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葵花籽油、橄榄油和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CT)为载体油相,以吐温80(Tween 80)和酪蛋白酸钠(SC)为乳化剂,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紫檀芪纳米乳液(pterostilbene nanoemulsions,PTSNE)。研究了油相种类和质量分数、乳化剂类型和质量分数以及添加助乳化剂(甘油)对PTSNE粒径大小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环境因素p H(39)、热处理(40100℃,60 min)和离子强度(0500 mmol/L Na Cl,0500 mmol/L CaCl2)对PTSNE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载体油相制备的PTSNE粒径大小为:葵花籽油≈橄榄油>MCT,随着油相质量分数升高达到20%时,粒径变大,且储藏稳定性变差。不同乳化剂制备的PTSNE粒径大小为:Tween 809)、热处理(4090℃,60 min)和离子强度(0500 mmol/L Na Cl,0500 mmol/L CaCl2)环境下均有良好的稳定性;在100℃保温60 min时,其粒径增大了约50 nm。SC制备的PTSNE具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但在其等电点(p H≈4.6)附近和高离子强度(≥50 mmol/L CaCl2)环境下出现明显的液滴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2.
以3,5-二甲氧基苄溴和对硝基苯甲醛为原料,经Witting-Hornor反应、还原、重氮化、水解得到目标物,以53·9%的总产率合成了天然多功能抗氧化剂紫檀芪,并对目标物的结构采用IR、1H NMR和EI-MS进行了表征。此合成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杨丽  许为东  陈晨  周伟 《中国粮油学报》2023,38(12):106-113
紫檀芪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疏水性天然产物,因低溶解度和光不稳定性而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pH驱动法制备了具岩藻多糖涂层的小麦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确定了小麦醇溶蛋白与岩藻多糖的最优质量比为8:1,以该纳米颗粒为载体包封了紫檀芪,确定了紫檀芪与小麦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最优质量比为1:10,最终制得的紫檀芪-小麦醇溶蛋白-岩藻多糖纳米颗粒呈近似球形,粒径为122.34±1.08 nm,PDI为0.188±0.001,Zeta电位为-27.73±0.44 mV,包封率为94.09±1.60%,载药率为8.36±0.14%,在pH为3.0~8.0的溶液和NaCl浓度为0~20 mmol/L的溶液中具良好的稳定性,长期储存稳定性良好,光照稳定性显著强于游离的紫檀芪;红外实验表明小麦醇溶蛋白、紫檀芪、岩藻多糖三者之间主要通过静电吸引、氢键和疏水作用结合。HepG2细胞的MTT实验和凋亡实验表明,与游离紫檀芪相比,紫檀芪-小麦醇溶蛋白-岩藻多糖纳米颗粒具有显著提高的体外抗肝癌活性。  相似文献   

4.
纳米硒生物利用度高且研究发现它是毒性最小的硒补充剂。纳米硒具有抗氧化、抗菌功能,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作为癌症预防剂。然而纳米硒在水溶液中容易聚集失活,限制它的生物活性。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纳米硒的活性和稳定性成为当前纳米硒的研究热点之一。具有抗氧化性、生物黏附性、无毒性的多糖可作为某些抗菌、抗氧化或营养因子的载体,形成活性复合材料,与纳米硒复合能够有效地增强纳米硒的稳定性,降低硒和多糖应用的局限性。本文综述了当前多糖和纳米硒复合的方法、多糖-纳米硒复合物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并且探讨了多糖-纳米硒复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应用趋势,为多糖-纳米硒复合物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拓宽铁强化剂在食品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本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为原料对其进行碱热预处理(pH 12,85℃,30 min)后,与FeSO4反应制备纳米复合物。结果表明,预热处理后大豆分离蛋白(alkali-heat-treated soybean protein isolate,HSPI)可与适当浓度的FeSO4反应形成稳定分散的纳米复合物(Fe-HSPI),该过程受反应pH值影响。随着反应pH值的升高,Fe-HSPI的尺度改变,颜色逐渐加深;不同pH值下制备的Fe-HSPI均具有较好的消化稳定性,经模拟胃肠消化后仍保持蛋白与Fe2+的结合,有利于避免游离铁对胃肠道的刺激。其中,pH7下制备的纳米复合物(Fe-HSPIpH7)均一性较好(多分散系数<0.2),且消化后的可溶性铁含量超过80%,具有良好的吸收利用潜力。Fe-HSPIpH7中,Fe2+与HSPI的结合会引起HSPI肽链折叠并形成二硫键维持稳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大豆分离蛋白和多糖复合物制备反应及其产物的乳化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在60℃,79%相对湿度的条件下两种大分子通过Maillard反应进行共价键合,其产物具有比大豆分离蛋白更高的对油/水乳状液的乳化能力。结果表明,复合物在pH3.0以及pH10时保持好的乳化活性,并且在高温、高盐条件下乳化活性进一步提高。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了大分子复合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白藜芦醇与紫檀芪抗氧化活性差异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白藜芦醇(反式)与其衍生物紫檀芪的抗氧化活性差异的内在原因,对两种物质的氧化机理进行研究。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pH值、富集时间对氧化过程的影响,采用薄层长光程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方法原位监测氧化产物的形成。结果表明:紫檀芪在油性碳糊电极表面上的吸附富集作用远强于白藜芦醇;两者的初始氧化都发生在对位羟基上,通过一电子一质子传递步骤生成苯氧自由基中间体;紫檀芪自由基中间体易于耦合迅速转化为二聚体产物,而白藜芦醇自由基在碱性介质中需经历较难进行的中间双键断裂途径,转化为可溶性小分子产物。紫檀芪较强的亲脂性引起的富集作用以及氧化中间体的快速二聚化,是其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以两类植物球蛋白:豌豆分离蛋白(PPI)和大豆分离蛋白(SPI)为材料制备荷载姜黄素蛋白纳米复合物,并探究荷载前后蛋白所制备乳液的物理和氧化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PPI和SPI在pH 3.0和pH 7.0下荷载前后蛋白纳米颗粒粒径没有明显变化。pH 7.0时两蛋白姜黄素荷载量均高于pH 3.0,各pH下SPI荷载量要高于PPI。表面疏水性的显著降低与荧光淬灭现象发生表明形成两种蛋白纳米复合物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相互作用,同时在两pH下,PPI比SPI荧光蓝移趋势更明显且有效淬灭常数也更大,即更易形成复合物。与原蛋白相比,荷载后各蛋白颗粒所制备乳液乳化活性有少许降低,同时pH 3.0时各蛋白颗粒乳化活性要高于pH 7.0。各乳液生成初级氧化产物脂质氢过氧化物浓度的变化趋势与生成次级氧化产物TBARS相类似,均为荷载姜黄素后各乳液氧化水平加速,同时pH 3.0时各类型乳液油滴氧化程度均高于pH 7.0。  相似文献   

9.
以虾青素(AST)为芯材,通过分子自组装的方式构建虾青素聚集体与酪蛋白(Cas)载体结合,成功制得虾青素H聚体-酪蛋白纳米复合物(H-ACNs)和虾青素J聚体-酪蛋白纳米复合物(J-ACNs).利用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载药量(LC)和包封率(EE)...  相似文献   

10.
大豆肽钙复合物的溶解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大豆肽钙复合物的溶解稳定性,以大豆多肽为原料制备大豆肽钙复合物,分析了50mg/mL浓度下肽钙溶液在离心前后的固形物含量与多肽含量,以及析出沉淀的组成成分,最后研究了超高温瞬时灭菌处理对不同浓度肽钙溶液凝胶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多肽所制备的肽钙复合物溶解稳定性有显著差异;BML-Ca在500mg/mL浓度下仍然为澄清溶液状态;在经过杀菌处理后,300~500mg/mL浓度下均产生了凝胶现象。因此,大豆肽钙复合物BML-Ca更加适合制备口服液产品的要求,最适的溶解浓度在200~300mg/mL。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紫檀芪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血脂的影响及对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调节。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Ⅱ型糖尿病组、紫檀芪低剂量组、紫檀芪中剂量组、紫檀芪高剂量组。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脂各项,WST-1法检测血清中SOD活性,TBA法检测MDA含量,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组织中PPARγ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Ⅱ型糖尿病组大鼠TG、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升高(p0.05)。与Ⅱ型糖尿病组相比,紫檀芪低、中、高剂量组TG降低;紫檀芪低、中剂量组TC、LDL-C降低,SOD升高,MDA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Ⅱ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中PPARγ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紫檀芪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脂肪组织中PPARγm RNA蛋白表达量较Ⅱ型糖尿病组显著增加。因此,紫檀芪可以改善Ⅱ型糖尿病的血脂紊乱并调节氧化应激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PARγ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大豆蛋白纳米纤维的结构形成和扩宽铁强化剂的食品工业应用,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为原料,通过5 h的酸热处理制备纳米纤维(soy protein isolate fibrils,Fib SPI),系统研究纤维形成前后蛋白结构的变化,并进一步制备铁纳米颗粒(iron nanoparticles,Fe NPs),探究Fib SPI对铁的稳态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酸热处理过程中,SPI产生大量的β-折叠结构,其与硫磺素T结合,显示出增强的荧光强度;此外,7S组分先发生降解,利于纤维成核形成,随后11S逐渐被水解,促进纤维生长;同时水解产生大量的小肽组分,提高了产物的还原力。研究进一步利用Fib SPI递送铁纳米颗粒(Fe NPs),发现与原始SPI相比,铁纳米颗粒可在Fib SPI原位形成胶体稳定的铁-大豆蛋白纳米纤维复合物(Fe FibSPI),并以Fe(II)形式存在,其对乳液体系色泽及稳定性的影响较硫酸亚铁或氯化铁小。该研究可为构建新型植物基铁强化剂递送体系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3.
在过硫酸铵的引发下,以α-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单体原料,采用自由基接枝共聚合的方法在氨基表面修饰可反应性SiO2纳米微粒(RNS-A)表面进行了接枝聚合,制备了RNS-A与MAMBA纳米复合物鞣剂.此纳米复合物鞣剂主鞣山羊白湿皮增厚46%.  相似文献   

14.
茶多糖-纳米硒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以茶多糖为模板制备纳米硒的可行性,以云南大叶种绿茶、红茶、普洱茶和福鼎大白白茶、英红九号黄茶、岭头单丛乌龙茶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茶叶粗多糖,比较其得率和多糖、蛋白质组成,并以各茶类粗多糖为模板制备纳米硒,采用动态光散射和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分析其平均水合直径、总光强、Zeta电位和多分散系数,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其颗粒大小、形貌和分布特性,并对稳定性最佳的茶多糖-纳米硒,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其硒浓度,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其与模板的结合。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茶类的粗多糖均有稳定纳米硒的作用,但以普洱茶粗多糖作用最强,所构建的纳米硒直径最小(75 nm)、静电稳定性最高(Zeta电位-53 mV)、分布最集中(多分散系数0.11),主要通过-OH、-NH2、-C=O等基团以非共价键与纳米硒结合。  相似文献   

15.
磷脂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加速试验和室温留样考察试验,对磷指复合物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磷脂复合和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稳定性较好的蛋白基Pickering乳液,实验采用pH循环法以绿豆蛋白和乳清蛋白为原料制备双蛋白纳米颗粒并进行表征,进一步以此为基质制备Pickering乳液,并对Pickering乳液微观结构、粒径及流变学等进行表征,同时探讨了乳液的加工稳定性。结果:获得了粒径为100~250 nm的蛋白纳米颗粒;其制备的Pickering乳液为水包油型,且具有良好稳定性;与单一蛋白纳米颗粒乳液比较,双蛋白纳米颗粒乳液的乳化特性及其本身的稳定性有所提高。乳液的流变学说明乳液出现了剪切稀化现象,形成了凝胶网络结构。随着双蛋白中乳清蛋白比例的增加,乳液粒径减小,稳定性增加。因此,双蛋白制备的纳米颗粒Pickering乳液理化性质得到改善。研究结果可为混合蛋白构建稳定的乳液体系及活性成分的递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多酚类化合物因为其独特的生物活性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多酚类化合物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蛋白质和多糖制备的纳米复合物将多酚类物质包埋起来,不仅可以克服多酚水溶性差、易降解、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保留多酚原有的生物活性,而且可以实现多酚类物质的缓释。对纳米复合物的4种制备方法、表征手段以及颗粒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多酚类物质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18.
19.
蛋白-多糖共价复合是一种有效改善蛋白质功能性质的方法,近十年来,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对大豆蛋白-瓜尔豆胶复合物的乳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复合物的乳化活性都比原大豆蛋白有所提高,在碱性、高温条件下乳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20.
大豆蛋白-瓜尔豆胶复合物乳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蛋白-多糖共价复合是一种有效改善蛋白质功能性质的方法,近十年来,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对大豆蛋白-瓜尔豆胶复合物的乳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复合物的乳化活性都比原大豆蛋白有所提高,在碱性、高温条件下乳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