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贮藏期冷却滩羊肉煮制后挥发性气味物质的变化,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结合电子鼻技术对0~4℃不同贮藏期(0、2、4、6、8、10 d)冷却滩羊肉煮制后产生的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测定,并从宏观角度对挥发性气味物质的气味强度进行分析.最终共检测到38种挥发性气味物质,包括醛类19种、醇类11种、酮类4种、酸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2种形态上类似的延命草属植物在挥发性物质的组成与相对含量上的不同。方法以Plectranthus tomentosa(碰碰香)和Plectranthus sp.(未定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分析叶片的挥发性成分,再使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通过NIST谱库检索,从Plectranthus tomentosa中初步鉴定出高匹配成分39个,占所有检出峰总相对含量的81.78%;从Plectranthus sp.中鉴定高匹配成分41个,占所有检出峰总相对含量的80.62%。挥发性物质中包含3个高含量成分,分别为柠檬烯、乙酸龙脑酯、石竹烯。这2种植物包含25种共有成分,同时其挥发性物质也存在差异,Plectranthus tomentosa中包含13种特异性成分,而Plectranthus sp.中包含16种。结论本研究为2种延命草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质联用(GC-MS)分析新疆地区沙枣蜜、油菜蜜、葵花蜜以及棉花蜂蜜4 种单花蜜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39 份样品共检测出144 种挥发性成分;芳樟醇、2-(1,1- 二甲基)- 环己醇和联苯为沙枣蜜的特征性挥发组分;雪松醇为油菜蜜的特征性挥发物质;4- 萜品醇、9-(3,3- 二甲基- 环氧乙烷-2- 烷基)-2,7- 二甲基- 九碳-2,6- 二烯醇、2- 莰烯、1- 甲基-4- 异丙烯基苯、桃金娘烯醇、α,α,4- 三甲基-2,4- 环己二烯-1- 甲醇、α- 萜品醇为葵花蜜的特征性挥发物质,其中4- 萜品醇是葵花蜜最显著的特征性挥发物质;3- 苯基丙烯醛、3- 苯基-2- 丙烯醇为棉花蜜的特征性挥发组分。  相似文献   

4.
米茶焙炒挥发性气味的形成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籼米为原料,经浸润、焙炒等工序制得米茶。采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研究焙炒过程中米茶挥发性成分的形成,为揭示谷物饮料的香气形成提供理论参考。大米的挥发性气味物质主要是己醛、壬醛等醛类,右旋萜二烯、酯类及烷烃类,随着焙炒时间的延长,挥发性物质种类和浓度逐渐丰富,米茶挥发性物质组成以醛、烷烃和杂环类为主,兼有较大比例醇、酯和酮类。焙炒米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2-戊基呋喃、2-戊基吡啶和3-乙基-2,5-二甲基吡嗪等杂环物质。建立的基于电子鼻传感器的米茶香气成分预测模型具有很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来分析、鉴定鱼肉中的气味成分。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共检出25种成分,确定20种成分,其中以羰基化合物和醇类为主。相对含量比较多的有1-辛烯-3醇、2,5-辛二酮、2,4-己二烯醇、2-壬烯醇等。  相似文献   

6.
牡蛎在冻藏过程中气味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磁力搅拌加热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牡蛎的气味物质在冻藏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在冻藏过程中,随冻藏时间延长相对百分含量增加的气味物质有乙醇、二甲基硫、1-丁醇、1-戊烯-3-醇、二甲基二硫、2-戊烯醛、2-庚烯醛、1-庚醇和2,3-辛二酮;随冻藏时间延长相对百分含量减少的气味物质有3-己烯-1-醇、4-戊烯醛、1-辛烯-3-醇、3-辛酮、2-壬烯醛和2-十二烯醛。   相似文献   

7.
以食用油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50/30 um DVB/CAR/PDMS纤维头测定其中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从被鉴定的7种食用油中确定293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醇类、酯类、烷类、酮类、腈类等物质。其中,醛、醇、酯类挥发性物质种类较多,醛类49种,醇类29种,酯类29种。醛类物质的百分含量最大,为30%。被鉴定的各食用油香味组成成分类似,其中醛类化合物在各种食用油中均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8.
鱼肉制品美味且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目前我国鱼肉原料及加工制品种类众多,其风味受到普遍关注,目前多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和电子鼻等技术研究此加工过程的特征气味物质成分变化。不同的加工方式对鱼肉中的特征气味物质具有不同影响,该文章综述多种淡水鱼和海水鱼挥发性风味及其特征气味物质,同时从热加工、发酵、腌制等不同加工方法的角度探讨其对同一或不同种鱼类风味形成的研究,另外比较分析了多种鱼肉加工前后的特征气味物质变化,进而为引导风味优良的鱼肉制品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奶味香精是现代食品工业非常重要且应用非常广泛的添加剂之一,不同类型牛奶香精的气味差异仅靠色谱技术和人工感官鉴别比较困难。为了建立奶味香精的气味指纹分析鉴别方法,本文以天然牛奶香精、复配牛奶香精、酶解奶油香精和实验室制牛奶香精为样品,分析了样品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和气味指纹信息,比较了市面上常见几种奶味香精的气味差异,建立了基于气味指纹技术的奶味香精香料的鉴别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气味指纹技术能准确区分和鉴别奶味香精的气味差别,识别效果显著。天然牛奶香精与实验室制牛奶香精在主要特征风味物质方面的相似度较高,复配牛奶香精的整体气味则和其他样品差异较大,分析数据表明天然牛奶香精的香味可能是酶解奶油产物经过进一步处理和修饰得到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进一步利用GC/MS法对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鉴定出鲫鱼体中的挥发性物质共有23种,且不同鱼体部分其挥发性成分的种类与含量不同,其中鱼鳞、鱼皮、鱼鳃主要挥发性物质为3-甲基-1-丁醇、己醛、辛醇,而鱼肉内挥发性组分较多,1-辛烯-3醇为主要挥发性组分,其余为C4~C8的醇类,为开发新型鱼类脱腥加工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鲫鱼体中挥发性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进一步利用GC/MS法对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鉴定出鲫鱼体中的挥发性物质共有23种,且不同鱼体部分其挥发性成分的种类与含量不同,其中鱼鳞、鱼皮、鱼鳃主要挥发性物质为3-甲基-1-丁醇、己醛、辛醇,而鱼肉内挥发性组分较多,1-辛烯-3醇为主要挥发性组分,其余为C4~C8的醇类,为开发新型鱼类脱腥加工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SPME-GC-MS)技术从鲜荸荠和削皮煮20 min、削皮蒸20 min、带皮煮30 min、带皮蒸30 min荸荠样品中鉴定出110种挥发性物质。主成分分析和风味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带皮蒸荸荠风味最佳。气味活度值分析结果表明,新鲜荸荠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E, E)-2, 4-壬二烯醛和反式-2-癸烯醛,四种典型蒸煮加工荸荠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有壬醛、癸醛、十二醛、苯乙醛、2-十一烯醛,带皮蒸荸荠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最高。该研究结果为荸荠加工和食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烤制时间对新疆烤羊腿表层和内层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烤制时间分别为0.5、1、1.5、2、2.5、3 h的烤羊腿表层和内层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烤羊腿表层和内层分别检测出64 种和55 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烃类、醇类、醛类、杂环类、酮类、酯类和酸类.随着烤制的进行,烤...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鲜肉及发酵10、30、50?d酸肉的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探究传统发酵酸肉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4个时期的肉样中共检出10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32种、酸类2种、醇类11种、醛类16种、酮类3种、碳氢化合物29种及其他类化合物13种;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  相似文献   

15.
为了鉴定芥末油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提取了市售4种芥末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所得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与鉴定。采用质谱、保留指数和标准品进行定性,共鉴定出1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最多,为6种;4种芥末油中共有的成分是二硫化碳、烯丙基氯、异硫氰酸环丙酯、异硫氰酸甲酯、异硫氰酸烯丙酯和硫氰酸烯丙酯。采用邻二氯苯为内标对4种芥末油进行了定量,其中含量较高的有异硫氰酸烯丙酯(7487.01~22025.36μg/g样品)、硫氰酸烯丙酯(1074.69~4013.81μg/g样品)、异硫氰酸环丙酯(21.24~49.74μg/g样品)、硫氰酸甲酯(5.80~19.77μg/g样品)等。在鉴定出的成分中,由异硫氰酸烯丙酯转化或降解的产物有硫氰酸烯丙酯、异氰酸烯丙酯、二硫化碳和二烯丙基硫醚。  相似文献   

16.
采用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在四种萃取温度(45、50、60、70℃)下萃取40 min,以不分流或分流两种模式,分流模式下包括1:1、3:1、5:1、10:1四种分流比,分别对茶酒挥发性物质进行萃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建立适用于茶酒挥发性物质萃取分析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分流模式较适用于...  相似文献   

17.
不同解冻时间对冰鲜牡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冰鲜牡蛎中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鉴定出的冰鲜牡蛎的挥发性物质共有39种,主要挥发性物质有己醛、1-辛烯-3-醇、3-辛酮等;进一步研究不同解冻时间,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变化表明,随着解冻时间的延长,挥发性物质中醛酮类相对含量减少,胺类相对含量增加,其他化合物也增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物流运输前后液态乳质量。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和吹扫捕集法分析液态乳制品中挥发性成分,检测牛奶中的氯仿和脂质降解程度。结果液态乳制品样品中有7种挥发性成分具有指示作用,主要是醛和酮;使用顶空分析能够量化氯仿污染物,脂肪分解的程度可以通过测量游离脂肪酸来量化。结论脂肪酸酶解产物可作为液态乳制品物流过程质量控制的生物标志物,固相微萃取的灵敏度和重现性满足液态乳制品物流过程的质量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新疆大盘鸡挥发性风味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新疆大盘鸡中的特征风味成分,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和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大盘鸡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共鉴定出8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烃类23种、醛类20种、醇类15种、酮类4种、酸类3种、酯类8种、杂环及其他化合物12种。其中,醛类和杂环类化合物对大盘鸡特征香气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敏 《食品工业科技》2010,(01):134-137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甘肃主产冬瓜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66种物质。结果显示,冬瓜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烯、烷烃、醇类物质。其中醛类物质共15种,烯烃类18种,烷烃类7种,醇类11种,各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的26.66%、6.78%、5.54%、5.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