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鑫  丁志刚  郑树泉 《计算机应用》2011,31(11):3165-3168
在对物联网在工业监控领域的应用研究后,针对目前工业监控终端体积大、容量小、功能简单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微型化、大容量、强实时、多参数的M2M监控终端。该终端设计了基本的监控模块,且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预设了可配和选择模块,使适用范围更广。实现了网络动态配置接口,提高了终端的通用性。并借鉴传统数据采集模式,设计一种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优化方案,并对优化算法进行探讨,经应用结果分析,对系统开销、数据传输等指标有显著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高同  朱佳佳  罗圣美  孙知信 《微机发展》2012,(1):250-252,F0003
M2M通信被看作是一种不需要人际互动的机器之间的通信形式,通过通信网络传递信息从而实现机器与机器或人与机器的数据交换。M2M作为物联网在现阶段发展的主要存在形式,其功能架构和安全问题值得重视,文中主要围绕M2M功能架构与安全问题展开研究。针对此问题,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详细说明了M2M系统相关的安全需求,对机密性、完整性、身份认证以及授权批准进行了研究。此外ETSI还对M2M系统的功能架构进行了设计,提出了概要层的架构方案。最后对该功能架构中各部分涉及安全的模块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中的冲突碰撞、资源短缺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终端分组的非正交随机接入和数据传输(Non-Orthogonal Random Access and Data Transmission based on Terminal Grouping,TG-NORA-DT)方案。首先,根据能量消耗速度对机器类型通信设备(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s,MTCDs)进行分组,并对组设定优先级,优先级高的组MTCDs优先分配接入资源。其次,利用到达时间的差异,识别出选择相同前导码的多个MTCDs,且在随后的接入过程中实现冲突MTCDs的功率复用。最后,基于TG-NORA-DT方案,提出一种资源分配方法,以实现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间的资源合理分配。仿真结果表明,与正交随机接入数据传输协议(Orthogonal Random Access and Data Transmission Protocol,ORADTP)和非正交随机接入的数据传输(Non-Orthogonal Random Access-Data Transmission,NORA-DT)方案相比,TG-NORA-DT方案提高了系统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降低了前导码冲突概率,其中资源利用率提高了20%以上。  相似文献   

4.
钟少恒 《物联网技术》2013,(8):38-40,45
M2M通信是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的兴起和发展而得到长足发展的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该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智能电网功能的扩展和实现奠定了基础。文章介绍了M2M技术的发展历史和技术特色,探索了M2M通信在智能电网,特别是家庭区域网络的应用前景,同时指出了M2M通信技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M2M通信(Machine to Machine Communication)目前已在物联网范畴内获得巨大的应用,基于灵活易用和良好的移动性,M2M主要采用无线系统架构来实现,例如ZigBee、WiFi和蜂窝网络等.本文采用ZigBee技术,在Android平台采用Java语言设计实现了一种新的M2M应用:近距离即时通讯,该应用可在车联网或其它小区域内数据共享等低速率传输领域获得较好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群  钱焕延 《计算机科学》2013,40(11):74-80
M2M通信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基于IP的M2M通信方式实现了网络节点的统一编址、统一协调和统一管理,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和热点。传统TCP差错控制机制把数据丢失原因简单地归结为网络拥塞,并采用拥塞控制机制来解决,而忽略了无线连接存在的链路高比特误码率、拓扑频繁变化、信道非对称性、MAC协议的不公平性等缺陷,使得传统TCP不适合在高可靠性M2M通信中使用。分析了影响M2M通信的TCP因素和改进方法,以端对端连接、拆连接和混合连接3种方式分别讨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提出了TCP在M2M通信中的改进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与M2M平台对接的关键性技术——M2M网关的设计与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具有独立自组网和超低功耗等优点,但是由于其短距离通信的特征,使其应用范围有所限制。将WSN与M2M平台进行对接,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而M2M网关则是实现对接的关键性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M2M网关,采用嵌入式ARM9处理器S3C2440为核心;以CC2530作为汇聚节点采集WSN数据;利用GPRS模块EM310为网络数据的出口,对接M2M平台服务器。该M2M网关可将WSN与M2M平台相连接,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可广泛使用在众多物联网的实际应用中。  相似文献   

8.
通信模块是智能电表重要的数据传输单元,在目前的电力系统中仍缺少有效的通信模块管理方法。该文利用LwM2M协议可容纳广泛的应用程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智能电表通信模块的管理方法。该方法将LwM2M客户端部署到通信模块中,将通信模块数据抽象化为LwM2M对象实例以供LwM2M服务端访问,从而实现通信状态的监测及通信模块软件的在线升级。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简单、可靠、高效地管理通信模块,功能可扩展性强。  相似文献   

9.
为了将井下人员信息、设备信息以及环境信息通过井下现有的通信网络传送至煤矿信息中心,提出了一种基于WCDMA的矿用M2M终端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该系统实现了对井下目标信息的采集、人机交互操作及数据通信功能,通过WCDMA网络将采集的数据互传,实现了物与物相联、物与人相联以及物与网络相联的物联网。  相似文献   

10.
M2M设备远程签约信息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2M通信被看作是一种可能没有人际互动的实体与实体之间的通信形式.它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设备在没有人员值守的情况下的远程管理问题.针对此问题,3GPP标准化组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环境(Trusted Environment,TRE)的M2M设备远程签约信息管理方案和基于通用集成电子卡(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UICC)的两类解决方案.前者不需要给每一个设备安装UICC,而是可以将重要的认证数据和功能集成在M2M设备上TRE模块里.最后对方案的安全性和性能作了进一步研究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
GPRS模块M23在无线数据传输方面的应用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简要介绍了GPRS模块M23的性能特点,然后详细说明了M23模块在无线数据传输方面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的控制原理及方法。最后,对M23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对GPRS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数字式CMOS摄像头MT9M011的工作方式;提出MT9M011在基于HCS12单片机的智能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方案,针对采集图像时遇到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分析数字式CMOS摄像头相对于模拟摄像头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用无线移动流媒体技术实现移动视频流。首先着重分析-324M的系统结构,从音频和视频等方面分析了传输方式和传输效率;最后用实验证明了该协议的高效传输,移动流媒体首选的网络视频直播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以STM32F103VET6微处理器为核心,配合CR95HF射频芯片构成符合ISO/IEC 15693标准的便携式读卡器。同时,采用无线存储芯片M24LR64,开发了与读卡器配套的新型无源RFID标签。该RFID系统工作在13.56 MHz频率,其标签的存储容量达到24KB,并通过I2 C总线实现数据传输,适用于需要在标签中携带大量数据的应用场合。实验证明,开发的RFID系统能稳定地进行无线数据通信,具有工作稳定、适用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车间实时数据采集组网模式技术中轮询制信道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分多址技术的RF433M通信方法,在实际项目中制定射频组网主动发送机制。与其他射频组网轮询制的比较结果表明,基于时分多址技术的主动发送机制无论是在通信速率、通信稳定性还是在组网灵活性上,性能都更优。该技术能更好解决车间的射频组网同步问题,有效提高车间无线网络的信道利用率和通信速率。  相似文献   

16.
以 MT9 M034作为光电成像元件,CYUSB3014作为主控芯片,通过 GPIF II接口采集 CMOS图像传感器的数据,并为每一帧数据添加 UVC视频数据标头,将其转换为符合 UVC协议标准的视频数据,最后通过 USB3.0接口以乒乓DMA的方式将其传送至PC,实现了免驱动、高速率、高分辨率的UVC视频设备。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传输速率高,更换CMOS图像传感器可以制成不同规格的 UVC视频设备,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M2M网关与M2M服务器之间采用CMT协议传输数据,针对CMT协议不能对异构无线环境下的丢包原因进行判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路径拥塞状态的丢包类型识别机制CMT-SC。CMT-SC提出了平稳特征参数(S参数)和拥塞特征参数(C参数),基于路径的往返时间评估路径状态;依据S参数和C参数,CMT-SC将无线环境下的丢包类型分为无线随机丢包和拥塞丢包,分别执行相应的拥塞控制机制。基于NS-2.35的仿真结果表明,CMT-SC能够有效提升吞吐量,丢包类型识别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