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子电路设计中,最为棘手的一个问题便是电子电路的抗干扰问题。电子电路抗干扰设计不仅是抑制电子电路中电磁干扰的一个有效方法,还是电子电路系统优质、稳定运行的重要体现。本篇文章从电子电路系统干扰的类型及其危害入手,对电子电路系统中的电磁干扰及危害作详细分析,并针对电磁干扰的危害性提出相应的抗干扰措施,建议做好电源干扰、杂散场电磁干扰以及接地干扰等三种电磁干扰的抑制,切实提高和保证电子电路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变电站开关操作在二次设备上产生的瞬态电磁干扰既有辐射干扰又有传导干扰,并具有分布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因此很难准确并系统地研究电缆终端设备的抗电磁干扰特性及其抑制措施。利用线缆集总等效电磁干扰源与终端负载无关的性质,提出了基于集总等效电磁干扰源的电磁干扰抑制分析方法。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得到的集总等效源可以研究在相同干扰源下线缆电磁干扰的抑制方法。应用实验室容性耦合夹,通过瞬态电磁场与电缆的耦合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研究线缆瞬态电磁干扰抑制措施方面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基于实验室252 k V GIS真型仿真平台实验测量了隔离开关操作在四芯屏蔽电缆两端感应的干扰电压;通过计算获得了集总等效电磁干扰源;系统研究了并联电容对电磁干扰的抑制效果。并联1 n F电容,干扰电压峰峰值减小60%。一旦获得集总等效电磁干扰源,就可以研究在该次干扰激励下任意抑制措施的抑制效能及对负载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开关电源的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的性能影响很大。因此,各种标准对电源设备电磁干扰的要求已越来越高。在开关电源产生的两类干扰中,传导干扰由于经电网传播,会对其它电子设备产生严重的干扰。本文着重总结了几种近年来提出的抑制电磁干扰的新方法,并对其原理、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电子式互感器电磁干扰问题的研究背景和现状,根据电子式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研究了电磁干扰的机理以及电子式互感器电磁干扰的试验,对传导和辐射干扰进行了分析。对电子式互感器在抗电磁干扰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楚鑫  焦振宏 《微电机》2008,41(5):83-84
研究分析了无刷直流电机整流逆变系统的电磁干扰问题;找到了电路的主要干扰源.对系统的共模电磁干扰及差模电磁干扰分量进行分析,提出了对辐射干扰以及传导干扰的抑制破方法,说明进行电机电磁兼容性设计对于提高电机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晶体管继电保护的运行受着系统暂态过程的电磁干扰和各种高频干扰、过电压浪涌千扰的影响。因此其运行的可靠性除和元件质量、电路的设计有关外,还决定于防干扰措施。电磁干扰按形式分高频干扰和低频干扰。高频干扰电压比较高,只要几个微秒就足以损坏电路的元件,所以防干扰主要是高频干扰。电磁干扰按性质分线间干扰电压和线对地干扰电压,即所谓横态和共态干扰。横态干扰因线间分布电容从而对干扰源造成很大的负载,因而衰减大。而共态干扰衰减小,可以传送很远的距离,成为保护装置  相似文献   

7.
智能功率模块的电磁兼容性干扰及其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用于变频装置的IPM电磁干扰及其抑制问题。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探讨了IPM电磁干扰的产生机理。通过设计电源线滤波器,可以有效地减少其传导性干扰和辐射性干扰,是抑制干扰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赵渝青 《电气时代》2005,(1):127-128
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控制技术是滤波技术、屏蔽技术和接地技术。其中抑制辐射干扰方面,电磁屏蔽是最好的方式,而抑制传导干扰方面,滤波技术是很有效的手段。它可以把不需要的电磁能量即电磁干扰减少到满意的程度,尤其是对开关电源EMI信号的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和抑制电流瞬变情况下锂电池自身产生的电磁干扰,在分析动力电池物理结构及其等效电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动力锂电池组对底盘的分布电容模型,搭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电磁干扰测试平台,提取并分析动力电池组在电流瞬变情况下自身产生的电磁干扰状况以及对其他回路的干扰情况。结果表明,瞬变电流使锂离子电池组产生的电磁干扰超过国家规定的车辆部件电磁标准要求,干扰抑制电路对电池组侧的干扰起到了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磁干扰可能导致的误跳闸或误报警,提出了改进硬件平台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设计理念。对微机继电保护系统所处的电磁环境,电磁干扰源、抗电磁干扰机理和数字电路在干扰下的行为作了详细剖析,研究了设计电磁兼容性问题,总结出了微机保护系统硬件设计中应采取的抑制电磁干扰的措施。实验效果表明,所总结出的合理布局与布线及良好的接地措施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发变电站电磁干扰源对二次系统的传播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用在发变电站二次系统上的电磁干扰模式可分为共模干扰、差模干扰及交互式干扰。传播途径分为电阻耦合、电耦合、磁耦合及电磁耦合。了解电磁干扰的耦合途径对于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护不同干扰源 ,确保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电压源型变频器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变频器电磁干扰产生机理和干扰途径,指出变频器产生电磁干扰主要来源为整流环节和逆变环节,主要包括谐波干扰、尖峰电压和电流干扰、共模干扰以及辐射干扰,并且对谐波干扰的产生进行了仿真分析,为变频器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和电磁环境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Pigtail的电磁辐射分析及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程实际中出现的电磁干扰主要是由于设备Pigtail产生的。利用天线原理分析了Pigtail产生电磁辐射干扰的机理,仿真计算出电磁干扰辐射强度随Pigtail长度增加而增强,以及良好的电缆屏蔽能极大地减小电磁干扰辐射强度,提出了正确解决辐射干扰的方法,并通过试验手段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无人机在串联补偿装置站内可能存在的电磁干扰,提出了利用基于电磁屏蔽与滤波处理的抗电磁干扰措施来消除无人机抗电磁干扰的方案。避免了无人机在串联补偿装置站内巡检工作时受电磁干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磁干扰可能导致的误跳闸或误报警,提出了改进硬件平台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设计理念.对微机继电保护系统所处的电磁环境,电磁干扰源、抗电磁干扰机理和数字电路在干扰下的行为作了详细剖析,研究了设计电磁兼容性问题,总结出了微机保护系统硬件设计中应采取的抑制电磁干扰的措施.实验效果表明,所总结出的合理布局与布线及良好的接地措施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干扰行为与其它电子设备,如通讯系统的电磁干扰行为相比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电磁干扰的产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干扰源;二是干扰耦合途径;三是干扰敏感设备.然而,从应用角度考虑,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兼容问题具有以下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以扎鲁特-青州±800 kV特高压直流工程为背景,对其换流站阀厅辐射电磁干扰水平进行了预测评估。提出了一种更为精确地计算辐射电磁干扰的方法,计算了换流站多种运行状况下阀厅的辐射电磁干扰强度。首先基于天线耦合原理,对时域仿真得到的多种运行状况下干扰电流进行修正,获得更为精确的干扰电流;然后以计算辐射电磁干扰的天线模型为基础,采用矩量法对多种运行状况下的换流站阀厅辐射电磁干扰强度进行了计算。本文为制定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阀厅辐射电磁干扰的抑制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弱电设备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监控系统,而暂态电磁干扰是对电力系统中弱电设备正常工作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这些干扰主要来自3个方面:雷电、故障及断路器操作。由于现代电力系统避雷设施和保护装置已相当完善,  相似文献   

19.
在整流—逆变系统中,功率开关器件的高频动作会产生巨大的dv/dt,di/dt,形成严重的电磁干扰(EMI)。为了预测进而抑制系统的共模传导电磁干扰,需要研究其建模和分析方法。通过与单相逆变器共模干扰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共模电磁干扰源和传播途径,构建了用于研究整流—逆变系统共模电磁干扰的等效电路。在10 k Hz^30 MHz频段,对整流器、逆变器以及系统的共模干扰进行了仿真和测试,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基本一致,证明了提出的共模电磁干扰等效电路模型及其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建筑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电磁干扰现象的发生是无法避免的,电子设备受到电磁波的干扰会影响其正常的运行和工作。为了避免电磁干扰的影响,降低电子设备的受损害程度,研究了建筑电子设备防电磁干扰技术。在电子设备损害原理的基础上,构建屏蔽电子设备缝隙泄漏电磁场的数学模型,结合电磁干扰传播方式,实现了建筑电子设备防电磁干扰措施。试验数据表明,相比于传统防电磁干扰技术,设计的防电磁干扰方法对建筑电子设备的防电磁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