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裂褶菌液体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对裂褶菌(Schinophyllum communeFr.)进行了液体培养基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裂褶菌液体培养基的最适配方为:马铃薯200 g,麸皮100 g,葡萄糖30 g,酵母膏1.0 g,KH2PO45 g,MgSO4.7H2O 2.5 g,VB10.1 g,CaCO33 g,H2O 1 L.  相似文献   

2.
利用BoxBehnken3×3设计优化了影响灰树花深层发酵菌丝体和胞外多糖生产的主要培养基组成,碳源(葡萄糖)、氮源(蛋白胨)和无机盐(KH2PO4),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响应值灰树花菌丝体和胞外多糖产量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典型性分析,获得最大菌丝体量(17.61g/L)时,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45.2g/L,KH2PO42.97g/L,蛋白胨6.58g/L,MgSO4·7H2O1g/L和玉米浆15g/L;而获得最佳胞外多糖量(1.326g/L)时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8.6g/L,KH2PO44.06g/L,蛋白胨3.79g/L,MgSO4·7H2O1g/L和玉米浆15g/L。与其他实验组的结果相比,优化后的灰树花菌丝体与胞外多糖的量都有较大的增加。15L发酵罐扩大培养的结果表明,在优化培养基组成的条件下,扩大培养后的菌丝体产量最大值达22.50g/L。  相似文献   

3.
裂褶菌多糖发酵培养基优化及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胞内总多糖产量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与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裂褶菌产多糖的液态深层发酵培养基配方,并研究其抑菌、抗氧化及保湿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 g/L、酵母浸粉29.5 g/L、KH2PO4 0.6 g/L、抗坏血酸0.006 g/L、β-环糊精17 g/L、谷氨酰胺0.000 5 g/L、透明质酸0.05 g/L、羧甲基淀粉钠3 g/L,采用最优培养基摇瓶发酵11 d,总多糖产量达5.35 g/L,10 L发酵罐发酵6 d,总多糖产量达6.39 g/L。10.0 mg/mL的裂褶菌多糖(SPG)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6.24%、33.75%、32.62%和42.51%;2.0 mg/mL的SPG对O2-·、·OH、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4.58%、15.08%、18.61%、32.60%;在相对湿度(RH)为43%和81%的环境中放置8 h,保湿率均>98%;表明SPG具有较强的抑菌、抗氧化和保湿活性。  相似文献   

4.
裂褶菌菌丝体与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7 L发酵罐上进行了裂褶菌发酵生产菌丝体和胞外多糖的研究,采用L_9(3~4)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在7 L发酵罐上裂褶菌的适宜培养条件为:搅拌转速200 r/min、接种量10%(V/V)、通气量200 L/ h,在此条件下发酵120 h,获得的菌丝体和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分别为16.23 g/L和1.68 g/L。相关性分析表明,裂褶菌菌丝体产量与胞外多糖产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四种生长因子对裂褶菌胞外多糖产量影响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VB1、L-谷氨酸、柠檬酸和油酸等四种生长因子对裂褶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发现,四种因子可不同程度地促进裂褶菌菌丝生长和其胞外多糖的生成.通过单因子实验,初步确定了各种生长因子的适宜添加浓度.采用VB1、L-谷氨酸、柠檬酸和油酸为四个实验因素,进行了L16(45)正交实验,四种因子对裂褶多糖产量影响的显著顺序为:油酸>柠檬酸>VB1>L-谷氨酸;获得四种因子的优选水平组合:VB1 0.5mg/L、L-谷氨酸0.5mg/L、柠檬酸0.05g/L、油酸0.2mg/L;在该优化条件下进行裂褶菌培养,其胞外多糖产量达到5.73g/L,比空白对照样提高了63.71%(P<0.05).  相似文献   

6.
裂褶菌放大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裂褶菌菌丝体和胞外多糖为目标产物,研究了裂褶菌从摇瓶、5L发酵罐至50L发酵罐的放大培养条件.根据单位体积发酵液所消耗的通气功率相等和单位体积发酵液通风量相等的准则,进行了主要控制参数-搅拌转速的理论放大计算,确定了裂褶菌50L发酵罐放大培养的理论搅拌转速为150r/min,通风量为30L/min;通过搅拌转速对菌体和胞外多糖产量影响的研究,确定了在发酵中后期采用阶梯式调整搅拌转速的发酵工艺,成功实现了由摇瓶至50L发酵罐的裂褶菌放大培养,裂褶菌菌丝体和胞外多糖的产量分别由原来的13.25g/L和3.14g/L提高至放大后的17.09g/L和7.74g/L.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目的在于优化液体发酵紫绒丝膜菌产紫色素的培养基。利用单因素方法筛选培养基中的影响色素产量的主要营养素,进而利用响应面法进行关键营养素配比的优化。单因素实验表明葡萄糖、KH2PO4、Mg SO4·7H2O的添加量对紫绒丝膜菌的色素的产量影响极为显著,其中葡萄糖表现出负效应,KH2PO4和Mg SO4·7H2O表现出正效应。选取3种显著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经响应面优化后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1.48 g/L、KH2PO4 2.34 g/L,Mg SO4·7H2O 1.84 g/L、Ca Cl2 0.5 g/L,Fe Cl3·6H2O 0.5 g/L、Na Cl 0.5g/L、硫酸铵5 g/L,在此条件下最大响应色素产量值为1.05±0.07 g/L,与预测值0.99 g/L接近。紫绒丝膜菌液体发酵可大量产紫色素,该色素理化性质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5种因子对裂褶菌菌丝生长及胞外多糖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VB1、α 萘乙酸、油酸、羧甲基纤维素钠、L 谷氨酸 5种因子对裂褶菌菌丝生长及胞外多糖产生的影响。当VB1的添加量为 0 5mg/L ,α 萘乙酸的添加量为 0 2mg/L ,油酸浓度为0 1 % ,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添加量为 0 6% ,L 谷氨酸的添加量为 1 0 0 0 μg/L时均能明显促进菌丝生长和胞外多糖的产生。裂褶菌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的产生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胞外多糖和菌丝生物量的香菇发酵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液体发酵培养基对香菇胞外多糖和菌丝生物量的影响,以秦巴山区香菇808菌株为试材,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响应曲面法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和其它营养物质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香菇胞外多糖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合是(g/500 m L):蔗糖7.18,玉米粉15.00,麦麸14.05,酵母膏0.35,KH2PO40.50,Mg SO4·7H2O 0.50,p H自然,胞外多糖实测值为0.967 g/500 m L;香菇菌丝生物量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合是(g/500 m L):蔗糖7.18,玉米粉15.00,麦麸14.05,酵母膏0.35,KH2PO40.75,Mg SO4·7H2O 0.50,p H自然,菌丝生物量实测值为28.146 g/500 m L。优化后的香菇胞外多糖产量和菌丝生物量较优化前分别提高12.44%和11.00%。此研究结果可为香菇液体发酵的中试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樟芝真菌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麸皮、蛋白胨、MgSO4·7H2O、VB1、葡萄糖、酵母膏、KH2PO4。7种为影响樟芝真菌液体培养的影响因素,分别以菌丝体和胞外多糖为目的产物进行L18(3^7)正交试验,综合以胞外多糖和菌丝体为目的产物进行樟芝真菌液体培养的正交试验分析后得出,樟芝真菌液体培养时的适宜培养基为:麸皮40g/L、葡萄糖25g/L、蛋白胨4g/L、MgSO4·7H2O 0.4g/L、酵母膏2.0g/L、KH2PO4 0.6g/L、VB10.01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