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典坤  杨显 《净水技术》2022,41(2):34-39,110
2016年以来,太湖水体总磷(TP)浓度上升且在2017年暴发大面积蓝藻,严重威胁了太湖水环境安全。2020年“引江济太”新建工程———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和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正式启用,将在已投入使用的望虞河引水工程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进出太湖水量,为改善太湖水环境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文中通过建立太湖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并分析“引江济太”新建工程中,太湖梅梁湾在不同季节盛行风下TP和总氮(TN)的迁移扩散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夏半季与冬半季盛行风向作用下,不同引排量水对梅梁湾水域TP和TN的浓度影响与分布趋势存在差异性,当引排水量增加时,区域水体水质提升。  相似文献   

2.
针对小型河湖区景观水存在的污染风险,该文考察了应用Green Origio生态处理系统来维系小型河湖区景观水水质、优化主要的常规水质指标及富营养化主要控制因素指标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流速为250到1 000 L/h之间,TP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提升至V类水;NH4+-N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从Ⅲ类水提升至Ⅰ类水.最终COD、TP和NH4+-N三种常规水质指标得到维系以及优化.  相似文献   

3.
天然有机物(NOM)在地表水中广泛存在,给饮用水处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针对太湖贡湖湾饮用水源,采用多种检测手段考察了某水厂现行工艺对太湖贡湖湾原水中有机物去除情况。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常规处理段对COD_(Mn)的去除率为48.8%,对DOC的去除率为29.5%,而深度处理段对COD_(Mn)去除率为13.7%,DOC为18.6%;预氯化去除有机物的效果非常明显,混凝、沉淀依然是去除有机物贡献率最大的阶段。整个工艺对络氨酸类蛋白有机物、色氨酸类蛋白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8.7%~75.8%、62.1%~77.8%。各有机物指标呈现一定的正相关,但未见明显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陶珺 《净水技术》2022,(S2):66-70
随着环境要求的提高,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也逐步提高。高效沉淀池与滤池组合工艺广泛作为深度处理设施应用于污水处理厂,以进一步去除生物处理较难去除的TP和SS等污染物。文中通过对某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设施稳定运行一年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高效沉淀池与滤池组合工艺对生物处理出水TP去除效果及出水水质情况。结果表明,生物处理出水TP年均值为0.135 mg/L,经过高效沉淀池与滤池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TP年均值为0.066 mg/L,TP去除率为79.53%。其中,高效沉淀池与滤池的TP去除率分别为50.75%和28.78%。同时,出水TP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Ⅰ类水和Ⅱ类水标准的天数分别为160 d和204 d,占比43.84%和55.89%,出水TP浓度数值的方差为0.017,水质较为稳定。当污水处理厂出水需要排入环境要求较高的水体,或者作为再生水回用有较高的水质要求时,可通过高效沉淀池“混合+絮凝+沉淀”将大部分溶解性正磷酸盐转化成含磷颗粒并去除大粒径颗粒,再通过滤池过滤去除小粒径颗粒,使污水处理厂实现出水TP超低排放。  相似文献   

5.
对2017年濮阳市南乐县各季度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县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较差,过境流域地表水水质低于《地表水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Ⅲ类水标准,地下水水质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Ⅲ类水标准,两类水体均不可直接用作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与此同时,该县土壤环境质量较好,典型污染物浓度均可达到或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15618-1995)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综合水质指数法对滴水湖水质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新龙 《净水技术》2012,31(2):66-71
正确认识和评价滴水湖水质的变化特征是进行水环境管理的前提。通过监测2006-2009年滴水湖水体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以及总磷(TP)等5种主要污染因子的月度变化,利用综合水质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比较评价。结果表明2006-2009年间滴水湖湖区整体水质已达到地表水IV类水标准(GB 3838—2002),水质状况有明显好转;有机污染物和总磷是滴水湖水体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7.
邛海水质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茜 《广州化工》2011,39(12):131-133
根据邛海四个监测点数据资料,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邛海水质进行了评价,对TN、TP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邛海湖整体水质为Ⅱ-Ⅲ类,四个监测点中以青龙寺、二水厂取水处水质为最好,海河口最差。邛海主要污染物是TN、TP,TN平均浓度在波动中有所上升,在2003~2010年间,由0.334 mg/L上升到0.463 mg/L,上升38.7%,但仍属于Ⅱ类水体;TP平均浓度在波动中保持不变,属于Ⅲ类水体。  相似文献   

8.
苏祥  王学华 《广东化工》2012,39(3):92-93
为解决太湖三山岛农村生活污水分散、面广、水质水量不稳定等问题,设计了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它通过潜流人工湿地与生态塘组合,其既与当地生态景观、观光农业相结合,又能实现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它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它是一种高效经济型污水处理组合工艺。  相似文献   

9.
以"康盛周庄旅游度假综合体项目二期景观水系"水质净化项目为例,利用"水生态净化系统"进行水体生态修复,对水质净化效果进行分析。景观水体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其主要水质指标(TP、TN、COD_(Mn)、NH_3-N)在施工期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Ⅴ类及以上标准;水生态净化系统稳定后水体主要水质指标(TP、TN、COD_(Mn)、NH_3-N)达Ⅳ类及以上标准,水体透明度达到0.8 m以上,能抵抗一定外源污染。本工程实施为房地产景观水体生态修复及长效保持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董蕾茜  史孟彬  齐超  鲍俊信 《净水技术》2021,40(7):141-146,170
缙云县某污水处理厂原出水水质执行一级A标准,现出水NH3-N和TP要求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CODCr和TN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3/2169—2018)中现有污水厂标准.在综合考虑用地条件、处理效果、建设工期和运行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将原生化池升级为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并...  相似文献   

11.
2017~2018年对广西某河流流域中小型养殖户污水排放情况和河流水质(7个采样点)进行调查和监测。流域养殖区断面TP、TN、COD以及浊度都显著的高于非养殖区(p0.05),5月和10月份各监测断面河水污染物的含量显著高于1月(p0.05)。总体而言,流域中上游水质污染物含量都较低,达到国家地表水II级标准,但中下游区域受养殖污水及部分生活污水影响,超出了国家标准V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河北省某河道的污染情况,确定采用运用多级AO与化学除磷的组合工艺进行治理,使河水水质明显改善。工程实践表明:出水中污染物CODCr、氨氮和TP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地表水水体标准。该河道的成功治理,可为黑臭水体治理提供技术借鉴和工程示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活性炭和天然沸石对污水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了两种填料对于尾水中主要污染指标COD、TP、NH_3-N不同的去除效果。在污水厂尾水5mg/L的NH_3-N浓度下,采用天然沸石处理,去除率超过90%。80 mg/L的COD浓度下采用活性炭处理,去除率超过85%。两种填料对于TP的去除效果均不高。在深度处理过程中可以采用先投加混凝剂的方式去除TP,天然沸石和活性炭连用的方式,有效达到将尾水从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的水质提高至地表水Ⅳ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14.
《江西化工》2021,37(2)
为了了解绵江上游水域的时空变换规律与农业面源污染的关系,选用2016~2018年全年奇数月绵江河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绵江河流域地表水污染时空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探究绵江河主要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绵江河的水质受TN、TP的影响较大,并且呈季节性变化,不存在重金属污染。在选取的2个监测点中只有瑞金新院点附近污染物超标较严重,不能达到规定的地表水Ⅱ类标准,但杨梅岗水质较好,基本可以维持规定的地表水Ⅲ类标准。  相似文献   

15.
肖敏杰 《江西化工》2011,(2):117-120
太湖主要水源地为Ⅲ类水体,但由于受太湖水质波动的影响,造成局部时段嗅味和有机物升高影响水质,本文通过对太湖原水水质分析,提出以预臭氧、曝气生物预处理、粉末活性炭应急投加的组合预处理工艺应对原水水质波动,提高供水水质。  相似文献   

16.
《广州化工》2021,49(15)
通过不同水动力条件对复合生态系统N、P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定范围内水动力变化对植物株高增量影响较小(r≈0.3),但流速的增加利于水体复氧(r0.9);不同流速组中,ρ(NH~+_4-N)在第3 d时整体优于地表Ⅱ类水标准,ρ(TP)在第6 d时整体优于地表Ⅴ类水标准;对NH~+_4-N、TN和TP的去除率随流速增大均呈抛物线型变化,并在0.04 m/s时达到最大。考虑投资及运行费用,通过调整部分植物品种和水体流速控制在0.04m/s附近即可最大程度的提升水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发展对水环境要求的提高,部分水环境敏感地区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要求在达到一级A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甚至Ⅲ类水标准,湖北某核心水源地也在污水高标准处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该水源地的某入库河流水质不达标,在推进源头减排措施的同时,结合该河来水量平衡分析,启动了该河水质净化工程,处理溢流污水和微污染河水,旨在进一步削减入河污染物,为入库控制断面水质达标提供最后一道屏障。工程设计规模为8万m3/d,其中5万m3/d为微污染河水,采用“高密度沉淀+人工快渗”作为主体处理工艺,3万m3/d为市政管网溢流污水,采用“改良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AO+MBR)”作为主体处理工艺,出水水质CODCr、BOD5、氨氮、TP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和Ⅳ类水标准。该文系统介绍了工程项目的总体方案,项目投产以来,MBR区持续稳定处理市政管网溢流污水,人工快渗区由处理微污染河水调整用于应...  相似文献   

18.
国家水质监测方法标准GB/T16488-1996《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是测量地表水中石油类含量的标准方法之一。本文通过使用红外测油仪测定地表水中石油类浓度,对影响实验室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针对苏州古城区因轨道交通施工导致河道水体封闭,河道水质变差的情况,急需采取应急保障措施,对3种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最终采用超磁分离技术进行河道水质处理。工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地改善河道水质,对COD、SS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7.2%、90.8%和97.3%,COD和SS、TP含量均能达到GB 3838-2002中的Ⅳ类地表水标准。工程总投资1 580万元,运行费用0.204元/m~3。该技术在河道应急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将一种生态塘与人工湿地的新型复合模式应用于北京某公园的湖水经社会景观循环后成为微污染水体的预处理,形成一个景观水体型生态屏障,以削弱微污染水体对自然受纳水体的不利影响.试验进行5个月的结果表明,景观水体型生态屏障对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夏季对COD、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5.2%~73.6%、62.5%~66.0%和70.0%~80.0%,出水水质达到GB 3838-2002的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秋季处理后出水COD、TN和TP的含量也稳定在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并营造了具有环境美学与观赏价值的人工景观水体,发挥了水资源效益与积极的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