酸乙酯,并且能促进乙酸与乙醇的酯化生成乙酸乙酯;根霉能促进己酸和混合酸与乙醇的酯化作用,生成少量的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  相似文献   

14.
固态法稻谷小曲酒生产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根霉Q303、YG5-5、AS.3.866各1/3混合AS.2.109酵母配小曲药,固态法生产稻谷小曲酒。培菌出箱后添加糖化酶20u/g原料和TH--AADY0.03g/kg原料,发酵5天,57%(v/v)酒产率46.93%,比未添加糖化酶和TH-AADY的产率提高2.47%。产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四川省地方标准,风格、质量均好。  相似文献   

15.
固态法小曲白酒出现怪味的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生才 《酿酒科技》2006,(1):124-125
固态法小曲白酒生产过程中易使酒产生苦味、涩麻味、霉味,出现甲醇重、总酯少、酒质酒率低等现象,这与酿酒原料、工艺、发酵设备和所用工具的卫生状况等有关,只有严格控制原料质量、严格工艺操作、合理添加曲药、合理设计发酵池等,才能解决固态法小曲白酒生产过程酒出现的怪味和提高酒质酒率。  相似文献   

16.
复合酯化酶生态菌剂在浓香型大曲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复合酯化酶生态菌剂进行了应用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复合酯化酶生态菌剂的用量为3.5%时,发酵周期15d,平均出酒率为38.8%(v/v),取优率比发酵期为45d的对照池高出7.3个百分点。与大曲混合使用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特型酒生产中特型大曲蛋白酶活力对特型酒醛、有机酸、酯、醇等呈香呈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入池发酵酒醅中蛋白酶活力达到2~5 U/g糟时,所产酒的醛类物质、杂醇油含量较低,四大酯及丙酸乙酯含量较高,对应酸的含量也高;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此条件下所产酒的风格突出、口感较好、诸味谐调。  相似文献   

18.
固态白酒发酵中多因素对杂醇油生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长文  梁慧珍  马树奎 《酿酒》2006,33(6):43-46
研究了固态发酵白酒中,酵母、糖化酶和蛋白酶的添加与杂醇油生成量的关系。通过试验得出,当发酵力、糖化力和蛋白分解力三者比例协调即蛋白酶用量20u/g,糖化酶用量1.0×103u/g,干酵母用量0.5‰时,杂醇油的生成量最低为0.36g/L;实验证明多因素同时参入能更有效地降低杂醇油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19.
白酒中固态发酵酒的鉴别及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光度法对固态发酵酒和新型白酒的显色现象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定量测定白酒中固态发酵酒含量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固态发酵酒在碱性条件下,70℃恒温4h显色后,在363nm处吸光度值与其在白酒中的体积百分含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25%~100%(v/v),相关系数r=0.991,回收率95.91%~10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4%,该法可用于市售白酒中固态发酵酒与新型白酒的鉴别及白酒中固态发酵酒所占体积百分含量的测定,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