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双模预测模糊控制在温控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开关控制与模糊控制(FC)相结合的双模控制系统,设计了应用于温控系统的双模控制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及运行结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开关控制和模糊控制(FC)相结合的双模控制系统。设计了应用于高速冷冻离心机的双模预测-模糊(简称双模)控制系统,此系统已经投入应用,并正式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3.
Fuzzy—PI双模模糊张力控制系统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劲松 《计算机仿真》2010,27(6):216-220
研究多功能卷绕机控制系统,针对自动卷绕线张力控制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强耦合、时变的复杂系统,为提高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用普通的PID难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设计出一种基于Fuzzy-PI双模模糊控制原理的控制器,控制器集PI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优点于一身,既消除了常规模糊控制器的稳态误差,又具有模糊控制器动态性能好的特点.并在MATLAB平台上对卷绕系统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Fuzzy-PI双模模糊张力控制系统比常规PID张力控制系统响应快,调整能力强,鲁棒性好,有效地改善了控制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机系统的工业控制计算机是冗余技术的一种,称为双模冗余系统。本文提出软件容错技术和硬件冗余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双模态控制器的中心式快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相位滞后校正控制具有超调量大、过渡时间长等缺点,难以满足中心式快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把bang-bang控制和传统的二阶相位滞后校正结合起来设计一种双模态控制器,可以综合两种控制器的优点,在满足响应时间的情况下大大减小系统超调.结合中心式快门,进行了双模态控制器的设计、Simulink仿真及实验验证,并对两个控制器切换条件进行了分析.通过与纯滞后校正对比可以看出,使用双模态控制器,系统超调量减小到原来的10%.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双模态控制器来控制中心式快门,可获得比较理想的结果,为相关领域应用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以蓄电池为能源,以电动机为动力元件,汽车EPS控制系统的设计是提高EPS系统性能和电动机效率的关键.分析了汽车EPS系统的混杂特性,可分为助力工况、回正工况和阻尼工况.设计了汽车EPS混杂控制系统,助力工况采用由Bang-bang控制和变参数双模糊控制组成的双模态控制器;回正工况采用PID控制器;阻尼控制采用电动机制动转矩控制方式.设计了实车试验系统,进行了转向手感实车试验和回正控制实车试验.汽车EPS系统的混杂控制充分反映了汽车EPS系统的工作状况,优化了EPS系统的功能和控制效果,增强了转向操纵的安全性,提高了EPS电动机的工作效率和节能环保能力.  相似文献   

7.
程启明 《自动化仪表》2001,22(11):44-47
研制了由工业控制计算机、信号采集卡等组成的隧道炉控制系统,其采用双模控制、模糊PID等控制方法。该系统具有测控点数多、控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操作界面友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活化炉和加热炉的结构特点;阐述了硬件总体设计及系统功能;论述了双模FuZZy控制规则在慢变化、纯滞后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动态建模及其双模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已提出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模型难于控制, 提出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进行PEMFC系统动态建模, 同时为实现对PEMFC系统输出电压的控制, 采用了基于模糊规则切换的模糊逻辑控制器(FLC)和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PID)相结合的双模控制方式. 仿真结果证明该动态模型易于控制, 能够反映出PEMFC系统的动态输出特性, 而且验证了基于模糊规则切换的双模控制能够有效抑制扰动, 改善PEMFC系统的动态输出特性, 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有助于对PEMFC系统的输出性能分析以及实时控制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加热炉温控制系统的滞后特性,提出了基于组态技术实现的Bang-Bang及PID双模控制方法,实现对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的快速响应和精确控制。通过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  相似文献   

11.
PID和Fuzzy控制相结合的分段复合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熊钰杉  徐群 《计算机仿真》2006,23(6):296-298,318
采用常规PID控制很难实现对大滞后、非线性等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被控对象的良好控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该文针对一个非线性二阶系统设计出PID和模糊控制相结合的分段复合控制器,该控制器不需要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由于在整个控制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既继承了常规PID控制无静差、静态稳定性好的特点,同时又兼有模糊控制适应能力强、动态性能好的优势.通过MATLAB仿真实验表明,该分段复合控制器能够满足二阶非线性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并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串联系统广义预测自校正控制器(CSGPC)。通过求取两组丢番图方程,优化串联系统的多步预测控制目标函数获得控制律,并针对飞行控制系统的纵向通道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验证了这种控制方案的优良性能。串联系统是一种复杂的控制系统,存在于工业过程以及航空航天过程中。因此将预测控制推广到串联系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飞行控制系统中应用预测控制理论提供了一种先进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一种由神经元和静态解耦网络相结合的针对火电厂球磨机现场总线控制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将此控制方案应用于火电厂球磨机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论证了该种控制方案在FCS控制系统中的可行性,并详细阐述了该控制方案在FCS上位监控级和现场级的实现方法和过程。从实时仿真和现场运行的结果看,该种控制方案在FCS中实现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可拓控制的离散变结构系统的组合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晨  陈希平 《计算机仿真》2007,24(2):130-133
提出了一种新的离散变结构系统组合控制策略和一种改进的变速趋近律.众所周知,由于变结构控制系统中存在高频抖振,这一现象限制了变结构控制方法在各种工程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新的离散变结构系统组合控制策略的目的是使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正常运动从而系统的鲁棒性得以提高.对于滑动模态的到达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的变速趋近率、指数趋近率和可拓控制的组合控制策略.这种新的控制策略能有效地削弱抖振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最后通过将传统组合控制策略与所提出的组合控制策略仿真比较,其结果表明新的组合控制策略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模糊复合控制律对飞机防滑刹车系统性能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采用传统控制律的飞机防滑刹车系统鲁棒性差、机轮易在低速段出现严重打滑甚至脱胎现象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控制律——模糊复合控制律;并在matlab6.5/simulink环境下,对采用这两种控制律的飞机防滑刹车系统分别进行了仿真研究;将两种情况下的结合系数和滑移率仿真曲线在同一坐标系下给出,结合曲线对两种情况下的刹车系统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模糊复合控制律的刹车系统鲁棒性增强,刹车效率提高,明显克服了因采用传统控制律而引起的诸多缺点。  相似文献   

16.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调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电压解耦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介绍了以SVPWM算法为核心的矢量控制系统。文章详细分析了电压解耦矢量控制理论和整个控制系统的仿真框图,并在Matlab/Simulink中对该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建模。在完成整个控制系统的搭建后分别就控制系统、系统调速及突加、突减负载转矩进行了多组仿真实验,并对实验波形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系统的静、动态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煤气回收系统存在回收效率低、烟气大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煤气回收系统预测控制策略,运用神经网络自适应预测控制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对某钢厂转炉煤气回收系统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自适应预测炉口煤气涌出量的误差为-5~5 L/h,预测效果较为理想。实际应用表明,采用神经网络自适应预测控制后,煤气平均回收率达到97.5 m3/t,达到了节能降耗、成本低、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多变量系统模糊解耦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象模型难以确定的系统,采用经典控制方法难以实现解耦控制,作者应用模糊控制理论,研究了一种无需对象模型的模糊解耦自适应控制方法。本文介绍了这一方法,导出实现模糊解耦自适应控制的充要条件,并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一个性能良好的模糊控制系统的关键是它的模糊控制查询表。文章在详尽分析典型的模糊控制系统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采用布尔关联规则挖掘技术,从人工操作记录数据库中直接挖掘模糊控制查询表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防空导弹垂直发射姿态调转时的快速性要求,研究了快速姿态调转的控制问题.首先基于一类多输入多输出高阶非线性系统的Teminal(终态)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对垂直发射防空导弹的滚动和俯仰、偏航通道所呈现的非线性、强耦合性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一种新型滑模控制器.控制器设计方案消除了滑模控制的到达阶段,系统的初始状态始终保持在滑模面上,确保了系统的全局鲁棒性和稳定性,且能在有限且可控时间内使跟踪误差趋近于零.最后通过数字仿真验证了系统在不确定因素情况下具有强鲁棒性和适应性,可用于防空导弹短时间姿态调转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