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浙江某水厂生物粉末活性炭-超滤(PAC-UF)示范工程进行中试模拟试验,考察了在连续曝气和仅反冲洗时曝气2种不同曝气方式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膜压差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工艺运行稳定后,2种曝气方式下氨氮、CODMn的去除率差距不大,而取消连续曝气条件下UV254和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率降低,膜压差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滤中试系统处理深圳某水库原水,对比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和混凝2种预处理工艺对超滤净水效果及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超滤工艺和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对浊度、CODMn、UV254、D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6%、34.8%、31.3%、24.9%和99.4%、35.0%、32.4%、29.5%。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对以CODMn、UV254、DOC表征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混凝/超滤工艺,而混凝/超滤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受原水水质的影响较小,并且出水浊度效果稍好。在原水水质和运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混凝/超滤工艺的跨膜压差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但对超滤膜进行化学清洗后,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膜表面仍有明显的污染物残留。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17,(4):734-737
基于超滤膜对有机物去除率低和超滤膜污染严重的现状,构建了传统工艺+超滤以及传统工艺+粉末活性炭(PAC)+超滤两组工艺,并对处理前后水样的浊度、UV_(254)、高锰酸盐指数进行检测,对比了两组工艺对微污染水中的污染物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两组工艺对于浊度的去除效果都比较好,出水浊度不受原水水质的影响,传统工艺+超滤组合工艺对于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理想;传统工艺+PAC+超滤组合工艺对有机物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的浊度、UV_(254)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90.9%,84.6%和77.0%;超滤膜表面污染物主要为腐殖酸类物质和蛋白质类物质,经过化学清洗,基本上能恢复TMP,PAC的存在能有效减缓超滤膜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4):734-737
基于超滤膜对有机物去除率低和超滤膜污染严重的现状,构建了传统工艺+超滤以及传统工艺+粉末活性炭(PAC)+超滤两组工艺,并对处理前后水样的浊度、UV_(254)、高锰酸盐指数进行检测,对比了两组工艺对微污染水中的污染物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两组工艺对于浊度的去除效果都比较好,出水浊度不受原水水质的影响,传统工艺+超滤组合工艺对于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理想;传统工艺+PAC+超滤组合工艺对有机物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的浊度、UV_(254)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90.9%,84.6%和77.0%;超滤膜表面污染物主要为腐殖酸类物质和蛋白质类物质,经过化学清洗,基本上能恢复TMP,PAC的存在能有效减缓超滤膜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以超滤为核心,流程为颗粒活性炭-纳米金属簇-超滤-紫外线的集成净水工艺对原水中浊度、CODMn、氨氮的去除,进行了不同原水浊度下超滤的膜污染成因分析和化学清洗试验。结果表明,集成工艺出水浊度稳定在1 NTU以下,对CODMn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29.86%和50.95%。出水水质达到了现行GB 5749-2006的要求。在短时间内较高浊度的进水对超滤膜不会造成不可逆的膜污染,但在持续较高浊度进水条件下膜阻力会快速提高并最终造成膜污染。对原水中的有机物和浊度进行更有效的预处理能减缓膜污染的进程,膜污染发生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化学清洗能有效的恢复膜通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截留分子质量和材质对浸没式超滤膜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过滤性能的影响问题,研究了两者对膜去除水中颗粒物和有机污染物的特性及其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膜截留分子质量的减小,超滤膜对浊度和各有机物指标的去除率逐渐升高,但超滤膜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率较低;不同材质的超滤膜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存在差异。不同截留分子质量和材质的超滤膜过滤原水时的污染程度不同,截留分子质量较小的超滤膜污染程度较轻,但容易引起不可逆膜污染;聚砜(PS)膜抗污染的能力要强于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氯乙烯(PVC)膜,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水质特点合理选择超滤膜的截留分子质量和材质。  相似文献   

7.
采用PVC合金和PVDF 2种材质的浸没式超滤膜对南方某水厂受污染的水源进行中试试验,对比2种膜材质在净水处理中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浸没式超滤膜工艺对浊度、细菌总数和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浊度稳定在0.1 NTU以下,高锰酸盐指数低于3 mg/L,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均达到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在净水效能对比分析中,2种材质的超滤膜性能表现基本相当。试验同时对比了2种超滤膜的膜污染及能耗情况,PVDF超滤膜在抗污染性能及吨水能耗上要优于PVC合金超滤膜。  相似文献   

8.
浸没式超滤膜过滤工艺处理珠江微污染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浸没式超滤膜过滤工艺处理微污染珠江水,运行参数为膜通量556L/m2·h、运行周期2h,采取气水反冲洗方式,在反洗时间为5min、反洗水量1.5m‰、反洗气量2m^3/h时,对浊度的去除率在99.5%以上,出水浊度在0.06~0.12NTU之间;对藻类的去除基本达到100%;对CODM。的去除率在47%左右,出水CODM。在2.6~45mg/L之间,去除效果一般;对氨氮的去除率只有10%左右,基本没有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
PAC-MBR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采用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PAC—MBR)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处理,考察了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膜过滤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浊度和氨氮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对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6%—57%和31%—42%,PAC投加量在500mg/L到3000mg/L的试验范围内,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试验还表明,PAC—MBR组合工艺几乎能完全去除分子量<1000的有机物。PAC投加量对膜过德性能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对生物粉末活性炭-超滤(BPAC-UF)工艺处理地表饮用水的膜污染情况进行了研究。TMP分析表明,普通的水力反冲洗很难将吸附在膜表面的粉末活性炭冲洗掉,但经过物理强化反冲洗后TMP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增加NaClO维护性化学清洗后,可以很好的降低超滤膜TMP的增长速度。膜污染物质分析表明,物理反冲洗主要去除亲小分子亲水性的有机物膜污染;化学清洗主要去除疏水性的大分子腐殖质类物质。能谱分析结果说明,膜面主要污染元素是C、O,另有一些无机离子。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分析表明,化学清洗对膜面官能团的种类没有影响,但会影响不同官能团的光谱透射比强度,从而改变了其表面性质。  相似文献   

11.
钟高辉  陆少鸣 《水处理技术》2012,38(2):91-93,97
采用浸没式超滤系统取代传统工艺中的砂滤系统处理西江原水,对比了新工艺(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工艺)与传统工艺(混凝沉淀+砂滤工艺)的出水水质,考察了浸没式超滤系统的对COD、氨氮、浊度和颗粒物的去除,研究了试验期间系统跨膜压力(TMP)变化,最后考察了化学清洗对膜污染的控制。结果表明,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工艺出水CODMn和氨氮含量略高于混凝沉淀+砂滤工艺,但均达到了GB 5749-2006和CJ 94-2005要求;对浊度处理效果优于混凝沉淀+砂滤工艺;系统运行48 d,TMP从16 kPa升高到34.5 kPa;采用HCl和NaClO进行化学清洗,可有效控制膜污染。  相似文献   

12.
试验考察了粉末活性炭的投加对超滤膜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粉末活性炭投量的增加膜稳定运行时间延长,通量下降率降低。粉末活性炭的投加对膜过滤阻力影响不大。在此基础上又对PAC-UF组合系统去除有机物的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主要是对比研究了不同PAC投加量对5种不同配置水样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得出如下结论:在相同PAC投加量下,CODMn值大的水样的CODMn平均去除率高,且出水CODMn值相近。说明了PAC-UF组合系统出水稳定,受水质差异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UF膜活性炭组合工艺自来水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超滤与粉末活性炭组合工艺,研究了粉末活性炭的投加对超滤膜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粉末活性炭投量的增加膜稳定运行时间延长,通量下降率降低。粉末活性炭的投加对膜过滤阻力影响不大。采用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处理饮用水,调整适合的参数,其中CODMn、UV254、TOC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56%、76%和98%以上,粉末活性炭超滤膜组合工艺可用于制备优质饮用水。  相似文献   

14.
Lu Qi  Heng Liang  Yi Wang  Gui-bai Li 《Desalination》2009,249(1):440-408
Effects of PAC and alum sludge generated from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on the effluent quality and fouling of immersed UF membrane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with representative source of natural water and the efficiency of coagulation, PAC adsorption and RPAS to treat natural surface water prior to UF were compar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average turbidity removal by RPAS could reach up to 80.2%, and the turbidity removal of immersed membrane UF was independent of the influent, which could be kept at 99%. Particulates were reduced after being pre-treated by different processes, and particles with sizes ranging from 0.5 to 3.5 μm and larger than 13.5 μm were effectively removed by RPAS. UF coupled with RPAS pre-treatment got the best removal for DOM compared to other processes with average DOC and UV254 removal 54.1% and 47.2% due to the high removal in the influent of UF. The residual alum content in the effluent of RPAS with UF was less than coagulation and bacteria were almost all removed by membrane. The membrane-fouling was mitigated by pre-treatment processes at different degrees, TMP of UF coupled with RPAS process was relatively stable in 15 d of run, the adsorption of PAC and large number of Al(OH)3 complexes and precipitates for the foulant molecules might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5.
混凝剂投加对膜污染及除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膜生物流化床(MBFB)处理印染废水的试验中,研究投加无机混凝剂对膜污染以及除磷效果影响.烧杯试验中优选出混凝剂,并确定其最佳投加量.在实际运行的反应器中间歇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300 mg·L~(-1),测得反应器中难降解有机物浓度降低,跨膜压差(TMP)增长趋势减缓,TP去除率显著提高,表明混凝剂PAC能有效延缓膜污染并且提高系统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DMBR)和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两种处理工艺,研究在相同条件下对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和运行条件。结果表明,不同溶解氧(dissolve oxygen,DO)条件下,DMBR和MBR对CODMn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DO为0~1 mg/L条件下,DMBR和MBR的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1.4%、75.8%;在DO为2~3 mg/L条件下,DMBR和MBR的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6.3%、44.1%。DMBR和MBR两种工艺均能达到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MBR的过滤压差明显高于DMBR,低DO条件下(0~1 mg/L)的运行周期约为5天,DMBR采用重力流出水,运行周期约为10天,过滤压差最高时仅为3.97 kPa,在一定程度上克服MBR成本高、易污染等缺点。  相似文献   

17.
PAC-UF组合系统在饮用水处理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试验考察了粉末活性炭(PAC)的投加对超滤膜(UF)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C投加到蒸馏水中使膜通量产生微小下降。单独用UF膜系统处理自来水时,膜的通量急剧下降,而PAC作为UF膜的预处理方式处理相同水量时,可以明显延长膜的运行周期;随PAC投量的增加膜稳定运行时间延长,通量下降率降低。物理清洗方式对PAC-UF组合系统中膜通量的恢复效果较好,而化学清洗方式对单独UF膜系统中膜通量的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膜法回用石化废水备受重视,利用集成膜技术对炼油和乙烯化工废水进行深度回用处理,目前已有相对成熟的经验,但集成膜技术用于精细化工产品精对苯二甲酸废水回用处理的研究尚少。在试验基本工况为超滤系统采用全量过滤方式,运行周期30min,内压式超滤运行通量不大于75L/(m2.h),超滤系统前加入絮凝剂PAC(投加量为5mg/L),低污染反渗透膜运行通量不大于19L/(m2.h),试验中系统回收率为70%,反渗透进水的COD含量小于40mg/L的条件下,精对苯二甲酸达标废水深度回用处理稳定运行,产水水质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