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粉末活性炭-超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粉末活性炭和超滤膜联用技术对微污染原水进行试验,考察该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粉末炭改善膜通量以及防止膜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反应器内活性炭浓度升高,工艺处理效果有极大改善,膜通量明显提高,反应器最佳活性炭投加量为0.5 g·L-1,工艺运行1110min,出水TOC、UV254去除率保持稳定,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4.8%、48.9%,膜通量降低缓慢,1110 min后通量为初始通量的70%.反冲洗对膜通量有所恢复,多次反冲后效果不明显,且反冲后破坏膜表面的滤饼层使出水水质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排洪期东江水为原水,开展了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组合工艺处理受污染原水的小试和中试研究。工艺将臭氧、混凝与膜过滤集成,后置生物活性炭过滤。试验的PTFE膜孔径为0.12μm,外径×内径为2.3 mm×1 mm。小试试验测得临界膜通量为60 L/m^2·h,臭氧能够促进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并能提高氨氮的去除。中试试验规模为120 t/d,膜通量为41.67 L/m^2·h。结果表明,投加臭氧时组合工艺对氨氮的处理负荷能提高至3.19~4.31 mg/L,COD去除率为70%~94%,UV254去除率达到73%~87%,工艺出水浊度〈0.2 NTU,大于2μm颗粒数〈50 CNT/mL。工艺出水中THMs、HAAs、甲醛、溴酸盐均符合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膜出水未检出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数。投加臭氧(O3/TOC=0.6~0.8)可显著减轻膜污染,达到同样的污染程度所需的运行时间较未投加臭氧时延长1倍;投加7~9 mg/L臭氧可逐渐消除膜污染,达到原位修复膜污染,减少化学清洗频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试考察粉末活性炭-浸没式膜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生物反应器的快速启动方式、处理效能和膜污染控制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外源微生物可以实现膜生物反应器的快速启动;CODMn、NH3-N、浊度在不同工况的长期运行能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水质要求;运行方式2能较好的控制膜污染、适合村、镇自来水厂。  相似文献   

4.
对浙江某水厂生物粉末活性炭-超滤(PAC-UF)示范工程进行中试模拟试验,考察了在连续曝气和仅反冲洗时曝气2种不同曝气方式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膜压差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工艺运行稳定后,2种曝气方式下氨氮、CODMn的去除率差距不大,而取消连续曝气条件下UV254和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率降低,膜压差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5.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有机微污染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人工配水方式,通过中试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有机微污染原水深度净化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选择适应投加臭氧环境的优势菌种,人工固定化形成生物活性炭,可以在水温较低时,较短时间达到生物活性炭的稳定期;同时,还确定了水流量、滤速、炭层高度、臭氧加入量等工艺参数,使生物活性炭出水CODMn≤2.5mg/L。  相似文献   

6.
李为星  顾军农  常思博  张磊  刘芬 《净水技术》2020,39(8):60-65,108
针对北方某大型水厂微污染原水,研究低温条件下生物陶粒-浸没式超滤和颗粒活性炭-压力式超滤两种组合方式的运行效果及其特性。结果表明:10℃以上时,陶粒柱和炭柱对浑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4%和31%;10℃以下时,陶粒柱和炭柱对浑浊度的平均去除率约为12%,对颗粒物的去除率分别超过22%和34%,对藻类数去除率分别为10%和27%;可见,颗粒活性炭的物理截留效果优于生物陶粒。随着温度的降低,陶粒柱和炭柱对COD_(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从32%、19%下降到25%、16%;10℃以下时,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率仅为6%和2%。生物陶粒对微污染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颗粒活性炭,但是低温对微生物的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两种超滤膜对浑浊度的平均去除率超过85%,对25μm颗粒的去除率均超过93%,对藻类的去除率均达到98%以上,COD_(Mn)的去除率在49%左右,没有明显差别,浸没式和压力式超滤膜对溶解性色氨酸类芳香族蛋白质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8%和15%。  相似文献   

7.
PAC-MBR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采用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PAC—MBR)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处理,考察了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膜过滤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浊度和氨氮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对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6%—57%和31%—42%,PAC投加量在500mg/L到3000mg/L的试验范围内,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试验还表明,PAC—MBR组合工艺几乎能完全去除分子量<1000的有机物。PAC投加量对膜过德性能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17,(4):734-737
基于超滤膜对有机物去除率低和超滤膜污染严重的现状,构建了传统工艺+超滤以及传统工艺+粉末活性炭(PAC)+超滤两组工艺,并对处理前后水样的浊度、UV_(254)、高锰酸盐指数进行检测,对比了两组工艺对微污染水中的污染物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两组工艺对于浊度的去除效果都比较好,出水浊度不受原水水质的影响,传统工艺+超滤组合工艺对于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理想;传统工艺+PAC+超滤组合工艺对有机物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的浊度、UV_(254)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90.9%,84.6%和77.0%;超滤膜表面污染物主要为腐殖酸类物质和蛋白质类物质,经过化学清洗,基本上能恢复TMP,PAC的存在能有效减缓超滤膜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22,(4):734-737
基于超滤膜对有机物去除率低和超滤膜污染严重的现状,构建了传统工艺+超滤以及传统工艺+粉末活性炭(PAC)+超滤两组工艺,并对处理前后水样的浊度、UV_(254)、高锰酸盐指数进行检测,对比了两组工艺对微污染水中的污染物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两组工艺对于浊度的去除效果都比较好,出水浊度不受原水水质的影响,传统工艺+超滤组合工艺对于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理想;传统工艺+PAC+超滤组合工艺对有机物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的浊度、UV_(254)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90.9%,84.6%和77.0%;超滤膜表面污染物主要为腐殖酸类物质和蛋白质类物质,经过化学清洗,基本上能恢复TMP,PAC的存在能有效减缓超滤膜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本采用中试试验装置研究了生物陶粒过滤一微絮凝砂滤一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对微污染原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效果。在原水UV254为0.047~0.065cm^-1,DOC为2.70~4.10mg/L,TOC为3.50~5.00mg/L的条件下,组合工艺对UV254,DOC、TOC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4%、74.1%、69.2%。色-质联机分析结果表明,经组合工艺处理水中有机物由54种降至25种。组合工艺出水中三卤甲烷总含量不及常规工艺出水中该物质含量的五分之一。组合工艺能有效控制和消除水中有机物的污染,提供安全的优质饮用水。  相似文献   

11.
原水颗粒物对超滤膜通量的影响及其污染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原水水质的日益恶化和水厂出水指标逐渐严苛,自来水厂常规处理工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超滤膜技术在现有水厂技术改造及深度处理扩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和价值。不同类型、浓度的原水颗粒物对超滤膜通量及污染机理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该文针对原水颗粒物的类型和浓度,开展系统的试验研究与分析,以便为超滤膜在自来水厂提标改造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雷晓玲  梁寒  杨程  魏泽军  颜海 《净水技术》2021,40(4):31-35,89
以重庆某水库水为对象,考察了曝气生物滤池-超滤组合工艺对高氨氮、高有机物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试验装置运行期间,进水CODMn平均值为7 mg/L,出水CODMn平均值为3.5 mg/L,CODMn平均去除率为50.0%;进水氨氮平均值为0.65 mg/L,出水氨氮平均值为0.12 mg/L,氨氮平均去除率为81.5%。组合工艺对CODMn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较曝气生物滤池分别提高了26.9%和11.4%,较常规絮凝-沉淀工艺分别提高了20.0%和58.5%,原水经曝气生物滤池-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后,其氨氮、CODMn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竹炭和珊瑚砂作为填料的生物滤池对微污染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填料生物滤池对色度、浊度、SS、氨氮、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9%和60.4%、72.7%和83.8%、59.8%和67.1%、96.8%和83.6%、43.4%和51.6%。为获得优良的出水水质,并考虑到基建投资费用的经济性,建议用竹炭和珊瑚砂作填料处理微污染水时,生物滤池的水力负荷不宜大于5 m3(/m2.h),填料高度以85 cm为宜。  相似文献   

14.
在扬州万福闸水源地闭闸期间的高藻期考察了采用高锰酸钾(PP)预氧化和粉末活性炭(PAC)吸附与常规工艺联用对高藻水的净化效果,优化了PAC的投加位置。试验结果表明,取水口投加1.5 mg/L的PP,混凝前投加15 mg/L的PAC,该工艺与常规工艺联用对高藻水的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工艺。  相似文献   

15.
常用超滤膜组合工艺在饮用水处理中的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寅春 《净水技术》2011,30(5):72-75
介绍了三种常用超滤膜组合工艺——混凝/超滤、常规处理/超滤、活性炭/超滤的特点和处理效果,并分类整理了近几年超滤膜组合工艺在饮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应的成功建设实例。  相似文献   

16.
刘科军  吕锡武 《净水技术》2006,25(4):36-39,71
水源微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加上常规工艺的局限性,迫使人们研究和开发新的净水工艺.组合工艺由于其突出的整体优势,备受青睐.该文重点介绍了一些典型的组合工艺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有:含活性炭的组合工艺、生化组合工艺、膜法组合工艺、臭氧氧化组合工艺、光催化组合工艺.  相似文献   

17.
根据湘江水源水的特点,进行了臭氧一生物沸石的除污染组合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优臭氧投加量为2.2mg/L左右,氧化接触时间为15min,水力负荷为2.3m/h左右。此时该工艺CODMn氨氮的去除率平均分别为53.6%和86.1%,从而为微污染源水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气浮/改性凹凸棒土(M-ATP)/膜组合实验装置处理有机物和营养物含量高的的微污染湖泊水.结果表明,该装置对CODMn、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3%、61.6%和68.4%.对于CODMn,气浮单元的处理效果最好,去除率为33.0%,气浮和膜工艺之间存在负相关紧密关系;对于NH4+-N和TP,M-...  相似文献   

19.
生物活性炭滤池预处理微污染原水运行方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考察生物活性炭滤池不同运行方式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时,试验表明,下向流运行时滤池对各项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均优于上向流,但上向流的反洗周期比下向流更长,两种方式的选取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