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MPV全负荷加速过程车内出现异响,严重影响整车声品质。应用LMS公司的Test. Lab振动噪声分析系统对车内噪声、动力总成系统进行振动、噪声数据采集,通过主观评价、传递路径分析、模态分析和频谱分析,确定加速异响传递路径为发动机后悬置,副车架约束模态与后悬置存在共振风险。运用ABAQUS软件对后悬置-前副车架进行模态仿真计算,提出调整后悬置橡胶静刚度方案,实现后悬置与副车架模态解耦。进一步试验发现,车内加速噪声异响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为优化MPV加速噪声提供一种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整车车内噪声测试并对副车架进行模态分析,明确得出转速2 400 r/min附近车内轰鸣噪声来源是发动机2阶激励与前副车架第1阶模态产生共振。设计动力吸振器,再进行动力吸振器参数优化,提出抑制前副车架共振的工程方案。通过试验验证,该方案基本消除车内轰鸣噪声,改善整车NVH特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ADAMS软件建立某型叉车整车在怠速工况下的振动仿真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表明通过采用对连接螺栓的柔性化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叉车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ADAMS试验设计方法,对整车动力总成悬置刚度阻尼匹配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刚度阻尼的合理匹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整车车架上的振动情况。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载货汽车车架的性能分析与轻量化问题,首先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车架离散化模型,对其进行弯曲刚度分析和弯曲刚度试验,验证有限元方法的正确性。然后对车架进行自由模态分析,获取其低阶模态频率。再建立整车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提取车架在转弯、制动和上跳工况下的载荷,并应用惯性释放方法对其进行强度分析。最后基于集成平台对车架主要部件厚度值进行多学科多目标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优化之后车架静动态性能均符合设计要求,其总重量降低9.3 %,并且通过了整车道路可靠性试验的验证,实现结构与性能最优,轻量化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某特种车空投着陆过程数值仿真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谭军  韩旭  刘鑫 《包装工程》2010,31(1):57-61
在基于LS-DYNA的环境中对某特种车整车的空投着陆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根据该特种车空投着陆的实际要求和整车结构尺寸,采用有限元软件HyperMesh建立空投着陆特种车整车的有限元模型,调用LS-DYNA求解器进行求解,最后利用LS-PREPOSTD做后处理。通过数值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该整车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根据数值仿真结果,分析了该特种车车架的受力情况,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为车架的实际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载货汽车车架的性能分析与轻量化问题,首先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车架离散化模型,对其进行弯曲刚度分析和弯曲刚度试验,验证有限元方法的正确性.然后对车架进行自由模态分析,获取其低阶模态频率.再建立整车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提取车架在转弯、制动和上跳工况下的载荷,并应用惯性释放方法对其进行强度分析.最后基于集成平台对车架主要...  相似文献   

7.
针对钢板弹簧动力学模型在整车平顺性仿真分析时,仿真精度低等问题,以钢板弹簧的刚度特性对整车平顺性的影响为对象进行研究。将某型载货汽车作为分析对象,在ADAMS/car中,利用leafspring模块建立钢板弹簧模型,对钢板弹簧模型的摩擦和接触进行设置,并对板簧模型进行刚度验证。利用ADAMS/car建立板簧悬架模型及整车动力学模型,考虑到轴荷是载货汽车研发过程中的重要参数,需要对其进行修正。利用凸块路面,对修正后的载货汽车整车模型进行平顺性仿真,并与实车道路试验做对比,仿真与试验结果显示:驾驶室座椅导轨处的仿真峰值与对应实车测试峰值的误差绝对值小于20%,说明载货汽车动力学模型满足平顺性仿真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对某MPV样车(多功能乘用车)进行整车NVH测试,结果表明怠速工况下空调开启时的车内前排噪声和方向盘振动不满足设计要求。通过传递路径分析方法进行试验排查,发现该工况下,车辆前围板(膨胀阀安装位置)在发动机第4阶频率处振动异常是问题的主要原因。经过进一步验证,确定需对样车前围板进行结构改进。接下来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前围板进行结构仿真优化,并在样车上进行优化后的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证实优化方案可行,车内前排噪声和方向盘振动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关于整车车内噪声的仿真分析方法,在理论上,FEM/BEM方法可以进行全频段的仿真,但由于高频噪声的波长短,且在仿真初期结构材料的参数不确定,FEM/BEM参数识别和计算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能量平均思想的统计能量方法显现出其特定的求解优势。针对SEA分析方法理论就该方法在车内噪声应用领域展开探讨,从整车车内噪声激励源及噪声传递途径、整车NVH性能开发方法和整车SEA建模方法三个角度对车内高频噪声仿真进行阐述。SEA仿真在整车方面的应用现阶段主要用来指导声学包开发,对SEA仿真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工程实际的结合,介绍2个典型工程案例:其一基于双墙理论的车门隔声量优化,通过建立相对独立的双墙模型,提高建模过程中的仿真精度;其二通过控制声学包装优化变速箱高频啸叫,采用车内双层地毯的优化方法,降低驾驶员头部的声压1.31 d B。通过SEA方法对车内高频噪声进行仿真显著改善车辆的NVH性能,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传动系扭振所导致的MPV车内轰鸣声问题,以某型国产前置后驱MPV为研究对象,建立传动系扭振AMESim仿真模型,利用飞轮端角加速度实测数据与飞轮及曲轴惯量乘积作为系统输入,激励模型,进行强迫响应分析,通过对比关键点扭振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利用此模型研究对象车型传动系扭振特性,分析传动系关键参数对系统的灵敏度,主要通过调整离合器的刚度及阻尼进行传动系扭振的优化。试验工况下的结果表明:低刚度、低阻尼离合器可以有效降低传动系扭振,改善提升车内声振舒适性,对车内轰鸣问题具有较好优化效果,峰值降低多达5.5 dB(A),从而解决了由于传动系扭振引发的NVH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结构噪声传递路径分析的基本原理,建立在轮心加速度激励下整车NVH性能仿真分析CAE模型,探讨匹配传递函数的车内噪声峰值优化方法。以某SUV车型为研究对象,在襄阳试车场对整车60 km/h时速下的车内噪声和轮心加速度等参数进行测量,作为整车结构路噪分析模型的边界条件,获得了驾驶员右耳处车内噪声仿真值,其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在56 Hz和112 Hz存在明显噪声峰值。通过传递路径分析确定了112 Hz噪声峰值贡献量最大的路径,并对该路径悬架侧进行了振-振传递函数(VTF)分析,结合车身侧声-振传递函数(NTF)对其进行匹配优化,使112 Hz频率下噪声峰值降低8.45 dB(A)。  相似文献   

12.
毛杰  郝志勇 《振动与冲击》2015,34(1):171-176
提出了内燃机结构辐射噪声的仿真与优化方法,评价了内燃机噪声优化前后车内噪声的变化。建立了内燃机和前围板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精度。采用柔性多体动力学方法计算了内燃机的振动响应,并结合边界元算法得到了结构辐射噪声。完成了机体的结构优化,通过提升刚度使整体模态频率与激励峰值频率分离,从而降低机体结构响应,减小辐射噪声。搭建了内燃机与前围板的声学耦合模型,计算得到经机体结构优化前后的内燃机辐射噪声通过前围板后进入车内的声功率。结果显示,机体的优化方案大幅降低了其辐射噪声,从而减小了整机的辐射噪声。研究内燃机噪声与车内噪声的传递路径后,发现车内噪声有了明显的下降,从而证实了优化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某型车辆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车架开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实测试验载荷谱与数值仿真分析相结合的车架结构优化方法,并在试验中得到应用验证。主要内容包括:建立集六分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应变传感器为一体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获取实际行驶试验底盘载荷谱原始数据,利用零点漂移、去趋势项、去噪等信号处理技术得出载荷谱分析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车架结构开裂的故障原因。建立车架有限元仿真模型,基于试验载荷谱分析数据,在不影响整体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方案,计算比较优化前后的车架结构在典型受力工况下的力学特性,保证优化后受力满足要求。利用RPC迭代技术,基于实测载荷谱数据迭代计算得到响应驱动信号,应用于整车道路模拟试验台,开展台架试验,验证车架设计优化的有效性。最后对优化后的车架进行完整的可靠性行驶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车架未发生故障且满足可靠性指标。该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为整车高可靠性设计技术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汽车噪声水平是评价乘客乘坐舒适性及环境污染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有必要对排气噪声及消声器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从而进一步优化消声器的设计,使整车车外噪声达标。文中对某汽车排气消声器的传递损失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测试,对比分析表明两者能较好吻合,仿真模型准确.能够满足理论分析的要求。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优化意见,经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路面激励引起的车内结构噪声,建立整车结构有限元模型及流体声腔有限元模型;在车轮销轴处施加激励,仿真计算车内对销轴处的声学灵敏度。对仿真结果进行功率叠加,得到车内对销轴处的整体声学灵敏度。该整体声学灵敏度可作为分析路面激励引起的车内结构噪声的依据。在同等边界条件下,对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试实验验证。通过模态贡献量分析等方法分析车身结构、后悬架等对车轮销轴声学灵敏度的贡献;对0~200 Hz车内结构噪声处理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复杂多相关声场下的汽车车内噪声源进行准确、快速地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偏相干分析的噪声源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连续复小波变换与时频偏相干分析获取声源测点与接收点噪声的时频偏相干函数与瞬时相位关系,并通过模拟信号加以说明;利用该方法对车内异常噪声进行声源识别,并基于分析结果改善车内噪声水平。结果表明:车内异常噪声源于发动机激励前副车架,从而导致副车架与车身连接点的结构振动噪声所致,进而对连接点橡胶衬套进行优化设计;改进后,通过道路试验主观评价并结合声品质分析得知车内噪声水平改善效果明显,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的噪声源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发动机对车辆振动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局部非线性系统的脉冲响应分析方法,把整车分为线性主体和非线性局部,将车辆悬架的减振器视为非线性元件,以一个六自由度系统为整车模型,综合考虑发动机周期激励和道路不平度随机激励,借助数值计算技术分析和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从减小车架振动水平的角度,对发动机减振垫的减振作用以及发动机的转速对车架振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寻求其中的规律,以便对现代汽车的优良动力性能设计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机车车辆噪声、振动和不平顺问题对司乘人员的舒适度越来越重要。针对某型干线内燃机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司机室振动问题,通过机车负载试验、模态试验分析了司机室振动的频谱特性及其与车体振动的关联;建立整车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构模态和柴发机组激励产生的谐响应,分析了结构参数摄动对司机室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整车在16.43 Hz存在谐响应峰值,司机室振动主要由柴发机组1倍频激励下的整车耦合振动引起,材料厚度和刚度参数摄动对司机室的振动会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高速行驶方向盘摆振机理,控制策略,识别与测试方法。根据实际工程问题,建立某摆振车辆的多体仿真模型,分析方向盘摆振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为确定传递路径上各影响因素对摆振的影响程度,开展方向盘摆振对影响因素的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前摆臂后衬套刚度、前摆臂前衬套刚度、副车架后衬套刚度是影响摆振的敏感因子。通过DOE正交试验优化系统衬套参数,该车方向盘摆振幅值降低近52%,有效地抑制摆振现象。最后开展实车道路试验,验证仿真分析的准确性。该研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高速方向盘摆振控制方法,并取得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理论设计合理的基础上,研究悬置系统实车装配状态对整车振动的影响。以悬置安装位置处的车架局部刚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车架局部刚度的大小对整车振动的影响。通过一实测例子表明,在理论设计合理的基础上,正确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装配状态可改善整车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