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苦荞茶和褐藻膳食纤维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质构仪测定指标和感官评价研制一种苦荞冻凝胶食品。以产品凝胶强度和感官得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出苦荞冻的最佳配方和制作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褐藻膳食纤维粉1.8%,成型剂添加量1.1%,苦荞茶汤添加60%(浸提比为1∶60)。按照此配方制作的产品具有很好的苦荞风味,凝胶强度和感官评分最高,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3.
谷物营养与全谷物食品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入分析了谷物营养摄入的重要性和我国全谷物食品发展的现状,提出馒头等传统主食品是我国全谷物食品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的最佳载体,并对我国推进全谷物食品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蔗渣制备膳食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南方资源丰富的蔗渣为原料,经适当工艺加工制得的食用蔗渣纤维粉含有26.5×10-2纤维素、43×10-2半纤维素和19.5×10-2木质素,膨胀力与持水力分别是4.5ml/g与500×10-2,是一种良好的天然食用纤维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魔芋粉、卡拉胶、红茶粉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讨红茶果冻的最佳制作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卡拉胶和魔芋胶两者的配比为7∶3,总胶粉的添加量为0.8%,白砂糖添加量为14%,红茶粉添加量为0.2%,柠檬酸的添加量为0.12%,水浴15min得到浅褐色果冻,口感软滑爽脆,酸甜可口,且具有浓郁茶香味.  相似文献   

6.
粮油加工后的副产物中含有丰富的具有各种生理功效的活性物质,将其分离提纯出来,可以作为很好的功效成分应用于功能性食品中,这对提高粮油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以粮油副产物开发的低聚糖、功能性蛋白、植物烷醇、膳食纤维、异黄酮等功能性食品进行了综述,可供相关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的微生物多糖食品添加剂——热凝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和中新型的微生物多糖热凝胶(Curdlan)及其来源,结构,性质及生产,通过将它与其它一些水溶胶体比较,说明了它的溶液性质,凝胶性质及其独特之处,同时论及了热凝胶的商业可获性及安全性,展望了其在食品及其它领域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大豆功能性食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介绍了大豆中的营养保健成分及其功能特性,对大豆多肽、大豆低聚糖、大豆膳食纤维和大豆卵磷脂的生产工艺进行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为大豆的深加工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蛋白凝胶是一种水分含量高的三维蛋白网络,在食品、医药、工业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理化和生理特性,通过添加膳食纤维来改善凝胶质地的研究逐渐成为关注焦点。为了更好地了解膳食纤维-蛋白复合凝胶的研究进展,本文重点阐述膳食纤维的分类、结构和功能特性,总结膳食纤维对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解释其影响机制,对纤维-蛋白凝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概述,并提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可为纤维-蛋白凝胶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粮食与油脂》2016,(1):1-3
膳食纤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小麦麸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将麦麸膳食纤维应用到食品中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还可以降低成本,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简述麦麸膳食纤维对人体的保健功能,以及在面制品、肉制品、饮料和其他类食品中的应用研究,并介绍了麦麸膳食纤维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祁门红茶、GABA红茶、滇红等三种红茶特征挥发性成分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进行研究。气-质联用结果表明,共定性鉴定出78种已知挥发性成分,包括碳氢化合物、萜烯类、醇类、酯类、酮类、醛类、杂环化合物、酚类。三种红茶总挥发性物质种类数量相近,但其含量差异较大,其共有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芳樟醇、香叶醇、壬醛、水杨酸甲酯、氧化芳樟醇等。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挥发性成分可以区分GABA红茶、滇红、祁门红茶。经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12种差异挥发性成分,包括醋酸橙花酯、水杨酸甲酯、异龙脑、芳樟醇、柠檬醛等,其中醋酸橙花酯、柠檬醛在祁门红茶中含量最高,有助于形成祁门红茶的花果香型;异龙脑、芳樟醇在滇红中含量最高;芳樟醇、水杨酸甲酯在GABA红茶中含量较高,有利于形成GABA红茶鲜嫩花果香。本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客观地评价GABA红茶香气特征,阐明祁门红茶、GABA红茶、滇红香气品质差异及构建不同种类红茶风味品质鉴别图谱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Evaluation of black tea gel and its protection potential against UV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 this study, aqueous and alcoholic extracts of black tea were obtained. The black tea extracts were tested in vitro for their ultraviolet (UV) absorption profile. It was found that both extracts showed UV absorption and followed the same path based on the wavelength. Aqueous extract showed a stronger absorptivity per weight basis than the alcoholic extract of black tea. A peak was obtained between 250 and 300 nm. After 300 nm, UV absorption decreased fast towards 400 nm with a low absorptivity. The black tea aqueous extract was formulated as a gel with the help of a carbomer resin and tested in vivo in six subjects for evaluating its protection potential against the UV (200-400 nm) using an artificial UV source consisting of a high pressure metal halide discharge lamp. Based on erythema evaluation, it was found that erythema appeared after 4 h and reached a peak at 24 h on control site. On the contrary, no erythema was observed in any of the six subjects on black tea gel applied sites. Therefore, it was concluded that black tea gel protected the skin from a broad range UV (200-400 nm) radiation. The black tea gel can be safely applied in large amounts on large skin surfaces without any toxicological concern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分析斯里兰卡红碎茶与滇红碎茶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差异性,探明区分两地红碎茶差异的主要香气成分。方法 采用GC-MS法测定斯里兰卡红碎茶及滇红碎茶样品的香气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比较斯里兰卡红碎茶与滇红碎茶香气成分特征差异性,根据第一主成分贡献值大小,筛选出决定区分两地红碎茶差异的主要香气成分。结果 两地红碎茶样品共分析到香气化合物40种,以醛类、酮类、酯类、醇类为主,香气成分及含量相近,但略有差异。其中反-2-己烯醛、苯乙醇、香叶醇、壬醛香气成分滇红碎茶明显高于斯里兰卡红碎茶(高出80%以上),分别高出110.00%、108.73%、93.64%、84.91%,二氢猕猴桃内酯、吲哚香气成分滇红碎茶明显低于斯里兰卡红碎茶(50%以上),分别低至56.19%、52.38%。其中烯类香气成分滇红碎茶比斯里兰卡红碎茶高出最为明显,高出53.53%,吲哚类香气成分滇红碎茶比斯里兰卡红碎茶低出最为明显,低出52.48%。两类红碎茶中,水杨酸甲酯占比最高,在斯里兰卡红碎茶中最高可达26.60%,在滇红碎茶中最高可达29.79%。斯里兰卡红碎茶和滇红碎茶中,酯类和醇类含量最高,酯类在斯里兰卡红碎茶中最高可达34.38%,在滇红碎茶中最高可达35.69%,醇类在斯里兰卡红碎茶中最高可达32.48%,在滇红碎茶中最高可达34.84%。各香气成分中二氢猕猴桃内酯(C15)、反-戊酸-2-己烯酯(C29)最能代表斯里兰卡红碎茶香气特征,a-萜品醇(C30)、橙花醇(C40)最能代表滇红碎茶香气成分特征。结论 对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可明显区分斯里兰卡红碎茶与滇红碎茶特征。  相似文献   

14.
研究红茶水提物对大米淀粉糊化、流变、老化、晶体结构和微观结构等影响。结果表明,红茶水提物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 960.20、1 540.73μg/mL,红茶水提物含没食子酸、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脂、咖啡因。红茶水提物降低大米淀粉糊化焓值(ΔH),100∶20实验组相比于对照组降低了22.10%,红茶水提物降低淀粉凝胶强度,在扫描频率为55 rad/s时,100∶20实验组淀粉凝胶的G′相比于对照组降低了37.5%;红茶水提物抑制淀粉老化,抑制效果随着水提物浓度增加而增大,在老化1 d时,100∶20实验组的硬度值相比于对照组降低了33.81%,但抑制效果随老化时间延长而减弱,红茶水提物对淀粉凝胶的溶解度、膨胀度和晶体结构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总抗氧化、总还原力、淀粉水解曲线探讨茶多酚对黑色冲调粉抗氧化和消化特性的影响及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的添加使黑色冲调粉的指标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增强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力、总抗氧化,降低了淀粉水解率。当茶多酚添加量为0.040%时,黑色冲调粉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力的吸光度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增加了4.6%,0.58,8.83U/g,黑色冲调粉的淀粉水解率下降了24.98%。  相似文献   

16.
红茶红枣复合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红茶、红枣为原料进行发酵酿得保健酒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对生产工艺中红茶的浸提和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得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茶叶先用冷水浸提30min后,用90℃热水恒温浸提,红枣原汁软化后,用0.02%的果胶酶处理过滤,然后将红茶汁与红枣汁混合后于25℃恒温发酵8d~10d,陈酿3个月,最后酿制的复合茶酒色泽晶莹透亮,香味纯净优雅、口感柔和,回味绵长,是一种营养丰富、有多种保健功效的复合茶酒。  相似文献   

17.
绿奶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静  张男  徐昕 《饮料工业》2003,6(4):22-24
通过对茶粉的工艺条件确定,根据对活性成分、色度、溶解性、香气、滋味、价格等因素的分析,选择出最佳性能价格比的茶粉,在分析与研究现在生产工艺的基础下,复配出了性能好,价格低的稳定剂。确定了温度60—70℃,压力21MPa下均质,超高温灭菌(140℃,4s)的工艺条件。并通过反复实验确定了奶茶的配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利用夏秋红茶再加工制作冷泡茶的可行性和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利用纤维素酶处理夏秋红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筛选最佳酶解条件,测定处理前后红茶中主要化学成分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并对其冷泡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优化获得了夏秋红茶再加工的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2 kU/g,料液比为5:8(g:mL),处理时间为24h,处理温度为25℃。纤维素酶加工后茶叶中的主要滋味物质和风味物质含量以及冷泡性能等品质指标均有所提高。冷泡茶汤中的可溶性总糖含量由4.33%升高至9.35%,水浸出物含量由26.64%升高至35.73%。在挥发性风味物质方面,加工后茶叶中苯甲醇(芳香、果香)、苯乙醇(玫瑰花香、蜜香)和水杨酸甲酯(清香、花香)等特征香气物质的相对含量升高。冷泡性能方面,加工后的红茶水浸出物冷泡溶出大幅增加和可溶性总糖则可完全冷泡溶出,产品适于冷泡饮用。结论 本研究通过纤维素酶再加工提升夏秋红茶品质,制备冷泡茶,不仅能实现夏秋茶资源的充分利用,也为冷泡茶的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供应。  相似文献   

19.
复合发酵型黑糖红茶甜米酒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糯米、黑糖和红茶为主要原辅料,以甜酒曲和酿酒曲为发酵剂,研究复合发酵型黑糖红茶甜米酒发酵工艺,并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及响应面法优化黑糖红茶汤制备工艺及黑糖红茶甜米酒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黑糖红茶汤制备最优工艺条件为:黑糖添加量14%,红茶添加量6.5%,超声波功率180 W,浸提温度85 ℃,浸提时间12 min;黑糖红茶甜米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甜酒曲添加量0.4%、酿酒曲添加量0.25%、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3.0 d。经理化与卫生指标检测,发酵型黑糖红茶甜米酒品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该产品生产工艺简便,产品质量稳定,酒精度较传统糯米甜酒高,黑糖和红茶风味与香气突出,具有一定特色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