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水介质旋流器分选粗煤泥的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新型水介质旋流器的特点、大锥角单锥段水介质旋流器与改进型锥段结构新型水介质旋流器分选粗煤泥对比试验结果和新型水介质旋流器用于兴无选煤厂粗煤泥分选的工业实践。对新型水介旋流器的分选下限、调整灵活性、分选效果进行了工业测评,测评结果表明,新型水介质旋流器分选>0.5mm粒级的不完善度I=0.16,分选0.25~0.5mm粒级不完善度I=0.18,分选>0.25mm粒级数量效率94%,分选下限可达0.125mm。上述工业测评结果表明,新型水介质旋流器是一种高效的粗煤泥分选设备。  相似文献   

2.
以西曲8#粗煤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了水介质旋流器的结构参数;测定了优化后的水介质旋流器的分选效果;对比了优化后的水介质旋流器和干扰床分选机对西曲8#粗煤泥的分选效果,得出水介质旋流器在较高密度下分选效果较好,可能偏差为0.147,数量效率为90.84%。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煤泥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机理,探索磁铁矿粉粒度对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效果的影响,试验选用了同种粒度不同含量的磁铁矿粉对煤泥重介质进行了分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粒度为-0.045 mm、含量在90%时的磁铁矿粉能够达到最好的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效果,丰富调控手段,在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外部同轴配置励磁线圈形成电磁场,通过改变磁场位置、磁场强度研究磁场特性与入料压力、悬浮液密度、安装角度等操作条件协同作用下3 mm粗煤泥的分选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改变常规操作参数的方法相比,应优先改变磁场强度来调整煤泥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效果。通过施加磁场优化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效果,揭示了其操作参数与磁场特性的协同作用规律,充分发掘了磁场在煤泥重介质旋流器上的应用潜力,为丰富旋流器调控策略、提高选煤厂机械自动化水平提出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重介质旋流器选煤的分选精度,分析了原煤密度组成、粒度组成、给煤量大小及稳定性和原煤泥化性质等方面对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入选原煤密度组成的变化及给煤量不稳定,会引起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密度的波动,降低分选效率;原煤的粒度越细,分选效果越差,细颗粒的实际分选密度通常高于粗颗粒的实际分选密度。给煤量超过额定量时,旋流器分选效率和精煤产率降低。原煤易泥化时,显著恶化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山东某锂辉石矿石选矿厂1 200 t/d重介质分选流程,以原浮选和重介分选数据为基础,结合破碎后的原矿浮沉试验结果,对重介质分选—浮选联合分选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锂辉石矿石采用重介质分选是可行的;原矿中主要有价矿物为锂辉石和钽铌锰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长石和云母等;新型NTMC500-350/400-T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效果明显提升,在分选密度2.90 g/cm3、精矿Li2O品位4.30%时,改进后的X型旋流器的精矿Li2O回收率比Y型的约高7.00%;改进后的重介质分选工艺在第一段分选密度2.80 t/m3、第二段分选密度3.15 t/m3时,得到Li2O品位5.20%的化工级锂精矿;将重介质中矿给入浮选流程再处理,重介质分选—浮选联合工艺最终得到精矿产率35.46%、Li2O品位5.20%、Li2O回收率83.43%的分选指标。该工艺减少了浮选工艺入磨矿量,降低了运行成本高和原矿损失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和两段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效果,以公乌素选煤厂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和两段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为研究对象,完成了两种旋流器入选原煤、精煤、中煤、矸石的采样,并通过筛分、浮沉试验,系统地对比了入料中各粒级煤的分选效果,研究结果将对两种旋流器的分选效果和机理有一个量化、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重介质旋流器结构参数调整与分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原理及结构参数的论述 ,介绍了重介质旋流器结构参数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重介质悬浮液的稳定性和流动性是影响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效果的两个相互矛盾的因素。为探寻悬浮液性质对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效果的影响,通过测量悬浮液密度变化和零时表观黏度,研究了不同煤泥含量对悬浮液稳定性和流动性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室重介质旋流器分选试验。结果表明:重介质悬浮液的煤泥含量是影响悬浮液稳定性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同一悬浮液密度下,煤泥含量越高,悬浮液密度下降越慢,其稳定性越好;不同密度的悬浮液达到稳定所需的煤泥含量不同,悬浮液密度越高,达到稳定所需的煤泥量越少。重介质悬浮液的煤泥含量对其流动性的影响效果与稳定性相反,悬浮液密度越大、煤泥含量越高,则黏度越大、流动性越差。实验室重介质旋流器分选试验表明,在悬浮液密度为1.50 g/cm3的条件下,当煤泥含量为20%时,错配物含量最低,其分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粗煤泥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述了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的理论基础,通过实验室试验对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粗煤泥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煤泥重介质旋流器是一种分选精度高(可能偏差仅为0.057)的粗煤泥分选设备。文章提出了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在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孙华峰 《中国煤炭》2012,38(6):80-84
介绍了矸石易泥化高灰原煤重介质分选的技术基础,制作了新型旋流器的试验模型,试验研究取得了理想的分选效果,探索了矸石易泥化高灰原煤重介质分选工艺的工业应用可行性。利用FLUENT软件对新型旋流器的速度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流场的数值模拟观察了重介质旋流器的理论分选过程,为旋流器参数优化、结构改进提供了经济高效的途径,揭示了矸石易泥化高灰原煤分选旋流器能够实现高效分选的机理,从而为旋流器的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根据重介质旋流器的实际应用情况 ,对重介质旋流器进行开发设计 ,提高了重介质旋流器实际应用中的分选效果和寿命。  相似文献   

13.
针对-8 mm+1 mm锰矿石分选工艺及设备不尽完善导致的分选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回收精矿工艺。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内部流场及分离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和 试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入口速度区间内,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的流场比较稳定,切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均随着入口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适当增大入口速度,有利于锰矿石的分选。通过预测重介质悬浮液 密度场分布,获取了旋流场流动特征,为流场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分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压给料重介质三产品旋流选矿工艺可以实现精矿与脉石的有效分选,分选效率显著提高。二段旋流器悬浮液密度为 2.6 g/cm3、压力为0.08 MPa时,精矿产率为36.00%。Mn在原矿中的品位为28.25%,分选后所得精矿中Mn品位达44.58%,回收率高达56.81%。本工艺较好地实现了难分选锰矿石的有效回收。 关键词 锰矿分选|三产品重介旋流器|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影响石板选煤发电厂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效果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阐述了进行技术改造所采取的相应措施。技术改造前后的对比试验表明,改造后的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精度得到提高,分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杜焕铜  师文虎 《选煤技术》2012,(6):42-44,48
在总结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原理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分选效果的因素,并指出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煤质情况选用合适的重介质旋流器,同时应通过优化设备各参数提高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16.
湍流是影响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的因素之一。通过分析得出 :湍流对旋流器的工作产生影响 ,较高的湍流强度将降低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效果 ,同时也减少了对器壁的磨损  相似文献   

17.
同煤大地选煤厂采用的常规大直径有压给料双产品重介质旋流器,达不到分选偏差EP不高于0.054 kg/L,数量效率不低于92.67%的分选要求,通过对重介质旋流器的结构优化,旋流器直径300 mm,长度960 mm,采用45 mm方形入口,模拟确定入料动力压力0.021 MPa,并对分选效果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D33-T214型二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效果,详细分析了影响旋流器分选效果的若干因素以及实际操作使用经验。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选煤厂的煤泥处理现状和粗煤泥分选精煤灰分高的问题,提出煤泥浓缩旋流组用于粗煤泥分选的工艺技术。介绍了煤泥浓缩旋流器组的分选粗煤泥的原理,对比分析了煤泥重介质旋流器组和煤泥浓缩旋流器组的优缺点。对该选煤厂煤泥重介旋流器组和精煤泥浓缩旋流器组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煤泥浓缩旋流器组底流中+0.25 mm粒级灰分由27.41%降为8.51%,而溢流灰分高达44.31%;煤泥重介旋流器组中+0.25 mm的粗煤泥溢流精煤灰分由入料的25.32%降至22.27%,只降低了3.05个百分点,说明煤泥浓缩旋流器组对于分选+0.25 mm粗颗粒煤泥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某选煤厂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技术参数,对比分析了2个系统中重介质旋流器的入料及产品的粒度和密度组成,并计算了系统重介旋流器分选的可能偏差EP。结果表明:2个系统的重介质旋流器入料的粒度和密度组成相似,而分选结果有所差异,2个系统的EP值分别为0.052 5,0.051 5,1#系统分选效果比2#系统分选效果差,其原因是1#系统入料压力大,造成实际分选密度提高和悬浮液密度不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