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建筑能源消耗总量的增加和人们舒适性需求的不断提升,探讨合理的被动式技术策略,有效地提升建筑室内舒适度,降低建筑能耗尤为重要。以齐鲁创新谷某高层办公综合体为例,基于地域性气候与建筑功能分析,从规划布局、建筑形体设计、热缓冲空间设计和遮阳一体化设计4个层面探讨适用于寒冷地区高层综合体建筑的被动式设计策略,并借助计算机模拟软件对设计策略进行了定量化分析,选择最佳方案,探讨既满足建筑功能空间需求,又可改善建筑室内外舒适性和降低能耗的设计策略。结果表明:分离式布局和曲线形体有效改善了建筑场地微气候;加入热缓冲空间后建筑单位面积能耗降低约14%;遮阳一体化策略有效改善了室内光环境品质,降低了南向办公空间单位面积制冷能耗约45%。  相似文献   

2.
金虹  陈凯  邵腾  金雨蒙 《建筑学报》2015,1(2):74-77
以气候适应性、环境舒适性、经济最优化、技术可行性为原则,运用一系列应对极寒气候的低技术措施对内蒙扎兰屯卧牛河镇新型住宅进行设计研究与实践,并从室内热环境、建筑能耗、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自然通风设计有助于减少建筑能耗,改善室内舒适性和室内空气品质。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福州地区的气候特点,在方案总体规划和体块设计中,合理地确定建筑的朝向、平面形状、空间布局、外观形体,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技术达到建筑防热除湿、通风降温的要求,提升室内舒适性的同时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建筑节能,探讨适宜的自然通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建筑能耗的基本情况,提出改善住宅室内热环境是最基本的节能措施,并对住宅的主要空间与建筑节能设计进行了探讨,归纳总结了住宅的五种节能途径,以期为住户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5.
选取北京市某既有办公建筑被动式改造项目,研究该被动式建筑当前室内热环境和空气品质现状,以及各分项能耗之间的关系。针对该被动式建筑能耗系统的运行和使用情况,综合考虑影响室内舒适性的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合理性结论和建议,为寒冷地区被动式办公建筑的室内舒适性优化调节提供方法借鉴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通风可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减少建筑能耗,并能保证一定的热舒适性。理论分析了自然通风热压作用下某大学建于20世纪30年代大礼堂的通风量、通风路径和人体热舒适性情况。结果表明,热压作用下的中和面高度变化较小,气流流向稳定,在非极端气候下,通风量大,室内的热舒适性及空气品质良好。一些经典建筑的设计理念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依然能够为现代节能建筑所参考。  相似文献   

7.
徐欣  朱能  田喆  丁研 《暖通空调》2012,42(7):22-26,48
确定室内计算参数应综合考虑舒适性和节能。依据热舒适理论计算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热舒适区范围,并讨论了风速、相对湿度等参数对舒适区范围的影响;利用建筑能耗计算软件分析了室内计算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通过调研了解了目前室内计算参数的实际应用情况;建议冬季供暖室内计算温度范围定为18~24℃,而对于舒适性空调,则建议根据建筑对热舒适的需求,分级给出室内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办公建筑不仅能耗大、而且舒适度低的缺点,笔者提出了通过对建筑本体的遮阳、屋顶、墙体、窗体及建筑中庭空间等缓冲层策略的设计来改善办公建筑内部微气候,建立建筑与周围气候之间的缓冲区域,降低各种气候条件的变化对于室内空间的影响,营造舒适的办公建筑环境。  相似文献   

9.
以较低的能耗获得良好的室内热舒适环境是建筑设计的目的之一。本文结合武汉建设大厦综合改造的设计实践,根据武汉市气候特征,提出基于建筑气候适应性的被动式设计策略,进而利用CFD、PKPM模拟等方法评定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的效果,探索一套基于计算机分析模拟技术的实践性较强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及结合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为建筑师在今后方案设计阶段提供一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0.
侯书新  郝学军  李锐 《山西建筑》2012,38(27):140-142
分析了美术馆美术作品与室内热湿环境的关系,针对美术馆类大空间建筑空调设计与室内热湿环境的特殊性,提出美术馆空调设计标准应参照舒适工艺性空调进行设计,既要考虑人体的舒适性,又要满足美术作品的要求,使空调系统具备室内温湿度同时控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气候地区的住宅建筑设计需求,探讨建筑空间及形式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运用生态气候学理念,从建筑学角度阐述不同气候地区的室内舒适性解决策略,试图在经济、功能、形式、美学、地域文化与气候诸要素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半围合式建筑庭院作为建筑室内与室外的缓冲空间,在寒冷地区可以创建较为温和的微气候,维持建筑热环境的相对稳定,同时为人们提供开放自然舒适的室外交流与活动空间。以地处寒冷地区的典型半围合式庭院建筑为例,通过实地测量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基于室外气候要素的半围合式庭院空间风环境适宜性空间尺度,采用风速、空气龄等风环境评价指标来模拟评价庭院不同空间尺度与比例条件下的舒适度与建筑性能。研究成果可为寒冷地区建筑半围合式庭院空间设计提供空间价值尺度参考,探讨通过可持续性设计的方法对半围合式庭院空间进行优化设计来提高室外空间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3.
借助计算机建筑物理环境模拟技术,以深圳地区某高层、超高层办公园区为例,从地域性气候条件、室外风环境、室外太阳辐射分布、室内光环境、室内热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环境的量化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有设计方案提出相应优化策略,从而提升建筑舒适性和环境适应性,同时保证将建筑能耗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模拟分析的结果对夏热冬暖地区的其他类似工程项目有一定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龙卫飞 《广州建筑》2023,(5):129-132
建筑气候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为适用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本文针对广州地区的建筑气候进行研究,通过建筑的遮阳、隔热、防排水等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尽可能提高广州地区建筑的舒适性。建筑气候适用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数值模拟研究和实际案例研究等。建筑气候适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物理环境、建筑热舒适性、建筑节能等方面。本文结合广州地区传统建筑与当地气候条件的典型案例,加上新技术、新设备等的合理利用,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的舒适性、降低了建筑的能耗,为广州地区建筑的现代化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室内舒适需求水平与建筑供暖空调能耗大小密切相关,为此既有建筑差异化的室内热舒适需求现状,是零能耗建筑室内热环境设计的重要依据。本文调查寒冷地区-西安既有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和热舒适水平现状,归纳室内热环境差异化特征,剖析居民热适应机理,提出热舒适度分级依据。结果表明既有集中供暖商品住宅、分散采暖拆迁安置住宅、农村分散间歇采暖住宅的室内热湿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居民对差异化的室内热环境具有热适应能力,主观心理适应以及着装、活动量等行为调节是热适应的重要方式;经济条件和建筑采暖方式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热舒适度分级的重要依据;既有居住建筑现存在三级不同的热舒适度水平,舒适温度区间分别为19. 2~22. 7℃,14. 8~20. 6℃,9. 4~13. 9℃。  相似文献   

16.
刘艳峰     
关于降低建筑能耗的技术路径 建筑能耗本质上是为了营造一个有别于室外气候条件的室内舒适环境,需要提供一定的热量,来维持这种室内外温度差的平衡状态.因此,能耗由建筑产生,但由暖通空调设备系统承担.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说节能要被动优先、主动补充.  相似文献   

17.
夏热冬冷地区人体热舒适气候适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冬、夏季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进行大样本测试和统计,以问卷方式调查了居民的基本情况,以ASHRAE的7级热感觉标度对居民的热感觉主观反应进行了调查统计.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该地区冬、夏季的热中性温度与期望温度.建立了夏热冬冷地区热舒适气候的适应性模型,确立了室内舒适温度与室外空气温度之间的相互适应关系.将适应性舒适温度作为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在改善室内热舒适度的同时,可显著地降低建筑设备能耗.  相似文献   

18.
借助CFD软件对公共建筑典型房间在仅开启空调和空调风扇同时开启两种应用策略下室内热舒适情况的比对,获得在保证室内热舒适的情况下室内温度的提升幅度,在此基础上,针对夏热冬暖地区典型代表城市,利用能耗分析软件计算这两种空调应用策略下的建筑能耗变化情况,总结出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空调与风扇同时开启在室内热舒适和建筑能耗降低方面的优势,为该地区公共建筑的空调设计和使用提供数据支持和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子江 《工业建筑》2013,43(4):165-167
舒适是室内热环境设计的基础,节能建筑的热舒适性也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以湖北工程学院科技楼为例,通过合理总体布局及建筑设计,选用节能型建筑材料,保证围护结构的热工要求,尽量减少建筑能耗,获得了理想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过渡空间"作为建筑室内外环境转换的空间形式从生理心理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民居建筑为了适应地域气候、文化,提出了丰富的空间模式系统。新疆吐鲁番气候条件、绿洲分布等对建筑空间布局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探究极端气候下不同空间模式对室内热舒适影响作用规律,采用物理环境实测结合现场问卷方法对夏季室内热环境进行量化研究,提出适用于极端炎热气候的民居空间调节模式,并通过IES数值模拟方法对建筑室外环境影响室内环境的调控优化策略进行讨论,从而为极端气候区民居建筑发展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