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改善高磁感取向硅钢磁性的方法,证明采取加入铜和锡、改进常化工艺和冷轧时效处理三种措施后,在本实验规定的成分范围内,样品磁性相当于日本Z7H牌号的水平,合格率至少为90%。加锡能使常化后析出的A1N质点更细小,数量增多,初次晶粒尺寸细化,使冷轧时效处理效果更显著,减小成品二次晶粒尺寸,铁损W_(17/50)降低0.2W/kg以上。改进的常化工艺使A1N质点细小,数量增多,W_(17/50)降低约0.1 W/kg。冷轧时效处理改善了冷轧后和脱碳退火后织构的分布,使二次再结晶完善,二次晶粒尺寸减小,W_(17/50)降低约0.1 W/kg。  相似文献   

2.
CSP生产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常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马钢CSP流程生产电工钢特点为基础,模拟了典型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50W310)的生产过程,研究了常化温度对典型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50W310)的组织、织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热轧板常化处理的成品磁性能完全达到国标要求;在实验室研究的热轧板常化温度范围内(900~1 050℃),随着常化温度的升高,热轧板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成品晶粒平均尺寸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成品中织构强度变弱,特别是{111}、{112}和{114}等织构明显减弱;成品铁损P15值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磁感B50值单调递增,但增幅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3.
陈晓 《特殊钢》2008,29(6):47-49
宝钢涂层半工艺无取向电工钢产品B50A700T(≤0.003%C、1.25%~0.65%Si)和B50A1300T(≤0.003%C、0.50%~0.15%Si)由铁水预处理-顶底复吹转炉-RH-连铸-热轧-冷轧-退火工艺生产。试验了成品退火温度550~900℃对该无取向电工钢HV1硬度值的影响和680~800℃消除应力退火对该钢磁性的影响。在采用成品退火温度650~700℃生产的涂层半工艺无取向产品,经750℃×2 h消除应力退火后,牌号B50A700T的铁损为4.10 W/kg,而牌号B50A1300T的铁损为4.70 W/kg。  相似文献   

4.
磷是钢中的必存元素。在电工钢中,磷和硅相似,溶于铁中成为替代式固溶体;磷排斥钢中的碳原子而促进脱碳,增加铁基体的电阻率和促使晶粒长大;磷还能改善电工钢板的冲片性能。因此,国内外已普遍用磷来提高电工钢板的电磁性能,并已大量生产含磷的无硅、低硅电工钢板。我厂自1980年以来,对含磷无硅(P约为0.10%)和含磷低硅(P约为0.10%,Si约为0.90%)电工钢,采用一次轧制和两相区连续脱碳退火工艺,生产出了高磁感无取向电工钢(B_(50)=17.3—17.9千高斯,P15/50=3.90—4.40瓦/公斤)。这种电工钢的结构特点是在其板厚方向上为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传统无取向电工钢在降低铁损的同时磁感下降的问题,在普通冷轧高牌号无取向硅钢W10的基础上,通过提高钢质纯净度并适当降低Si和Al的总量,添加少量辅助元素X,用正交法优化常化和成品退火工艺,进行中试试验和大生产试制,研制出0.35 mm高效电机用无取向电工钢35W300。分析了产品的磁性、组织、表面织构和析出相,发现添加辅助元素X、提高常化温度和成品退火温度可改善产品磁性能。35W300钢的磁性典型值铁损P1.5/50为2.41 W/kg,磁感B5000为1.73 T,该产品实现了低铁损和高磁感,可满足高效电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节能减排背景之下,国内外众多研究者对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的提升做了大量研究。为了探索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提升的方法,对锡或锑对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的作用机制(晶粒尺寸和晶体织构的控制)进行分析。基于该作用机制,介绍锡或锑的添加对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的影响。经研究发现,适量的锡或锑在晶界偏聚,不会阻碍晶界的移动并且致使晶粒尺寸降低;与此同时,锡或锑在晶界偏聚不仅抑制{111}织构在原始晶界处形核及生长,还降低(100)晶粒表面能,促进(100)晶粒生长。因此,适量添加锡或锑,可使无取向电工钢铁损下降、磁感提升。最后结合生产工艺,建议无取向电工钢的研究方向应为稀土含量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夹杂物尺寸和数量分布的影响,锡或锑的添加量和常化工艺参数(常化时间、常化温度)对常化晶粒尺寸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含 Si2.95~3.15%,含 C≤0.005%,含 S≤0.005%,含 Al0.45~0.55%,厚度为0.50毫米的无取向硅钢中,加入0.008~0.018%的稀土元素,在较宽的热轧温度范围内,采用一次冷轧法,最终经一次或二次高温短时间退火,使成品晶粒控制在150μm 左右,可获得铁损值 P15/50小于2.70瓦/公斤,B_5(为1.647(T)的高级无取向硅钢(相当于无取向硅银 H_8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新工艺电机钢W_(12)L不同常化温度对其织构的影响,选取常化温度为800℃、850℃、900℃、950℃、1000℃以及1050℃的试验(?)进行了织构参数、反极图、正极图的测定。实验发现:880℃脱碳退火、经1000℃常化处理的试样有利织构度最高、综合磁性最好:常化温度为900℃时次之。  相似文献   

9.
针对Si的质量分数为1.1%无取向硅钢试验材料,通过980℃×140s常化和未常化处理,采用XRD、EBSD和磁性能测量技术对比分析了常化和未常化对1.1%Si无取向硅钢常化、退火态组织、织构与成品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80℃×140s常化处理使热轧组织增大约23μm,最终成品晶粒尺寸增大约12μm,均匀性提高;常化后的组织的{100}织构增强约3.0%,{111}取向织构减弱约2.6%,成品{100}织构增强约0.43%,{111}取向织构减弱约6.5%;硅钢磁感B50值提高0.021T,铁损P_(1.5/50)值降低0.34W/kg。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AlN颗粒析出对DC01搪瓷用钢鳞爆性能的影响,通过对DC01搪瓷用钢采用不同卷取温度(580、610及640℃)控制退火成品第二相粒子AlN颗粒析出并采用模拟搪瓷试验对退火成品进行涂搪对比。结果表明,当卷取温度为580℃时,退火后析出相以Fe3C颗粒为主,平均尺寸约为500 nm;随着卷取温度升高到640℃,在钢板内形成大量、弥散分布的第二相粒子AlN颗粒,其平均尺寸为50 nm左右,从而形成了大量的贮氢陷阱,能有效提高钢板的贮氢性能,避免鳞爆缺陷产生。  相似文献   

11.
 摘 要:本文对CSP工艺及传统工艺流程下再结晶退火织构和组织对成品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同牌号的无取向电工钢,CSP流程生产的成品组织尺寸大、铁损低;CSP工艺流程的再结晶退火织构具有高的{100}<0vw>有利织构组分,较低的不利织构{111}组分;CSP流程生产的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得到明显提高,磁感B50值提高约0.02T。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冷轧无取向硅钢片高牌号H_(10)(日)、W_(10)(中);中间牌号W_(18);低铁损牌号W_(14);武钢自行设计的含磷低硅DW_2材W_(18G)、W_(20G)进行了织构参数T_P、正极图、反极图测定。实验发现DW_2材与H_(10)、W_(10)~W_(18)相较:组分中(100)织构较(111)为强;(1ko)组分比重较大;Tp亦因之而较高;Tp与磁性有较好的对应。DW_2材主要为柱状晶组织,H_(10)、W_(10)~W_(18)为等轴晶组织,说明柱状晶对Tp从而对DW_2的磁感有较大的贡献。本实验的各种牌号硅钢均存在有较强的织构,H_(10)、W_(10)~W_(18)为(111)或(334),DW_2材为(100)和(334)。DW_2材中(1ko)织构约占60%或大于60%,可认为DW_2为以(1ko)面织构为有利织构的无取向电工钢。  相似文献   

13.
本发明是用含Si>2.5%、A1>1.0%的高A1电工钢,生产出在强磁场下磁通密度B_(50)≥1.67、铁损W_(15/50)≤2.7W/kg(0.50mm)和≤2.20W/kg(0.35mm)的S_7级或S_8级磁性优良的无取向电工钢板(带)。  相似文献   

14.
光红兵  林媛  张文康 《中国冶金》2023,(12):122-127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采用一次冷轧制造工艺时,热轧板必须常化,主要目的是使热轧板组织更加均匀、再结晶晶粒增多,同时使晶粒和析出物粗化,强化有利织构,提高磁性能。但为进一步降低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制造成本,通过优化热变形工艺,促进动态再结晶,使实现免常化“一次冷轧”生产低成本高牌号硅钢成为一种可能。针对免常化2.5%(Si+Al)(质量分数)的50W400钢开展了3种不同热轧工艺调整试验,并对试验后热轧板组织和最终成品组织、织构、磁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加热温度可促进热轧动态再结晶,但总体对成品磁性能有害;在不提高加热温度的前提下,通过将粗轧5道次变为3道次,提高粗轧终轧温度,加大各道次压下量,可促进热轧动态再结晶,使热轧板再结晶晶粒明显增多且粗化,强化了成品中有利的{110}〈001〉织构,磁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研究结果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免常化低成本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验2.3Si无取向硅钢(/%:0.003C,2.30Si,0.16Mn,≤0.020P,≤0.005S,0.54Al)冷轧板由常化和未常化的2.5 mm热轧板冷轧至0.6 mm(压下率76%),经750~950℃ 2.5 min中间退火后再冷轧至0.5 mm(压下率16.7%),成品板经890℃+960℃ 2.5 min退火。研究了中间退火温度对该钢晶粒尺寸、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中间退火温度的升高,二次冷轧前晶粒和成品晶粒增大,成品中不利织构组分{111}和{112}减弱,磁性能得到改善。热轧板经过常化时的磁性能明显好于未经常化时的磁性能,但中间退火温度较高时常化对磁性能的有利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6.
康永林  景钦广  吴光亮  温德智  周春泉 《钢铁》2007,42(4):67-72,82
以CSP工艺在不同卷取温度下生产的含B((40~60)×10-6,质量分数)和无B 08A1的冷轧基板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的冷轧总变形量进行冷轧退火后,通过单向拉伸实验对两种钢的基本成形性能指标(r值、n值)和力学性能指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进行测定,并对卷取温度为620 ℃、冷轧总压下量为75%的两种钢的退火试样进行织构测试和EBSD分析.对比分析发现,卷取温度、冷轧压下量对退火后的无B 08Al钢和含B 08A1钢成形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显著,ODF和EBSD分析表明,含B钢中的γ纤维织构组分要低于无B钢,而旋转立方织构({001}《110》)和Goss织构({011}《100》)明显高于无B钢.  相似文献   

17.
《稀土》2016,(2)
实验室模拟CSP流程生产了添加铈元素的无取向电工钢,研究了0~0.015%Ce含量对3.0%Si无取向电工钢成品组织、织构、析出物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Ce能使钢中夹杂物聚集粗化,成品退火后,再结晶晶粒尺寸变大,{100}和{110}织构增多,{111}织构减少。本次实验条件下,3.0%Si无取向电工钢最佳Ce含量为0.0062%,此Ce含量下成品的铁损P15/50为2.75 W·kg~(-1),磁感B50为1.728 T。  相似文献   

18.
林媛  苗晓 《特殊钢》2014,35(3):65-67
冷轧无取向硅钢(/%:0.003C,2.35Si,0.22Mn,0.011P,0.002S,0.36Al,0.003 0N)经890℃或940℃3 min常化的2.3 mm热轧板冷轧成0.35 mm薄板。研究了常化温度和800~920℃3 min退火对该钢高频(400Hz)磁性能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830~920℃退火时高频铁损P10/400值最低,随退火温度增加,晶粒尺寸增大,钢的抗拉强度降低;该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常化温度940℃,退火温度830℃,其抗拉强度Rm、高频铁损P10/400和磁感应强度J50分别为565 MPa,21.5 W/kg和1.69 T。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国内大电机发展的需要,武钢进行了低铁损无取向硅钢 W_(09)的研制并在哈尔滨电机厂2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机组上试用。目前我国无取向硅钢生产最高牌号为W_(10)(0.50mm,P_(15)/_(50)3.10W/kg),而 W_(09)要求铁损为 P_(15)/_(50)2.90W/kg(0.50mm),磁感 B_(50)1.59(T),是国内工业上尚未生产过的一种低铁损高级无  相似文献   

20.
叶铁  周成  高振宇 《特殊钢》2013,34(5):28-31
通过对35W300高牌号0.35 mm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卷(/%:0.002C、2.71Si、0.22Mn、0.015P、0.003S、0.0020N、0.55Als)头、中、尾组织、织构及对应的磁性能的试验研究,发现因热轧时12 MPa高压水连续冷却造成接触轧辊的钢卷头、中、尾在不同温度下轧制,卷取后钢卷头部处于卷心、温度略高而冷却速度略低于钢卷尾部,致使钢卷纵向组织、织构不同,成品卷头、尾各250 m内磁感逐渐增加,铁损逐渐降低,250 m外至钢卷中部磁性能稳定。通过将热轧辊的冷却方式改为周期冷却和卷取后的层流冷却改为钢卷70 m后开始冷却,至钢卷尾部70 m前停止冷却的方式使得钢卷纵向铁损差异明显减小,磁感差异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