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论风景名胜资源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魏民 《中国园林》2003,19(3):25-28
对风景名胜资源价值的正确认识,是关系到资源评价,资源有偿使用,资源永续利用的核心问题,因此以往在风景名胜资源价值上的片面认识,导致了破坏资源,过渡开发等一系列问题。文章旨在以价值的基本概念为切入点,通过借鉴资源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并对风景名胜资源本质属性进行理性的分析,来建立一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风景名胜资源价值体系,从而最终达到有效保护与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风景名胜资源是极其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国风景名胜资源丰富,但同时也存在着对风景名胜区保护不力,许多地方对风景名胜资源重开发、轻保护,没有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国务院日前颁布新的《风景名胜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充分强调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制止、检举破坏风景名胜资源的行为。日前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解答了《条例》的立法精神。  相似文献   

3.
风景名胜资源是极其珍贵的自然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国风景名胜资源丰富,但同时也存在着对风景名胜区保护不力,许多地方对风景名胜资源重开发轻保护.没有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国务院目前颁布新的《风景名胜区条倒》(以下简称《条例》),  相似文献   

4.
风景名胜资源并非相互割裂的孤立文保单位或景观点,风景名胜地段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具有独特价值,应在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利用中予以充分关注.文章结合中山陵园风景区的近年实践,进行阐述归纳.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域风景名胜资源"地区-单元-组团"的空间结构及其分布规律,从我国风景名胜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资源结构与区域风景名胜事业发展的关系,提出在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中强化区域统筹意识、实施主动管理的设想,并以四川省风景名胜体系为例,提出确定全区域风景名胜事业的空间发展模式和次区域发展目标、完善以单元为基础的支撑系统以及对风景名胜资源实施分类管理的具体方法,以期促进区域风景名胜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涛  沈一 《四川建筑》2005,25(Z1):10-14
从风景名胜资源的内涵入手,提出了风景名胜体系的概念和构成内容,论述了建立风景名胜体系的目的与意义,系统阐述了风景名胜体系的结构层次、管理方法和规划编制等重大问题,并强调了通过资源的统筹安排,实现区域生态、资源、地区、部门、社会、经济等诸方面协调平衡的观点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居业》2015,(22)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风景名胜资源价值的不可替代性越来越凸显。而在这个物欲纵横的时代里,承载着大量自然、文化资源的风景名胜区成为人们休养生息、缓解精神压力的重要场所,人们毫无约束地利用资源为自己服务,造成了风景资源的严重破坏。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油然而生,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使风景资源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是人们一直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广武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研究,以期寻求一些解决矛盾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信息     
《中国园林》2006,22(10):95-96
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风景名胜区条例(草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6年9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对中央企业监督检查情况的汇报,审议并原则通过《风景名胜区条例(草案)》。会议认为,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有效制止破坏风景名胜资源的违法行为,有必  相似文献   

9.
风景名胜区遗产资源利用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国泰 《中国园林》2007,23(4):9-12
风景名胜遗产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但它却面临着破坏性开发建设的威胁。根据遗产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立风景名胜区遗产资源利用系统,设立遗产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科学体系,规范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分区控制性详规和景点修建性详规的规划系统并建立遗产资源管理规划体系,通过战略管理、技术管理以及管理过程的反馈控制达到预警目的,确保风景名胜区遗产资源利用无误,达到风景名胜区遗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风景名胜区内的人口活动是影响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重要因素,加强核心景区内的人口活动管理、建设旅游小城镇、核心景区人口外迁是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长沙市总规修编中山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巍  陈群元 《山西建筑》2010,36(12):33-34
结合长沙市实际情况,论述了山水资源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之后,提出了总规修编中山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具体措施,以期指导长沙市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2.
王亚军 《山西建筑》2009,35(25):24-25
以河北省迁西县为例,分析了山水园林城市的内涵,明确了自然山水资源在山水园林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着重阐述了自然山水资源在山水园林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保护与利用,从而促进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仙游菜溪岩风景区风景资源概括起来由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人文景观四大类型组成 ,文章通过分析 ,提出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 ,实行利用与保护兼顾 ,突出特色 ,将其开发成为一个兼有避暑、度假、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生态型多功能风景旅游区的规划构想  相似文献   

14.
永泰白马风景区风景资源概括起来由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域景观、生物景观、人文景观四大类型组成 ,文章通过分析 ,提出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 ,将其开发成为一个兼有避暑、度假、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生态型多功能风景旅游区的规划构想  相似文献   

15.
泉州仙公山风景资源概括起来由地文景观、生物景观、人文景观三大类型组成 ,文章通过分析 ,提出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 ,将其开发成为一个兼有避暑、度假、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生态型多功能森林公园的规划构想  相似文献   

16.
河流风景保护——以桂林漓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晨阳 《中国园林》2007,23(12):15-18
河流风景不仅是一种常见的景观形态,同时更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廊道和游憩资源,在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中具有极高的价值。然而,由于河流景观的易变性,使得河流风景保护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和难点。以桂林漓江为例,通过对一个典型案例的剖析,从性质认识、区域协调、游览模式、生态补水、河道景观、岸线控制、体制创新等方面对河流风景保护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束晨阳  刘冬梅 《中国园林》2006,22(10):54-59
湖泊型风景区是指以天然湖泊或人工水库为主体景观的风景区。湖泊型风景区的保护与利用既有与其他类型风景区相同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研究总结了湖泊型风景区的5种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了在湖泊型风景区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3个特殊性,提出了“湖面水体—湖滨带—沿岸带—近湖带—集水区(流域)”的湖泊型风景区“圈层”式空间结构模式,并结合四川省邛海泸山景区规划实践,对湖泊型风景区的保护与利用进行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燕  张新荣  王新军 《山西建筑》2007,33(18):334-335
以当代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例,介绍了景观的价值功能,深入地探讨了景观的保护和发展,以保护景观资源,避免景观遭受损坏,从而正确把握景观建设的方向,促进景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阐述生产性与审美性统一的英国乡村牧场风光的形成,说明模仿自然的英国风景园的如画式景色也嵌入了经济功能;并且这一思想在欧洲大陆得到发展,源于牧场风光的风景园反过来成为乡村改良的手段,体现了景观规划思想的雏形。  相似文献   

20.
方晔  杨敏  王卡 《华中建筑》2006,24(6):99-104
杭州以“休闲城市”为建设目标,自然景观资源的整合是核心内容.对当前在杭州打造休闲城市进程中自然风貌区与成熟的城市之间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如何整合杭州城市的风景品质,增强城区的自然风貌特色,融入休闲内容,提高城市成熟度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