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典坤  杨显 《净水技术》2022,41(2):34-39,110
2016年以来,太湖水体总磷(TP)浓度上升且在2017年暴发大面积蓝藻,严重威胁了太湖水环境安全。2020年“引江济太”新建工程———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和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正式启用,将在已投入使用的望虞河引水工程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进出太湖水量,为改善太湖水环境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文中通过建立太湖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并分析“引江济太”新建工程中,太湖梅梁湾在不同季节盛行风下TP和总氮(TN)的迁移扩散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夏半季与冬半季盛行风向作用下,不同引排量水对梅梁湾水域TP和TN的浓度影响与分布趋势存在差异性,当引排水量增加时,区域水体水质提升。  相似文献   

2.
崔正龙  郝敬力  陈龙  兰月 《硅酸盐通报》2015,34(11):3267-3270
试验以不同环境、不同再生粗骨料置换率为变量对C30再生混凝土抵抗干燥收缩裂缝性能进行了基础性试验研究,并与普通混凝土试件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RH60%)相同条件下,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随着干燥环境温度的提高,自由干燥收缩长度变化率逐渐加大;在相同干燥温度条件下,随着再生粗骨料置换率的增加,混凝土自由干燥收缩率也会加大;在环境相对湿度(RH60%)相同条件下,混凝土的干燥温度越高,早期干燥收缩裂缝产生的龄期就越早;在混凝土干燥温度相同条件下,再生粗骨料置换率越大,早期干燥收缩裂缝产生的龄期就越早,再生粗骨料的置换率对再生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3.
建立两种规模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模型,依托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对上进上出和上进下出的水流方式分别进行了模拟。采用虚拟示踪粒子的方法,追踪水流在湿地内的停留时间,从而计算出不同条件下湿地的水力效率,通过水力效率的计算结果分析进出水方式对不同规模湿地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进出水口位置对湿地水力效率的影响程度σ与湿地长深比n有关,n越大,则σ越小,湿地水力学特性受进出水口位置的影响程度越小。因此,在工程应用中调整进出水方式应适度进行,过度优化可能导致工程造价和施工难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在模拟海底多孔介质的实验条件下,研究了质量分数同为0.05%的不同种类的添加剂SDS、THF、TBAB对CO2置换天然气水合物的影响,与纯水体系的对比发现,在此质量分数下TBAB置换率最高,SDS次之,THF置换率低于纯水。同时研究了质量分数分别为0.05%和0.03%的SDS添加剂对置换速率的影响。研究了在模拟海底盐度的情况下,置换反应受到阻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疏浚水流扰动作用下的河道底泥污染物释放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湖泊疏浚时,由机械扰动水流造成的底泥再悬浮污染物释放作用十分明显。通过循环长直水槽试验,研究了水动力学条件对底泥污染物内源释放效应的影响。分别在上覆水体静止和流动情况下,分析了水体CODcr,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体的自净作用在动水条件下显著增强。动态水流通过减小底泥一水界面浓度边界层厚度和破坏底泥一水界面底泥表面结构,增大底泥污染物释放速率和通量。底泥CODcr释放量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减小。但是在水深较浅时,波浪会破坏底泥表层结构,引起底泥污染物的再悬浮释放。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底泥污染物释放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迂回减小,底泥内部污染物向泥一水界面的扩散维持了底泥内源释放效应。  相似文献   

6.
江宁玉 《磷肥与复肥》2008,23(2):18-18,27
过磷酸钙w(H2O)13%~15%,黏度大,易结块.在无于燥装置条件下,直接将块状过磷酸钙粉碎成6 mm以下粉状难度大.进出料所配用的皮带输送机下托辊易积料,掉肥多.因此,我们将原粉碎机传动系统和进出料口进行了改造,既提高了破碎质量,又减少了返料率.  相似文献   

7.
崔正龙  兰月 《硅酸盐通报》2015,34(5):1412-1416
试验以不同强度砂浆粗骨料、不同砂浆粗骨料置换率为变量对C30再生混凝土强度及干燥收缩耐久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砂浆再生粗骨料置换率的增加,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能降低;当砂浆再生粗骨料置换率相同时随着砂浆再生粗骨料强度的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也有所降低;当采用同一种强度等级砂浆再生粗骨料时,随着砂浆粗骨料置换率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也会降低,特别是采用低强度砂浆再生粗骨料且置换率为100%时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更为明显;当采用同一种强度等级砂浆再生粗骨料时,随着砂浆粗骨料置换率的增加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长度变化率也会变大;在相同砂浆再生粗骨料置换率的条件下砂浆粗骨料强度越低,吸水率越大,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长度变化率也会变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氧气湿法酸浸技术对内蒙霍格旗低品位难选硫化铜矿进行了浸铜试验,以纯氧作氧化剂,氯离子为催化剂,在密闭条件下,硫酸浸出Cu^2+,经铁屑还原制备出海绵铜。考察了矿石粒度、酸用量、固液比、温度、三氯化用铁量对铜浸出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浸出工艺条件,在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下,铜的浸出率达到98%;浸出液除杂后,采用还原铁粉置换,考察了置换时间、pH、温度和还原铁粉用量对铜单质生成的影响,在最佳置换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的海绵铜含量为80.1%。工艺采用闭路循环,可充分利用资源,反应时间缩短,反应温度降低,且克服了火法炼铜中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为硫化铜矿的湿法冶炼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蒲鲁兰分子中引入乙酰基,可制备各种置换度(D·s)的蒲鲁兰酯。改进了蒲鲁兰在水及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能,扩大了制品的使用。本文选用较合理的工艺,控制反应的必要条件,确保反应前后分子的骨架不发生变化。反应是以醋酐为乙酰化剂;吡啶为溶剂和催化剂;PS—1为溶剂和助溶剂;制备了收得率高达98%的不同置换度乙酰化蒲鲁兰。找出了置换度和醋酐实际用量与理论用量比的关系。可以由控制醋酐量来控制置换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在试验条件下对置换度稍有影响,但不显著。分子量对置换度也有影响,在同一条件下,分子量高的比分子量低的蒲鲁兰乙酰化要困难些,置换度也相应低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浓硫酸废液处理成本高或设备投入大的问题,本文采用扩散渗析法来回收脱漆浓硫酸废液中的硫酸。考察了酸/水流速及酸/水流量比对硫酸回收率和铁离子、COD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水流量比值均为1的条件下,随着酸/水流速的增大,硫酸回收率呈下降趋势,铁离子和COD的截留率整体呈上升的趋势;在进酸量保持一定的条件下,随着酸/水流量比值的降低,酸回收率则呈上升趋势,而铁离子和COD的截留率均呈下降趋势。在酸/水流量比为12︰20的条件下,硫酸的回收率为88.93%,铁离子和COD的截留率分别为85.84%和77.72%。该法可回收得到浓度40%左右的硫酸,可用于酸洗除锈或其他需要硫酸的地方,残液的酸度约为5%~8%,可直接用石灰中和来处理,可以大幅降低石灰用量和废渣填埋量。  相似文献   

11.
以东太湖吴江应急水源地为对象,应用MIKE 21水动力水质模型,以水体置换率为特征参数,以水质优化为目的,对水库涵闸调度规则进行研究。结合库区实际气象水文条件,在分析三种基础调度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动态调度方案,并根据最不利条件对其进行检验分析。最终,综合考虑水质优化、控藻和运行成本,制定出一套全年调度方案,为吴江应急水源地水库的调度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特大型炼焦煤选煤厂——潘集选煤厂工业性试验基础数据为案例,对重介质悬浮液的循环过程进行定量描述,其中包括磁性物、煤泥(非磁性物)、水体各自的循环。并采用循环系数和时间置换系数这2项指标,分别以动态和静态的条件来描述磁性物、煤泥、水体的循环状况。  相似文献   

13.
对凤眼莲生态型河道进行室内模型试验,以3种(A、B和C)不同种植圈形式将其框束于流动水体中,分析不同条件下凤眼莲的水质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凤眼莲净化效果明显,其用于生态型河道建设可行,但需考虑营养所需,并于适合时间打捞,以防有机体腐烂造成二次污染。从流体力学角度分析,凤眼莲的种植改变了原先水体结构,3种种植方式中C对水流影响最大,不利于凤眼莲净化效果的体现,而A和B方式相比之下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乙二胺四乙酸和聚环氧琥珀酸对污泥中铅的萃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公司废水处理池中的污泥为研究材料,分别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和聚环氧琥珀酸(PE-SA)作为萃取剂,研究了它们在不同pH、萃取剂浓度、搅拌时间下Pb的萃取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EDTA对Pb萃取率为83.32%;而PESA对Pb萃取率达到92.36%。PESA不含有氮、磷,不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是环境友好的水溶性聚合物。  相似文献   

15.
在化工、冶金、染料等工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其排放的含有大量重金属的污染物会流入到水体中,或进入到土壤中,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因此,定期开展针对工业区密集的农村的土壤及地下水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及污染源的监测十分必要,不仅能及时了解当地水体环境、土壤环境具体状况,还可根据监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6.
将天然气水合物中的CH4置换为CO2水合物是未来能源生产和温室气体控制的一种创新方法,但通常条件下CO2对水合物中CH4的置换效率较低,因此采用混合气联合降压强化置换的开采方法被提出。模拟(海底静水压力)在三轴应力约束状态下,通过注入固定比例[n(CO2)∶n(N2)=4∶1]的置换气体,研究降压强化置换过程中储层气相组分、CH4开采率与CO2封存率的变化。结果表明:CO2+N2联合降压强化置换法大幅度提高CH4水合物置换效率,CH4置换率相较于传统置换法的15.2%提升至35.22%,其中N2直接贡献率占8.66%。通过降压强化,显著增强分解后期阶段气体扩散效果,提高CH4开采率与CO2封存率,对提高水合物转换开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付中梦  郑宇  王杜  刘勇奇  巩勤学 《广州化工》2022,(21):62-63+148
以废旧锂电池正极片还原浸出液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铁粉加入系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铜沉淀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如下:铁粉加入系数1.2,反应时间70 min,反应温度70℃;在最佳条件下,还原浸出液中铜的沉淀率能达到95%以上,对铁粉置换沉铜后的液体采用硫化钠进一步沉淀铜可使铜含量降至2 mg/L。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炼铅厂铅锌烟灰为原料,采用盐酸浸取并以高锰酸钾氧化铁锰、锌粉置换镉铅铜两步法生产氯化锌的新方法。以锌浸出率最高、铅浸出率最低、铁锰镉铅铜除杂最彻底为考察目标,通过实验找到最佳工艺条件:40 g铅锌烟灰在由71 m L浓盐酸和130 m L水配制的混酸中在30℃条件下浸取50 min,然后加入高锰酸钾0.017 g在10℃条件下继续反应2 h,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锌粉0.15 g在40℃条件下反应50 min,过滤得到浓度为1.65 mol/L的氯化锌溶液。在上述工艺条件下锌的浸出率为95.4%。用制备的氯化锌溶液生产氧化锌,杂质含量满足GB/T 19589—2004《纳米氧化锌》一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已烯-1及辛烯-1生产中乙烯齐取合成低碳α-烯烃的置换工艺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置换反应的工艺流程及置换率的计算。分别讨论了以乙烯、乙烯和丁烯-1混合剂、丁烯-1作置换剂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0.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无机营养物大量进入水库、湖泊、海湾等封闭或半封闭,水流缓慢的水体,引起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大量繁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