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提高参薯淀粉转化为抗性淀粉的产率,对参薯淀粉的压热法制备抗性淀粉进行了研究。以参薯淀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各种因素对抗性淀粉产率的影响;经过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得出淀粉乳浓度、pH、压热时间对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大小次序:淀粉乳浓度>pH>压热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质量浓度33.00%,pH 7.6,121℃压热处理36 min,4℃下老化处理24 h,80℃烘干18 h,得到的抗性淀粉质量分数为13.92%。  相似文献   

2.
利用压热法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甘薯抗性淀粉的制备工艺。以甘薯全粉为原料,研究全粉乳质量分数、pH、压热温度、压热时间、冷藏时间对甘薯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分析法得到甘薯抗性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全粉乳质量分数25.50%、pH7.30、压热温度120 ℃、压热时间31.20 min、冷藏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甘薯抗性淀粉的得率为9.41%,与理论值较为接近,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为获得甘薯抗性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章丽琳  叶陵  张喻 《中国酿造》2015,34(12):105
为了提高抗性淀粉的得率,并获得抗性淀粉制备方法的最佳工艺参数,该试验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抗性淀粉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纤维素酶-压热法制备马铃薯抗性淀粉。研究淀粉乳浓度、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压热温度、压热时间5个因素对马铃薯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马铃薯抗性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即淀粉乳含量25%、淀粉乳pH 5.0、酶用量30 U/mL、酶解时间50 min、压热温度125 ℃、压热时间30 min、老化温度4 ℃、老化时间18 h,在此条件下抗性淀粉的得率为30.33%。  相似文献   

4.
压热法制备荞麦抗性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荞麦淀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压热法制备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淀粉乳质量分数为20%,调节pH值为7.O,120℃压热处理90 min,4℃放置24 h.按此工艺参数制备荞麦抗性淀粉,其得率可达到15.54%.  相似文献   

5.
酶法结合高压法制备甘薯回生抗性淀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甘薯淀粉为原料,采用酶解-压热法制备RS3型抗性淀粉,研究了淀粉乳浓度、压热时间、压热温度、α-淀粉酶、预糊化时间、pH值以及冷藏时间和温度对抗性淀粉制备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回生抗性淀粉最佳制备条件为:甘薯淀粉乳浓度为10%;α-淀粉酶加量为120U/ml;预糊化时间为30min;最佳压热温度为120℃,压热处理时间为30min;老化温度为4℃,时间为12 h。采用此工艺制备甘薯回生抗性淀粉,其制备产率可达到7.365%。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压热法制备荞麦抗性淀粉的工艺参数。比较了不同淀粉乳浓度、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淀粉乳pH值对荞麦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优化荞麦抗性淀粉制备参数,建立了各因子与荞麦抗性淀粉得率关系的数学回归模型,确定了最佳的制备条件:淀粉乳浓度为59.41%,压热处理温度为123.33℃,压热时间60.79min,荞麦抗性淀粉的产率理论最高值可达16.6053%。  相似文献   

7.
以蕨根淀粉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优化微波法制备蕨根淀粉的工艺条件。微波法制备蕨根抗性淀粉优化工艺条件为微波时间1 min、微波功率480 W、淀粉乳浓度20%、回生温度4℃、回生时间24 h。该条件下,蕨根抗性淀粉含量为14.21%,明显高于原蕨根淀粉的抗性淀粉含量(1.02%)。  相似文献   

8.
酶解-压热法制备淮山药抗性淀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淮山药淀粉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酶解-压热法制备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教.在压热法的最佳工艺基础上,通过使用普鲁蓝酶处理淀粉,使产率大大提高,该法所得的产率最高可达16.47%左右.确定压热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浓度25%,pH值8.0,121℃压热处理40 min,冷藏老化时间为36 h.确定制备抗性淀粉的最佳酶作用参数为加酶量4 U/g干淀粉,作用温度55℃,作用时间8 h.  相似文献   

9.
大米抗性淀粉压热处理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性淀粉以其显著优点及特殊的生理功能,成为食品营养学的一个研究热点。以大米淀粉为原料,制备大米抗性淀粉对大米的深加工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以抗性淀粉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压热法制备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对大米淀粉进行压热处理时,影响抗性淀粉得率的主次因素为: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淀粉乳质量分数,最佳工艺条件为:热处理温度120℃,热处理时间70 min,淀粉乳质量分数30%。采用此组合进行验证性试验得抗性淀粉产率为9.54%。  相似文献   

10.
压热法制备淮山药抗性淀粉及其消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压热法制备淮山药抗性淀粉的影响因素与抗性淀粉得率的关系,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淮山药抗性淀粉的制备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淀粉乳含量、pH值、压热时间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极显著,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淀粉乳含量、淀粉乳pH值和压热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含量25.20%,pH6.26,压热时间42.85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的淮山药抗性淀粉得率为25.27%。In-Vitro体外模拟人体消化的试验表明,淮山药抗性淀粉较淮山药原淀粉更难消化,且抗性淀粉含量越大越难以消化。  相似文献   

11.
多种酶法处理提高马铃薯回生抗性淀粉制备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以抗性淀粉制备产率为考察指标,研究α–淀粉酶、糖化酶和纤维素酶种类、酶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多种酶最佳配比及酶解顺序对RS3型抗性淀粉制备产率影响。固定条件:淀粉乳10%,高压温度120℃,高压时间30min,老化温度4℃,老化时间12h,糖化酶单独处理制备马铃薯回生抗性淀粉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糖化酶加量为1,200U/mL,酶解时间为60min,pH为5.0,酶解温度为55℃,制备产率达8.862%;纤维素酶单独处理制备马铃薯回生抗性淀粉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加量为40U/mL,酶解时间为45min,pH为5.0,酶解温度为35℃,制备产率达17.748%。α–淀粉酶、糖化酶和纤维素酶两两联合处理、三种酶共同处理均使马铃薯回生抗性淀粉制备产率降低;而纤维素酶处理可大大提高马铃薯回生抗性淀粉制备产率。RS3制备过程系为通过破坏纤维素等阻隔淀粉分子聚集的非淀粉物质提高制备产率,比将淀粉分子分解从颗粒结构中释放出以提高RS3制备产率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
α-淀粉酶水解马铃薯淀粉制备抗性淀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研究制备RS3型抗性淀粉制备工艺,以抗性淀粉制备产率为考察指标,探讨淀粉浓度、淀粉糊化温度、酶加量、作用时间、作用温度、老化温度和时间等对抗性淀粉产率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回生抗性淀粉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分别为:淀粉乳浓度为10%、高压温度120℃、高压时间30min、α–淀粉酶加入量为120U/mL,淀粉溶液酶解时间30min、pH为6、老化温度4℃、老化时间12h,马铃薯回生抗性淀粉产率达1.126%。  相似文献   

13.
压热法制备绿豆抗性淀粉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压热法制备绿豆抗性淀粉(MRS)的工艺参数。采用单因素实验比较了不同淀粉乳浓度、压热温度、压热时间、贮藏温度、贮藏时间对MRS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优化MRS制备参数,建立了各因子与MRS得率关系的数学回归模型,确定了最佳的制备条件,即淀粉乳浓度为27.31%,贮藏温度为4.77℃,压热时间40 min时,MRS的产率为12.63%,与预测的理论值12.41%极为接近,与抗性淀粉含量为4.04%的绿豆原淀粉相比,MRS含量增加8.59%。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为实验材料,通过研究压热处理、老化处理以及干燥条件对产品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对富含抗性淀粉的营养金玉米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质量分数40% 的玉米糊,125℃压热处理60min,4℃老化6h,60℃干燥16h,金玉米产品中抗性淀粉的质量分数可达到10.5%。  相似文献   

15.
郑琳  张元元  齐明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6):647-650,657
研究压热法制备白扁豆抗性淀粉的工艺参数.以白扁豆淀粉为原料,采用压热法制备RS3型抗性淀粉,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抗性淀粉的产率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抗性淀粉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抗性淀粉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淀粉糊浓度15%,pH为8,温度为125℃,时间为1.5 h,老化处理时间为36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嗜冷普鲁兰酶脱支处理和压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制备玉米抗性淀粉,考察了玉米淀粉乳质量分数、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嗜冷普鲁兰酶添加量、嗜冷普鲁兰酶作用时间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压热-酶解法制备玉米抗性淀粉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玉米抗性淀粉形貌、晶体结构、热特性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玉米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玉米淀粉乳质量分数18%、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7 U/g、嗜冷普鲁兰酶添加量10 U/g、嗜冷普鲁兰酶作用时间9 h。在最佳条件下,玉米抗性淀粉得率为16.84%。玉米淀粉经复合酶法处理后,抗性淀粉形成了致密的层状晶体结构,表面形态结构呈现出不同于玉米原淀粉A型晶体结构的V型晶体结构;玉米抗性淀粉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止温度和相变焓值分别为117.07、140.69、153.03 ℃和1 858.12 J/g,均高于玉米原淀粉。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抗性淀粉制备新途径,提高大米特别是碎米资源的利用价值,以大米淀粉为原料,水相法制备大米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淀粉),以取代度DS和反应效率RE为考察指标,探讨反应温度、反应pH、酸酐滴加时间和淀粉浆浓度对DS和RE的影响。对OSA淀粉进行湿热处理,探究湿热处理时间对抗性淀粉含量和理化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体外消化试验。结果表明:制备OSA淀粉适合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 ℃、反应pH为9.0、酸酐滴加时间为4 h、淀粉乳浓度30%,此条件下得到的OSA淀粉DS为1.3915,RE为78.2%。将此条件获得的OSA淀粉湿热处理18 h,抗性淀粉含量从25.2%增加至42.2%。在模拟胃肠道中消化水解率为58.8%。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碎米为原料压热-酶法制备抗性淀粉的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取最佳工艺条件:淀粉浆质量浓度20%、压热温度125℃、压热时间40 min、普鲁兰酶添加量3.5 U/g干淀粉,酶解时间6 h.在此条件下碎米抗性淀粉得率为16.8%;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表明碎米抗性淀粉具有更稳定的晶体结构,具有抗酶解性;运用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