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渤海海域 L 油田 3 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结合室内实验测试数据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对 L 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及馆陶组储层的岩石学和沉积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 L 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与馆陶组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明化镇组下段储层砂岩分选中等,磨圆度以次棱角-次圆状为主,而馆陶组储层砂岩的分选较差,磨圆度以次棱角状为主。储层砂岩发育低角度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冲刷面以及植物根茎等河流相沉积构造特征,同时,泥岩以杂色为主,也反映了一种浅水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和氧化环境。 综合粒度概率累积曲线、C-M 图与测井曲线图,认为明化镇组下段主要为曲流河沉积,发育边滩、曲流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扇和泛滥平原沉积微相;馆陶组主要为辫状河沉积,发育心滩、辫状河道、河道边和河道间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2.
关于逆向驱油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道品 《石油学报》1985,6(1):51-59
根据大庆、玉门、大港等油田对油田生产实际资料的观察,发现砂岩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注入水顺砂岩体沉积方向推进速度快,逆沉积方向推进速度慢的现象,而且不同方向的油井开采状况相差相当悬殊。其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这些油田油层多数是河道砂岩体沉积。本文初步分析了河道砂岩体的沉积过程和特征,研究了油水在河道砂岩体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提出“逆向驱油”的见解,要充分发挥逆向驱油(即逆古河流沉积方向注水驱油)的有利作用,以改善河道砂岩体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多支水下分流河道,对其他沉积微相的分布也具有控制作用,明确各支水下分流河道的分布和叠置关系对于井网部署和油田管理至关重要。JX油田东块沙河街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由于水下分流河道易发生迁移摆动,河道砂体在纵向上多期叠置、平面上泛连通分布。在泛连通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中,同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连通性较好,相反,不同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连通性则相对较差。目前JX油田部分油井表现为地层压力低,邻近注水井表现为自溢现象,严重影响开发效果,降低了采收率。通过沉积标志识别、沉积特征研究以及井-震结合砂体描述,确定JX油田东块沙河街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储层分布模式为顺物源方向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逐渐减薄,迅速相变为泥岩,垂直物源方向水下分流河道并列分布或叠置切割,砂体厚度呈现厚—薄—厚特征,岩性上表现为砂岩—泥岩—砂岩特征。经动态资料验证,研究结果准确、可靠。根据储层分布模式对研究区开发措施进行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葡南油田薄层河道砂岩体分布规律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南油田主力油层葡萄花油层以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为特征,薄层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体是其最重要的储层.油田开发已进入晚期阶段,但在后续加密钻探中不断钻遇新油砂体,现有开发密井网并不能很好控制油区内油砂体的分布.从构造发育史和地质演化角度分析,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体具有在断块低部位且南北向发育的规律;从地震资料角度分析,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体与地震反射负相位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以葡南油田100km2三维地震试验区为例,在充分研究构造演化特征、地层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体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薄砂层进行了有效预测,预测符合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5.
王官屯油田位于黄骅坳陷南部,古近系孔店组孔一段枣Ⅱ、枣Ⅲ油层组是其主力含油层系,储集层主要为砂岩,但其储集层质量差异很大,同一层段有的含油,有的却为干层。研究发现,储集层质量的巨大差异主要是沉积环境的差异引起的,物性好、含油的砂岩为高能河道沉积,砂岩泥质含量低,分选较好,粒度较粗,原生粒问孔隙发育;物性差、干层的砂岩是低能河道沉积,砂岩泥质含量高,分选差,粒度较细,孔隙不发育。辫状河中的高能河道是有利储集层发育相带。图8参10  相似文献   

6.
奥尔巴油田勘探的新发展——海底电缆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尔巴(Alba)油田位于北海中部(英国16/26区块),由未固结的始新统高孔隙度浊积河道砂岩构成,由低渗透的页岩封闭,平均水深为1 900m。主河道长约9km,宽为1.5km,厚达100m(见图1)。河道砂体中含有一些分散的页岩,这些页岩易引起钻井、完井和采油方面的问题。在一些井中遇到既薄又不连续的富油Brioc砂岩层,它直接上覆在奥尔巴主砂体之上。  相似文献   

7.
张群 《国外油田工程》2010,26(9):4-5,10
Albacora Leste是坎普斯盆地中最大深水油田之一,其组成为中新世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的砂岩,其有效厚度为5~35m,适于水平井开发。在沉积期后,侵蚀河道产生流体遮挡形成不同的储层单元。文章论述了该油田主要的储层情况以及开发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扶余油田扶余油层储集层单砂体划分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田注水开发中后期,储集层单砂体的三维空间展布及相互间连通关系成为研究重点.应用岩心、录井及密井网测井资料,综合层序地层分析及储集层层次分析,把扶余油田扶余油层划分为4个砂层组、13个小层,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2种亚相以及9种沉积微相、7种单一成因砂体.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顶面拉平的小层对比技术和测井曲线特征变化,提出了复合河道的4种叠加模式,在垂向上和平面上进一步对单体河道边界进行了识别.分析表明,单体河道砂体平均宽度150~500 m,平均厚度3~7 m,平均宽厚比为40~120.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体相互切割、叠加形成了宽度和厚度较大的复合河道,构成了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及剩余油挖潜的最有利部位.图6表2参25  相似文献   

9.
张鹏  李鑫  贺杠  乔伟  刘成洋 《石油化工应用》2013,32(1):76-79,98
新安边油区延9属于湖泊-三角洲相沉积体系,主要是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和漫滩沼泽沉积(或河道间沉积)微相。岩性在纵向上表现为砂岩和泥岩的互层,既有进积型也具有前积型沉积。测井曲线主要以钟型、箱型以及钟型一箱型组合为主,反映分流河道沉积,而锯齿形曲线一般为漫滩沼泽或河道间沉积。延10属于河流相沉积,属于辫状河亚相充填沉积,主要发育河道砂坝、河道沉积和河漫滩三种微相。在纵向上砂岩、泥岩、煤或炭质泥岩组成的进积型多旋回沉积,沉积初期多为巨厚多阶性辫状河较粗碎屑岩填充沉积。根据对研究区沉积微相的研究,结合单井相和连井剖面对比分析,对延9、延10沉积微相进行了综合表征,并提出了开发调整意见,为新安边油区特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塔中地区西北部石炭系已开发TZ10、TZ40等多个海相碎屑岩油藏,CⅢ油组(石炭系III油组)含砾砂岩段为其主要的产油层段。通过岩心观察、分析化验资料、测井及地震资料等对含砾砂岩段的沉积相类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含砾砂岩段主要为细砂岩、含砾细砂岩,形成多期相互叠置的正韵律砂体,砂岩岩石类型以岩屑质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为主,成熟度中等;发育冲刷面、滞留沉积、平行层理、交错层理等层理构造;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以2段式为主,悬浮总体含量较高;含砾砂岩段灰色泥岩、褐色泥岩均有发育;泥岩微量元素反映出淡水、咸水古盐度特征;测井形态组合、三维地震属性均显示河道沉积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研究区CⅢ油组含砾砂岩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发育三角洲平原的分支河道、越岸沉积以及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支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及席状砂等多种微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河道的频繁侧向迁移垂向上形成了砂体的多期叠置,平面上形成了砂体的大面积分布,成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寻找以河道砂体为主的岩性地层油藏是滚动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引言 Halten台地位于挪威海边,其上发现了两个大油田——Lavrans油田和Kristin油田。储层砂岩受潮汐影响,为侏罗系横向连续浅海沉积(图1)。尽管岩相能横向延伸,但是埋深5km处的海进期成岩叠覆作用造成储层性质混杂,使得储层性质预测变得困难,而对离开  相似文献   

12.
科林加油田位于圣华金峡谷西侧,距贝克斯菲尔德西北约160 km.该油田发现于1887年,宽8km,长21 km.该油田主要开采中新世坦普洛地层中的稠油,蒸汽驱始于1964年.在科林加地区,坦普洛储层是一个滨海沉积,包含河道砂层和众多的冲积旋回,最终形成一个厚3~10 m的砂层,夹带厚度相当的页岩和泥岩层.由方解石胶结的介壳碎屑化石组成的低孔隙度区,进一步分隔了坦普洛储集砂岩.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田地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以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为主;储层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属于低孔中渗油藏。由于储层较强的非均质性,油田开发到后期储层单层突进和油井的暴性水淹凸显,含水快速上升快,油藏自然递减加快,稳产难度非常大。在该油藏进行调驱试验可控制高渗条带、改变水驱方向,提高注入水波及系数,从而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将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应用干小尺度构型单元研究,提出了一套采用长短窗长两次处理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并综合运用处理结果识别不同层次储集层构型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构型研究中地层倾角测井的处理方法与参数要求,确定塔里木盆地HD4油田东河砂岩相关对比法地层倾角处理参数为:0.2 m窗长,0.02 m步长,35°探索角.以处理成果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东河砂岩段储集层构型,将东河砂岩滨岸沉积砂体划分为4类四级构型,12类三级构型及24种岩相单元,并详细分析了储集层构型界面及构型单元的地层倾角测井响应特征.岩相单元在倾角处理成果图上表现为单一矢量模式或模式组合,三级构型单元对应于一系列不同矢量模式的组合,构型界面表现为不同矢量模式的分界面.构型研究成果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并为油藏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实践证明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南缘托斯台背斜北翼出露古近系安集海河组地层,可以明显识别出湖侵体系域、最大湖泛面和高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砂地比由下至上为0.3~0.2,表现出退积叠置样式,其内含油层岩性为中层中粗砂岩-薄层粉砂岩,多见正韵律,发育交错层理、冲刷面及脉状层理,具有水下分流河道的沉积特征,适合地层岩性油气藏发育。最大湖泛面(凝缩段)为10 m厚的灰绿色泥页岩,其上高位体系域发育浅灰色厚层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及分流间湾泥岩,砂地比0.4,受后期抬升剥蚀的影响,地层残余厚度较小,未见油气显示,不利于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具有合适砂地比的湖侵体系域是有利的含油层段,其内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有利的储集体。  相似文献   

16.
Sufyan油田Abu Gabra组沉积微相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北部Babausa隆起和南部Tomate隆起多物源控制,Sufyan油田Abu Gabra组发育小型三角洲沉积,纵向呈薄互层覆于巨厚湖相泥岩上,平面数量多、分布广。总结了钻井、取心、录井资料岩性及其旋回性等相标志,通过岩电关系及测井相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Abu Gabra组进行沉积微相划分,将三角洲沉积相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河口坝、泛滥平原泥、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水下河口坝和滨浅湖泥7种沉积微相,综合地震属性分析和反演成果描述了Abu Gabra组砂岩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规律及对储层砂岩的控制,为油田初期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姚店油田南区长6段主要为灰色、浅灰色细砂岩夹深灰色、灰黑色泥页岩沉积.根据70多口井的单井相分析及数十口井的粒度参数图件分析,姚店油田长6段砂体主要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发育有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大亚相类型和多种微相类型.其中长61油层组发育一条分流河道砂体,长62油层组发育3条分流河道砂体,长63油层组发育2条分流河道砂体.该区沉积相对油水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但不是唯一控制因素.图5表1参9  相似文献   

18.
结合岩石相分析资料.综合电性特征及砂体的空间分布,对辽河海外河油田东营组沉积微相、空间展布及其与含油性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海外河油田东营组地层为一套三角洲沉积体系,包括三角洲平原河道、河道间、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等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相含油性最好。  相似文献   

19.
Menno  J.  De  Ruig  曹卫东 《国外油气地质信息》2007,(1):26-37,74
奥地利磨拉石盆地的主要天然气储层为渐新世一中新世Puchkirchen组及其下伏Hall组地层的深海相沉积物。我们根据一个面积为2000km^2的区域性3D地震资料集建立的一种新的地震地层模型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这个典型的深海前陆盆地沉积过程和储层分布的理解。 用近350口并的资料标定的区域性3D地震属性图揭示了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磨拉石盆地前渊一个低弯度大范围(宽3—5km,长〉100km)的河道带内。河道主要被含浊积岩的砾岩和砂岩以及由滑塌沉积物和岩屑流沉积物组成的杂岩所充填;漫潍区则主要由细粒浊积砂岩和泥岩组成;深切谷和阻塞的斜坡扇沿盆地南缘展布。在盆地北部,侧向分流河道与轴向河道带相交。大型天然气藏形成于河道轴向带及斜坡扇砂岩中的地层圈闭和构造圈闭中,少量天然气聚集在漫潍扣分流河道沉积物中。 盆地几何形态对河道带的结构及后来的沉积物分布具有重大影响。大型深水河道体系在前陆盆地中极不发育,利用高质量的地震资料和广泛的钻井取心数据库可以为Puchkirchen组地层建立沉积模型。该沉积模型可以为其它狭长的深水盆地,特别是那些缺乏大量的现代资料的盆地提供类比。  相似文献   

20.
大路沟二区延长组长6段沉积相与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大路沟二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岩石类型、砂岩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及测井相进行了详细研究.具体分析了其沉积相类型与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长6沉积时期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亚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河口砂坝、席状砂、分流河道间、分流间湾6种微相。根据研究区沉积体系和平面展布特征.建立了长6段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分别为枝状砂体沉积模式和朵状砂体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