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魏薇曹小明  张劲松 《功能材料》2007,38(A04):1380-1383
采用可控溶渗反应烧结法制备了致密SiC陶瓷,研究了不同Si含量对反应烧结SiC陶瓷热电性能的影响。经研究发现,反应烧结SiC陶瓷中Si的存在使SiC陶瓷的电阻率急剧下降,大大改善了SiC陶瓷的电学性能;同时Si也改变了SiC陶瓷塞贝克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即没有添加Si元素的SiC陶瓷的塞贝克系数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而添加Si元素的SiC陶瓷的塞贝克系数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总的来看,随着Si含量的增加,SiC陶瓷的塞贝克系数扣电导率不断增大,因此Sic陶瓷的功率因子不断提高,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Si含量对SiC陶瓷热电优值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当含量为15%时,材料的热电优值是SiC烧结体的30倍。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高密度PZT95/5陶瓷的声速及基本力学参数。与低密度陶瓷的研究结果对比,显示陶瓷的制备方法对陶瓷的声速影响较大:随密度增加,陶瓷的声速线性增加。极化方向对陶瓷的声速也有影响,声波方向平行于极化方向的陶瓷纵波声速最大,横波声速最小。  相似文献   

3.
纳米陶瓷、复相陶瓷及纳米复相陶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纳米陶瓷、复相陶瓷及纳米复相陶瓷的研究是纳米材料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综述了其发展过程和研究动态,阐述了纳米复相陶瓷的优异性能、产生机理及应用前景,展望了纳米复相陶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现代材料动态》2007,(3):25-25
美国Frcedonia集团公布了其对美国先进陶瓷市场需求预测报告,该报告详细分析了美国对先进陶瓷的需求量将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直至2010年,其中,电子陶瓷元器件仍为市场主流,复合陶瓷、防弹陶瓷、压电陶瓷等也继续保持最佳商机。  相似文献   

5.
中国先进陶瓷研究及其展望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综述了中国在先进陶瓷,包括结构陶闪必功能陶瓷的研究概况及其展望。从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即开展先进陶瓷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在这一领域听研究趋向,即多相复合陶瓷,纳米陶瓷和陶瓷材料的剪裁与设计。  相似文献   

6.
电沉积功能陶瓷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张建民  冯祖德 《功能材料》1998,29(2):128-131
本文评述了电沉积功能陶瓷技术的原理,以及该技术在制备超导陶瓷、生物活性陶瓷和铁电陶瓷等方面的应用,讨论了电沉积过程中一些主要实验条件对陶瓷镀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与开发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综合分析了近20年无铅压电陶瓷发明专利约140篇。从发明专利角度评述了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与发展现状,简要介绍了目前受到广泛研究的BaTiO3(BT)基无铅压电陶瓷、Bi1/2Na1/2TiO3(BNT)基无铅压电陶瓷、铋层状结构无铅压电陶瓷及铌酸盐系无铅压电陶瓷,并侧重介绍这些无铅压电陶瓷的组分、性能和制备方法。从无铅压电陶瓷发明专利的进展可以看出,在过去20年中,为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无铅压电陶瓷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并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8.
压电陶瓷变压器研究和发展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晓冰  李龙土 《功能材料》2002,33(6):590-593
概述了压电陶瓷变压器的原理和分类,介绍了各种振动模式的压电陶瓷变压器,并重点叙述了两种电极设计精巧的压电陶瓷变压器,对体型和膜型压电陶瓷变压器的研究进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陶瓷超塑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氧化锆及其复相陶瓷超塑性的研究现状,论述了陶瓷超塑性的变形机理,微观特征和断裂特性。同时,分析和对比了陶瓷超塑性与金属超塑性的特点。目前,对于正确理解超塑性陶瓷的变形机理,还需进行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氧化锆及其复相陶瓷超塑性的研究现状,论述了陶瓷超塑性的变形机理,微观特征和断裂特性。同时,分析和对比了陶瓷超塑性与金属超塑性的特点。目前,对于正确理解超塑性陶瓷的变形机理,还需进行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1.
高导热AlN基复相微波衰减陶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综述国内外高导热AlN基复相微波衰减陶瓷的研究进展.具有优良微波衰减性能的材料体系有两种:氮化铝-导体复相微波衰减陶瓷和氮化铝-半导体复相微波衰减陶瓷.氮化铝-导体复相衰减陶瓷包括AlN-金属复相陶瓷、AlN-石墨复相陶瓷、AlN-金属氮化物复相陶瓷.其中AlN-金属复相陶瓷因具有优良的高导热性能及微波衰减词节性能,成为今后微波衰减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非氧化物透明陶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光在陶瓷体中的传播出发。分析了影响陶瓷透光性的主要因素、制备透明陶瓷的工艺要求及应当满足的条件等,在此基础上,对AlN、AlON、Sialon等几种典型的非氧化物基陶瓷透光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3.
反应烧结制备AlON透明陶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γ-AlON透明陶瓷具有优良的光学和力学性能, 可望代替蓝宝石单晶用做红外窗口和透明装甲. 采用反应烧结法制备AlON透明陶瓷, 探索了烧结助剂以及保温时间对AlON陶瓷致密化的影响. 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了陶瓷烧结体的物相及显微结构, 利用分光光度计测试了透明陶瓷的直线透过率. 结果表明: 和单掺的MgO或Y2O3相比, 以MgO和Y2O3共掺作为烧结助剂能够更好地促进AlON的致密化. 在保持Y2O3添加量为0.08wt%的情况下, 样品的透过率随着MgO添加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 添加0.08 wt% Y2O3 +1wt% MgO作为烧结助剂的样品在1950℃保温12h后透过率(600nm处)达到约60%.  相似文献   

14.
可电火花加工的导电碳化硅(SiC)陶瓷不仅可以克服传统高电阻率SiC陶瓷难加工的突出缺点,而且能够保留传统高电阻率SiC陶瓷的其他优异性能,在结构陶瓷领域取代传统的高电阻率SiC陶瓷具有突出优势。本文阐述了粉末烧结制备氮掺杂导电SiC陶瓷的原理,归纳总结分析了其粉末烧结制备方法、烧结助剂的种类及其所获得SiC陶瓷的热电和力学性能。同时,探讨了SiC陶瓷的电性能影响因素,为调控SiC陶瓷的电性能提供了参考依据。最后,指出了氮掺杂导电SiC陶瓷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未来研究中,应聚焦于发展新烧结技术与烧结添加剂体系以及澄清电性能调控机制,为制备电阻率可控的高性能导电SiC陶瓷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LiNbO3基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iNbO3基无铅压电陶瓷近年来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已成为继BNT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体系。本文结合近年来有关LiNbO3基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论文及近20年的发明专利公报,归纳和分析了LiNbO3基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开发进展,着重介绍了LiNbO3基无铅压电陶瓷的主要体系及制备方法、压电铁电性能,并对LiNbO3基无铅压电陶瓷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Immobilization of Cs in ceramics based on perovskite and zirconolite by 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 (SHS) was studied using model systems. The ceramics was obtained as cylindrical blocks. Cesium can be completely immobilized in ceramics at 1250°C in the form of synthetic mineral pollucite and, in this case, it is uniformly distributed through the bulk of the ceramic sample. The optimal synthetic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phase composition of the ceramics was evaluated. The leaching rates of Cs from ceramics in double-distilled water at 20°C wer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掺杂CaO Y2 O3热压烧结和常压烧结AlN陶瓷的晶界相及其产生过程和除氧机制 ;分析了两种烧结工艺烧制的AlN陶瓷的晶界成份 ;测定了不同晶界相含量和晶界成份对应的AlN陶瓷的热导率  相似文献   

18.
高熵会带来热力学上的高熵效应、结构上的晶格畸变效应、动力学上的迟滞扩散效应以及性能上的"鸡尾酒"效应,通过高熵设计来提高陶瓷材料的性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而通过透射电镜揭示高熵结构及其与性能相关性的研究还很缺乏.本研究以相应金属氧化物、碳化硼和石墨为原材料,在制备高熵硼化物和高熵碳化物粉体的基础上,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  相似文献   

19.
冲击波改性的羟基磷灰石陶瓷及其体外溶解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其龙  郑昌琼 《功能材料》2005,36(1):157-159
析了经冲击波处理的羟基磷灰石粉末的活性,比较了由经过冲击波处理的羟基磷灰石粉末及未经冲击波处理的羟基磷灰石粉末烧结得到的两种陶瓷在模拟体液中的溶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冲击波技术处理羟基磷灰石,能达到使羟基磷灰石粉末细化与均化的目的,并在粉末内产生晶格畸变,提高烧结活性及强度,由这种粉末制得的陶瓷在模拟体液中溶解较弱,性能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