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用水需求不断增大.为解决供水区域严重的供需矛盾,实施了设计规模为3.0万m3/d的扩建工程,采用"臭氧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为解决地下水铁锰超标问题,采用地下水和水库水掺混.设置超越管线,针对不同的原水水质选择是否需要进入后臭氧接触池.设计中充分利用原有V型滤池的设施处理...  相似文献   

2.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水厂进水从黄浦江原水切换为金泽水库原水,闵行水厂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效果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文中阐述了闵行水厂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工艺,对比了原水切换前后的生产运行效果,进而分析了影响岗行水厂污泥处理系统的影响因素,并通过生产试验探索解决方法,最后归纳了对自来水厂污泥处理系统的优化运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不同原水的氯化消毒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炜  陈国光 《净水技术》2003,22(6):17-19
对上海市两个水源的原消毒工艺进行了化合氯和游离氯两种工艺的实验室和生产性试验,根据消毒副产物的测定数据,认为对黄浦江原水应采用化合氯消毒,而以长江为原水时,可采用游离氯消毒,要改变一次性加氯方式,减少预加氯量,增加滤后水加氯量。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高东营河口水厂高藻原水处理效果,为其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在沉淀池旁组建了中试装置,对不同滤料的试验滤柱进行了藻类总数和叶绿素a的去除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煤砂双层滤料滤池能大大降低藻类总数和叶绿素a含量,且受藻类暴发的影响小,出水水质稳定;藻类大部分是在无烟煤滤料表层被吸附截留,很少出现穿透滤层及滤料黏附现象,可以有效缓解高藻水反冲洗次数多、难冲洗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反渗透技术在包钢薄板坯新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SPAI超低压复合膜应用在包钢薄板坯连铸连轧新水处理站,生产脱盐水和除盐水。经过近一年的生产运行证明,反渗透技术应用于黄河原水是可行的,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运行参数的积累为以黄河为水源的水厂应用反渗透技术制备脱盐水的设计和生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萧山南片区域用水需求,经系统工程方案比选,提出将南片水厂供水规模扩建至25万m~3/d。水厂现有常规处理工艺出水COD_(Mn)偏高,无法达到《浙江省城市供水现代化水厂评价标准》,提出在常规处理工艺后增设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系统。同时,通过分析现有排泥水构筑物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增设斜板的重力浓缩池。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自来水奉贤有限公司下属城镇水厂位于奉贤区,根据水源集约化的需要,其水厂水源于2016年12月切换成金泽水库原水,同时根据原水水质特性研究调整了相应的净水工艺,实现了出水水质明显优化的目标,且有效降低了制水直接成本。  相似文献   

8.
《净水技术》2011,(1):74-74
12月30日上午,来自青草沙的优质长江水源源不断流进上海百年老厂杨树浦水厂、南市水厂和浦东陆家嘴水厂、居家桥水厂等四家水厂,标志着青草沙原水切换再次取得成功,上海中心城区500万居000  相似文献   

9.
王绍祥  陈蓓蓓  倪国文  章青 《净水技术》2010,29(6):24-27,79
针对冬季长江原水和黄浦江原水的水质情况,通过混凝剂种类、混凝剂投加量、不同混凝沉淀条件几方面对两种原水及其以不同配比混合后原水的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硫氯化铝(PACS)和聚合硫酸铝铁(PAFS)在处理低温混合原水时比硫酸铝节省投加量,浊度降到最低值时长江原水所需混凝剂硫酸铝的投加量为40~50 mg/L,低于黄浦江原水所需的60 mg/L,两种降速絮凝状态对混合原水处理效果相近,为保证常规处理后水质达标,冬季黄浦江和长江原水混合比例最好不超过3∶7。  相似文献   

10.
采用稳定运行的环状生物膜反应器(bio-films annular reactor,BAR)模拟原水长距离输水管道水质净化过程,以不同投氯方式进行预氯化对原水输水管道硝化性能的破坏与恢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预氯化对管道生物膜AOB损伤较大,灭活率为4.96log,对NH4+-N、NO2--N去除效能影响明显。恢复阶段CT值越高生物膜中AOB恢复生长速率越快。生物膜对NH4+-N去除效能的恢复较NO2--N快2 d,NH4+-N、NO2--N分别在第8 d和第10 d完成恢复。生膜中AOB数量的恢复与管道对NH4+-N的去除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可达到92%。  相似文献   

11.
吴雪梅  张伟  刘建庭 《大氮肥》2013,(1):67-69,73
随着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的发展,工业和生活用水量日益增加,为满足需求,逐步增加了地下水的开采,供水水质也有所变化,由此引起一些在役装置设计出力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脱盐水装置。文章重点分析原水水质变化对脱盐水装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淡水壳菜对原水水质产生的影响,通过室内淡水壳菜的培养,对水质指标及8种嗅味物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随着淡水壳菜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下降速率为0.018 mg/(L·h);水中的氨氮和总氮含量随着淡水壳菜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氨氮代谢速率总体为0.6×10-4 mg/(L·h·个),总氮的变化主要受氨氮变化的影响;硝态氮的含量变化较小,而亚硝态氮和总磷基本无变化。另外,水中活体淡水壳菜代谢不产生研究所测定的8种嗅味物质,而有死亡个体的水中会有8种嗅味物质中的3-甲基吲哚和1-辛烯-3-醇这2种物质产生,且死亡个体越多,其在水中的含量越大。三甲胺及硫醚类物质包括二甲基二硫醚和二甲基三硫醚等具有鱼腥臭及腐败恶臭的物质也在含有死亡淡水壳菜的培养水中被发现。  相似文献   

13.
在天津某净水厂进行不同预加氯浓度条件下脉冲澄清和斜管沉淀两套工艺下的南水北调引江原水处理中试实验,分析在生产上采用预加氯工艺的可行性,并进行生产性验证。中试结果表明,引江原水高温高藻期,预加氯1.3~1.8 mg/L,混凝剂总投加量27~35 mg/L时,滤后水浊度、耗氧量、氯消毒副产物指标均满足国标要求。生产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引江原水低温低浊期,混凝剂总投加量均为30 mg/L时,采用预加氯(投加量1.0 mg/L)工艺时出厂水氯消毒副产物远低于国标限值,浊度、耗氧量的去除率与采用预臭氧(投加量1.0 mg/L)工艺相当,能够保证安全优质供水。  相似文献   

14.
水处理常规工艺对原水水质变化的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处理常规处理组合工艺在原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水质恶化的条件下,各工艺之间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且一般不能保证供水水质安全;在现场实验以及比较分析B水厂多年水质资料的前提下,对各工艺组合去除污染物质的效果作了比较和分析,以进一步加深对于常规组合工艺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原水管道中大量生长的淡水壳菜会导致管道的输送能力下降.死亡的壳菜堵塞管道和水处理构筑物,可能对水厂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探讨了以水处理中常用的消毒剂氯和次氯酸钠作为杀贝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两种药剂都对淡水壳菜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在0.6~10mg/L的有效氯投加浓度下,  相似文献   

16.
刘志远 《净水技术》2020,39(5):116-120
随着地表原水水质的恶化以及饮用水水质要求的提高,炭砂滤池和臭氧-生物活性碳滤池等涉及微生物净化功能的净水技术正逐步被应用于水质净化过程中。为了探究纳米二氧化钛对水厂水质条件下致病菌丰度的影响,采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纳米二氧化钛对分离自吴江市第一自来水厂砂滤池表面微生物中致病菌丰度的影响。结果显示:0.1 mg/L和100 mg/L锐钛矿晶型纳米二氧化钛均显著增加了致病菌的丰度,降低了水厂的生物安全性;显著增加的属一级致病菌包括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假单胞菌(Pseudomonas)、链球菌(Streptococcus)和耶尔森菌(Yersinia)。  相似文献   

17.
王立彪 《广东化工》2014,(14):175-177
文章介绍了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技术的主要特点,着重介绍了超滤膜材料、膜组件的研究现状,论述了近年来超滤膜新技术及其与预处理联用在自来水净化中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超滤新技术在我国自来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摘要对苏州X水厂低温低浊原水进行了混凝剂选型试验。通过中试试验,发现聚硫氯化铝(PASC)的混凝效果显著优于其他混凝剂。通过生产试验验证并结合成本核算,验证了聚硫氯化铝在处理低温低浊原水时的效果显著优于其他混凝剂。  相似文献   

19.
原水颗粒物对超滤膜通量的影响及其污染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原水水质的日益恶化和水厂出水指标逐渐严苛,自来水厂常规处理工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超滤膜技术在现有水厂技术改造及深度处理扩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和价值。不同类型、浓度的原水颗粒物对超滤膜通量及污染机理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该文针对原水颗粒物的类型和浓度,开展系统的试验研究与分析,以便为超滤膜在自来水厂提标改造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倪先哲  殷祺  王刚  李雨轩  桂波 《净水技术》2020,39(1):94-97,103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东太湖水质日趋恶化,给常规处理增加了很大的处理难度。针对水源污染问题和给水深度处理的需要,开展了超滤-纳滤双膜组合工艺处理东太湖原水的中试研究,考察双膜工艺对出水水质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超滤-纳滤双膜工艺对水质常规指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ODMn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91.7%和90%;对荧光类物质的去除主要表现在对芳香族蛋白质、类富里酸物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去除;此外,双膜组合工艺对小分子二甲基异莰醇(2-MIB)和土臭素(GSM)的去除率分别为70%和77%,表明该工艺对水中主要致嗅物质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