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化废水生物脱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叙述了焦化废水生物脱氮的原理。焦化废水采用A/O生物法去除氨氮工艺,可使焦化废水处理排放的氨氮指标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2.
生物法是石化行业废水处理中的常用方法之一,A/O工艺是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两级A/O工艺则可以强化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对高含氮有机废水来说是较为理想的水处理手段。针对某化工企业的己内酰胺废水处理工艺,研究了A/O工艺和两级A/O工艺对己内酰胺废水的脱氮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O工艺对己内酰胺废水的脱氮效率仅为53.6%,投加甲醇碳源后,脱氮率可提升至85.0%,出水总氮可降至40 mg/L。两级A/O串联工艺对己内酰胺废水的脱氮率在投加甲醇碳源后,出水总氮可降至11.2 mg/L,脱氮率可达96.2%,两级A/O工艺可以有效提高总氮去除率。  相似文献   

3.
孙治民 《燃料与化工》2012,43(1):53-54,64
介绍了A/O法生物脱氮工艺的特点,分析了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进水水质、废水温度、溶解氧和pH值等对A/O生物脱氮工艺的影响。经生产调试和优化操作,系统运行稳定,各项参数指标控制在工艺要求范围内,出水酚≤0.3mg/L、氰≤0.2mg/L、COD≤50mg/L、氨氮≤8mg/L,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介绍二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处理工艺在味精行业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分析了设计和运行监测情况,监测结果表明,处理效果持续稳定,NH3-N的去除率可达到94%以上,实现了味精废水NH3-N达标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5.
苏州某企业现有稀氮废水处理工艺无法满足技改后废水处置要求,现寻求第三方污水厂深度处理并对再生水循环利用.为保证企业稀氮废水接入后不新增氮排放,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固定床生物膜工艺+高效脱氮填料+乙酸钠碳源,对污水处理厂内的含铜废水预处理设施进行脱氮改造,试验研究表明该技术改造可行并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工程实际运行结果...  相似文献   

6.
因高含盐环氧丙烷废水处理工艺无缺氧段,无法通过生物脱氮方式使处理后废水氨氮含量达标排放.本实验采用NaClO漂液氧化废水中氨氮,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广东化工》2021,48(15)
生猪养殖废水有效氨氮去除是行业难题。本文介绍了几种主流的物化和生物脱氮工艺。简述了不同脱氮工艺的原理与应用,分析各工艺的优缺点,对当下沼液脱氮工艺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为生猪养殖废水处理的新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瑞巧  郭静 《天津化工》2007,21(5):53-56
本文在对餐饮废水处理技术和除磷脱氮基本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餐饮业含油废水的水质特点,对餐饮业含油废水的除磷脱氮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餐饮业含油废水要取得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则应把混凝、生物、吸附、生态等多种处理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以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焦化厂焦化废水处理站改造为例,比较了在焦化废水生物脱氮中应用最广泛的A/O工艺和A/A/O工艺,介绍了应用A/A/O工艺对对焦化厂焦化废水处理站进行生物脱氮改造的方案及其主要特点。投产后的进出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应用A/A/O工艺处理后的焦化废水能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采用A/O(内循环)生物脱氮技术处理焦化废水的实践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山西灵石天星焦化集团焦化废水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采用A/O生物脱氮技术处理焦化废水的实践与体会。长期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酚、SCN-、NH3-N的去除率达到95.1%,99.97%,99.23%,99.05%以上,是一种稳妥、经济、节能、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绍 《山东化工》2016,(4):133-134,137
随着经济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化工工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循环水中经常会有大量的废水产生,其中普遍具有较高的氮含量,而这些循环水中产生的废水如果排放到自然界中,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水体污染。A/O工艺是当前非常主流的一种废水处理技术,对于高氮废水来说,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及前景。本文便从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对生物脱氮产生影响的因素为研究基点,分析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与处理流程,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对A/O工艺的改良与优化途径,最后讨论整个废水处理的系统运行情况以及工艺调试。  相似文献   

12.
高浓度氨氮废水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结合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特点,评述了主要的氨氮处理技术,包括折点氯化法、吹脱法、选择性离子交换法、化学沉淀法及传统生物脱氮技术,同时还评述了硝化反硝化、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以及亚硝酸型硝化一厌氧氨氧化等新型生物脱氮技术,介绍了它们的处理原理、研究现状、适宜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指出了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蔡靖  郑平  胡宝兰  金仁村  蒋坚祥 《化工学报》2008,59(5):1264-1270
采用UASB反应器研究了pH和碱度对同步厌氧生物脱氮除硫工艺性能的影响。控制进水pH在7.5~8.0之间,反应器的最大容积硫化物和硝酸盐去除速率分别为2.96 kg·(m3·d)-1和0.47 kg·(m3·d)-1(分别以硫元素、氮元素计),反应过程产碱及残留硫化物,均会导致反应液pH值过高(9.11±0.38),引发高负荷时工艺失稳。控制反应液pH在7.0±0.1范围,容积硫化物和硝酸盐去除速率分别可达4.78 kg·(m3·d)-1和0.99 kg·(m3·d)-1,容积效能高于控制进水pH时的相应值。要维持反应所需的中性条件,碱度宜控制在(454.1±40.5)mg ·L-1(以CaCO3计)。反应过程中的碱度变化(增量)可以指示反应器内主导反应的类型及其反应进度。单质硫型生物脱氮除硫反应(硫氮比为5∶2)和硫酸盐型生物脱氮除硫反应(硫氮比为5∶8)的硫化物去除量与碱度减少量之比分别为2.27和2.00,混合型生物脱氮除硫反应(硫氮比为5∶5)的硫化物去除量与碱度减少量之比为5.00。  相似文献   

14.
一体化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宗和  郑平  厉巍  张萌 《化工进展》2015,34(10):3762-3768
废水氨氮污染已成为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针对废水氨氮污染,国际上研发了一批高效废水生物脱氮技术。本文将3种典型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SHARON)工艺、基于亚硝氮的全自养脱氮(CANON)工艺归类并命名为一体化生物脱氮技术,分别对其原理、特征、效能和应用进行了分析评述,以期为该技术的深度研发提供参考。总结了与传统脱氮技术相比,一体化生物脱氮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短、系统操作易、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等优势。其中以氨氧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等自养型微生物作为脱氮功能菌的一体化自养型生物脱氮工艺的研发将成为一体化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前沿,一体化自养型生物脱氮工艺的研发将集中于优质菌种的培育和反应器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生物脱氮技术在我国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长丽  郭东平 《河北化工》2007,30(7):77-78,80
阐述了我国焦化废水处理的必要性及现状,重点分析了生物脱氮技术及其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优化A/O法工艺和开发适合国情的脱氮技术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6.
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工艺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军 《燃料与化工》2003,34(6):316-318
介绍了焦化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的发展过程,比较了各种工艺及其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指出了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工艺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低碳氮比废水脱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低碳氮比污水特点,评述了以内源提供有机碳源实现反硝化,以及利用自养菌脱氮的厌氧氨氧化和氢自养型反硝化等新型生物脱氮技术,介绍了它们在低碳氮比废水处理中的反应机理、应用进展、优势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该项研究为经济高效地处理低碳氮比污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万丽艳 《广东化工》2013,(19):117-118,123
文章对近年来出现的SHARON、SND、ANAMMOX、CANON、OLAND等生物脱氮新工艺的基本原理、特点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对比,通过SHARON-ANAMMOX工艺在合成氨废水污水处理装置使用的工程实例,研究了含氨废水在生物脱氮工艺中应关注技术要点及操作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燕 《河南化工》2001,(12):37-38
对焦化废水的生物脱氮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硝化菌的培养及台化是生物脱氮顺利进行的关键,连续驯化方式优于间歇台化方式,当水质波动不大,运行条件正常时,A-A/O系统可以实现98%-99%的硝化效果和75%以上的除氮效果,厌氧预处理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游新国  张晓宁 《辽宁化工》2011,40(2):141-144
分析了MBR的工艺特点,探讨了MBR工艺用于废水短程生物脱氮的可行性,总结了MBR用于废水短程生物脱氮的工艺类型及其生物脱氮现象,提出了MBR在短程生物脱氮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