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某水厂原水中氨氮、高锰酸盐指数、铁等指标长期超标,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标准,为微污染原水。针对原水水质特点,改造后的水厂净水工艺采用“预处理工艺+常规处理工艺+深度处理”的全流程净水工艺,其中预处理采用生物预处理工艺,常规处理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工艺,深度处理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改造后工艺运行稳定,对原水中的浑浊度、氨氮、高锰酸盐指数、铁、色度等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厂水水质指标稳定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其中出厂水浑浊度、氨氮、高锰酸盐指数、铁、色度分别稳定在0.5 NTU、0.5 mg/L、3.0 mg/L、0.05 mg/L、5度以下,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6%、88.8%、73.3%、96.9%、82.9%。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自来水奉贤有限公司下属城镇水厂位于奉贤区,根据水源集约化的需要,其水厂水源于2016年12月切换成金泽水库原水,同时根据原水水质特性研究调整了相应的净水工艺,实现了出水水质明显优化的目标,且有效降低了制水直接成本。  相似文献   

3.
乐山中心城区实行"双水源,互备用,一张网,全覆盖"城乡一体化供水发展格局,双水源即大渡河和青衣江。通过对两个水源水十年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两江水源水的自然水质特征和污染性指标表现情况及评价,表明两江水源水除自然特征性指标浊度变化大、污染指标粪大肠菌群易超标外,其余指标均稳定且大多优于地表水环境水质标准Ⅱ类,两江水源水质指标趋势良好。通过对两江水源水相应水厂出厂水消毒副产物、微生物指标及浊度指标监测数据统计,水厂通过采用复合二氧化氯消毒和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完全可以很好地应对原水微生物指标超标及夏季高浊度原水的情况,出厂水水质完全有保障且趋势良好。同时,两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完成,水源保护地方条例的出台,进一步促进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因此,乐山中心城区大渡河和青衣江两饮用水水源可以作为永久性水源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4.
<正>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安全是上海城市安全的最重要基础之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十一五”以来,上海市供水安全保障在水源、水厂、管网、二次供水以及龙头水等全链条各个环节积累了大量的关键技术、示范应用等科研以及管理运行成果。在水源地原水改善、水处理工艺提升、老旧供水管网改造、二供改造和运维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很多突破,不断提高了居民供水水质和保障能力。在政府、企业以及行业的共同努力下,饮用水综合合格率由2010年的91.77%提升到2020年的99.79%,臭和味合格率由84.19%提高到98.37%,显著提升了上海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和饮用水品质,保障了2 400万人口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5.
扈庆 《广东化工》2010,37(12):114-115
文章对给水厂常规净水工艺进行了探讨,并指出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技术是改善饮用水水质的有效途径,为微污染原水的净水工艺选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突发,常常导致饮用水源呈现高浑浊度,供水系统遭严重破坏,给安全供水带来威胁,因此研究应急饮用水处理设备具有深远的意义。某公司开发了一套集成式饮用水应急处理设备,用于高浑浊度水源处理,采用预沉混凝+超滤的工艺,原水平均浑浊度超过5 000 NTU,消毒出水后的浑浊度低于0.2 NTU,经过设备工艺处理后,COD_(Ma)、铁、氨氮去除率高达90%以上,出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限值要求。设备产水可满足10 000人的饮用水需求量。通过模块化工艺组合,集成式饮用水应急处理设备可针对重金属污染原水、有机污染原水提供对应的处理工艺,出水水质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水源存在有机污染问题,开发了一套应急供水设备。研究了"电絮凝-气浮分离、超滤膜、活性炭吸附和氯消毒"集成工艺对原水浊度、COD_(Mn)、氨氮、铁等常规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集成工艺对原水中的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浊度、COD_(Mn)和UV_(254)的去除率分别为99.1%、67.5%、66.2%。其中,电絮凝-气浮分离工艺对COD_(Mn)和UV_(254)的去除起主要作用,对铁也有68.5%的去除率。设备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供水水量为53.4m~3/d,能满足突发应急状况下10 000人/d的饮用水需求,为解决突发状况下饮用水的应急供应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8.
纳滤膜技术和微污染水处理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对净水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常规水处理工艺对微污染水的净化很难达到健康饮用水标准,纳滤膜分离技术能很好地实现对微污染原水的彻底处理,出水水质稳定安全,完全可达到健康饮用水标准。对纳滤膜分离技术,纳滤膜技术在微污染处理中的作用,纳滤技术处理微污染水的工艺、预处理、膜污染以及经济性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林明榕 《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10):191-196,170
通过对某城市供水厂水源水、出厂水水质现状的分析。得出结论:1、对于低污染水源水,现有的常规水处理工艺能基本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对出厂水水质106项指标的要求,但对于水源水突发、偶发的水质污染.则难以保证出厂水水质;2、在当前水源水质不断恶化及水源水质对供水厂存在不可预测和不可控的情况下。必须加大对现有水处理工艺的改造力度,增加前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
反渗透工艺可有选择地将氟离子、氨氮与水分离。水质监测表明,宁夏B市A水厂出水氟化物和氨氮浓度超标,针对现有工艺状况及水质特征,A厂采用了反渗透除氟除氨氮技术进行水质提标改造。为了节省投资及运行成本,采用原水+反渗透膜处理水勾兑方案,近远期勾兑比例分别为3.5∶1和10∶3。主体工艺为多介质过滤器+反渗透装置。长期运行的结果表明,反渗透工艺对氟化物与氨氮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7%和88%。A厂改造后的出水氟化物浓度、氨氮浓度及其他指标均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运行成本仅增加0.31元/m3。此工程为国内首次较大规模采用反渗透除氟除氨氮的供水厂,对于以地下水为水源且氟化物、氨氮等特征因子超标的原有水厂提标改扩建、新建水厂除氟、除氨氮具有推广及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虹  张亮  林春敬  陈海松 《净水技术》2022,(4):164-168+174
受地理环境影响,深圳东部地区水库原水呈低浊特征,常规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后因缺少聚核,絮凝沉降效果不佳,易导致仅有常规工艺的水厂出水浑浊度及余铝超标,造成供水安全潜在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深圳A水厂采用优化排泥水回收比例、辅助投加石灰、适度提高排泥频次等措施,有效改善了混凝效果,提升了出水水质。长期实践结果表明,在原水平均浑浊度为1.57 NTU,通过回收排泥水将原水浑浊度提高至10 NTU左右,并联合投加5.0~6.0 mg/L PAC和3.0 mg/L石灰时,可使出厂水和管网末梢铝浓度分别降低48.9%和43.1%;浑浊度分别降低10.7%和85.4%,其他各项水质指标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上述结果表明,A水厂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切实可行,可有效解决出厂水水质中余铝及浑浊度偏高问题,避免出水水质铝超标风险,可为存在同类问题的水厂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2.
饮用水安全正遭受着频发的自然灾害和水污染威胁,应急供水是我国供水领域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文中以超滤(UF)和反渗透(RO)为核心技术,采用模块化组合,设计集成了一款针对不同复杂水源(高浊度、微污染水、苦咸水、低温低浊水、高藻水等原水)的应急净水车,出水水质能够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具备较强的技术可行性和应急供水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上海西南地区闵行、青浦、奉贤、松江和金山制水系统的原水由黄浦江就地取水切换为金泽水库供水,原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供水管网水质也有显著的改善,浊度、耗氧量等指标明显下降。水源切换前,2015年西南五区闵行、青浦、奉贤、松江、金山管网耗氧量年均值分别为2.0、1.6、2.6、2.4 mg/L和2.2 mg/L。水源切换后,2017年西南五区管网耗氧量均值小于2.0 mg/L,优于水源切换之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全州县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动态变化情况。方法2010—2013年连续对全州县生活饮用水水质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进行监测,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测水样1350份,水质微生物指标合格540份,合格率40.0%。2010年至2013年水质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从29.8%上升到47.5%,各年度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县城水厂、乡镇级水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分散式供水(井水、地表水)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93.0%、72.5%、42.5%和23.6%,大型集中式供水(县城水厂、乡镇级水厂)优于小型集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分散式供水(P=0.002);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8);出厂水合格率55.7%高于末梢水45.7%(P=0.009)。结论通过多年改水,全州县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是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还比较严重,需进一步扩大集中式供水范围和加强水质消毒及监测。  相似文献   

15.
张红  李德强  陈浩亮 《广东化工》2012,39(13):65-65,57
文章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的分质供水概念,对日本、美国及国内的分质供水模式发展进行了调研分析,指出国内外的分质供水系统在概念上有着较大差别。发达国家城市供水是以利用优良水源,全面提高供水水质为主导思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国内供水,由于水源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在大城市出现了利用自来水深加工形成小区直饮水供水形式,形成了"饮"用水分质供水系统。随着国内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及制水工艺提高,供水水质改善,小区直饮水将慢慢退出市场,城市供水模式以全面提高主供水系统水质为主导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介绍了国内一自来水公司三个水厂的两个原水水质、净水工艺及出厂水水质。结果显示第一水厂的出厂水质较为理想,第二水厂次之,第三水厂为第三。第三水厂由于水源的问题导致出厂氨氮季节性超标,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水源水质,以提高出厂水质。第二水厂需进行工艺改造,实施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以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第三水厂一期系统臭氧生物活性炭池置于砂滤池后较二期活性炭滤池置于砂滤池前出水有机物CODMn及TOC略低,但两者基本相近。建议第三水厂采取必要的措施改进水源水质,或再增加一道臭氧生物活性炭工序。  相似文献   

17.
《广东化工》2021,48(4)
乌海市某净水厂以地下水为水源,原水具有高矿化度、高硬度等特点。净水厂采用"机械澄清池+多介质过滤器+内压式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对原水进行净化处理,并采用反渗透产水与超滤产水勾兑的形式降低反渗透设备投资。净水厂供水规模为1.4万m3/d,产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反渗透浓水送往园区污水厂实现零排放处理。  相似文献   

18.
强制性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完成修订并已进入报批程序,修订后的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加至106项。据介绍.修订后的标准规定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卫生要求、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要求、二次供水卫生要求、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要求、水质监测和水质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曾扬  刘亮  黄蓉 《广州化工》2016,(5):164-166
饮用水水源受到的污染日益严重,传统净水工艺凸显水质净化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使出厂水水质满足饮用水标准,往往需在现有工艺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因此微污染源水净化处理工艺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论文从传统工艺强化、预处理技术及深度处理技术三方面总结了国内现有的净水厂微污染源水处理技术现状,并相应的对净水工艺原理、应用及各自优缺点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微污染源水处理技术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由于水源污染和常规净水工艺局限性对城市供水系统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影响,及当前国内外对饮用水水质生物稳定性和供水管网中微生物再生形成生物膜的研究现状,并对研究管网生物膜微生物种群结构的最新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