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城市河道污染治理工作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这对解决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起到了极大作用.而在实施城市河道污染治理时,水生态修复技术得到了普遍运用.基于此,本文以城市河道污染治理现状和水生态修复概念为出发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水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市河道污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林业在生态建设中有着积极作用。随着生态环境不断而恶化,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我国对生态建设重视度不断提升,将生态建设作为我国主要发展战略,并确定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科学发展观念。文章中以生态林业建设为重点,对林业技术推广重要性、意义、问题、措施展开系统性分析,以期为加快生态建设进程提供参考。林业建设是促进生态恢复的关键和基础保障,而林业发展质量与林业技术水平间联系紧密,应重视创新推广手段,维护现有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促进我国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在自然保护及社会发展中重点研究的内容及方向,为此在实际中必须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及各项理念进行透彻理解,研究对于现今城市来说其所需要的生态建设内容。文章从现今城市生态的现状入手,找出了在实际中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所存在的不足及需要进行改良的部分,通过对我国现今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研究来全方位、全角度的剖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分析如何从思想、规划、执行等方面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进而保证其效果可以满足现今城市持续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成为已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提出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分析研究。通过分析环境监测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性,得出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考虑到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执行力不够、环境监测技术落后、生态环境监测机制不健全以及环境监测人员专业水平不足等问题,通过加大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力度、创新环境监测技术、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制、机制和培养专业的环境监测人员,提出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发展策略,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大部分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农村.如在粤北山区,由于人们对河道治理的意识淡薄、投入资金较少且保护不足,导致河道出现生态失衡、河道淤塞和水环境劣化等诸多问题.当前,切实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保障农村河道健康,保护山区生态平衡,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各个行业都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要树立绿色发展观,实施多样化的环境污染治理方案,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好地落实。本文就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积极探索了相应的治理途径,并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自身居住的环境提出更高要求。生态城市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城市生态建设是城市的核心,是城市未来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构想越来越被人们接受,一个城市良好的生态是城市重要的优势资源,生态城市的建设关系到城市建设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城市未来导向,只有全面做好生态规划,才能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城市建设。文章主要通过对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的阐述,进一步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基本原则和措施,以此全面促进我国城市生态建设与发展,使人们居住生活的城市能与大自然生态和谐共处,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林业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林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森林资源的短缺和不均衡、生态环境恶化和破坏、林业产业发展滞后等.因此,有必要明确林业生态建设的意义,探讨林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的资源占有量少,尤其是近些年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自然环境及资源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水土流失现象的持续加剧是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最直接的体现,面对着这种生态恶化的现象,我国的政府职能部门不断采取措施,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治理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承受能力,不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希望能够有效遏制我国水土流失的恶劣现象,提升我国的水土保持能力。文章对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创新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思考,希望能够为水土保持的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借鉴,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是非常快的,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中对生态问题也非常重视,这样能够更好的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态建设能够得到提高。生态城市在规划内容方面存在着很大不同,同时对我国的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也要进行改善,这样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对存在的问题找到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迫使水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加快推进云南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同时探索适宜云南地区发展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及在云南省试点建设的实践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对于云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现阶段我国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环境治理模式的滞后造成了这一局面。文章从当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工作现状,分析了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及给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策略进行解析,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环境治理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河道整治的根本,围绕水土保持工作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河道生态建设至关重要。水土流失对于河道的影响更为巨大,只有使水土保持工作治理建立在整体流域环境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才能够在保持整个流域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上改善河道的生态。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存在大量的环境污染现象,给河道治理中的环境保护带来极大的困难。文章首先对生态设计理念的基本含义进行分析研究,接下来对我国现阶段河道治理工程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最后对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改善城市河道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面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以及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减污降碳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也是建设我国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积极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研究了新时期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践策略,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建设的绿色发展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和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并确立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高度关注。文章主要论述了铜鼓县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所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的重要地位不断突出,基于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河道治理模式,在恢复河道水环境生态方面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但还需加强对恢复河道水环境措施的把控,以促进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推广。本文主要对河道水环境治理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的意义及方法等进行阐述,希望对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的顺利推进起到积极的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河道堤防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对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治理模式及性能情况加以研究,对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环境现状予以探析,然后对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治理的完善方法实行探究,旨在做好河道治理工程的生态治理工作,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迫在眉睫的大事。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影响,并提出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城市水环境压力与日俱增,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大量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随意排放出去,严重污染了城市水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环境和水污染检测工作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对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检测部门要重视对水环境的检测,控制好污染问题,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水环境及水污染检测技术进行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