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本文从多类观测值出发,提出一种适用于提高部分解析法中图解界址点坐标精度和宗地面积量算精度的一种新的数据处理方法,称之为组合法数字地籍测量法。文中以全解析法作为比较基础,将组合法数字地籍测量计算结果与部分解析法作一对比,组合法数字地籍测量界址点点位精度和面积量算精度比部分解析法结果精度均明显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讨论土地利用面积数字化的面积误差处理问题,导出相应的条件误差方程,提出面积处理的方法并编制面积平差处理软件。经过实例分析,认为土地利用面积平差处理有利于在GIS数据采集和建库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在地籍测量中,GPS RTK技术应用于一、二级加密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基于这个现实,以某镇的1∶500数字化地籍测量为例,对应用GPS RTK技术测量地籍加密一级控制点、界址点进行了试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级控制点分布均匀、流动距离不超过8 km条件下,GPS RTK技术可代替地籍加密一、二级常规控制测量和界址点测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籍测量中界址点坐标未知,界址标志丢失一类问题,提出了分步逼近法实现边界的绝对定位.实测数据表明,该法不仅满足了界址点定位精度,并保证了现有土地地籍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点松弛法在间接平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点松弛法解算间接平差问题的原理过程,并开发相应的计算程序,实现了点松弛法解算间接平差方程组的计算机处理。  相似文献   

6.
温县城区地籍调查技术分析与地籍管理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温县城区地籍特点,从确权定界,布设平面控制网,测绘基本地籍图,测定界址点、界址线到量算与统计宗地面积,进行地籍调查技术流程的严密设计,选择了合理的权属调查与地籍测绘方法.为适应地籍数据的计算机管理,对温县城区有关的地籍信息进行抽象处理,确定数据的逻辑关系,从点、线、面三类要素着手建立地籍数据库的实体模型,并初步阐述了温县城区地籍管理系统的构成.  相似文献   

7.
“一步测量”中,为了检核及提高碎部测量的精度,需要对已构成附合或闭合条件的加密图根点或测站点进行平差,然后由平差后的图根点或测站点对所测碎部点进行改正,再通过数字测图软件成图,这一系列工作可在外业测量结束后,用计算机在室内进行了自动平差和自动改正,本文介绍了其外业操作及内业处理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土地划分和地籍变更测量中,通过地籍变更的新界址线应满足面积条件、图形条件和方向条件,列出了相应的条件方程式后,解出新增界址点的坐标及实地标定要素,从而达到比较精确地划分土地并准确标定新界址点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准确地测定界址点坐标和测绘地籍图是地籍测量的重要内容,是土地产权管理的前提,是建立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简要。近年来在地籍界址点的测定方法选用上,普遍存在着不论界址点设置复杂程度如何,一味追求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而忽视其他辅助方法的灵活运用的倾向。本重点介绍测算法在地籍测量界址点测定中的应用和特点,并举例给予说明。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在地籍测量中用解析法测量界址点时由测量的原始数据到界址线图的绘制由微机进行处理的方法.该方法除了从测量计算到绘图实现了一体化以外,还有严密的检错手段,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大部分错误,提高了测量工作的效率、质量和精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地籍图的内外业一体化,地籍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研究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有关程序设计的两个关键问题:曲线边界和线状符号的程序设计方法,提出了曲线边界的主要绘制方法,即采用抛物线参数样条算法;同时对于地籍图上容量比较大的线状符号的绘制,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思想,即把线状符号分解成各种不同的线符,构建一个完整的信息库,在成图过程中需要某种线状符号时,可以直接从信息库中调取并加以组合。结论证明,此法可以提高成图速度,简化成图手续,促进地籍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  相似文献   

12.
地籍测量发展迅速,特别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实现了由传统地籍向现代地籍的转变。在长期的地籍测量工作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地籍测量与地形测量的关系、坐标系的选择、工序管理、地籍图的编绘与入库、精度、面积量算等等。根据地籍测量工作实际,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最后提出一些建议,以便广泛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可望对地籍测量工作有所益处。  相似文献   

13.
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地形地籍数据入库,针对目前对CASS数据检查的不足,提出并详细论述如何利用FME实现对基于南方CASS地形地籍数据的空间拓扑关系、逻辑性和地物、宗地属性等的检查,使地形地籍数据的检查和修改更加科学和快捷,为数据顺利入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属于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综合运用所专业学知识有起关键的作用,文中针对课程的特点及现存的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与教学方法改进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15.
工程监测网中,如何判定网点的稳定性,是变形观测资料分析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多期的观测资料,选用不同的平差方法,由平差结果的统计,检验分析,逐步地选取拟稳点,在秩亏自由网平差的基础上,通过2~3次拟稳平差,完全可以真实地反映监测网点位的变形信息,这是一种简便、可行的稳定性分析的方法。文中还画出了各观测周期平差结果的矢量图。文章最后提出了监测网布设、平差和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单片机(MCU)并行处理技术,实现数字化逆变式等离子切割电源的新方法,利用DSP高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切割参数的采样计算和相应控制算法;采用控制能力强大的单片机实现人机接口和逻辑控制.设计专用的保护电路、参数记忆电路和自动调高模块,实现对过压/过流保护、最佳系统参数匹配和割炬调整.实验数据表明,智能数字化切割电源控制性能好,可靠性高和操作灵活,大大改善了切割质量.  相似文献   

17.
论证科技攻关项目“高速高效平幅练漂”工艺对电气拖动与过程控制的技术要求,以及实现以上技术要求后,达到了确保产品质量及节约能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智能优化控制的磨矿过程综合自动化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矿行业的磨矿过程存在大惯性、参数时变、非线性等特点,特别是边界条件波动,工艺指标磨矿粒度难以在线测量,难以实现磨矿粒度的优化控制,因而导致磨矿生产过程不稳定,难以保证磨矿质量和磨矿效率.提出了基于磨矿粒度优化控制的磨矿过程综合自动化系统,该系统由智能优化过程控制系统和运行过程管理系统组成.讨论了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智能优化控制策略.智能优化过程控制系统由智能优化设定和底层控制回路两级组成,通过软测量模型对磨矿粒度等工艺指标进行预报,通过回路设定模型给出底层回路控制的优化设定值.该系统成功应用于某大型选矿厂磨矿过程,稳定了生产流程,提高了磨矿效率,实现了优化控制、优化管理和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19.
The conflation of geographic datasets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in the realm of spatial data capture and integration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Map conflation is a complex process of matching and merging spatial data. Due to various reasons such as errors in original data related to map data discrepancies, a great amount of uncertainties exists during the process and this will result in errors in featuring matching, especially point feature. Thus, it is vital to develop the method to detect the errors in feature matching and further the conflation results will not be affected. In this paper, error matching detection and robust estimation adjustment methods are proposed for map confl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rrors in feature matching are first analyzed, then a new approach for map conflation based on the least-squares adjustment is presented, and a robust estimation adjustment method is further proposed to detect and process matching errors. The results of the map conflation test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not only determines the errors in feature matching, but also obtains the optimal merging results in map conf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