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在草原煤城大雁矿务局工作15年了,尤其是从1990年起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以来,耳闻目睹井下“三违”现象屡禁不止,事实证明“三违”不止,事故难绝,要想避免突发事故的发生。就要坚决制止和减少“三违”现象。笔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三违”的现象、原因、特点以及“三违”人员的心理活动作了调查分析,认为要杜绝“三违”必须抓好人员管理,对容易违章的人员要做好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现将容易违章的人分类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三违”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大敌,是煤矿造成事故的主要根源。要降低百万吨死亡率,首先要降低“三违”发生率。为什么“三违”屡禁不止、常抓常有呢?一个重要原因是“三违”职工缺乏安全意识。实践告诉我们:抓安全不反“三违”不行,反“三违”不抓教育不行。认  相似文献   

3.
“事故跟着‘三违’走。‘三违’常反还常有”。如何解决这个安全管理的“老大难”问题,晋城矿务局王台铺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该矿遵循“谁违章,谁待岗,谁补课”的原则,连续5年坚持开办“三违”职工学习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王台铺矿曾经在安全生产中取得过连续989天和997天无死亡事故的好成绩,但结终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对此.该矿进行了认真的“回头看”,通过全面诊断、剖析、透视安全生产的现状,这个矿找到了安全生产难以更上一层楼的主要原因,并对症下药,用猛药治疗“三违”这个顽症,在加大“三违”检查、考核、奖…  相似文献   

4.
<正> 在煤矿,安全和生产的矛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长期存在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给国家和职工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其原因何在?怎样才能使其从根本上禁止?笔者就这一问题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 “三违”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犯劳动纪律的简称。就我们淮北矿务局历年死亡事故统计分析,90%以上是因“三违”造成的。由此可见“三违”为害之严重!要论对“三违”的认识,伤亡职工的家属及因“三违”而终生坐在轮椅上的人体会最深。因“三违”而降过级的、记过过的、罚过款的、进过学习班的则不尽相同。有的感受极深,永与“三违”绝交;也有的不以为然。笔者下矿安全检查时曾听安监处一位负责同志讲过,有一名青工是“三违”学习班的常客,对他来讲,罚款、  相似文献   

6.
<正> “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它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危害。这些年来,反“三违”、围剿“三违”的口号在煤矿不能说喊得不响;反“三违”、围剿”三违”的活动开展得不能说不频繁。可发生的事故呢?仍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由于“三违”造成的!这到底是为什么?笔者就自己在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7.
刘长林 《当代矿工》2010,(11):23-23
事实证明,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两个直接原因。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比,人的不安全行为具有更大的危险性。人的不安全行为最为明显的表现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即“三违”行为。据统计,“三违”行为造成了80%以上的煤矿事故,有些“三违”行为虽然没有直接造成事故,但却给煤矿安全埋下了隐患。“三违”行为是煤矿发生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影响企业形象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顽症”。如果说屡禁不止的“三违”行为是威胁煤矿安全的潜在杀手,绝非为人耸听。  相似文献   

8.
<正> 尽管煤矿采取种种措施,禁止干部违章指挥、工人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但“三违”现象仍未禁绝。为什么“三违”现象屡禁不止呢?笔者最近对本矿一年时间内的245名“三违”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除领导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外,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基层区队调查时发现,每到月底,个别班组长就把本班组因违章被罚的单子全部平摊到每位职工身上,向他们收取现金。 “三违”罚款本是对违章者的一种处罚,谁违章谁受罚天经地义。把罚款平摊给班组职工,无形中助长了违章者的胆量,打击了大多数没有违章职工的积极性,起不到惩治违章作业者教育广大职工的作用。违章者同不违章者一样交钱,有人给承担经济损失,造成了  相似文献   

10.
图片新闻     
山东兖矿集团南屯煤矿在井口设立了“‘三违’亮相台”,在生产工作中发现的“三违”人员,一律到井口“三违亮相台”前亮相,并向工友检讨违章经过、原因及给矿、家庭、个人带来的危害和痛苦,警示教育职工要安全生产,千万别违章。(詹广云摄影报道)2004年11月11日,淮北矿业集团童亭矿举办首届安全生产论坛,十几名一线职工的发言受到大家的广泛好评。(胡珍玲摄影报道)针对厂职工宿舍电线老化,存在事故隐患的问题,淮北矿业集团石台选煤厂本着“安全无小事”的原则,加快改造线路步伐,使职工彻底消除后顾之忧。(王祥兵摄影报道)矿工武明权(左一)和…  相似文献   

11.
赵汉琦 《煤矿安全》1999,30(12):54-54
时下,在安全管理上存有一种误区,即对职工严、对干部松。突出表现为:基层单位一旦出现“三违”现象,特别是出现安全事故,总是眼睛盯着下边查问题的多,而干部自觉分析自身原因的少;要求职工承担责任的多,干部自觉承担责任的少。分析来分析去,大多以职工安全意识不强、技术不高、素质较低等作为“三违”的主要原因。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诚然,发生“三违”,特别是出现安全事故,现场工人负有一定的责任;职工安全意识不强,素质不高可以说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但笔者认为,这些仅是现象而已。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便发现,事故虽…  相似文献   

12.
汪长平 《矿业快报》2004,20(7):22-24
通过对煤矿生产中诸多“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施工”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产生的心理学分析,展开了对职工的再教育培训和生产管理机制方面的探讨,为更有效地防止违章行为的发生,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管理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 “三违”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三违”行为本身是一种隐患,而且是发生事故的导火线。根据我矿历年所发生事故的分析,95%以上的事故是由“三违”造成的。由此可见,要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有效地控制住“三违”现象的发生。我矿的具体措施是严格执行下述的“三违”人员过关制度。一是检查关:凡是“三违”人员必须停职写检查,进安全教育室接受安全知识培训。在停职写检查期间只发生活费,如安全知识考试成绩不及格,还要负责学习  相似文献   

14.
<正> 井下“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犯劳动纪律)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大敌,是威胁矿工生命的心腹之患,是发生各种事故的根源。近年来,局、矿、队(车间)各级领导早已觉察到它的危害,并开始抓“三违”,把它作为考察干部工作的标准之一。但从现场情况来看,“三违”现象并未根  相似文献   

15.
<正> 自主保安意识差是“三违”现象及发生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认真研究部分职工自主保安意识差的原因及其对策,是非常必要的。最近,联系我矿近几年来发生的重伤以上人身事故和11期“三违”人员学习班的情况,针对自主保安意识差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有以下粗浅认识。一、部分职工自主保安意识差的主要原因1、懒惰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工作消极,得过且过;另一种是图省事,怕麻烦。二者的共同特点,是“懒”字作怪,不按章作业,或不能及时处理不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 “三违”是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的大敌,是造成事故的主要或直接原因。制止乃至消除“三违”,必须建立严格的制度,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但更为关键的是抓好职工的自主保安。实践证明,制度再健全,强调再严格,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如果得不到提高和增强,“三违”现象就  相似文献   

17.
遏制“三违”行为,是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手段。为探究“三违”管理对策,从领导及职工安全意识、安全培训、现场安全管理等方面分析了“三违”的产生原因。结合建庄矿业公司安全管理实际情况,以及历年来的安全管理经验,详述了建庄矿业公司对“三违”管理采取的“积分预警”、安全教育闭环、“三违”指标化等方式方法,规范了井下现场职工的操作行为。实践表明,该措施有效提升了职工的安全意识,推进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矿井安全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奋斗企业安全稳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苏福佐 《煤矿安全》1989,(10):38-41
众所周知,“三违”是事故的祸根,是安全生产的大敌。但制止“三违”必须对症,否则难以生效。本文认为,制止“三违”的根本措施在于强化思想教育,在于根据职工的实际思想状况扎扎实实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对生产工人重点进行“不怕麻烦、不怕费劲、有患必除、有章必循”的思想教育,对安监人员重点进行“严守岗位、尽职尽责”的思想教育;对各级干部重点进行现场解决问题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通过教育使大家懂得“三违”是一种不爱自己、不爱亲人、不爱企业、不爱国家的可耻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防治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基于煤矿职工“三违”行为是引发煤矿安全事故的一重要原因,通过调查分析了煤矿职工出现“三违”行为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防治煤矿职工“三违”行为的具体对策,以期通过综合应用这些防治对策能进一步规范煤矿职工日常行为,更好的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到部分基层采掘区队采取座谈交流、现场调研等形式,对"不违章就不能生产"、"生产创水平就要违章"等的错误观点进行了剖析,深入探析了职工违章作业的诱因,并提出了要加强沟通,狠抓安全教育,树立正确地安全生产观,确保"三违"治理质量和效果,增强"三违"治理震慑力,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