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府茶话     
向乾丽 《中国食品》2010,(16):88-89
中国是茶的故乡,底蕴丰厚的茶文化与之一脉相承,渊源流长。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儒、释、道诸家的思想精髓,尤其将儒家的明醒、达观、热情、亲和与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具有几千年文明的巴蜀大地将中华民族的茶文化演变发展成独特的“四川茶文化”。  相似文献   

2.
巴人是中国最早种茶、用茶的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蜀茶文化在中华茶文化中的历史位置已有定论,“巴先蜀后”也已为学界认同,然古代华夏民族众多,孰为中国最早用茶、种茶的民族呢?作者引用历史资料,结合考古研究的成果,说明“荆巴茶文化圈”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生活在这里的古代巴人是中国最早懂得用茶和种茶的民族,他们为中国茶业的发展有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茶的祖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茶饮发展过程,由于茶人、茶文化人的共同参与,逐渐产生并形成了中国茶文化,而茶文化的深层次发展便又形成了茶德。茶文化的兴起,茶德的推行,又推动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茶文化总是相互推进的,在相互推进过程涌现出了一批成就非凡的茶人,唐陆羽就是其中成就最著、最具影响的一位茶人。陆羽一生是与茶结缘的一生,入茶区,下茶园,进农家,进行调查研究,而且还亲自垦荒种茶、采叶制茶、觅泉品水,同时也爱吟诗赋茶,从而积累起了非常…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历史悠久,经过多年发展渐渐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茶染工艺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同时也融入自然生态环境意蕴。文章通过对茶染工艺的研究,将传统茶文化中的圣洁、高雅融入现代男士茶服的设计中。利用茶染工艺特点与服装面料、色彩、款式进行结合,完成一系列茶染男士茶服设计,由此弘扬中国底蕴深厚的茶饮文化,为茶染服饰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文化形成于唐代中期,民国时期出现了最早带有学术性的荼文化研究成果,但仅停留在对茶史的钩沉和茶文史料的辑录汇编,现代意义上的茶文化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文章以茶史为主线,将20世纪的茶文化研究分为近现代时期(1912~1979年)、起步期(1980~1989年)和奠基期(1990~1999年)三个阶段,从茶史...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清福     
张玉兰 《饮食科学》2007,(10):52-52
老队长说,茶在中国是一种文化,那么,罐罐茶无疑是茶文化中的一种特色文化。”父亲说过的这句话,我是潜心钻研了茶文化后才读懂的。  相似文献   

7.
唐代宫廷饮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宫廷饮茶则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茶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由于唐代宫廷“认土作贡”,规定将全国各地的名贵特茶以贡品的形式定期向朝廷交纳,这就使得当时的宫廷饮茶集天下美茶佳茗于一体,极大地推动了唐代饮茶之风的进一步普及。  相似文献   

8.
茶肴漫话     
汪斌 《四川烹饪》2000,(7):28-28
茶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料之一。茶叶内含茶多酚、生物碱、蛋白质、糖类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提神醒脑、利尿强心、止渴生津、溶解脂肪、醒酒解毒等功效。现已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保健饮料。茶还可以养生,《神农食经》就有“荼(茶)茗久服,令人有劲,悦志”的记载。从养生观念来看,直接吃茶叶,比冲泡饮茶汤更有益。在当前人们兴起追求回归自然的“绿色食品”热时,茶文化与饮食文化的结合必然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我国早在春秋后期就有了将茶叶作为“菜食”(或称“蔬食”)的习俗。《晏子春秋》就有晏婴食茗(茶)菜…  相似文献   

9.
茵茵茶香,飘飞了几千年的浮沉。小小嫩叶,荡涤了无数人的心旌。茶人茶事茶史.一段又一段不枯的活字.印刷了中国文化的演进史。品啜它,就想起地球上有个地方叫中国:回味它,就有了和谐大家的感动。茶文化,很中国的文化.让我们深深地注目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各国的饮茶习俗及其茶籽的来源、制茶和种茶的技术均来自中国,本文对茶文化的传播以及由此而来的中外文化交流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茶叶的发展与宗教密切相联系。南岳佛、道两教的兴盛 ,推动了南岳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1 宗教的传入与南岳茶的兴起南岳衡山是我国久负盛名的宗教胜地。晋代以前道教就已盛行 ,唐玄宗年间 (712~ 756年 )佛教也开始进入兴盛期。无论是道教或佛教 ,其枯燥孤寂的修炼活动均有赖于茶。“客来敬茶 ,富贵休夸” ,道教称茶为“仙茗”。僧人坐禅 ,以茶驱眠提神 ,将茶与坐禅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了“茶禅一味”说 ,而且佛教还有“以茶敬佛”的习俗 ,不论大小佛像都要供茶、盐、米或谷 ,故佛教称茶为“佛茶”。由于僧人夜间坐禅既不能睡也不能食…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悠久的中华茶文化中,茶不仅是健康理想的饮料,而且可以用茶入馔,配合其他食品原料制作成为菜肴、面点、粥品、汤羹之类,统称之谓茶膳。茶膳也由此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烹饪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不仅是茶的原产地。是茶的故乡,而且也是茶膳最为发达的地方,丰富多彩的茶菜肴茶面点,以及各种充满茶之芬芳的粥品汤羹与小吃等,既丰富了国人的餐桌,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精湛的烹饪技艺。更由于茶有很多益于人体健康的因子与功效,诸如健胃消食、提神醒脑、降脂清毒等等,所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出于对健康的需求,茶膳在近几年来又成为炙手可热的保健食品,在餐饮市场上大行其道,而且大有方兴未艾的势头。  相似文献   

13.
郑毅 《茶苑》2004,(4):27-27
“茶圣”陆羽撰写了《茶经》一书,中国乃至世界各地茶业、茶业工作者、学者无不皆受其惠。他把人类的饮茶从一种生理需要、生理现象,提高到了一种文化需要、文化现象,从而使茶文化成为光辉灿烂的大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后,茶著作者代有人出。如今徽州茶人胡武林先生撰写的《徽州茶经》一书,带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呢?我以为一是令人惊叹徽州茶文化渊源悠久;二是使人赞叹徽州茶类之多、品质之好;  相似文献   

14.
趣味无穷话“擂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也可谓“国饮”,而擂茶则是茶文化中的“出土文物”,也是茶作为“国饮”具有极大历史生命力的一种延伸。自古以来,擂茶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唐诗宋词中多有描叙,作家汪曾棋,也曾书一擂茶诗“红桃曾照秦时月,黄菊重开陶金华,大乱十年成一梦,与君安坐吃擂茶。”加上擂茶古老的传说,更使这枝茶文化中的奇葩增添了几分神秘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的一番论断,阐明了茶在中国的悠久历史。本人喜欢饮茶,业余时间更喜欢收集一些茶文化资料,不做“专业研究”,权当欣赏而已。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与生活》2010,(6):39-39
2010年中国(上海)国际茶博会于5月21日~24日亮相上海国际展览中心。此届茶博会展是多年来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参展单位最多的一次中外茶业盛会。本届上海茶博会紧密链接上海世博会,成为世博会中外贵宾、参观者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的一个具有“展现千年茶文化独特风采,汇集百样茶品香艳世界”的特色游观新景。  相似文献   

17.
中国饮茶的历史极其久远,至于上溯到什么时代,史家一直没有定论。骆承烈教授从“十三经”中搜索茶的痕迹,接触“荼”与“茶”的微妙关系,又从齐鲁史志中寻找荼的踪影,有一些新发现。今刊骆承烈教授《齐鲁荼事四说》一稿,所言虽然瞩目于齐鲁古国,但其眼界似为更宽。  相似文献   

18.
韩贺玲 《丝网印刷》2023,(7):120-122
茶染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植物染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传统工艺和茶文化的双重文化特征。文章将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等和茶染工艺特征、文化价值进行有机融合,探索茶染艺术在中学美术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实施。  相似文献   

19.
1993年仲夏,’93名山国际茶文化节在“蒙山顶上茶”主产地四川省名山县举行。“徐公茶”的创始者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巴蜀茶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前景》的发言,引来与会者的一片赞誉。1994年初夏,’94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及其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四川省茶叶学会的代表、“徐公茶”创始者,同来自日本、韩国、意大利、新加坡、加拿大、香  相似文献   

20.
陆羽在《茶经》中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安溪悠久的制茶历史和饮茶传统形成了灿烂的茶文化,素有”茶海明珠”的美誉。如今,全国各大、中城市都能感受到安溪铁观音的韵味,铁观音几乎成了福建安溪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