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河道生态护岸设计中的底泥固化技术中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床淤积和河道黑臭现象是当前崇明部分中小河道面临的主要问题。选择上海市崇明区港沿镇60 m独立河道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底泥固化/稳定化的技术理论,进行了崇明河道护岸生态中试工程。根据河岸现状,以固化后的河道底泥和边坡土壤为原料,以《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2013)中的堤防工程标准进行砌筑,在近岸河床底部采用置石或建筑废料堆砌加固,护岸砌筑使用建材式生态砖和轻质生态砖,护坡土层原位固化后栽种植物,最终达到了稳定边坡土壤、美化河道环境和恢复河道生态的目标。工程分析表明,该中试工程的护岸在90 d内结构稳定安全,浸出毒性符合国家标准。河道水pH值保持为弱碱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河岸周围自然生态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2.
刘品祯 《山西化工》2022,(4):171-172
污染底泥修复是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重要部分,底泥投加药剂修复技术可以解决底泥黑臭问题。重金属因不能降解、生态风险性等特征受到广泛关注。硝酸钙是应用较多的底泥原位修复药剂,投加药剂时向上覆水体异常释放,现有研究对重金属迁移行为变化缺乏系统了解。综述河湖底泥重金属污染研究,介绍城市河道底泥种技能树污染治理技术措施,分析黑臭底泥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与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刘敏  左倬  王嘉伟 《净水技术》2021,40(12):97-106
通过物理结构修复、水质生态净化、生物群落恢复3个方面系统性地总结上海市在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相关生态修复技术及要点.目前,上海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物理结构修复主要涉及河道平面调整、断面设置、微地形塑造、生态护岸建设、硬质护岸改造等技术;水质生态净化技术主要包括生态浮床技术、微生物净化技术、曝气增氧技术及其他新型的集成技术;生物群落恢复技术主要涉及陆域生态措施、水生植物恢复构建、水生植物投放等相关措施.文中旨在全面总结各类技术的同时概括其技术要点,为构建完善的黑臭水体治理体系、规范上海市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方案设计、巩固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成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生态护岸在城市河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道生态修复是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个重要环节,着重讨论了其中河道护岸的修复方法。鉴于以往人们修筑硬质护岸给城市环境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提倡进行生态护岸的建设.将生态护岸的建设以常水位为界线划分成两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几种最为实用和简便的方法,并着重讨论了坡岸植被的恢复。希望唤起人们对城市河道护岸生态修复的重视,并为其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当前,城市河道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河道污染治理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环节。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因具有安全、经济、能耗低等优势逐渐成为河道治理中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重点关注了生态浮床、河岸缓冲带、人工湿地等技术,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研究了城镇河道治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从生态清淤、人工增氧、生态净化和生态护岸技术等方面,系统综述了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思路和技术,通过进一步的优化,可形成适合于城市黑臭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通过改善河道生态营造"水清、岸绿"的和谐生活环境,各地区应因河制宜,制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果明显的治理技术对污染河道水质进行改善与修复,"生态悬床"技术就是其中之一。文中结合公司承建的"普陀区外浜等8条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成功案例浅谈河道生态悬床的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8.
《广东化工》2021,48(5)
针对观景苑内浜的黑臭水体,创新性地采用了软围隔河道内截污技术,辅以MBR膜生物反应器岸上强化技术、河道原位反应器生态修复技术和底泥疏浚技术对水体进行治理。运行结果显示河道水COD削减率28%~69%,氨氮削减率高达90%~97%,总磷削减率78%~87%。彻底消除了观景苑内浜的重度黑臭,将水质提升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GB3838-2002)。观景苑内浜治理工程投资107.40万元,年运行费用约10.22万元。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道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其中河道底泥沉淀问题较为突出.在河道底泥治理过程中,常会用到底泥疏浚这一物理方法进行处理,但传统的河道底泥疏浚技术及处理方法,在含泥率和重金属含量方面的要求较低,导致河道底泥实际的治理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提出了河道底泥环保疏浚技术及处理措施,对传统的底泥疏浚技术及其处理...  相似文献   

10.
高生杰 《四川水泥》2022,(1):142-143
河道治理与生态环境、防洪、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河道治理必须坚持生态原则、远近结合原则和规划一致的原则,切忌随心所欲,不求实际。本文从河道治理现状分析,指出河道治理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修复河道的形态;治理修复河床;有效防治污染;紧跟技术发展,实现数字化管理,以期对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健勇 《四川水泥》2023,(9):101-103
部分中小河流治理仅侧重于防洪稳定性,缺乏对两岸生态环境的防护,采取粗放的方式进行护岸施工,导致生态环境受损。在某中小规模河流岸坡工程中,采用了装配式植草混凝土护岸技术,科学制备植草混凝土并用于护岸施工。实践表明:在河流岸坡工程中,嵌固式通孔正六边形护岸结构的抗冲刷性能良好,同时结构形式简单,拼装便捷,是较好的装配式植草混凝土护岸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迅猛发展,矿山开采、冶炼及农业生产等活动逐渐增加,向环境排放的重金属Cd含量也逐年增多。湖泊沉积物作为“储蓄库”,其Cd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河湖底泥中富集的Cd在水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易重新释放入水体,被水生生物体吸收利用,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目前,我国河流湖泊底泥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Cd污染,且在部分底泥中Cd已成为污染最严重的重金属,对重金属Cd污染底泥的处理与处置已刻不容缓。因此,文中综述了我国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Cd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依次介绍了Cd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治理技术研发进展及不同修复方法的机理与应用,并对湖泊重金属Cd污染底泥治理技术前景进行了展望,拟为湖泊重金属Cd污染底泥修复提供技术参考:(1)研究如何系统地统计分析Cd污染底泥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规定不同底泥环境中Cd的规范值十分必要;(2)碳基吸附剂的再生及可分离性等问题有待解决;(3)开展植物修复Cd污染底泥的中试试验及规模应用有利于底泥修复技术的研究;(4)选择合适有效的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相结合对沉积物Cd进行控制和修复,可能是未来治理湖泊底泥Cd污染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受污染河湖的疏浚底泥特征和现有快速脱水干化技术的优缺点,在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中结合传统的化学辅助脱水法和真空预压法的特点,提出一种自由水渗透法的污染底泥快速干化新工艺。该工艺应用于太湖竺山湾疏浚底泥干化示范工程,疏浚干化90 d后,整体承载力达到40 k Pa,造价低于传统的地基处理技术,且不改变土的原有性质。  相似文献   

14.
李松 《净水技术》2020,39(z1):276-282
打破城市公共空间对陆域空间和水域空间的人为隔离,思考城市河流生态治理困境的出路,探寻城市空间的复合功能及协同作用,构建水陆空间融合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城市公共空间的科学统筹和合理利用是实现土地功能复合,解决城市河流治理困境的基础;城市空间规划布局中应突出河流主导城市生态环境肌理的骨干作用,恢复河网生态廊道功能,构建公共开放空间与河流空间的融合,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实现功能复合;扩大河流三维空间,增加空间多样性,提升滨水空间开放性,通过协同实现功能的均衡;河流空间设计需重点关注城市河网平面形态、河流断面的空间布局、护岸的生态化处理和改造、河流时空演变等关键要素,打破水域和陆域的人为界限,形成水陆空间交融区;应用多自然型河道生态修复、近自然的河道建造、半自然化生态防洪等技术,达到护岸的生态化处理效果,提高岸坡的生态通透性;通过实现河流空间的开放,为河床提供有限动态变化空间和随时间演变的空间,有利于发挥城市河流系统生态廊道的作用,带动城市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浦东新区中小河道为例,从生态护坡技术和水质生态修复技术两方面,探讨中小河道的生态修复,为中小河道水环境整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周颖 《辽宁化工》2020,49(9):1128-1131
内源污染是当今水环境治理亟待解决的重难点问题之一。目前,内源污染常用的控制技术包括底泥疏浚、原位覆盖、引水冲污、化学修复、水生动植物修复、微生物菌剂以及多种技术联用等。本文以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3种技术为例,对比分析国内外常用治理内源污染的技术,讨论了各类底泥修复技术措施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最后,分析了当下内源污染控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朱明石 《广东化工》2013,(13):135-136
对河流系统及河流生态修复进行了探讨,对不同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归类分析。简要介绍了水域生态修复技术:曝气增氧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水生生物群落恢复技术、生态浮岛技术;河流水岸交错带生态修复技术:河流水陆交错带植被修复技术、河流水陆交错带微生物修复技术、生态护岸技术;河流沿岸带生态修复技术:河流沿岸土壤生态修复技术、河流沿岸植物修复技术等。  相似文献   

18.
曾德芳 《天津化工》2021,(1):109-112
河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中传统单一生态浮岛或曝气技术的净化效果均具有一定局限性,为充分发挥两者对河道水体的净化效果,本文将太阳能曝气设备与生态浮岛相结合,构成复氧型生态浮岛,用于修复河道水环境.通过对比筛选出再力花和水生美人蕉作为浮岛植物.经过三组平行实验,结果表明复氧型生态浮岛对TP、氨氮、COD的去除率净化效果远优于单...  相似文献   

19.
吕振国 《清洗世界》2024,(2):153-155
随着我国快速的城市化发展步伐,城市河道环境作为城市化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性逐渐突显,且城市河道对提升市民生活水平以及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存在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国内河道环境治理现状以及目前常用治理方法和修复原则,结合廊坊市某渠生态修复项目来分析研究河道治理及修复措施,以期为我国城市河道环境生态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阳主排洪渠是海沧区新阳工业区的主要河道,外连马銮湾海域,2018年前水体污染严重,部分河段底泥上浮、发黑发臭,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及城市生态平衡。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是一项长久性的系统工程,本次黑臭水体治理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思路,主要包括:截污工程、清淤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在完成排口截污、清除河道底泥以改善现有水质现状的条件下,建设生态修复工程重构河道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平衡及水体自净能力。以新阳主排洪渠综合整治为例,探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