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野生山葡萄酒杂醇油含量偏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野生山葡萄(毛葡萄)的原料特点及工艺过程,找出导致野生葡萄酒杂醇油含量偏高的原因,并制定相庆的对策,有效地解决了酒后“上头”问题。  相似文献   

2.
蒸馏酒及配制酒中杂醇油的测定常用硫酸-对二甲胺基苯甲醛比色法.此方法以化学分析为基础,操作简单,实验条件的要求较低,但此方法显色不稳定,测定常有误差.该文通过研究比色法测定葡萄酒中杂醇油含量的实验条件,得出了一种稳定性良好、准确度高的实验方法.即酒样经过预处理后,显色剂浓度选择5g/L的对二甲胺基苯甲醛-硫酸溶液,在80℃水浴30min,稀释剂选择2mL硫酸溶液,于波长520hm处测定吸光度值.  相似文献   

3.
4.
降低小曲酒中杂醇油含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锦  方尚玲  蒋威  李锐利  陈茂彬 《酿酒》2012,39(6):32-35
小曲白酒是中国白酒的主要酒种之一,年产量约占白酒总产量的35%。可是小曲酒中杂醇油含量普遍比大曲酒高,饮用后容易使人"上头",降低小曲酒中杂醇油的含量已经是众多小曲酒生产商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根据最近几年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多种降低小曲酒杂醇油含量的方法并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探究巨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甲醇和杂醇油的变化规律,研究发酵温度和果胶酶添加量对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甲醇及杂醇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添加量越多时,甲醇含量越高,当果胶酶添加量为200 mg/kg时,其含量接近于对照组的2倍。杂醇油含量与果胶酶添加量不成正比,但与对照组相比含量均有明显增加。温度影响甲醇含量随发酵温度升高而增加,但杂醇油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反而下降。果胶酶添加量对理化指标基本未见影响,对单宁影响较大,单宁含量随果胶酶添加量增加而增加。结果表明所检测的葡萄酒中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为巨峰葡萄酒发酵过程甲醇和杂醇油的控制因素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野生山葡萄酒杂醇油含量偏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野生山葡萄酒 (毛葡萄 )的原料特点及工艺过程 ,找出导致野生山葡萄酒杂醇油含量偏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有效地解决了“上头”问题  相似文献   

7.
铁在葡萄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适量的铁会绐饮用者带来很多的益处,如健身补血等等。过量的铁,则影响酒的稳定性,所以,对酒中铁的分析,必须要求准确无误。关于  相似文献   

8.
以石榴和葡萄为原料榨汁,混合果汁经酸度和糖度调整后(添加蔗糖调整糖度,添加酒石酸和碳酸钙调整酸度),添加酵母,通过前发酵、后发酵,酿制出石榴葡萄酒.再以4-甲基-2-戊醇为内标物,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石榴葡萄酒中甲醇和杂醇油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2.1797%~3.2125%,加标回收率为95.8143%~101.9143%,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最后以该方法测定石榴葡萄酒中的甲醇和杂醇油含量,检测结果甲醇未检出,杂醇油(以异丁醇和异戊醇计)0.0228g/100mL.  相似文献   

9.
测定白酒中杂醇油常采用硫酸—对二甲胺基苯甲醛比色法,但此法测定常有误差。通过反复试验,找出了产生误差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1.采用稀释法,即在原来测定法的基础上,在最后一步扩大水的加入量。2.硫酸—对二甲胺基苯甲醛溶液必须沿管壁缓慢加入,确保加入后不立即反应。3.瞬间温度不能过高。4.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异丁醇和异戊醇的比例为依据,配制标准溶液。5.试样处理后,放置到室温再测定。6.常对比色皿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0.
浅谈杂醇油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张跃廷  刘琼  王佐民 《酿酒》2002,29(5):18-20
酒精发酵,除生成乙醇外,还有甲醇和丙醇以上的高级醇类,是由蛋白质经过分解代谢途径,由氨基酸生成的产物.通常包括异戊醇、异丁醇、正丙醇(浓香型白酒还包含有较多量的正丁醇,少量的己醇等)、异丙醇、叔丁醇、正戊醇、仲戊醇(即2-戊醇)、叔戊醇、正己醇、异己醇、庚醇、正辛醇、仲辛醇(2-辛醇)、异辛醇、丁二醇、2,3-丁二醇、丙三醇(甘油)、甘露醇(即己六醇)、赤藓醇、阿拉伯醇、环己六醇、十一醇、十二醇(月桂醇)、肉桂醇、糠醇、壬醇、癸醇、β-苯乙醇等.通常所说的高级醇是异丁醇和异戊醇,在水溶液中呈油状物,所以又叫杂醇油.  相似文献   

11.
蛋白酶对酱香型白酒中杂油醇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研究的蛋白酶添加量对杂油醇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酶添加量对杂油醇的生成有一定的影响,在0~20 U/g范围内,杂油醇生成量随蛋白酶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蛋白酶为20 U/g时,杂油醇生成量最低为0.231 g/L,相对于未添加蛋白酶降低60.52%,添加量超过20 U/g时,杂油醇生成量随蛋白酶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各杂油醇单体(异丁醇、正丙醇、异戊醇)变化趋势和总杂油醇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2.
发酵枣酒中的甲醇和杂醇油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枣酒发酵过程中甲醇和杂醇油的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采用半密闭式发酵时杂醇油含量最低;果胶酶添加量为0.15 g/L时,甲醇和杂醇油含量可控制在最低水平;用葡萄酒酵母菌发酵红枣汁效果较好,生成的甲醇和杂醇油少;主发酵温度越高,甲醇和杂醇油生成量越多,最适发酵温度为21~25℃;发酵时间对甲醇和杂醇油的含量几乎无任何影响;适宜接种量为3%~5%.  相似文献   

13.
原生质体融合葡萄酒酵母用于葡萄酒降酸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利用发酵力强的葡萄酒酵母与降酸能力强,发酵性能好的杰酒裂母融合,进行生物基因交换和重组,获得融合子,再进行筛得降酸能力,发酵性能好的葡萄酵母,该酵母具有:(1)安全性能好,稳定性强,(2)单菌株发酵,易管理,操作简单稳定;(3)生产产品口味好,口感稳定,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培养选育出的优良菌株降酸率可达30.4%,比葡萄酒酵母的降酸性提高20%。(孙悟)  相似文献   

14.
影响固态发酵白酒中杂醇油生成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固态发酵白酒生产中发酵力、糖化力、蛋白分解力对杂醇油生成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酵速度对杂醇油的生成有影响,当发酵速度快时,杂醇油的生成量较低;增加糖化力可有效降低杂醇油的生成量;调节蛋白分解力,可有效降低白酒中杂醇油的含量;增加发酵速度,可适当降低杂醇油的生成量;当发酵力、糖化力和蛋白分解力三者协调时,杂醇油的生成量最低。  相似文献   

15.
选用90%以上的全黑山葡萄为原料 ,干白原酒、进口葡萄酒酵母、白砂糖、果胶酶、蛋白粉为辅料 ,经发酵、淋酒等酿造工艺可生产出11.6度、总酸8.5g/L、残糖3.6g/L、浸出物为27.5g/L的优质山葡萄酒  相似文献   

16.
杂醇油脱水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醇油是以淀粉或糖为原料生产酒精的副产物,由多种醇类组成的混合液,占酒精产量的0.2%~0.7%。传统的杂醇油脱水工艺有:恒沸脱水法、盐析脱水法和分子筛吸附脱水法。新的脱水工艺技术有:膜分离技术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相似文献   

17.
小容器酿造葡萄酒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李华 《酿酒科技》2002,(4):70-71,74
小容器酿造葡萄酒要求原料必须正常成熟,原料预处理前降温至2℃;实验场地及用具要清洁、消毒,不锈钢设备及管道用1%的亚硫酸溶液消毒;干白葡萄酒发酵温度控制在10-15℃,酒精发酵温度控制在18-20℃;原料处理后用50mg/L的二氧化硫处理;干红葡萄酒浸渍发酵温度控制在20-25℃,浸渍5天,酒精发酵温度为15-18℃;葡萄酒陈酿过程中应冲氮密闭,并保证游离二氧化硫为30-40mg/L。装瓶前瓶必须清洗、杀菌、烘干。(孙悟)  相似文献   

18.
广东是全国葡萄酒主要进口口岸之一,2012年的进口量超过全国的10%,位列全国第3位。以广东口岸2013年进口的葡萄酒为分析对象,结合检验监管工作实际,对进口葡萄酒的产品质量(包括感官要求、理化要求、卫生要求、净含量和标志),进口类别、输出国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品合格率为95.0%,总体质量良好。不合格产品问题主要集中在二氧化硫和重金属离子超标方面,特别是标签不合格问题突出。进口葡萄酒国家贸易总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法国、西班牙、智利、澳大利亚、意大利、美国、葡萄牙、南非、阿根廷、德国。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红葡萄酒氨基酸含量比较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力  李想 《酿酒科技》2010,(1):101-103
应用日立L-880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色谱条件:标准分析柱4.6mm×60.0mm,反应柱温度57.0℃,反应器温度135.0℃。测定了国内外16个品牌的红葡萄酒。结果表明,红葡萄酒中含脯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其中以脯氨酸含量最高,约占17种氨基酸总量的54.8%~90.6%。测定的7种国外品牌红葡萄酒和9种国产品牌红葡萄酒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